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 第六十四章 天策上将,两个皇后收入囊中

第六十四章 天策上将,两个皇后收入囊中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流氓大亨之靓仔风流 从武馆弟子开始百炼成神 全修真界修士激动大喊:抢她! 变成萝莉的我有魔王勇者两个女儿 南楼庭生 假千金在恋综摆烂划水,爆红全靠一张嘴 我一眼就能看出凶手 原神:全球水平下降一万倍! 横推万古:从基础刀法开始 大学开学,国士身份被全网爆光!

建安三年五月十八,姜耀在黄白城,接见了一个不速之客。 “布衣唐瑁,拜见镇东军姜大帅!” 一个看年纪在四十岁左右,头戴进贤冠,身穿直裾长袍,满面儒雅之色的中年人,向姜耀大礼参拜。 姜耀当然知道,唐瑁是为了什么来的。 为了他女儿唐瑛。 唐瑛是少帝刘辩的妻子,只是还没来得及举行册封皇后的仪式,刘辩就被废为弘农王了。后来,刘辩被董卓派李儒毒死,唐瑛也回了老家居住。 唐瑛的父亲,也就是跪倒在姜耀面前的唐瑁,当时在外为官任会稽太守,屡次写信催促身在老家的唐瑛改嫁,唐瑛都不同意。 后来,李傕祸乱天下,纵兵劫掠,到了唐瑛的家乡。他一见唐瑛就惊为天人,掳入了府中。只是,不知道唐瑛的真实身份罢了。 因为李傕对唐瑛太过喜欢,没有用强。 李儒是知道唐瑛身份的,告诉了李傕。 李傕本来打算,击败姜耀后,不管唐瑛同不同意,都要娶了唐瑛。结果,李儒死在了乱军之中,李傕被姜耀所斩。 唐瑛也就成了姜耀的战利品。 按说,唐瑛的身份,能隐瞒下去。 不过,镇东军中,有一個人知道唐瑛的真实身份。 此人就是贾诩。 作为西凉军的灵魂人物,贾诩对西凉军的各种秘密,实在太了解了。 在历史记载中,就是贾诩将唐瑛的下落,禀告了汉献帝刘协。关中诸将围杀了李傕后,汉献帝刘协命人持节将唐瑛从关中接回许昌,并且封为弘农王妃。 在这个世界,贾诩既然是姜耀的臣子,自然会将唐瑛的身份告诉姜耀。 姜耀最近痴迷貂蝉,又觉得少帝刘辩只做了三天皇帝,恐怕暴击不出什么好东西,眼见唐瑛以死相逼,也就算了,命人将其软禁。 姜耀道:“免礼。坐吧。” 他指了指旁边的座位,示意唐瑁坐下。 然后说道;“原来是唐太守,你自称布衣,着实有些过谦了。” 唐瑁道:“五年前,李傕当政,夺了在下的会稽太守之职,命王朗接替。从那以后,在下就无官无职,在乡间闲住了。所以,在下确实只是一介布衣而已,在姜大帅面前,实在无颜自称太守二字。” “那么,唐瑁你今日来见本帅,到底所为何事呢?” “在下是为姜大帅道贺而来。姜大帅发明新纸,不但洁白似雪光华如镜不生蛀虫,而且价格与原本纸张别无二致。天下士人,无不感念姜大帅的恩德。姜大帅武威赫赫,天下无敌。现在,又有如此文治之盛事……如此文治武功,恐怕日后的天下之主非姜大帅莫属。所以,布衣唐瑁,今日特意前来,为姜大帅贺!” 姜耀确实“发明”了新纸。 不要以为,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后,天下的公文、书籍就改用纸张了。 事实上,直到三国时期,公文、书籍的载体,还有八成是用竹简、缣帛。 纸张并不是主流。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这个时代的纸,最上品的白纸,名曰“左伯纸”,是一个叫左伯的书法家兼优秀匠人发明的,价格非常昂贵,并不容易推广。再便宜一些的纸,就质量非常一般了。 其二,也是最坑爹的是,这个时代的纸张,无论是“左伯纸”还是一般的纸张,都没有杀虫的工序。好不容易写好了的书,却被纸张里面的虫卵破纸而出,成为一堆废纸。谁受得了? 事实上,直到东晋中后期,传说中的“神仙”,实际上的科学家葛洪,经道家炼丹技术的启发,用黄蘖熬制的汁液浸染纸张以灭虫防蛀,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时候的纸张,因为被黄蘖汁泡过,颜色发黄,所以又名“黄麻纸”。 虽然模样不甚美观,但因为解决了防虫的大问题,很快就大行于世。 到了东晋权臣桓玄篡位时,直接下旨: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也就是说,直到一百六十多年后,东晋完蛋之时,纸张才对竹简和缣帛产生了绝对优势,朝廷公文全用纸张。