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秦始皇开启首次东巡 三川郡酒楼中的调研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缠住春夜 侯门主母腰软难缠 我成了周幽王 执古之道 笑看风云 狼出狱 塔防之全民公敌 真千金归来,五个哥哥追着宠 我在阴司当差 蛇系雌性腰软好孕,被大佬们抢夺
过完大年,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19年农历一月,由于兰池宫长生殿中的长生药研发进展不是太大,秦始皇再次想起要派遣徐福与韩终到东海寻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去寻求长生不老仙药的事。
记得前年徐福从东海回来时说在海边遇到了大鲛鱼,还需要大王带领重弩手去射杀后才能出海。秦始皇便传旨通知徐福与韩终还带着卢生与侯生等一众方士术士一起前行,一边考察搜集民间的药方,一边考查出海的路线,清除出海的障碍,以便今后在合适的时机再次出海前去寻仙问药。
自从上次带兵西巡陇西威慑游牧民族之后,感到后方已经安稳下来,国泰民安,已无后顾之忧,这次不如趁着新年伊始,展开首次东巡,只是这次的阵仗更是庞大,伴其出行的依然是从16岁起就伴在嬴政身边的卫队长蒙常山。这位蒙常山年长嬴政十岁,身材魁梧,武力超强,早年在赵国之时就曾暗中陪伴在嬴政的身边,保护着幼年嬴政的安全。这位蒙常山是蒙恬和蒙毅的族人,是蒙氏家族培养出的顶级少年英雄,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吕不韦选中,放在嬴政身边护其安全,才使得嬴政身在赵国的那些年在被赵国的那些王公贵族家的公子欺辱时,在蒙常山的暗中保护下逃过了很多危难。
还有两员大将随行保卫,那便是最后攻灭齐国的两位将军,王翦之子王贲与大将李信。
所以,此次东巡队伍规模强大,前面依然是郎中令夏无且与王贲和李信三位分别驾三辆立车,带领其后多辆立车开道,中车府令赵高则驾安车为秦始皇御驾并做贴身侍卫,后面随行多辆副车,虽然相比之下都是皇帝坐驾的减配版,可单从外观来看却与秦始皇帝所乘坐的安车别无二致,里面乘坐的都是随行的一些重要的官员,其中就有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右丞相冯去疾与御史大夫冯劫,内史腾、还有一批以徐福和韩终,侯生卢生为首的方士术士。在这随行的一众人中,竟然还有记录官待招博士叔孙通。两旁各两列护卫军在蒙常山的带领下巡视周边。车队后紧随几万兵马,由年仅22岁的赵佗带领,这是一位嬴政身边最最信赖的一位年轻的将军,身材魁梧,英姿飒爽。队伍中间还押解着多辆大货车,上面装满了粮食与物资。
当然,这次秦始皇也亲点了义子忠秦一起随行,因为此行需要他帮自己去东海诛杀传说中的大鲛鱼。他感觉好象在自已身边也只有义子忠秦才是他能诛杀这个海中怪兽大鲛鱼的最大底气,如果连忠秦都不能帮自己除去这寻仙问药的绊脚石,那在这个世上还有谁能有如此大的本事呢?想当初忠秦大战咸阳城三千战甲之时,那种气魄是何等的令人震撼。这次忠秦随行,此事也定能完成。
寻仙问药虽然很重要,但还有三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第一件事情就是沿途视察所途经的秦国各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制度、统一货币制度、车同辙、书同文、建立官道,统一律法等。
这第二件事就是督查各郡境内所涉及到的驰道与县道的大秦交通网络的建设施工进度情况,和劳工的薪金发放,后勤保障,有无贪腐情况。
第三件事,秦始皇帝要东巡六国故地,以示疆威,服海内,通俗点说就是要对东方六国旧地中的各种势力和人民示威,展示秦国的功德,宣德扬威,安定天下。这就需要学习前人夏商周时代的帝王,到大儒云集之地去封禅。有道是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统治者举办封禅大典的仪式极为重要,这意味着当朝天子,乃天选之子,实至名归,向百姓宣告天下至此大一统,大皇帝从此就正式代替天地行使职权。
