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让大家一起劝诸葛亮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重生六零年小孤女有点财 从边关小兵开始修炼 武道真君,从捕蛇人开始 我死在新婚夜后,渣男疯了苏菀陆时晏 唐羽 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 刚当寨主,压寨夫人竟是绝世女帝! 无限之秘术战争 紫袍天师尸变?这谁顶得住啊 全球进化:我!超级加倍
杨修答应着,冲刘循躬身行礼,然后快速离开了。
崔州平感叹道:“大将军,你对孔明,可真是下了本钱啊,臣僚们有事来山上找你,来回奔波,不仅辛苦,也着实耽误时间啊。”
刘循举起酒杯,笑着和崔州平碰了一下,“州平,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有所得,必然就会有所失。比如说刘备,当初三顾茅庐,他不也是把身边的事情都放下了吗?事实证明,请出诸葛亮,回报却是十倍甚至百倍。我固然现在有些不便,好在现在不是战时,我境内并没有出现非得需要我出面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我等得起,也耗得起,而且我相信,总有一天,孔明会随我下山的。”
停顿了一下,刘循半开玩笑的说道:“现在我辛苦一点,今后恐怕就要让孔明多辛苦一点来弥补了!”
崔州平笑了笑,“大将军这是在和孔明记仇啊,让他把欠你的加倍还回来,不过换了是我,能得到大将军如此厚爱,死也甘心啊。”
酒足饭饱后,崔州平骑着毛驴和刘循分道扬镳,驴儿脖子上还挂着铃铛,叮叮当当,随风作响。
走出一段距离,崔州平停下驴儿,回过身来,说道:“大将军,既然孔明会躲你,这恰恰说明,他很想追随你,大将军只需再多一些耐心,定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先提前给你道喜了。”
“好,借你吉言,你也一路顺风,山水有相逢,有缘再会!”
刘循挥手和他告别,随即转身往草庐走去。
…………
濡须口!
面对刘循的提醒,对瘟疫的情况,孙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孙权没想到,刘循能说中!
交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江东兵的大营,便陆陆续续的出现了身体乏累整日呕吐的士兵。
情况愈演愈烈,好像空气都会传染一样,才几天的时间,便不下数百人无法参战,只能躺在营帐中。
即便勉强站起来,这些人也是身形蹒跚脚步虚浮,彻底丧失了战斗力。
孙权有些慌神,急忙把人召集起来商议对策。
就在众人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有人跑来禀报,“主公,岸边来了好多船,船上运的全是草药,还来了不少看病的医者。”
“哦?这是怎么回事?”孙权急忙带人走出帅帐,去江岸边查看。
果不其然,岸边停了好几艘大船,鲁肃拖着病体,正站在一旁指挥大家卸船。
“子敬,这些都是你做的?”孙权一下就明白了,心里一阵感动,急忙走了过来。
鲁肃咳嗽了两声回道:“主公,瘟疫来势汹汹,不可怠慢,我现在还是水军大都督,所以恕臣斗胆,提前在江东各地派人征调医者和药材,希望来得及。”
孙权非常感激,“子敬,你病的这么重,还如此操劳,真是难为你了。”
孙权急忙转身,吩咐徐盛和丁奉,“你们也别愣着了,马上帮忙卸船,然后派人熬药,迅速救治病患的士兵。”
鲁肃提醒道:“主公,杨修替刘循传话给老臣,瘟疫猛如虎,治远不如防,必须把有病的士卒迅速转移,以免传给其他人,有病的和没病的,一定要隔绝开,营帐要分开设立,彼此不能离得太近,要注意通风和消毒。”
这个时候,鲁肃说什么,孙权都依从,急忙下令照办。
这次的疫情,非常严重,孙权至少适当的做了准备,又迅速引起重视,情况还算乐观。
可是另一边的曹操,可就头疼了!