而且,那时候用的纸张,还是并不怎么美观的“黄麻纸”。 姜耀对能工巧匠特别重视,给了他们极高的待遇。 这些工匠众多任务中的一项,就是研究新的造纸技术。 好吧,姜耀只是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其实对造纸技术没多少了解,不知道葛洪发明“黄麻纸”的那番过往。 这些工匠水平也比较一般,远比不上在后世都传成神仙的了葛洪。 不过,姜耀受过现代系统教育,有着基本的科学素养。 不就是解决虫驻的问题吗? 无非就是用酸碱杀虫。 古代最常用的酸是醋,那玩意儿颜色太深,肯定不对。碱呢?古代无非是两样,一个是石灰水,碱性强一些。一个是草木灰水,碱性弱一些。 就用这两样东西试试呗。 对了,为什么造纸一定要用麻,或者树皮破渔网呢?这些东西的本质,就是木质纤维。竹子难道就不能用吗? 关中之地有很多竹林,甚至以盛产“竹箭”著称。(这个时代比二十一世纪的气温略高) 被西凉军祸祸了好几年,土地无人耕种,关中地区的竹子都泛滥成灾了。 为什么不将这些竹子废物利用呢? 姜耀不知道的是,他这番改进,已经跟后来比较成熟的造纸工艺差不多了。 这么简单的提点,就产生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工匠们很快,就用竹子造出了新纸。他们甚至有了小小的改进,在打浆之前,加了一道清洗的工序。 最后造的出来的这批新纸,正如那唐瑁所言“不但洁白似雪光华如镜,而且不生蛀虫。” 而且,因为是将关中几乎取之不尽的竹子废物利用做原料,成本极低。 以至于姜耀都懒得提价。 另外,如今天下大乱,纸张价格打着跟头往上翻。以现在的价钱卖就是暴利了。再提价,姜耀都有些不好意思。 不管怎么说吧,这批新纸一上市,就受到了士人们的追捧。当听说,这批新纸的发明者,是公认的莽夫,毫无廉耻强娶主母的姜耀时,不知多少士人瞠目结舌。 但话再说回来,姜耀就是傻了,也不会相信,士人们会因此对他们多么感恩戴德。 这唐瑁的道贺,应该也不是诚心实意。 这厮没说实话! “哦?是吗?”姜耀有些不悦,道:“天下士人,无不感念本帅的恩德?那可未必。实话告诉你,本帅的这批新纸,造价极低。即便不用奴隶制造,只卖当前价格的三成都是暴利。” “那不是更好?姜大帅若降价七成,天下士人,就更佩服姜大帅了。” “哼,那也未必。” 顿了顿,姜耀微微偏头,向身后道:“司书。” “在。” 姜耀身后侍立着四名十五六岁、面容姣好的侍女:司书、司寝、司衣、司膳。 这司书既是姜耀给她起的名字,又是她的职责,负责姜耀的书房以及整理姜耀的各种文书。 姜耀道:“你去书房,拿两本雕版因的《论语》,再拿一个雕版来。” “是。” 功夫不大,司书就将姜耀要的东西取来了。在姜耀的示意下,拿给唐瑁看。 “所以,这些书,就……就像是盖印章一样,用雕版盖……盖上去的?” 雕版印刷有什么技术难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印章存在了。雕版印刷和盖印章,技术原理完全是一样的。 但是,正因为太简单了,只在刹那间,唐瑁就心神剧震,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冷汗。 其一,这么简单的技术,为什么从战国到现在,近千年来,别人都没发明,而就姜耀发明了? 发明精巧复杂的东西,不过是聪明人而已。那些精巧复杂的东西,不容易推广不说,还很容易失传,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发明像双腿马镫、雕版印刷术,似乎本来就该如此,却一直没有如此的人,就着实让人钦佩之至了。这些发明,都能够改变一个时代。 其二,雕版印刷术,太牛逼了。 这个时代的书籍,大部分还是用刀刻在竹简上。 读书人身份高贵、不缺钱花,让他们非常耗费精力地,在竹简上刻字,得给多少钱?很多时候,即便愿意出足够多的钱,都没读书人愿意干。 所以,书籍极其稀少,而且被世家大族控制。 世家,垄断了知识。 垄断了知识,也就垄断了官位。 这是世家赖以生存的根基。 姜耀的纸张价格,能做到以前的三分之一。姜耀还有雕版印刷术,方便印刷书籍! 