在忠秦看来,其实所谓的“封禅”,实质就是为了巩固皇权,粉饰太平,让天下臣民看看,天子的君权是神授的、是“天”赋予的,所以要祭天、要搞封禅的仪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作秀。
临行前,公子扶苏带领着众多的大臣和众位公子与公主,还有咸阳百姓,剩余几百位留守长生殿的众多方士术士,还有随行众臣子的家人,都前来送行。当然人群中最扎眼的还是那忠秦的家人,十位貌若天仙的夫人到齐,除了何碧与晓晓,其她八位夫人还都带着孩子,在巴怀清老夫人与乌氏倮老夫人的带领下,给忠秦来送行。
城中官员与百姓全部跪倒在地,为大王送行。
中车府令赵高当众诵读圣旨道:“圣旨下,秦国大皇帝东巡期间,蒙恬将军辅佐扶苏公子监国,由公子扶苏代为综理朝政,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勤政爱民,不得擅离职守。”
扶苏公子上前接过了赵高手中的圣旨。
临行前,众位随行人员的家人都上前告别,忠秦也被家人围在了一起,就连赢阳滋与赢阴曼两位公主也跑过来跟忠秦哥哥告别。两位公主都想跟随父王一起去东巡,一路有忠秦哥哥在,一定非常好玩儿也不会寂寞,但可惜没有被父王准许,两人一脸的失落。
告别了送行的人群,队伍开始向着东方进发。
一路之上,秦始皇派人召来忠秦到他的车中坐陪,这也是秦始皇难得一次与忠秦单独促膝长谈的机会。也更加展现了秦始皇对忠秦这位义子的重视。
忠秦上了秦始皇的安车,又名辒辌车,车内十分的宽敞,四周围着帐幔,一侧是床榻,可以卧息,另一侧有一小几,可两人对坐,正坐在几前等待忠秦的秦始皇笑迎忠秦上车,只见在他的背后还有几层书架,好多竹简都用帛袋包装好,成套的安放在上面。除了车两侧有窗之外,这辆安车竟然还设有天窗。里面车内的装潢也是富丽堂皇。相比之下,大臣们所乘坐的安车副车虽然说从外观上看与此车别无二致,可里面却是及其简单,两边分列两张小几,车内可乘坐四名官员。
忠秦在秦始皇对面双膝跪坐之后,在看过了这安车的配置时,也不得不从心里由衷的做出赞叹,看来这南阳郡的隐山寨在吕齮郡守两个儿子吕豪与吕迈的管理下,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那些老工匠们制作的这些车辆也是更加的豪华舒适。竟然还超前的配置了天窗,要知道这可是后世两千多年后汽车工业发展到一定地步时才有的产物。
秦始皇看着忠秦上了车来,正在惊奇的打量自己这安车时,笑道:“忠秦啊,今日朕乘坐的这辆安车还是你当初创建的隐山寨所造啊,父皇没有重用于你,真是委屈你了,你是我大秦顶尖的人才啊。”
“父皇过奖了,忠秦深感父皇恩德,自当报效大秦。”
“你我如今已是父子,说话不必客套,闲聊最好。”
这大皇帝找自己过来就是闲聊,忠秦也并不拘谨,看到几上有些瓜果,便顺手拿起来吃。
秦始皇看忠秦并不拘束,笑道:“秦儿,多吃些,多吃些。“
忠秦也笑了,从秦始皇简单的几句话里,他感受到了父爱。这位中国第一位大皇帝,从他的身上,自带了强大的气场,这是一位神一般的人物,却也有这柔情的一面。
“父皇不好好呆在咸阳城中享受生活,却选择东巡,还要承受这一路辛劳,有些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就是了,何必非要亲力亲为?“即是闲聊,忠秦随便找了个话题。
秦始皇听完一笑,说道:“秦儿可了解我先秦的发家史?可知道我大秦一路走来经历过多少艰辛?历经先秦多辈人的努力,才得以打下如今的江山。开疆扩土固然不易,可要想守住这片江山却又何易?“
“父皇言之有理,守江山比起开疆扩土更为不易。去年父皇西巡陇西,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许这正是父皇巡游的初衷吧?“
“哦?秦儿竟然知道朕去年西巡取得的成就?说来听听?”
