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大明日报,妙也!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惊明 渣男逃婚,我转身撩了京圈太子爷 带着快递驿站穿年代 快穿综影视之随心 斯莱特林的哑炮之子 好孕快穿:养崽气运之子被团宠了 镜道 全民大穿越 后妈对照组在年代文带崽逆袭 功夫球皇的奇妙人生

提起刘若愚,崇祯记得,前世他看过一本明代杂记,记载的明朝宫廷见闻,写的特别好,作者便是刘若愚。 刘若愚,十六岁自阉入宫,隶属司礼太监陈矩名下,后因博学多才,入职司礼监内直房当差,管理文书,崇祯登基后,把他划归阉党,发配孝陵,他效法古代司马迁,潜心著书,终成酌中记。 酌中记的历史价值很高,成为后代研究明朝历史的必看书籍之一。 “启禀皇爷,刘若愚到了。” “宣。” 片刻后,就见一名小内监,领着一名中年内监进屋,崇祯抬头看过去,此人年约三十许,面容白净无须,气度儒雅,咋一看不像宫里头的太监,倒像文人。 “奴婢刘若愚,叩见皇爷,万岁,万岁,万岁。” 刘若愚小心翼翼走到崇祯跟前,跪下行叩拜大礼,三呼万岁。 此刻,刘若愚心情复杂,一进暖阁,他便看见魏忠贤站在崇祯身边,一脸阴鸷的望着他,刘若愚心里一咯噔,暗道一声不好。 之前,魏忠贤执掌司礼监,他一直不愿巴结,为其忌惮。 九千岁莫不是在皇爷面前进了谗言,想害我? “平身!” “赐茶,赐座。” 刘若愚浑身一震,急忙磕头回话:“启禀皇爷,奴婢身份卑微,皇爷若有吩咐,奴婢跪着听旨。” 开玩笑,天子面前,他区区刘若愚哪里敢坐? 能得天子赐茶,赐座的,何等荣耀,他区区刘若愚哪里配? 不过,听皇爷语气,老魏似乎没有害我? “皇爷让你坐,你就坐,难不成还得咱家亲自扶你?” 王承恩冷哼一声,面露不悦,一名小宫女搬了一把矮脚凳在刘若愚身边,刘若愚战战兢兢坐了半个屁股上去,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膝盖上,上身坐的笔直,脑袋低垂。 “刘若愚,朕之前在王府时,便听闻你才高八斗,为内廷第一,又不喜巴结奉承之事,朕很欣赏你。” 崇祯微笑注视刘若愚,此刻,刘若愚也感觉到了天子的目光,他又是紧张,又是自豪。 “区区微末之才,劳烦皇爷挂心。” “你有大才,一直屈居内直房管理文书,屈才了,朕想交给你一件重任,朕欲发行大明日报,开启明智,你可愿加入?” “奴婢愿效犬马之劳。” 接着,崇祯又详细讲解何为大明日报,刘若愚起初不以为意,只当是邸报,待听完崇祯的讲解后,刘若愚服了,皇帝大才啊! 崇祯又道。 “咱们大明日报,第一部连载小说,朕想好了,就是大玉儿秘史,刘若愚你且听好,朕大概讲一遍,你负责润笔,今晚,咱就把前三章搞出来。” 崇祯看向窗外,窗外黑沉沉的,无星,无月,崇祯的目光仿佛看透无尽黑暗,看到了那一片绿油油的草原。 “绿油油的草原上,如玉的模样,清水般的目光,一丝浅笑,让我心发烫,她叫大玉儿,科尔沁草原上的一枝花。” 崇祯脑海里回忆大玉秘史的故事情节,顺便改动了一下,毕竟,这个时代,满清还没入主中原。 众人从未听过这种故事情节,无不听的如痴如醉,听着听着,听出不对味的地方了,脸上皆露出玩味的表情。 “没想到,建奴的宫廷如此有趣,大玉儿可真美,可惜了,多尔衮一腔爱意。” “皇爷,这个故事甚好听,刊登出来后,老百姓肯定爱看,呵呵呵。” 崇祯淡淡一笑:“刘若愚,你负责润笔,刚才的故事便以朕的化名刊发出去。” 第二日,天光破晓,北安门外,东缉事厂,来了一名书生,书生衣着单薄破旧,冻得缩头缩脑,此人便是李文墨。 半个时辰后,东厂的几名番子,带着李文墨来到一个衙门,上书,大明日报社,李文墨一头雾水进去了,见衙门里许多人忙忙碌碌,等到他拿到初版的大明日报,也就是魏忠贤连夜派人搞出来的底稿,李文墨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大明皇帝陛下,指示,各地官员务必爱民如子,心系百姓,不忘初心,务必做好陕西行省的救灾工作,开常平仓,让陕西老百姓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大明科学院,农科分院长,陈经纶发表讲话,小小一颗红薯苗,抗旱救灾少不了。” 这,这大白话? 还有断句,李墨文看着眼前的逗号,句号,双引号,这种新颖的断句方式,仿佛赋予了文字某种魔力,李墨文一下子读进去了。 “妙,妙,妙也!” 读完整张报纸原稿后,李墨文满头大汗,连呼三声妙,此刻,他对皇帝陛下的奇思妙想深深折服,天降圣人,天佑大明啊! 我李墨文这辈子要是有机会见一见皇帝陛下就好了,此刻,李墨文仿佛后世的脑残粉一样,眼神变得狂热。 李墨文预感到,大明日报一出,必定风靡全国,新颖的断句方式,也让文字变得更容易读了,开启民智,拉进了百姓和朝廷的距离。 还有连载的小说,太有趣味了,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小说? 咦,署名朱重? 原来是朱兄啊,哈哈哈,朱兄还说他不是读书人,没想到如此大才,天下几个读书人比的了? 更绝的是,皇帝陛下下令,以后文人刊发书籍,必须来大明日报社申请书号,妙也。 皇帝陛下下令,文人私自集会超过三十人,诛杀,妙也。 皇帝陛下下令,生员议政,诛杀,妙也。 “我要办差事了,为大明,为皇帝陛下,为天下百姓好好的办好这份差事。” 李墨文深吸一口气,平复激动的心情,拍拍新发的衣裳,一件厚实的皮袄,皂靴,摸了摸袖子里沉甸甸的二十两雪花银,提前发的俸禄,心里踏实无比,他太喜欢这份新差事了。 不过几日,京中的大街小巷,多了一群卖报的孩童,这些孩童揣着报纸,跑遍大街小巷,口中喊着:“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吃的饱,穿的暖,今儿的报纸真好看。” 京中的居民,外地客商,纷纷好奇的看过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8125/162157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8125/1621574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