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巡仓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扒掉夫君马甲后我成了皇后 下九流:盗门诡事 好兄弟变身美少女,她向我表白了 飞升归来 战神崛起 重生换亲后,国公夫人杀疯了 快穿-论男友的拼凑手法 签字离婚,每周盲盒 摸遍毛茸茸,S级哨兵们跪下求驯 唐功

司兵史陈徐隽虽令范铮略有恶感,他上书提及的粮仓,范铮还是得小心。 无钱不富,无粮不稳。 范铮与贲狐、汤仪典诸官,随司仓参军食无足遍巡诸仓。 范铮人都麻了,咋总遇到这奇葩的姓名? 食之姓极其罕见,然东汉的《风俗通》就记载了博士食于公。 姓都不是问题,连姓带名…… 正仓当然是没法与太仓署的规模相比,却也戒备森严,华州府兵至少有一队轮换守护。 入院,即有司仓史虎着脸,从范铮开始下手,验告身、搜火种,当真一丝不苟。 范铮抓了一粒麦子,剥了壳看看色泽,麦粒丢嘴里咀嚼了几口,轻声道:“一年陈。” 这一招,连贲狐都大为诧异。 这是跟太仓令禇缘学的,也亏得司农寺有的是各个年份的粮食,居然让范铮学会了这一手。 连铭刻的砖石、账簿都不用看,直接断了年份,让整个仓曹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遇到那些不懂行的上官,你就是随便糊弄都没事,你说日头是方的,他们也能附和。 不懂行的上官,比比皆是,懂行的却实在不多。 内行的上官面前,最好老实一些,否则连你犊鼻裈都能逮下来。 这个时候,食无足才想起来,这位上官是从司农寺出来的! 幸好华州官吏才换了没几年,没多少肮脏事,倒也不至于心虚。 至于错漏,呵呵,官场有一句话,看着没有丝毫错漏,才是最大的错漏。 有点小毛病才最真实,上官训斥几句、喝令补足,就算雨过天晴了。 范铮抓住钎筒,熟练地插入麦堆中取样。 很好,钎筒所到,阻力并没有太大变化,取出的麦子与外头的麦子,从色泽到味道没有明显变化。 汤仪典拿着尺子比划了一阵,在纸上一通计算,随即嚷嚷:“使君,这一堆麦子九百五十二石三斗五升六合,短一石二斗三升一合。” 勺、抄、圭、粒的计量单位太小,一般不列入计算,只用于分发到个人时。 千分之一强的损耗,放在哪里都说得过去。 太仓署规定的是贮三年,听损一升。 直白翻译就是三年的存储期,允许折损百分之一。 正仓的数量基本正常,偶有损耗也在正常范围浮动。 几座仓屋查验下来,经汤仪典测算,损耗约千分之五。 这也正常了,正仓关系到诸位官吏的俸禄,食无足敢动手脚,但不被同僚打死。 州属的常平仓相对要差一些,倒不是数量差异,是仓储质量。 “这可赖不得仓曹。”食无足隐约有怨气。“修缮常平仓屋,去年仓曹就上文牒,请刺史令士曹办理,奈何没人理啊!” 好吧,都是李君羡的锅,黄泉路上,前任兄记得多背几口。 士曹掌津梁、舟车、舍宅、百工众艺,向上衔接工部政令,也是个苦力。 但是,听食无足的口气,似乎这二位参军之间,多有不睦。 这倒是,衙中诸曹若铁板一块,上官容易被架空。 范铮还不至于蠢到要六曹一团和气。 至于义仓,虽与账簿一致,数量却不足应对危机。 食无足摊手:“莫看我,华州就鼻屎大的地方,区区两县,这几年大灾没有、小灾不断,每年每亩收二升归义仓,还屡屡免征。” 食无足表示,千错万错,不是我的错。 就这屁大的地方,想食一嘴都没地方啊! 范铮皱眉,看向贲狐:“别驾,若是明年大灾,正仓、常平仓加上义仓,能撑得过去吗?” 贲狐苦笑摇头。 莫看粮食堆成一座座小山,真闹饥荒,挺不住多久的。 范铮转头吩咐汤仪典:“知会士曹,抽调各处人手,一个月内,除修缮仓屋,还得保质保量另建十座仓屋。” 汤仪典瞪大眼睛:“使君,这会不会难了点?” 倒不是汤仪典长出了良心,实在是华州的丁役使得过猛,连明年的丁役都在用了。 要不是多数豪强都在称颂使君的曲辕犁、改粟为麦、深耕熟耨,怕是一些脾气暴躁的庶民会闹腾了。 当然,闹了也白闹,无非是多挨白直揍两铁尺。 这就导致士曹来修建仓屋,匠人或可保证,真正出力的民夫却远远不足。 范铮眉眼间透着冷漠:“本官只管下令,如何做是士曹的事。做不到,司士参军辞官罢。” 呃…… 汤仪典还是首次发现,范铮对属官也有狰狞的一面。 贲狐轻叹,不开口。 范铮开口:“别驾,本官欲征一人,至同州商榷大盐之事,且一并采买陈粮,闻得贲氏二郎豪侠之名,可为录事史,主持此事,如何?” 贲狐面色复杂。 他的官爵,承嗣的也是大郎,二郎游手好闲也不是个事,能以此入流外官,当真是个前程。 更重要的是,从九品上录事刚刚出缺,那一位府上有能力,让他进雍州渭南县为官了——正九品下畿县尉,不香吗? 也就是说,他家二郎的差事办得让上官满意,并非不能一步蹿入九品行列! “士曹之事,下官附议。”贲狐果断暂掩顾虑。“只是,犬子贲扬不谙世事,恐难当此重任。” 范铮颔首:“贲扬年轻,意味着经验不足,也意味着朝气蓬勃。这样,令司兵史陈徐隽为佐,想来无误。” 贲狐蹙眉许久。 在他按部就班的观念中,陈徐隽这号总喜欢给使君上书的异类,实在不讨喜。 但是,一代新人换旧人,自家二郎要出头,又凭什么阻止陈徐隽上进? 再怎么说,陈徐隽也比自家那只会声色犬马的二郎强一些。 贲狐叉手:“使君垂怜,下官代犬子谢过了。” 抛出这个位置,倒不纯粹是为了拉拢贲狐。 老八那号人物,范铮可不愿让他去同州,万一同州强留,这买卖可就折本了。 从范铮到汤仪典,堂官、上佐无故不得出境,再让人联想到两州勾结,就黄泥巴落在犊鼻裈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贲扬别驾次子的身份,就恰恰合适了,换中下佐官去,同州懒得理睬你。 虽然对吃枣的事心存芥蒂,范铮还是得承认,陈徐隽为司兵史看城门,大材小用了。 范铮显然忘了,他位卑时,德行其实也差不多。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235/164549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235/1645493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