忠秦心想,幸亏自己之前做好了功课,经过小神通查询过秦国的历史,这样与嬴政闲聊的时候才会有共同的话题。
“父皇去年西巡陇西,在儿臣看来有着四个重大的意义。”
“你还总结了四大意义?说来给朕听。”秦始皇笑嘻嘻的看着忠秦说道。
忠秦也不拘束,一边吃着水果一边说道:“第一,父皇西巡陇西,陇西曾经是统一六国之前秦国的大本营,这次重回故地,也是为了安抚秦国故地的百姓。而父皇通过一路对沿途的官员进行考察和调整,更是加强了对旧地的管控力度,进一步稳定秦国的政治局势。听说父皇在鸡头山祭祀黄帝,黄帝是我华夏子孙的始祖,也曾经攀登过鸡头山,并在那里祭祀过上帝天神。也就是说,父皇去往鸡头山祭祀上帝与黄帝,以祭祖的方式,登高一呼,向全天下表达了父皇是在继承先人的遗志,团结统一我华夏民族。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您是希望通过这次巡视考察,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直达郡县的制度,加强政令的执行力。而通过登上正在扩大修建的长城,视察边防,向北方以及西北方的强国、匈奴、月氏、乌孙等国示威,进一步稳固大秦国的西部北部边陲。”
秦始皇非常赞许的点了点头,微笑着示意忠秦接着说下去。
忠秦边吃水果,一边看似漫不经心的接着说下去:“第二点,说道这经济开发与通商贸易,这次巡视考察也是为了开拓新的商路和促进贸易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秦朝的经济实力。其中父皇还重用到一位商界的奇才、奇女子,乌氏倮,通过她打通了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与西域乃至西方国家互通有无。她的家族带领陇西百姓经营着强大的畜牧业使我大秦不愁战马与耕牛,肥羊遍地,国强民丰。”
秦始皇开始有些正视忠秦的意味了,看来这小子还挺了解自己。
忠秦接着说下去:“这第三点就是父皇对这文化的重视,正是这文化才是我大秦能做到一统天下的关键所在。在此之前,我大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制度、统一货币制度、车同辙、书同文、统一律法,这些制度直接关系到我大秦国百姓能做到统一思想与标准,使天下的黎民百姓相互认同,之间沟通便利,标准统一。“洋洋洒洒,忠秦信口拈来。
秦始皇一脸欣喜且又惊奇的说道:“秦儿怎会对朕的良苦用心如此了解,如你所言又是从何得知?“
“父皇乃千古一帝,功绩甚至强于三皇五帝,儿臣信口拈来,也只道出了父皇功绩的一角。“忠秦很懂得见好就收,歌功颂德千万不能表达成了揣摩圣意。
如此一来,秦始皇放下了戒心,被这非常有文化的马屁拍的心中好是一阵舒服。
从咸阳到潼关,车队要走四五日的车程,到了潼关,想要走出函门关,还要两日的车程,古时候车马慢,走走停停,行车不快。
车队来到了函谷关。谷顶两侧早就站满两队将士,事先这两队卫士就占领了涧谷两旁的制高点,护卫着车队的进入。
一路走来,夜晚扎营休息,白日赶路,忠秦又在嬴政的安车中坐陪,秦始皇撩起窗帘,引领忠秦向外面观看。接着说道:“这函谷关处于咸阳至洛阳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且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所以被称作函谷关。先祖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约有十几里之遥,谷道之内最狭窄处仅容一车通行,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忠秦透过窗口向外望去,正如秦始皇说的那样,两旁是高耸的山涧,车的两旁都容不下护卫随行。
忠秦听闻秦始皇一声叹息。
忠秦不解得问道:“父皇何以叹息?”
