第099章、严申的奏折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有十万亿舔狗金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他怀着老板的娃进了八角笼 宠嫁 十八线退圈后,在玄学界杀疯了 参加综艺:一首海底致郁全网! 我在仙界开杂货店 电子女友,我选了三千岁的美娇姨 暴发户家的漂亮继女[八零美食] 腹黑王爷养大的小娇妻

"这..." 立刻就有官员提出异议,"这不是想赚朝廷的钱吗?" 陆文德意味不明的看过去,嘴巴微不可见的动了动,但是以他的身份,在这样的场合下,实在是不能说什么。 这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哼。 好在皇上并没有附和他们的话。 可是那些官员却不依不饶,"皇上,将高产稻种进献给朝廷乃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哪里还有要朝廷给钱的道理?" "是啊。"马上就有人附和,"若是微臣手中有高产的稻种,定分文不取的进献给皇上,替皇上分忧,替百姓谋福利。" "高产稻种的出现,实在是皇上英明,隆恩惠泽。" 陆文德的拳头握了握,又放下... 皇上瞥眼看过去,是一贯喜欢溜须拍马的朱大人。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地位一窜再窜。 但是拍马屁也要行之有效,不然可不受用。 "请皇上下旨,让双河村的村民将高产稻种上交朝廷,以推广全国。"朱大人顺势道。 陆文德是洛长安的管事,从洛长安的书信中能感知到他对元小之的喜爱。 如今这个朱大人这般的要求.. 他实在是忍不住了,"朱大人可知道什么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朱大人看向陆文德,"陆管事,你对本官的建议有异议大可以提出,不用仗着长安王的重视在这里对本官阴阳怪气。" 陆文德转向皇上,"皇上,钦州府和永安府两府受灾,宰相奚大人尚还在永安府赈灾,足见百姓生活有多困苦。" "如今长乐县有了高产稻种,种了一季便扭转了灾情,而且家家有余粮。" "若朝廷出银子买来高产稻种,分发给各地百姓,让百姓吃饱喝足且有余粮,百姓自当称颂皇上为一代明君..." 说到长乐县的情况,大家都震惊了,种了一季就有存粮了? 以往...别说百姓了,就是他们有庄子的...也是年年种地,年年不够吃... "陆管事,说话可是要有根据的..."很显然,朱大人并不相信陆文德的话。 皇上其实也有点怀疑,"陆文德,此话当真?".. "回皇上,王爷给奴才的信中只有只言片语,不过王爷提到,长乐县新任县令严申的奏折已经在路上了,他会详细说明的。" 皇上点点头,"好,朕等着看。" "皇上,那稻种之事?"朱大人还不放弃。 陆文德看过去,"朱大人,听闻你在京城经营了一家布坊,染布技艺一绝,京城女眷争相购买,日进斗金..." "如今正是大泽用钱之际,你又如此无私,不如就将布坊的收益上交朝廷,毕竟朱大人的铺子如此挣钱,定是皇上隆恩惠泽..." "陆管事,你!"朱大人怒斥,却又察觉到皇上探究的眼神。 他立刻缩下脖子,"皇上,下官不会做买卖,那布坊月月亏损..." "哼。"陆文德冷哼。 他此时还真是仗着王爷的重视,仗着皇上的偏袒,才敢如此放肆。 "你,你,你...皇上..."朱大人向皇上求助。 皇上只是撇了他一眼,陆文德是王叔最得力的管事,他个没眼力劲的... "各位大人眼见为实了吧?"皇上环视众人。 地里绿油油的稻秧...容不得大家忽视。 家里有庄子的官员更是羡慕得不行,要是他们的庄子上都能种上这么好的稻秧... "回宫。"皇上下令。 众人又跟着皇上浩浩荡荡的回宫。 而此前跟着众人来的老百姓却留在了庄子外。 他们看着绿油油的稻秧,一个个的下巴都掉了。 陆文德走过去,被他们拉住了问东问西。 对于他们的问题,陆文德是有问必答,但其中也有所保留。 很快,高产稻种的事就传遍了京城。 京城里的人...大多过得比较舒适,但也有一部分底层老百姓,他们在京城讨生活是很难的,为了提高生活,会在京郊开垦一些荒地种点庄稼或者菜,能省了很多买粮买菜的钱。 高产稻种的消息,让他们十分期盼。 那边,皇上前脚离开宫中,后脚,严申的奏折就到了。 皇上回宫后,这份奏折就到了他的案上。 细细的看过后,皇上震惊的嘴巴都合不上了。 刚刚遣散的百官还没出宫门,又被宫人拦了回去。 大家虽然心有疑惑,但还是赶紧的回到朝堂之上。 皇上心情愉悦,让户部尚书将严申的奏折大声读出来。 "长乐县下辖十三村共种高产稻,每户开垦荒地一亩,历时一百二十天有余,收成丰厚,亩产七百斤,收割后五日内,第二季稻秧插秧完成。" "城郊三千亩荒地开垦,换得长乐县平仓、义仓存稻米八十万斤。" "未来五年,每季可存粮八十万斤..." 随着这些信息读出,百官一片哗然。 "真的假的?"大家还是半信半疑,主要是这样的数据太逆天了。 "皇上,微臣请旨,去一趟钦州府长乐县。"户部尚书叶大人站出来。 "若事实当真如严县令所言,微臣也可以学一学种植高产稻种的法子..." 皇上看向叶大人,他是户部尚书,户部很多事是离不开他的。 "此事..."他看向其他人。 所有人都跃跃欲试,高产稻种啊,这事可是明摆着的可以邀功请赏的事,只要办成了,皇上一高兴,升官发财不在话下了。 "此事交给户部右侍郎,姚孝之。" 姚孝之大喜,站出来感谢皇上隆恩。 "朕会让各府清吏司郎中一齐到长乐县去,由你统管,让他们好生学习,将来会到各府,负责稻种的发放和推广。" "你此去应该会遇到王叔,你告诉王叔,他多年不回京城,朕甚是想念。" "叶爱卿,你且让各地将需要的稻种数量统计上来。" 皇上已经决定了,这么高产的稻种,花钱购买是应当的。 而且,他也不用每一季都从国库拨款。 只要这些稻种真的能种出高产稻子,百姓们有存粮了,自然也就愿意出银子购买稻种了。 如此一想,皇上便觉得国库压力没那么重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629/17600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629/176006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