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崇祯重振大明 > 番外:朝鲜国相洪承畴

番外:朝鲜国相洪承畴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港综之陆先生传 世子勿扰,我不做妾 大小姐驾到!禁欲楚爷步步沦陷 女配靠画符续命[穿书] 我是个阴阳师 退出圣地后,五个师妹跪求原谅 雁行录 [原神]论我那柔弱不能自理的老婆 相公你画风为何如此正常 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压四海

李倧听到这点,彻底明白了当今大明皇帝对建虏的态度—— 这是完全把建虏当成敌人,堵死和谈之门。 只要当今皇帝在位,那是别想着和谈了。 甚至和建虏有关系的人,都会受到猜忌。 袁崇焕这样曾立下功劳的封疆大吏都因为和谈被当今皇帝调走,他这个外藩之主,自然更是如此了。 如果他还像以前首鼠两端,估计大明不会容忍。 所以他当即向大明表忠心,又诉苦道: “小王也不想和建虏和谈啊!” “无奈挡不住建虏,只能认其为兄。” “今年正月,建虏还以粮草不敷,欲向我国购粮。” “小王百般推脱,只送过去了三千石大米。” “义州、会宁通商之事,也在想法推委。” 洪承畴听得变色,呵斥道: “你们还和建虏通商,这是陛下明令禁止的。” “今后若有一粒米、一根线从朝鲜运往建虏,都是你的责任。” “这件事我会上报朝廷,陛下如何处置,就看你的造化了。” 李倧就是因为这件事瞒不过,所以才主动道出来,求得大明使臣谅解。 没想到洪承畴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还要大,这让他急忙恳求道: “稍安勿躁,洪使者稍安勿躁。” “只是三千石粮食,只够二十万人吃一天。” “毛帅那几十万人,每日消耗的都不止这个数呢!” “通商互市的事情,小王也一直在推诿。” 洪承畴神情严肃,说道: “一粒粮食也不行!” “陛下让我来朝鲜,就是为了封锁建虏获取物资的渠道。” “若都像你这样,如何完成此事?” “不要以为在我面前狡辩,就能让陛下放过你!” 深知毛云龙的锦衣卫身份是什么,洪承畴知道这件事自己瞒不下来。 即使朝鲜国王李倧奉上金银美人让他说好话,他也不敢答应。 这个态度,让李倧终于感到怕了,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不是用言语就能辩解过去的。 慌得他急忙向洪承畴讨教,如何避免被大明皇帝责怪。 洪承畴想着义州和会宁的位置,斟酌之后,试着询问李倧道: “大王有没有想过,把清川江以北,像济州岛一样分封出去?” “这样大王就不用面对建虏,万一出了纰漏,也不是大王的责任。” “从此以后,大王就能高枕无忧,在汉城安享富贵!” 李倧听闻此言,顿时大惊失色,急忙道: “这是上国陛下的旨意,还是洪使者的意思?” “祖宗留下的土地,小王安敢舍弃!” 洪承畴面色严肃,说道: “怎么就是舍弃了?” “只是分封出去,仍是大王封臣。” “再说了,会宁所在的原铁岭卫一带,本就是成祖赐给你们的。” “你们现在拿那里和建虏通商,大明就是收回去,你又有何话说?” 大明和朝鲜的边界,原本在徒门河、也就是朝鲜所称的豆满江以南。后来因为李成桂还算恭顺,太祖朱元璋把铁岭卫内迁到辽东。 永乐年间的时候,朝鲜又请求把鸭绿江和豆满江以南的地方划给他们。成祖答应了这个请求,认为这块荒地给女真部落还是给朝鲜都一样,都是属于大明,豆满江以南因此划归朝鲜。 如今,洪承畴翻出这段旧事,以朝鲜在会宁和建虏通商为由,威胁要收回这块地。 会不会真的收回不好说,但是洪承畴的态度,着实吓到了李倧。 让他急忙解释,朝鲜没有和建虏私通的意思,只是打不过建虏,只能被其威逼。 话题又绕回来了,洪承畴道: “朝鲜军民,并非打不过建虏。” “只是一些官员,没有敢战之心。” “崔孝一、郑凤寿等义兵首领,皆是敢战之士。” “若有能征善战的将帅统领,必能抵挡建虏。” “大王好好想想,是自家的世代富贵要紧,还是清川江以北残破的荒地要紧。” “洪某在朝鲜的时间很长,会盯着大王和建虏的往来。” 