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非洲建国记 > 308.第308章 移民暴增

308.第308章 移民暴增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在暴雨季节 红楼御猫 跪死雪地,我离家后你们又求我回头 山野间 极品小仙医 两度人生 诡异入侵,我反杀不过分吧? 娇嫩知青携百亿物资下乡了 被卖非洲五年,归来我已无敌 婚后有喜

第308章移民暴增 (感谢书友青枫1987打赏,木偶拜谢!) 1893年的春节,在西南非洲并没有什么异常,人们普通的上下班,惯常的同挚友亲朋聚会团聚。 但是在遥远的远东清国,却是遭遇了百年来最为寒冷的一个冬天。 冷到什么程度呢? 魔都的吴淞江和黄浦江结冰,长达十多天都不能解封,村里的百岁老人都没见过这种场景。 “一件单衣走四季”的羊城都罕见的下了半米多的积雪,更南边的琼岛居然出现了霜冻现象。 …… 连南边都如此冷了,清国的北方的寒冷程度只会更加厉害。 但对南华公司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石锦堂得到清国商馆发来情报的第一时间,就指示移民局的福桐,赶紧行动起来。 南华公司这么多年积攒的粮食、红薯干以及咸鱼干派上了用场,满载货物的邮轮装载的满满当当就向清国驶去。 同时移民局联络李中堂,告知他南华公司可以提供赈灾粮食帮助清国救灾,并收容无家可归的流民。 而他只需要知会地方官员,趁着雪灾还没有真正开始之际,一是组织灾民到沿海地带集结,二是维持流民秩序。 这样一来南华公司可以帮助清国减缓灾民和流民的形成,对清国大大有利。 李中堂也是老成谋国他直接提出,南华公司的救灾粮食须得交给地方政府管控。 南华公司不可张扬此事,收容无家可归的流民数量也不能公开。 南华公司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小事,直接答应了。 双方商议把旅顺、津门、威海、胶州湾等数个港口划做救济口岸。 这次的移民规模会很大,南华公司所有部门都联动起来了。 不光要给清国那边运送粮食食物,还要往兰芳公司那边运送大批药物,同时也要往兰芳公司的山口洋等地调集粮食。 苏禄苏丹国、马里亚纳群岛这些新近收入的地盘也都得到了命令,他们要把多余的粮食运往兰芳公司,同时加大渔民的捕鱼量,晒干后制成干货运送去兰芳公司。 兰芳公司也在周边的沙捞越、荷属殖民地大量购买粮食,好让这次的移民大潮不至于缺粮。 同时兰芳公司也组织公司境内的平民大量捕捞渔获,公司会现钱大量收购。 …… 南华公司的准备工作看似充足,但是面对首批到达清国北方口岸的流民就有点不够用了。 单是津门一地,首批到达的灾民就有近万人,南华公司“金钩港号”运送过来的几千吨粮食,根本撑不了太久。 津门港的北洋通商衙门前来交接的是一个汉人章京名叫马贵。 此人流于官场习气,对于灾民的生死浑然不顾,只顾个人牟利,他把到手的粮食高价转卖。 自己赚的盆满钵满,灾民却依旧冻饿而死。 钟文耀得知这一情况后愤怒不已,但是又无可奈何,只得尽量收容救治灾民。 按照公司规定尽量收容青壮灾民,同时兼顾幼童,至于老弱尽量不收。 钟文耀罔顾移民局的政令,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来到他眼前的都收。 是以他的“金钩港号”额定1300的,他直接装了2500余人。 船上的厨师看到这么多人没办法,只能给灾民供给窝头海带汤,咸鱼干什么的也只能按段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眼前只求能吊住灾民的命,让他们到了兰芳公司再吃饱饭吧。 …… 因为“金钩港号”上运送的灾民太多,虽然是2月份,海上风浪不大,但是老弱依旧坚持不住,大量死亡。 钟文耀看到后心疼不已,无奈之下只能把死者水葬了事。 到了兰芳公司的山口洋,上船时的2500人只剩下2000多人。 移民局的人看到船上下来的都是青壮幼童,对着钟文耀竖起了大拇指,“钟船长干的不错,这些移民看着就很精神。” 钟文耀想起津门港口和运送途中死去的清国同胞心情郁闷,没有理会移民局同事,径直去了自己的舱室闷坐。 <divcss="ntentadv"> 等到移民转运完毕,钟文耀直接要求同事尽量多给船上装载食物,他打算不遵从公司禁令自己在津门港口赈灾。 