秦始皇言道:“去年陇西之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实为遗憾。”
“儿臣愿闻其详,不知能否帮得上忙?”
“三百年前,周朝中出了位奇人,姓李名耳,字聃(dan),一字伯阳。学识渊博者被人尊称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这位老子入周朝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在研学了三年之后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子身在其中,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就连孔圣人都曾入周去向他问礼。就在周朝动荡,天下大乱之时,老子却突然弃官归隐,遂驾青牛车西行而去,他最终所到的地方,就正是我秦国的故地,陇西郡。
尹喜,字文公,老子赐其号文始先生,周代楚康王之大夫,他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在周昭王二十三年,眼见天下将乱之即,他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静心修道。
有一日,时任函谷关关令的尹喜突然看到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将至。不久便遇老子驾青牛薄板车西行路过函谷关,尹喜赶忙将老子迎入官舍,拜为老师,好好款待。老子居此百日之后,深受老子影响的尹喜便告病辞官,复迎老子西行至老家楼观本宅住处,在那里尹喜结草为楼,与老子一起斋戒问道,其间尹喜请求老子著书,以惠后世。老子当场允诺,最终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道经》与《德经》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尹喜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待老子告别后西去不知所终,尹喜按老子所授经法深研其理,精修至道,三年后,悉臻其妙。乃著《关尹子》九篇,广为传扬道德两经。“
说着,嬴政从背后的书架上就取出几卷帛袋包着的竹简来拿给忠秦看,忠秦打开来看,果然是道德经两篇与关尹子九篇,看来这嬴政还是非常重视这些德教育人的文章的。
嬴政接着说下去:“后来听闻那老子从那楼观本宅告别了尹喜后,继续西去到达了陇西郡,在陇西的狄道城西十里洮河东岸的东山之上,在那里潜心修行,寿数超百岁。当时对面的洮河西岸也有一座山,老子修行之时,发现西山上日出之时东面光明西面阴暗,而到了傍晚之时又是西边明亮而东边昏暗,老子百岁之后已经得道成仙,只见他提笔朝西山点画,山上的光线顿时东西交换了方位,神奇地变成了一日内任何时候都能看到的太极神图,老子将笔插于院中,飞升而去。而这西山从此便被人尊为太极山。
忠秦听到这里,终于明白,这秦始皇第一次巡视天下选择了陇西,也许这才是最大的原因。得道成仙,这是多少帝王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父皇可是去了狄道洮河处的东山?”忠秦问道。
秦始皇帝点了点头,继续言道:“这也是朕此去陇西的一个原因啊。”
“父皇可有所获?”