那过个几十年上百年,世家还怎么垄断知识,把持官位? 这些世家不对姜耀恨之如骨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对他感恩戴德? 唐瑁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道:“想不到,姜大帅对在下如此信任。初次见面,就将如此重大之事,对我言讲。在下真是幸何如之。您放心,在下一定守口如瓶,保守这个秘密。” 姜耀却微微摇头,道:“那倒也不必。其实,这雕版印刷术泄露出去,也没什么。事实上,我不仅准备,在天下各地直接售卖这些雕版印刷术的书籍。而且,收养了三千多名孤儿。建立学校,选饱学之士,用雕版印刷的书籍,对这些孤儿进行培养。” “培养什么?” 姜耀面上露出颇为玩味的笑容,道:“当然会不可避免地会传授一些圣人之言。但是,主要是教授他们治国理政之道。” “姜大帅,你……你……你……” 噗通! 唐瑁直接跪倒在了姜耀的面前! 没办法,原来他以为,姜耀即便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即便最乐观的情况下,也要经过至少五六十年,才能将世家大族压制。 而姜耀,远比他想象的要狠辣、果决、不留余地。 他直接建立学校! 建立学校也就罢了,还教授治国理政之道! 要知道,即便世家大族,对大部分子弟的教育,也是毫无实际作用只能用来装逼的“经文”。少部分特别杰出的世家子弟,才会被传授实际的治国理政、沙场争雄的本事。 姜耀这是要干什么? 这是要将世家大族的虚伪,全部揭穿1! 这是是要将世家大族,全部抛弃! 当世之人无不认为,世家大族掌握了知识,谁取了天下,都得用世家效力。世家大族的地位,稳如泰山。 然而,姜耀另辟蹊径。 将领?他本人就是最牛逼的将领,麾下也大都是强硬收复的“降将”,不服就杀,杀了换下一个,毫无掣肘。 文人?姜耀准备用学校,培养属于他自己的文人。 文武全有,姜耀还要世家大族干什么? 很显然,以后那些世家大族人若是全力配合姜耀,还可能安稳度日。 如果不配合姜耀,姜耀就完全可以毫无顾忌地举起屠刀。怎么?异族杀得,他们就杀不得吗? 天啊! 姜耀是究竟是什么人? 不但武功赫赫,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就打下了近两州之地。 还有如此恐怖的、釜底抽薪对付世家大族的手段! 要知道,当初英明如光武帝刘秀,都对那些世家大族无可奈何。 虽然唐瑁早就看好姜耀,认为姜耀很可能是日后一统天下的人物。虽然,他早就知道,姜耀非常厉害。但是,万没想到,姜耀会这么厉害。 想到刚才,一直对此等人物动心眼,唐瑁顷刻间汗透重衫! 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 他跪倒在地,道:“实不相瞒,在下今日来见姜大帅,其实不是为了向您道贺。” 姜耀道:“那你所为何事呢?” “是这样的。在下知道,小女唐瑛落入了姜大帅手中。如今姜大帅武功赫赫,有近两州之地,前途无量。既然有了这层关系,在下就想,何不来镇东军治下求个一官半职的呢?一来,在下可以一展所长。二来,可以有父女重逢的机会。三来,也……也能为姜大帅如此英雄效力。” “原来是求官啊!”姜耀这才恍然大悟,道:“如今,本帅的麾下,还真是有不少官位空缺。比如靠近草原的朔方郡、雁门郡、云中郡、五原郡,只有朔方军、五原郡任命了太守,云中郡、雁门郡的太守之职依旧空缺。你可愿意,就任云中郡或者雁门郡的太守之职?” 唐瑁毫不犹豫地道:“多谢姜大帅栽培,在下愿意。” “云中郡、雁门郡靠近草原,很可能有鲜卑人入侵。这两郡的太守,是要组织当地的府兵,和鲜卑人开兵见仗的,危险不小,甚至有性命之忧。另外,雁门郡之东,就是袁绍的冀州了。和袁绍军对抗的可能,也是有的。” “在下……不,是微臣!微臣愿意!微臣非常愿意!” 顿了顿,唐瑁苦笑一声,道:“功名利禄,世间有多少人能够斟破?主公也不要因为我唐瑁主动求官之事,把我看得太低。您想想,我若是没有一定的本事,灵帝能看重我,让我的女儿嫁给他的嫡长子吗?” “说得也是,倒是本帅小瞧了天下英雄了。那这雁门太守之位,就是你唐瑁的了。若是立下大功,本帅定当不吝封赏。