二十多万大军,营帐密密麻麻的连在一起,人几乎都扎堆在一起,瘟疫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人多的地方。
结果可想而知,曹兵成片成片的染病,成片成片的倒下,甚至不少人得不到救治,活活的病死了。
就连司马懿的哥哥兖州刺史司马朗,也没能幸免,不到几天的功夫,就病死了,享年四十七岁。
现在曹操已经没有心思指挥打仗了,就连他自己,对瘟疫也非常恐惧,明明没有染病,却每天都让人熬药,大口大口的往肚子里灌。
也不管有用还是没用,哪怕只求个心安,心里多少也能踏实一些。
两边谁也不再进兵,好像商量好的一样,战事默契的停了下来。
只不过,孙权在防范瘟疫的同时,也像一头警觉的野狼,时刻关注着曹操那边。
只等一个机会,他就会大举进攻,张开嗜血的獠牙,朝对手反扑,然后尽情的撕咬!
…………
隆中!
夜里躺在床上,刘循和辛宪英闲聊着,现在孙尚香有了身孕,以散心养胎为主,刘循基本上夜里都是和辛宪英在一起。
刘循懂得平衡之术,并没有喜新厌旧,冷落孙尚香,再加上辛宪英懂得谦让,始终在孙尚香面前摆出妹妹的姿态,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和睦。
辛宪英眨了眨眼,开口道:“夫君,我相信很快孔明先生就会回来,接下来,咱们可以这样……”
“你现在是大将军,有必要了解各地的动态,可是让他们每天都派人来隆中汇报,时不时的还要召集他们来隆中议事。”
“这样行吗?”刘循问道。
辛宪英自信的笑道:“夫君,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事,他对天下的时局动态,时刻都在关注,我们和诸葛亮对门而住,每天都有人来向你汇报,不用出门,就能了解各地的动态,诸葛亮能不心动吗?”
“诸葛亮必然会动心,只要他动心,便说明,他还想下山。另外,夫君和臣僚在隆中议事,既能让诸葛亮更加好奇,他心中的愧疚感也会与日俱增,大家来山上议事,可以让他们也帮着一起劝说诸葛亮,夫君,长此以往,这么多人不厌其烦的劝说诸葛亮,即便他是铁石心肠,也会被说动的!”
刘循欣慰的在辛宪英的身上轻轻的拍了一下,“我就知道,娶了你,必然会有意外之喜,事实证明,我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辛宪英娇羞一笑,把身子缩进了刘循的怀里。
刘循马上照办,派人给庞统马良传话,每天都要派人来山中汇报,每隔几日就要在隆中议事。
虽然隆中和襄阳,相距20公里,但还要辛苦的爬山,一来一回,也确实不轻快。
但这是刘循的吩咐,谁也不敢抗命。
当诸葛亮云游归来后,他明显发现刘循这边越来越忙。
每天都有人来山上送信,甚至多的时候,一天能来好几趟。
诸葛亮直摇头,他本以为刘循折腾够了,就回去了,毕竟他是一方诸侯,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亲自处理。
这和诸葛亮预料的,明显不太一样。
诸葛亮一开始,还能忍着待在自己的屋中,可是每天不停的有消息传到隆中,传到刘循那里,诸葛亮也很想知道外面都有了什么变化,没几日,他便装出串门的样子来到了刘循这边。
刘循很客气,笑着相迎,“孔明,坐,反正都不是外人,德祖,沏茶!”
杨修笑着诸葛亮泡了茶水,恭恭敬敬的端了过来。
然后,大家继续在一旁商议,刘循听完汇报,一般都要考虑一下,然后做出布置。
诸葛亮也不插话,就在一旁喝茶闲坐。
不管是来送信的,还是来议事的,临走的时候,免不了都和诸葛亮客气一番,甚至相熟的还会去诸葛亮那边坐一坐。
大家一个接着一个的劝说诸葛亮。
尤其是庞统,来了之后,拉着诸葛亮的手,语重心长的劝了好久。
“孔明,主公现在做所的一切,这可全都是因为你啊,我们来来回回,一趟又一趟的往隆中跑,你就一点都不心疼吗?”
诸葛亮不住的苦笑,本来以为刘循坚持不了多久,肯定就会离开隆中,可是诸葛亮却快撑不住了。
见诸葛亮不说话,庞统半开玩笑的调侃道:“主公的决心,你应该明白,难道你还要继续外出云游吗?”