“老子在狄道扎根修行至百岁后成仙,朕本想在那里能寻到老子的后人,如果老子的后人之中有圣贤出,对我大秦国岂不是锦上添花。只可惜老子的家人不知归隐去了哪里,由于陇西之行国事太多,而求贤之事便未能如愿。”
忠秦闻言自然明白,求贤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寻找老子升仙的线索。
“父皇不必惋惜,只要老子前辈的后人在我大秦国境内,就不愁找寻不到他们。“
嬴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此去陇西线索倒是寻到一些,听闻狄道东山当地百姓祖辈传言,在老子升仙之前就曾经有所交待,叮嘱儿子李宗,说是在他飞升之后,一定要带领全家人回归故国祭祖,将他升仙之事,告知祖先。之后李宗也正如老子所愿,带着一家人回东方去了。”
“如此说来,这老子的后人莫不是回楚国苦县去了?现如今那楚国苦县不就在陈郡嘛,此去东海正好可绕道那里顺便寻找便是,或是先派人过去打听过也好。“忠秦说道。
听闻忠秦所言,嬴政眼睛一亮,忠秦言之有理啊,他不由点了点头。
眼看这支队伍出了函谷关,接着过了护城河,一马平川通洛阳,这里离三川郡已经不算太远,再过颍川郡就能到达陈郡,说远也不是太远,只是车队一日行军不到百十余里,沿途还要巡视各地的官员与道路网络的施工情况,还要查看社会治安与民生。如果不出意外半个多月之内也必能到达陈郡附近。
一路之上遇到多批修路施工的百姓,看上去百姓们修路的积极性非常高,好多修好的路段道路面宽阔,平坦坚实,路旁新栽的树木间距整齐。忠秦笑道:“看来百姓还是非常愿意在农闲时节做劳工挣些钱补贴家用的,同时这还是非常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因为方便了全国百姓的出行而得到了百姓的积极参与。”
听了忠秦一席话,秦始皇不断微笑点头表示认可。
经过三川郡时,丞相李斯之子李由与夫人赢雯带着一些将士与百姓远远出城迎接。
城门前的桥,依然是那样的熟悉。
秦始皇让近身侍卫长蒙常山传话下去,大队兵马与立车队在城外安营扎寨,不可扰民。由蒙常山带少量侍卫护卫着几辆安车进城。
大队兵马闻令便在城外安营扎寨,只有前面几辆安车在蒙常山带领的卫队护佑下跨过了桥头,进入了洛阳城。忠秦从撩开的车窗向外面看去,这里他当然十分的熟悉,这里曾经是他与小冉姑娘初次相识的地方。这里也是他穿越至秦国的第一站。
洛阳城中依然是那么繁华热闹,只是随着蒙常山带领侍卫队在闹市中为车队清路,街上的行人看到过来的这队人马都是官府的人时,就都闪在一旁让出主路来。
还是那座熟悉的酒楼,不是吃饭的正点时间,食客也并不多,秦始皇没有让侍卫驱逐酒楼中的食客,而是由李由引领着忠秦与蒙常山护卫着嬴政,带领着众位大臣,走上了二楼,夏无且与王贲和李信两位将军带领侍卫们被安排在一楼。
来到了二楼,由于时间尚早,食客也不算太多,三三两两的客人之中有一位独自在长几前端坐的美丽少女显得格外扎眼,这世上竟然还有生的如此清纯的美女,一双透着机灵的大眼珠,肤白如玉,垂云髻发型显得温婉、大气,披在身后如流瀑般黑发又如流云似的轻盈飘逸,身上着装却是一身戎装打扮,一层薄甲显的英姿飒爽。
其它客人在看到上楼的这些人身上自带的强大气场时,都有些略显紧张,神情变的不太自然。而那位少女见到这样的排场时,却不为所动,安静的坐在那里饮着陶碗中的水,好象是在等什么人。
忠秦就是在这里遇到的小冉,当初小冉姑娘也是在等人,而这姑娘与那小冉却是截然不同,只见她腰间悬挂一把宝剑,和巴小岩那种飒爽的英姿有的一拼。
