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科幻科技 > 生命的年轮 > 第三十五章 祁老太君

第三十五章 祁老太君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为活命:售卖商城物品赚差价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 重生80:从上山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折探花 四合院之谁都别来惹我 真武风云录之北宋风云 全家求放过?我有大佬撑腰,不原谅! 我被神秘组织看上然后言出法随 诸天世界大宗师 这个同桌有点可爱

没一会儿,三人意识到这场面有些眼熟,当初昆嵛岛三叠石前,就是如此这般。三人会心一笑也不点破。 经过这次裂谷穿越,粗绳长度少了一半,只余不足20米了。三人只能在心里祈祷以后少遇到类似的情况,绳子都是用来救命的,和刀斧一样,绝不能有失。 大羽问起“第六感”怎么没针对裂谷给个提示。王为含糊过去,只说自己粗心没注意。 事实上,自从与郁莱分别后,“祂”一直处于罢工状态。很明显,“祂”也喜欢郁莱,或者说是喜欢郁莱身体里的那个“祂”。这个智慧生命有人格,“祂”会闹情绪,与郁莱分别不是“祂”想要的,于是罢工给王为颜色看。 王为遵从郁莱的嘱咐,能不劳动“祂”就不劳动“祂”,避免过于依赖。 王为不想对言姐和大羽仔细解释“第六感”失灵的原因,这个不好解释,因为听上去就很离谱,还是算了。当然,王为也不想让言姐知道“祂”的存在,这个郁莱信里有过交待,保留一丝是必要的。 好在言姐和大羽也没再深究“第六感”失灵事件,只当是王为刚刚离开郁莱,情绪不稳才导致的。 三人稍事休息就继续上路,一路沿着乡道向西,走了两个小时,心情越走越差。无他,没见到任何野生动物,捕猎从何谈起呀。乡路两侧非常荒凉,根本不可能有野生动物,但,走出乡路的话,恐怕无法遇到人迹,无人就无法补给。三人心里很矛盾。 在一个三岔路口,三人停下修整,讨论后续的行程。三岔路没有路标,这种山上的乡路不可能四通八达,最有可能的是一条路只通向一个村。当然,其中一条必然是大路,可以通外界,但目前只凭路面无法识别是哪条,都一样宽,一样的烂。 地图颗粒度不够,无法显示乡路。三人出行的第一个艰难选择就这样出现了。 王为无奈求助于“祂”,结果毫无回应。 最终三人决定依照乡路的平缓程度来选,选中间一条。至于捕猎,目前只能放弃,计划赶不上变化,先找到村落再说吧。三人喝水休息一下,又继续上路。 经过七拐八绕的行路,三人终于看到动身以来的第一个村庄。村子不小,看上去有近百户,房屋受灾不重。 闻听村里来了三个陌生人,村里一百多人集体过来围观,全村出动。言姐与村里人攀谈借宿,热情的村民自然答应,同时不断询问外界的情况。 村子居民原本以种玉米和采山货为生,灾前常驻人口也不足200人,外出读书和打工的人几乎常年不回来,很多房屋一直是空置的。灾后村里人和附近两个村有联系,正是三人来时看到的那另外两个岔路,其终点所在村落。 三人之前遇到的六米宽裂谷,依这三个村的人口规模来讲并不难处理,只要搭设临时木桥即可,但据说三个村的人都不想处理。原因是从这个村向西1公里就是改道后的漳河,人们宁愿沿漳河顺流而下去外界。目前有两拨人已经出去,但至今没有回来的人。 如果村民所言属实,那问题就来了。距此1公里的漳河必然是白土镇漳河的上游,可是为什么白土镇人没有遇到沿河而下的村里人,白土镇人除了三个当兵的,并没有遇到其他人。村里出去的人去了哪里? 言姐不动声色,没有提及白土镇就在漳河下游。只是建议村里组织人手到裂谷上搭桥,越过裂谷后,再沿山谷走,可以到白土镇,白土镇有大量幸存者,而且白土镇距海边不远。 此村名叫慧谷村,村里人都没有见过三个当兵的,所以三个当兵的必然是走另外的路到白土镇的。王为三人是这里第一批外来者,而且是SD省过来的,自然免不了被各种追问。言姐避开所有超自然事件,其它经历不做隐瞒,将一路见闻讲给众人听。 晚饭时,众人散去,王为三人被留在李姓村书记家吃饭、住宿。 散去的人群中,一个带着鸭舌帽的年轻背影步履匆匆,很快转进村西头一个气派的砖混小院。青年进屋后立即招呼,“太奶,我回来了。”说着便手脚麻利的将屋里的蜡烛点亮。 两点烛光亮起,屋里景象慢慢显现,室内装修完全没有室外那么气派,报纸糊墙,一炕一桌一柜,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室内没有任何电器,老旧的风格,一如典型的解放初期,那种平凡的农村小户人家。 一个年纪近百,只有几缕花白头发的老妪盘腿坐在炕桌旁。老妪闭着双眼,双手交叠自然的放在腹前,犹如老僧入定。老妪呼吸细不可闻,头不抬,眼不睁,对青年的招呼也不做回应。 