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 第347章 陛下这是打算迁都吗?

第347章 陛下这是打算迁都吗?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重生:富婆姐姐太诱人 废土 逼我养外室子?侯门主母她杀疯了 第一制片人 [全职+龙族]分手后前女友去屠龙了 都穿越当王妃了,嚣张一点很合理吧 偃者道途 云与归寻 七星创世录 霍格沃茨:从港综归来的哈利波特

朱棣心动了。 他也不在乎什么脸面了。 自己内帑都被掏空了,而且帖国马上就要打过来了,还在乎这些虚的干什么? 是以朱棣和姚广孝低声商量了几句后,立马就唤来了纪纲,低声嘱咐了几句。 纪纲听后惊为天人,难以置信地看了李弘壁一眼,而后匆匆离去。 俺这位结义兄弟,本事有些太大了嗷! 李弘壁见状一脸云淡风轻,纲子还是太嫩了嗷兄弟们,基操勿六! 成功解决了国朝贸易体系的隐患,而且还有银子可以挣,朱棣心情也很是不错。 随即他就想起了自己今日前来的目的,一时间不由有些哭笑不得。 这怎么还有意外惊喜啊? “弘壁,这次你又立下了大功。” “不过今日朕之所以前来,是因为你上次提到的那事情。” “就是你口中的基建神器,可以大大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的那玩意儿……” 说实话,朱棣自从那日听到了这东西后,就一直很是上心。 甚至他还亲自去问过工部尚书黄福,这天底下究竟有没有这么神奇的东西,既能满足施工建筑的需要,又可以在短时间大大缩短工期,节约施工成本。 然后,人黄福神情古怪地跟他朱棣解释了半天,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陛下您怕不是个傻子吧?! 要真是有这等基建神器,为何历朝历代都不知道? 那么多的先贤志士难道都是吃干饭的? 朱棣被骂得哑口无言。 得,被夏原吉骂,骂完又被黄福骂,朱棣这才动了心思,怒气冲冲地来了这曹国公府,准备让李弘壁给出个说法来。 李弘壁听到这话,神情略微有些古怪。 “陛下当真要看?” “看啊!”朱棣点了点头,“不然朕来干什么?” 事实上,李弘壁口中的这件基建神器,关乎到他的一个重大布局,所以朱棣才会如此上心。 李弘壁满脸狐疑地看着狗皇帝,大致明白了是怎么个意思。 但他就是按捺不住性子,所以很是皮痒地低声问道:“陛下这是准备迁都?先贯通南北大运河?” 此话一出,朱棣和姚广孝彻底震惊了,难以置信地看着李弘壁。 迁都? 他怎么知道的? 这是朱棣和姚广孝藏得最深的秘密! 他们这对君臣商议了许久,从始至终都从未对任何人提及过! 但是,李弘壁是怎么知道的? 朱棣脸色陡然变得很难看,锐利目光直接看向了姚广孝。 但是姚广孝同样是满脸错愕惊容,感受到了朱棣的锐利目光后,他急忙解释道:“陛下,臣以佛祖之名起誓,臣从未跟弘壁泄露过任何关于迁都的事宜,从未提及过!” 听到这话,朱棣就更加震撼了。 他神情变得无比严肃,满脸凝重地看向李弘壁。 “你是怎么知道的?” 没有多余的废话,朱棣直接问出了关键问题。 这迁都之议,乃是他与姚广孝商议良久之后,做出的重大决策! 一直到了现在,都从未跟任何人提及过! 所以,这李弘壁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此子智计当真就如此顶尖,已经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 姚广孝此刻也是满脸茫然,看向李弘壁的眼神中充满了惊疑。 说句良心话,他是真的从未跟李弘壁提及过此事,甚至连一些相关的话题都没有提过! 事实上,姚广孝与李弘壁的交流,无非就那么几次而已! 这对师徒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没有受限于世俗礼法,双方也都明白各自的意思。 那么,这就未免太过可怕了些! 李弘壁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好像又引起狗皇帝的忌惮和猜疑了。 “陛下,这事儿吧,其实也不难理解。” “臣之所以有这般推测,是因为现如今的南北差异。” “自靖难之役后,淮河以北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不管是天灾也好还是人祸也罢,大明人口北降南升都已经成为了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也是朝廷不得不重视的一大隐患!” “因为长此以往下去,朝廷对北疆的控制力无疑会逐年下降,而大明最主要的敌人,除了西北的帖木儿国外,还有来自漠北的鞑靼和瓦剌,所以北方人丁一再崩坏,朝廷如果不想办法解决,那不只是会牵连到北疆防线的问题,一旦等到漠北草原出现了什么枭雄人物,那整个大明甚至都可能因此而遭遇险境!” 这个逻辑,其实很好理解。 北疆人口为什么一再下降? 还不是因为自唐朝开始经济中心就已经南移,以江南为中心的朝廷掌控了全国话语权! 狗皇帝掀起的那场靖难之役,前前后后一直打了差不多四年,而真正的主战场,也就是淮河以北的北疆地区,燕军和南军进行了血腥残酷的拉锯战,今日你攻下一座城池,明日我再出兵收服他,这等状况之下先别说两军将士受不受得了了,平民百姓都受不了!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这并不是一句空口白话,而是古代百姓最真实的凄惨写照。 土匪过境或许只是抢夺一些财物钱粮罢了,老百姓可能还会有活路,但是等到这些官兵过境,那老百姓才是真正的没有活路了。 人家可是官兵,代表着朝廷,就像是一把篦子在头上篦了一遍,把所有能吃的能喝的能穿的都篦得一干二净! 篦子是在头上篦虱子和虮子的,齿子一个挨着一个很是稠密,篦得狠了,就把头皮都篦烂了! “兵过如篦,官过如剃”,就是这么个意思,你就算交出了钱粮财物,可能还真不一定能够保命! 为什么? 因为官兵可以杀良冒功啊! 砍一个敌军脑袋,那就是一笔军功,谁知道你们这些刁民是不是早就投靠了敌军,成了敌军的眼线和细作? 所以,一场靖难之役,彻底将整个北疆地区都给打崩了,战火燃烧之处,百姓枉死惨死者不计其数! 在这种前提之下,北疆百姓的人口自然会暴跌,而且因为伤得太狠,哪怕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元气,一直呈现出人口逐年下降的趋势。 不要忘了,大明真正的外敌,是西北的帖国和漠北的蒙古蛮夷! 北疆百姓人口降低,那谁去戍守边防,谁向九边军镇输送粮草物资,谁为了家国大义毅然决然地奔赴边疆戍边卫国? 难道你要让江南这些士绅老爷们去戍守边疆不成? 别开玩笑了! 所以北疆人口降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足以影响到大明国运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朱棣和姚广孝会不知道吗? 他们当然知道,否则也不会谋划出迁都事宜了! 此刻前堂内落针可闻,朱棣和姚广孝都是屏住了呼吸。 “弘壁,你既然看到了,那此事当如何解决?” 朱棣满怀希冀地看着李弘壁,后者直接给出了答案。 “最好的解决办法,自然就是迁都北平!” “今日第四更,迁都北平,就是永乐新政的第三架马车,将会彻底改变整个大明朝堂的格局!”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7569/206663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7569/206663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