但如果不称职,也不要怪我本帅翻脸无情。” “理应如此!微臣愿为姜大帅效死!” 按道理话说到了这个时候,唐瑁就该主动告辞。 不过,他又想起一件事来,道:“呃……主公,按说微臣初来乍到,对镇东军的大事,不应该出言置喙。但是,微臣有件事,一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讲。” “主公现在有近两州之地,子民近两百万,雄师十万。如此实力,再称大帅,是不是有些不合适?比如曹操,本来称大将军,结果袁绍大怒,要兴兵攻打。于是乎,曹操主动把大将军的名号让给了袁绍,他自己改称太尉。但不管太尉和大将军吧,都是正经官职,治理起麾下的军民百姓来,名正而言顺。您何不,也向朝廷,讨要一个正经的官职呢?” 姜耀道:“其实,不止一个人,向本帅建言,不要继续用如同山贼草寇一般的大帅名号了。此言虽有些道理,但是,大汉朝廷官职,吾是绝不会受的。哼,这些地盘和子民,都是本帅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而不是大汉朝廷赐予的。吾何必找那个不自在?” “但是,主公若称皇帝恐怕有些不妥,袁术就是前车之鉴。” “那是自然。若是吾贸然称帝,就算不被天下诸侯围攻,也会被天下人耻笑。事实上,吾对称王或者称公,都没什么兴趣。”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嘛,姜耀懂! 唐瑁满面愕然,道:“那主公究竟,想用何等名号吗?总不会,一直用大帅吧?” “那倒也不是。其实,吾已经和贾诩、程昱、杨彦他们一起,议定吾新的名号了。” “敢问主公的名号是……?” 姜耀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道:“司书,研墨。” “是。” 司书将笔墨纸砚摆好。 穿越近两年,姜耀的毛笔字虽然还不算好,但已经到了可以见人的地步了。 他刷刷点点,笔走龙蛇,写下了四个大字。 “天……策……上……将?天策上将?好名字!真是好名字!”唐瑁连声赞叹,道:“天策者,既说明主公能征善战,如上天之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又隐隐有上天册封,而不是大汉册封之意。另外,上将之称,既完全不算狂傲,又足以与曹操的太尉,袁绍的大将军争锋,可谓恰如其分。” “是吗?吾也觉得,‘天策上将"的名号甚好。一个月后,吾将正式举行仪式,就任天策上将之职。” 其实,姜耀还有句话没说出来:天策上将,多好的名号!以后这个名号,定然如同几百年后一样,成为武人乃至于君王的最高名号之一! …… …… 当天傍晚。 “所以,唐姬要求侍寝?” 姜耀听了司寝侍女的禀报之后,没有任何意外。不用问,是唐瑁今天下午,见了他的宝贝女儿唐瑛,知道了唐瑛依旧没有侍寝的事实。 只是,不知他说了什么,让那个心高气傲、一心为刘辨守节的女人,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不知就不知吧,姜耀也懒得弄清楚。 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不用管那些小事,只要享受就好。 “唐瑛。” “奴在。” 当天夜里,吃罢晚饭后,姜耀微微示意,既雍容华贵又典雅大方地唐瑛,就主动前来,并且低眉顺眼地跪倒在他面前。 这个从小被当太子妃培养的女子,如今再姜耀面前,尽量显露出她最为谦卑的一面。 姜耀道:“原本,在吾的女人里面,貂蝉最擅舞蹈,但是,吾听说,你也擅舞?” 本来嘛,当初少帝刘辨临死前,唐姬一舞送别,天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唐瑛道:“是。奴这点微末本事,能入上将军之耳,真是幸何如之。” 姜耀道:“那么,你现在,就给我舞上一舞吧!” “唯。” “记住,只留贴身小衣起舞。吾倒要看看,你和貂蝉谁高谁低?” 直到现在,姜耀想到貂蝉穿那件镂空小衣起舞的场景,都一阵燥热。 “这样啊……” 唐姬先是微微一犹豫,红霞满面。 “唯。” 很快地,她低下头去,轻声领命。 …… …… 嗡~~~ 一个多时辰后,姜耀再次来到,那片神秘的空间中。 