向朝鲜国王行礼告退,告辞走了出去。 他知道,这样的大事,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谈妥的。其间必然有各种争夺,还需要朝廷首肯。 洪承畴离开之后,李倧就想召集朝鲜群臣,商议洪承畴提出的事情。 但是想到洪承畴的分封提议,他又放弃了这个念头—— 因为他觉得把清川江以北分封,绝对会有很多大臣甚至宗室赞同。 他们会以光海君为榜样,赞同大明的分封提议。 想到这里,李倧就有些痛恨,之前对光海君被封这件事考虑不够,留下这么大的隐患。 有了光海君这个例子,那些有野心的宗室和臣子,都会建议他同意大明使者的分封提议。 这让他急得团团转,却又没有办法—— 推恩令作为千古第一阳谋,哪里能让人轻易想出破解方法。 掌握名分大义的宗主国,能够轻易用这个计策,挑动藩属国人心。 洪承畴也有这个认识,所以他来到朝鲜后,很快亮明了目的。 而且在和朝鲜国王分开后,把两人之间的谈话,安排人散播出去。 一时间,朝鲜很多人士,都知道了大明有意让朝鲜国王分封,把清川江以北的荒地分给有功臣子,让他们抵御建虏。 这让受够了丁卯胡乱,不想再一次担惊受怕的朝鲜臣民,纷纷附和此事—— 他们都不觉得清川江以北有什么好的,朝堂上也有放弃这些地方的提议。 一些有野心的臣子,甚至开始走洪承畴的门路。想要像光海君那样,被大明册封个爵位。 有了大明的册封,他们的富贵就有保障了,即使朝鲜国王想对付他们,也有大明保护。 洪承畴临时寄居的房舍里,一时门庭若市。他还得到了一些人的捐献,在汉城找了个地方,成立驻朝大臣衙门。 而后他就专门盯着朝鲜君臣,让他们给东江镇筹集粮饷。并且不许一粒米、一根线,通过朝鲜运往建虏。 东江镇的水师还利用皇帝授予的缉私权,在鸭绿江上来回。 朝鲜和建虏的使臣都被拦住,再也无法联系。 建虏因为此事,本要派兵过来。但是因为林丹汗接受大明册封成为顺礼王,在草原上开始重建威势。 这让他们不得不把出兵方向选择为察罕部,进攻林丹汗西迁后留下的兴安岭故地。 没有被建虏威逼的朝鲜君臣,也因此认识到有大明护着的好处。 洪承畴这个驻朝大臣,在汉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朝鲜国王李倧对他再是不满,也不得不以礼相待。 尤其是六月的时候,庄际昌、姜曰广、张果中等人,带着监护朝鲜的旨意传来。还任命洪承畴兼任安东巡抚,支援韩王藩国、江陵公国、宁远伯国这几个藩国开辟。 这让朝鲜君臣都知道,当今大明皇帝是真要实行分封,而且定了对朝鲜的政策—— 以后的朝鲜事务,都要受驻朝大臣监护。朝鲜国王的命令,要有驻朝大臣副署。 这让洪承畴的地位,在朝鲜猛然跃升。从之前的总督交涉事宜,变成总督监护朝鲜。 可以说他现在的地位,就相当于诸侯王国相。 相比之前只负责大明和朝鲜的交往,不可同日而语。 朝鲜君臣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位实际上的国相,洪承畴却丝毫不客气,一改之前对朝鲜内政的不干涉,命令朝鲜沿海官员修缮港口码头,给大明北上的船队提供后勤。 然后离开汉城,巡视朝鲜和安东都护府地域—— 他需要找个地方,作为安东都护府驻地。 即使只是暂时兼任,他也需要在这个位置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让人知道自己实际担任过巡抚,不止是驻朝大臣。(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8414/281308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8414/2813086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