这位小姑娘刚要冲着正在上楼的李由喊话,可又见李由引了这么多人上来时,小姑娘迟疑了一下,李由就趁着大家都不注意时赶快向着姑娘使眼色制止。
大臣们都纷纷选择到几张空几前入坐,嬴政则选择在临街的窗口位置,自己独坐到一张几前。蒙常山和忠秦一起上前查看了包括这位姑娘在内的几位客人的验传,验明这些人的来历与行程,忠秦还特意留意了这位美丽的姑娘,这位姑娘来自齐郡,名叫段木涵,此来三川郡是来郡守李由家做客。
在查验过这几位客人,确认没有任何危险存在之后,忠秦与蒙常山默默走到秦始皇旁边另一张几前跪坐,李由则是赶快跑下楼去作安排去了。
不一会儿,小二吓的颤颤巍巍,混身颤抖着端上来酒店中最为可口的菜肴与美酒。其中有或烤或煮的肉片,还有生拌或者凉拌的菜,鸡鱼弄满了一桌桌,并且端上两坛好酒来。连那几位客人的长几之上,菜也都很快上齐了。
那位美少女没有动箸,从几上放好的四双箸就能看出这姑娘是在等三个人。
席间非常的安静,君臣都默默的品尝着几上的美食,默默的饮酒。那几位客人见此情景,也都不敢出声,他们都看到了秦始皇穿在身上镶着龙图案的黑色长袍,与他身上自带的那种气势,又看到大臣们也都是默默举起盏躬身跟秦始皇遥遥敬酒时,也都已经猜到了个七七八八,但毕竟谁都没有亲眼见到过那些秦国朝中顶级的大员,所以也都不敢百分百的确定这些人倒底是谁,自然更不敢询问。于是便默默的加快了速度吃着眼前的食物,只想快快吃完,一起离开这酒家,这些人的气场也太强大了,气氛有些太过尴尬了,普通人真是受不了。
这时,楼下又上来两个人,姑娘见到后马上站起身来迎接,只见这两位少年身材高大,玉树临风,也都是一身戎装,好两位少年小将。只见这两位小将来到了楼上,径直奔楼上这位姑娘的长几前走过来。两人看到周围每个人都十分的安静,且在上楼之前他们也被楼下的侍卫盘查和提醒过,而在上楼之后所见到的周围这些人都象是地位极高之人,两人便对着秦始皇与各位在座的官员躬身施了一个长礼,起身之后也没说话,就与姑娘安静的一同入座,三人相对一笑,也默默的吃了起来,只是旁边还空着一副箸子,不知道谁还会来。
秦始皇只是吃了几口,这一路的风风火火,他的食欲不佳,再加上这一路走走停停,走到哪里都不忘体恤民情,他想到百姓中去了解平日里听闻不到的百姓对朝堂的看法。
只见他站起身来,选择一位独自就餐的残疾老者缓缓的走过去,说这是一位残疾老人,那是因为可以看到一边放在地上的单拐,与他坐在地上时右腿也只剩下多半只,失去了半截小腿。蒙常山赶快站起身来紧随秦始皇身后,以防出现什么意外。秦始皇对众位大臣与即将站起身来的忠秦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要动,又分咐蒙常山也坐回原位去。无奈,蒙常山与忠秦坐回原位之后,眼睛就再也不敢离开秦始皇的周边。而一旁的记录官待招博士叔孙通一看有戏,连忙在长几之上准备好了随身的笔墨,他要选择性的记录秦始皇帝的一些功绩。
秦始皇来到老者的面前,对着老者深鞠一躬,老者紧张的就要站起身来时,被秦始皇一只手安抚着坐下,随后自己也在老者的对面坐了下来。秦始皇示意忠秦将自己桌上的饭菜移到这边的桌上来。
秦始皇看着一脸茫然的残疾老者笑道:“老人家,我过来陪你共饮不介意吧?”老人家这才明白过来,是眼前这位看上去万分尊贵的客人找自己饮酒来了。连忙笑道:“岂敢介意,一看你就是一位大福大贵之人。我给你斟酒。“边说老人家边帮秦始皇斟满一盏酒。
秦始皇没再客气,举盏与老人家对饮,待老人饮罢放下酒盏,这次秦始皇亲自帮老人家把酒斟满。
秦始皇闲问起老人家的生活情况时,老人家有些悲伤地说道:“经过连年的战乱,如今家中只剩下自己与女儿一家人,自已也是在这连年的征战中落得一身残疾,家中三位犬子都相继为国捐躯,老伴儿也因丧子之痛伤心欲绝而过早地离世了。”