庞统劝,蒋琬劝,隔三差五的就有人来隆中找刘循汇报工作,大家见了诸葛亮,免不了要轮番劝说,就连远在汉中的郑度、黄权、李恢也跑来了襄阳。
这一日晌午吃饭的时候,黄月英忍不住劝道:“夫君,你还是下山吧,前后已经有几十名文武官员不辞辛劳的来隆中劝说你,接下来人会更多,这已经不单单是大将军一个人要请你下山了。”
诸葛亮夹起一口菜,筷子举了半天,迟迟没有送到嘴里。
他轻轻的叹了口气。
“孔明,吃饭呢?”刘循笑着从外面走了进来。
诸葛亮的家,刘循就像来自己家一样,想来就来,明月和诸葛均一开始还进来给诸葛亮说一声,后来也懒得再传话了。
因为,刘循压根就不在乎,传话不传话,也挡不住他。
“明月,给我也来一份,今日我夫人都不在家,不介意的话,我就在这里吃了。”
说着,刘循径直坐了下来。
诸葛亮的筷子,依然还举在手里,僵住了。
刘循挨着诸葛亮坐下,问道:“嫂夫人,刚才你们在聊什么呢?”
黄月英急忙摇头,“没什么,大将军,我去给你沏茶。”
黄月英起身离开了。
诸葛亮手中的菜夹了半天,最终还是放了下来。
看向刘循,诸葛亮无奈的叹了口气,“大将军,你这可是在逼我啊?”
刘循笑道:“孔明,我可是真心诚意的邀请你啊,只不过,我接连请你十次,你都不肯下山,无奈之下,我只好搬到了隆中。反正我决定了,你一日不下山,我就一日不搬走。”
“大将军这又是何必呢?大将军身边现在也是人才济济,能人辈出,何必放下政务,整日和我待在一起呢?”
诸葛亮现在见了刘循,左右为难,恨不能再次云游躲出去。
不一会,明月把饭菜端了上来,刘循自来熟的直接开动了,边吃边喝,好不惬意,诸葛亮甚至筷子都没动一下,很快,刘循就吃饱了。
黄月英端来茶水,刘循一边喝茶,一边笑呵呵的看着诸葛亮。
“孔明,知道我为何在你这里来去自如,如此随意吗?”
诸葛亮假装生气的抛出一句,“因为你没把自己当成外人!”
刘循摇了摇头,“错,因为我没把你当成外人!”
这话听在心里,诸葛亮的心头顿时一颤。
刘循接着说道:“我对你,赤诚以待,从来就不掩饰自己的本心,而你呢,却心有芥蒂,藏有心结。你的心结,能比得上关羽的心结重吗?他都能把仇恨放下,你为何就放不下呢?”
“嫂夫人,你觉得我说的对吗?不就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请了他吗?”
黄月英轻笑一声,无奈的看向诸葛亮。
“孔明,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你给我说说,为何人们常说阳谋无敌呢?”
诸葛亮勉强笑了笑,回道:“因为阳谋乃是秉持人心,直击人的软肋。”
“对,我要请你下山,这就是我的阳谋!我直面自己的本心,也希望你也能直面你自己的本心,你每拒绝我一次,其实你的内心就要接受一次考验。”
“孔明,你的心的确非比寻常,别人或许我一次就请动了,你却一次次的拒绝我,既然如此,那我就让大家都来请你,把汉室天下都压在你的心上。”
黄月英瞠目结舌,有些心疼诸葛亮,刘循这一手,又狠,又高明。
“大将军何必苦苦相逼?”诸葛亮哭笑不得。
刘循义正言辞的说道:“我已经先礼后兵了,人总要懂得变通啊,不过你放心,我是不会用绳子绑你下山的,要不要和我一起匡扶汉室,这件事必须由你自己来拿主意,我还是那句话,刘备已经不在了,难道他不在,就不用匡扶汉室了吗?刘备没了,你就躬耕隆中不为天下百姓谋福了吗?”
“人生说白了就是一段旅程,你和刘备当初志同道合,所以你们携手并肩走了一段路,但以后的路还很漫长,刘备已经不在这条路上了,你就应该重新寻找你的同道中人,继续把路走下去,直到走完为止!”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7598/294366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7598/2943664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