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一个大光球,正在熠熠生辉。 呼! 一个黑点从远方急速而来,在姜耀的眼中越来越大,眨眼间就变成一团黑漆漆的影子。 “微臣参见主公!” 数百个黑影,向着姜耀大礼参拜。只是这些黑影,没有如之前的虎豹骑、西凉义从、飞熊军一般,有着金戈铁马、慷慨雄烈的气息。 “这是些什么人?” “叮咚!恭喜宿主,与唐瑛进行人生交流,产生暴击,暴击对象:少帝刘辨!暴击奖励:西园巧匠五百名!” 姜耀道:“西园巧匠?也就是说,是汉灵帝时的能工巧匠?” “叮咚!宿主聪明,正是如此。汉灵帝搜罗千名能工巧匠,为他在皇家园林西园之内,制造各种奇技霪巧之物。汉少帝继位,这些巧匠,自然能算他这些臣子,能够被系统暴击。” 姜耀心中一动,道:“这些巧匠的出现,不会惊世骇俗吗?比如,世界上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不会的。事实上,他们已经死在了当初的洛阳之乱中。只是,系统通过因果之力,将技术最强时期的他们,重新带到了这方世界。” “那就好。” 姜耀现在真是甚为高兴。 他之前搜罗的能工巧匠,是弘农、河东、南阳境内的工匠,以及从荆州聘请的工匠,其实技术比较一般。 如今,有汉灵帝搜罗的,全国的顶级工匠到来,真是想瞌睡来了枕头。 这些工匠的技术,真是好啊! 比如,汉灵帝曾经让他们铸造四把绝世宝剑,名为中兴,吹毛断发,锋锐无比,天下闻名。 他们曾经利用虹吸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洒水车,名曰“渴乌”。不仅大大降低了土质路面上车马扬尘的弊端,而且减少了清扫道路的费用,甚至令洛阳面貌一新。 他们还曾经引进并且改善了“胡床”,华夏人第一次坐上了椅子。 …… 虽然这些发明,对于国家强大没什么卵用,但那是因为他们在汉灵帝手里。 他们在姜耀手里,被姜耀科普了后世的基本科学观念,然后在姜耀的命令下,发明利国利民的器物,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真是期待啊! 姜耀能不高兴吗? 当然了,今天唐瑛的伺候,也是姜耀心情甚好的原因之一。虽然她的姿色,要略逊于貂蝉。但是,她雍容华贵、端庄典雅的气质,和貂蝉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女人伺候,真是让男人特别有成就感。 再说了,人家还有“皇后”身份的加成不是? 事实上,好事成双。 就在“唐皇后”侍寝第二天,另外一个皇后,袁术的“皇后”冯夫人也到了。 冯夫人就是那啥大无脑的花瓶一名 据说,因为她太漂亮了,袁术后宫的女人,完全争不过她。 于是乎,对她说:袁术最喜欢有节操能心忧天下的女人,你应当时常悲伤流泪。 冯氏还真信了! 然后,某天,袁术的众嫔妃合力将冯氏用绳子勒死了,尸体挂在厕所里面的梁木上,推说她是因为怨恨自杀的。 袁术一想,冯氏确实经常流泪,也就信了。 姜耀改变了历史,曹操没了多次攻打镇东军之事,开始全力对付吕布。吕布比历史上提前一年败亡。原本被吕布击败的袁术,也提前一年去见了阎王。 这时候,冯夫人还没被袁术的嫔妃们杀死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姜耀对冯夫人是有救命之恩的。 不管怎么说吧,冯夫人确实是一个无脑的大花瓶。 无脑没关系! 姜耀不在乎。 大就可以了。 姜耀上下打量了刚刚沐浴更衣的冯夫人几眼后,道:“若不是曹操要将夫人送给吾做礼物,恐怕夫人的命运,不怎么乐观啊?夫人,以为然否?” “妾身明白。如今,妾身别无所求,但求大帅怜惜。” “如此甚好,给吾宽衣吧。” 初次见面,能有什么感情? 对于这么上道的女人,姜耀甚至懒得有过多的言语,先享用了再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8987/233475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8987/2334756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