秦始皇的脸上也闪过一丝悲哀,看上去他也很同情这位老人的遭遇。
“老人家,如今生活有什么困难吗?”秦始皇问道。
老人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与秦始皇轻碰一下酒盏之后一饮而尽。秦始皇也陪老人家饮下了这一盏酒。
老人家这才慢慢说道:“自祖上起,我家就是秦国的普通百姓,追随着秦国从西北一直发展到关中,再到平定六国之后安居在这三川郡,这么多代人都是戎马一生,让人不由感觉连年都是在征战之中。老朽在年轻气盛之时,也曾为国效力,争创新功。对后辈也是鼓励他们为国效力,改变门庭。可如今虽说天下一统,我一家人也是战功赫赫,可这赫赫的战功,也只剩下我这老头子来享受了,三个儿子战死疆场却是再也回不来了。”
说到这里时,老人家哽咽了,眼泪如泉水一般涌出。
秦始皇听着老者的话,也陷入着思考。
“老人家节哀,论及家事,又触及到老人家的伤心处了。还请老人家多多保重啊。如今这秦国的天下,都是多少个象你这样英雄的家庭打下来的,秦国的后人会安享太平的。”
“是啊,事到如今,我反而更加看好我们秦国了,随着我们秦国更加的强大,伤亡也在变得慢慢减少,随着其它六国的土地被我大秦统一,那些王亲贵族被秦王移民咸阳去了,并没有再继续杀戮,而这六国的土地与百姓,秦王也都说到做到,论功行赏给有战功的秦民家庭,如今这秦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各地治安稳定。也算是秦国百姓之福吧。”
秦始皇顿时感觉自己被秦国百姓所理解时,心情也是万分的激动。只见他举起酒盏来,碰了一下桌上那位老者的酒盏道:“老人家,我敬你。”
一盏酒喝完之后,秦始皇向老者继续问道:“老人家,你对秦国制定的这些严格的法治可有什么看法?”
老者警惕的看了秦始皇两眼后说道:“可不敢妄议我秦国的法治。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只能体会到生活的改变,和百姓的喜怒哀乐。”
“老人家谈一谈百姓们的生活也好,我喜欢听。”秦始皇道。
老者笑道:“一看你就是一位秦国的大官,一身贵气。咋还向我打听起百姓的事情来了。“
“我大秦国的官员都是高高在上的么?不了解民间疾苦如何为官?“秦始皇回道。
老者感觉更是有趣了,一扫刚才谈及家人时的悲伤。
老者又接着说道:“在我大秦严格的法治下,才使得如今这百姓生活安稳,坏人无所遁行,而我秦国国民为战争做出的牺牲也得到了国家的抚恤,百姓家家有其田,好多百姓家因为出了战功赫赫的英雄,得到了更高的爵位,不但家中田地良多,还被国家赏赐了仆人。而那些六国遗民很快也都融入了我秦国,他们非但不言秦国的不好,还要学习我秦国旧民,争创新功,改换门庭,而成为真正的秦人。如今秦国使天下统一,更使战争减少,百姓服兵役也就少了,虽然立军功的机会少了,但是服劳役同样也能立功。当下秦国开建了很多大工程,如开山、修路、兴修水利,开发矿藏等,工期还都是选在农闲之时,百姓们都争着出工,出工不但国家付给工钱,还能分到多余的口粮,这样一来,百姓所缴纳的税赋也就更容易完成了。勤劳的百姓遇到了明君,都能安居乐业,安享太平,你说秦国岂能不一统天下。“
酒楼很安静,众臣也都在仔细的聆听着老者说起当前的百姓对秦国的公正评价。
叔孙通奋笔急书,记下了老百姓对当朝的评价。
秦始皇听完老者的话后点了点头,也是一脸的自豪。没想到天下的百姓对自己是如此的认可。看来以后还是要多为百姓着想,让百姓都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