移民局的干事,对此要求有些疑惑,但是也没有多问。 等到北洋总理衙门通过电报向南华公司抗议时,福桐才得知了钟文耀的所作所为,他立刻电令钟文耀,让他停止不理智的行为。 同时告诫这位钟船长:一切按照同清国约定好的做,我们能够顺利移民多亏了清国官方的协助,你这样坏了规矩也会损坏公司的移民大计! 钟文耀至此才从不冷静中醒悟过来,虽然明白这样做是对的,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情愿。 运送移民的时候,也是一如既往不管男女老幼的往船上装。 其实他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其他运送移民的邮轮都出现了大量装载的现象。 移民局汇总报告时,福桐也看出了这个问题,他很明智的没有多管。 只要移民命大能够撑到目的地,就有资格享受一些好日子。 他也不是天生的冷酷心肠,面对公司大肆屠杀的黑人土著,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也会良心难安。 但是一想到那个年轻睿智的主公面对朝阳时说的话:“即使背负万古骂名,我也在在所不惜!” 虽然他说那些话时语调铿锵,但是从他固执的为所有子女都取了带“日”字旁的名字,福桐就猜到了那位年轻主公内心深处的坚持和挣扎。 他和年轻的主公一样并不是生来残忍,只是残酷的环境逼迫他们不得不拿起屠刀。 土著可怜,清国同胞就不可怜? 都是求活,谁也不比谁高贵! …… 这次清国雪灾导致清国流民大增,南华公司调集所有运力,几个月时间就运送了百万移民。 这么多人差点把兰芳公司撑爆了,山口洋到处人满为患。 刚上任没多久的霍真、钱财两人带队去了山口洋维持秩序,因为这次的移民数量太大,南华公司移民局需要协调大量的人力物力接收移民。 刚刚搬迁到了金陵(布拉瓦约)的医药部门也叫苦不迭,他们还没有安排好新工厂的生产,这边突然爆发出这么大的移民潮。 他们没办法只好一边安排金陵这边的工厂尽快复产,安海镇那边的工厂还得加班加点的工作,不然实在是赶不上暴增的移民压力。 …… 公司一方面在搬迁总部,一方面又有暴增的移民压力,是以南华公司预定的很多计划都被迫推迟或取消了。 石锦堂匆忙去金陵电力专科学校看望了一下特斯拉和赫兹两人后,勉励他们二人为了电力专科学校多培养一些人才。 然后他就着急忙慌的赶回政务区的会议中心大楼,主持移民分流会议。 会议决定,公司一方面大力运送移民,另一方面让兰芳公司出面同滞留的移民签订短期用工合同,让他们帮助兰芳公司搞基建工程。 这样一来,既避免了移民滞留期间因为太闲而生事,又帮助兰芳公司提高了基础建设水平。 钟艺林和李玉昌得知公司决定后,立刻表示拥护,同时请求公司继续调运粮食物资,以满足移民的日常饮食需求。 一直到1893年的下半年,加上1892年的移民,南华公司的移民总数已经突破了400万人大关。 达到了402万人,下一步就是尽快把新移民安顿好。 马塔贝莱兰地区也因为大批移民入境,农业和工业人口都有了较大的增长。 而兰芳公司也因为大批移民的入境务工,基建水平大大提高。 光是兴修的水利工程就能帮助兰芳公司多开辟出20万公顷良田,而赶修的路桥工程足足有5000多公里。 这些基建工程大大提升了兰芳公司疆域内的宜居范围和农业潜力。 李玉昌很长一段时间内,见人就夸南华公司了不起,不但本土兴旺发达,就连兰芳公司也跟着快速发展了。 随着南华公司移民的规模越来越大,兰芳公司的受益范围也越来越大。 这都多亏了石老板的英明领导,兰芳公司上下无人不服! 求订阅,收藏,推荐票,月票。 感谢书友20190228105414663、逍遥8118、书友20230104190030577、深夜的孤独者、独自2、书友20180206140940605、书友20200609181332805、zhaoyl3、听C雨、九云晓峰、九v鱼、柳云龙、书虫书虫、随风飘扬泡泡、城市悠闲、书友20220622225441609、书友20190721141343015月票支持!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8427/210481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8427/2104811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