青年拿着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到炕桌上,屁股一抬隔着炕桌坐到老妪对面, “太奶,您说的真准,的确是两男一女,不过,,,没人是金色眼睛。我凑近仔细看了,都不是。” 老妪闻言手臂微动,双手互相摩挲,似乎在缓解僵硬的手指关节,少顷,又开始缓慢转动脖颈,放松之后,老妪沙哑的开口,“错不了,你去和李三儿说,就这样说…” 鸭舌帽青年面上悲戚,嘴上支支吾吾的说道:“太奶,我,我不想走了,我走了谁照顾您。还有,人家也不一定肯带我。” 老妪不理会青年的抱怨,“亮子,行李收拾好没?” “…收拾好了…太奶,他们三个都没金色眼睛,我听谁的?” “…我不能见他们,你也长大了,自己观察吧。记着我跟你说过的话就行了,去吧!” …… 经过了大地震,李书记一家最关心的是海啸,饭桌上话题一直没离开过海啸大洪水,话里话外听的出来,这位四十三岁的李书记竟然很有些迷信思想。 说话间,家里人把李书记叫到外屋(北方农村入户的房间叫“外屋”,有炕的房间叫“里屋”),很快外屋传来低声的争吵。王为三人闷头干饭,都是有素质的人,怎么好意思偷听人家的家务事,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难得有正经饭菜不抓紧时间吃,岂不是脑子有问题。 五分钟后,三人尴尬了,主家还没吃完,桌上几个盘子已经见底,这可不像有素质的客人能干出的事。 这时,笑眯眯的李书记带着鸭舌帽青年走进来,“不好意思,几位久等了。来,我给几位介绍一下,这是我们村的小伙子,叫“祁亮”,你们叫他亮子就行。过来,叫人(示意亮子先打招呼)。” 祁亮,小伙子黑瘦黑瘦的,感觉比王为还清减,个子大约175,和王为差不多,看年纪只有十八九岁。一身深色牛仔服,穿在身上略显肥大。王为以前就吐槽过牛仔服不友好,对瘦人不友好,怎么穿都不合身。眼前的这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鸭舌帽青年很腼腆,喏喏出声,“叔叔阿姨好!” 王为三人一脸吃苍蝇的表情,还是大羽反应快,“…别,别。叫哥哥姐姐就行。” 李书记瞄了一眼饭桌,冲外屋喊,“老婆,再炒俩菜。亮子,来,上桌一块儿吃。” …… 亮子全程不开口,李书记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亮子的来历。 据说,村里现在最高龄的老人今年95岁,是亮子的太奶,老人在村里很受尊敬,大家都称她“祁老太君”。祁老太君本姓已不可考,解放前嫁到本村祁姓人家,之后便改姓祁。老太君年轻时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地道的巾帼英雄。培养的后代也是个顶个的人物,亮子的爷爷做过副县长,爸爸在浙江做生意,也是个大富商。这祁家人结婚都晚,所以到亮子这里才第四代。亮子这一代人数众多,最小的亮子很招老太君喜欢,被老太君要来培养,也是家里人给老太君的陪伴,目前祁家在村里只有这两人。 老太君自知时日无多,闻听有外人到村里,就想着请来人把她疼爱的太孙带出去见见世面。 这漏洞百出的故事讲完,言姐笑而不语,大羽眉头微皱不接话。 王为自然也不想带个生人上路,于是先开口, “亮子,你上过学么?” 叫亮子的青年一直很拘谨,“…上,上过,初中二年级。” 王为无语,什么年代了,还有初中都没毕业的人?! 李主任见状赶紧解释,“呵呵,几位有所不知,咱村祁老太君可是位奇人呐,她培养后辈的方式与众不同,她老人家曾说“学校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还不如她自己教”,所以祁家的后人普遍学历都不高。亮子名义上是高中毕业,毕业证都有的,就是今年拿的。不过老太君不让他上学,所以早早在家,学历都是托人办的。亮子在家可没闲着,啥活儿都干,而且练了一身钻山入水的本领,可别小瞧了他,把他放在这大山里,他比猴子过的都滋润,您可别不信。” 这样一说,王为三人来了兴致。 瞌睡送枕头!这“祁老太君”果然是个奇人,而且不是一般的奇人。 言姐突然脸色一板,“啪”的一声将筷子拍在桌上,“亮子,你老实说,是不是你自己想偷跑出去?你太奶不知道这事。”言姐教师光环上身,慈祥又含威。 亮子被问个措手不及,下意识反驳,“不是的是不是的,是太奶叫我跟你们出去的,前天就让我收拾行李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7233/164889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7233/164889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