老者再次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身材伟岸,方脸,一习黑色长袍,头戴旒冕,不怒自威的贵人,似乎心中想到了什么,只见他举起酒盏向秦始皇敬酒道:“老朽有个问题不知道能不能问?“
“但问无妨,我们先行且饮过。“秦始皇仰首痛饮。
老者神色之间十分赞赏对面这位贵人的豪爽,也随之一饮而尽。饮完酒后刚放下酒盏,秦始皇就又将老者与自己的酒盏斟满。老者终于再忍不住问道:“大人可别怪老朽刚才眼拙,仔细看你这身衣着竟然比我们三川郡的郡守还要高贵,敢问尊贵的朋友可方便透露你的官职啊?“
闻言秦始皇开怀大笑,老者见状十分惊诧。
秦始皇小声说道:“老人家,附耳过来。“
这长几不算太宽,两人直立了身子向前,老人的断肢倒是不影响跪坐,只是需要双手扶着长几,将耳朵贴上前来。
秦始皇趁上前去,在老人耳边轻声言道:“老人家,如果告诉了你我是谁,万万不可惊动了他人,你可否做到?“
老者点了点头。
见老者同意,秦始皇才又再次离近了老者的耳边说道:“朕是秦始皇。“
“啊!“老者原本就做好了思想准备,看准了这位定是秦国一位相当大的官员,没想到竟然大到了顶,一下老者就被惊到了,一屁股坐回了地上。
老者刚想爬起身来行大礼时,就被秦始皇嘘声禁止。
老者的脸上难掩激动。
秦始皇再次举盏,又邀老者一起再饮一盏酒。老者再次用激动且颤抖着的双手举盏致敬。
秦始皇说道:“今日谢过老人家相陪,有缘来日再见。“
老者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的点头。
秦始皇站起身来,众位臣子也都已随之停饮,见秦始皇起身,也都站起身来向秦始皇鞠躬,秦始皇轻轻的一挥手,道一句罢了,便带领着大家下楼去了。
看秦始皇一群人都下了楼,老人家刚要走,却被一旁那位姑娘叫住。
小姑娘上前行礼后问道:“老人家,这群人什么来路啊,这么大的阵仗,连郡守都要为他们忙前跑后?“
“老朽怎会知道?小姑娘还是少打听吧。“说完,老者也转身拄着拐杖下楼去了。
“呵呵!“小姑娘向着两位小将军笑道:”明明刚才见他老人家询问人家了,也不知那人在老头儿耳边说了些什么,感觉这老头儿怪怪的,还很激动。不管他,等李由师兄忙完我们再问他。“
两位小将也是哈哈一笑道:“小师妹快快回来接着吃饭。我们来时在酒楼外已经遇到过李由师兄了,他说朝中来人,要巡查当地官员的政绩,看来是要耽搁两日才能顾及我们,酒家的钱他已经付了,他正急着回郡府去有要紧的事情要办,已经交待好三川郡的驿站了,这几日让我们就暂且宿在驿站,饿了就来这酒馆记他的账。等他忙完正事再迎我们去他的郡守府坐客。”
小姑娘埋怨道:“你们怎么不早说。这李由师兄,我们从齐郡这么老远跑过来寻他,当着朝廷的人都顾不得理我们。”
此时秦始皇带领着一众人下了楼,三川郡的郡丞正站在楼下恭候,见到秦始皇带领着众臣下了楼来,便立刻上前行礼,秦始皇挥手示意罢了,先听来者汇报情况。
郡丞道:“三川郡各县县令已经在郡守府聚齐,郡守与众位县令恭请大王移驾到郡守府。”
蒙常山替秦始皇发话道:“头前带路吧。“
从酒家出来,一众人都随秦始皇先后上了安车,队伍在三川郡郡丞驾驶的立车的带领下向着郡守府行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7003/195483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7003/1954838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