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332章 332快去把王布犁请来

第332章 332快去把王布犁请来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穿成炮灰皇子后 穿成绝美反派,我在修罗场杀疯了 从锁龙井开始的进化游戏 偷听灵植心声,凡女飞升了! 霍格沃兹的魔法王座 桃园小神医 鹿天下 我劝你不要太极端 华娱:这个导演很凶猛! 不死战帝

第332章332快去把王布犁请来 朱棣见全体目光向他看齐,不禁有些微微得意。 今天这种离奇的经历,更是加重了他的信心。 “我的办法就是大明周遭谁有牛,就抢谁的!” 朱标:这小子果然是个爱打仗的料子。 朱棣忍不住站起身来,环顾众人道:“大明想要短时间填补耕牛的缺口,要让牛生牛显然是不现实的。 宁河王他去西北打吐蕃,短短数月就俘获了十万往上的牛羊。 这些牛稍加训练,定然能成为合格的耕牛。” 朱棣说完之后,在座的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仔细想想,这也并非是一个坏法子。 大明要想强盛,那必然是要从周遭小国掠夺资源填补自己的缺口的。 虽然耕牛是需要经过训练的,但总归是能补充到牛的缺口,再召集养牛好手从中进行训练。 徐达先是笑了一下,表示对女婿的赞许,这才点头: “陛下,这个办法,也不是不行。” 朱元璋捏着胡须,自己这个儿子自幼喜欢行伍,想的办法也多是用军事解决。 看样子在他登基之后没少打仗。 可惜朱元璋只晓得朱棣登基的情况,并不知晓朱棣登基之后到底有什么操作。 不过能以八百人反推朝廷这件事,是让朱元璋非常意外的。 因为在他定下的藩王策略当中,即使是在外面的驻守的藩王,也没可能会叛乱反推朝廷的。 朱元璋有不少地方都是像刘邦学习,所以七王之乱以及八王乱晋的事情他都知道,也做了一些防范。 在他设想当中,这种藩王造反成功的事,在大明是不可能成功的。 结果硬生生让朱棣给干成了。 经此一事,朱棣在老朱心中的分量自然是上升了许多。 即使目前朱元璋并没有当众表露出来。 但同样今天凑巧进入仙境,没有直接驱逐他,朱元璋其实就算是跟他摊牌的一种。 “陛下,为了大明,那就再打一次西北?”沐英也顺着话茬往外说了一遭: “我在路途上看了不少部落的牛羊也挺多的,就是秉承着陛下的交待,并没有扩大战事,而且还有叛徒尚未清理干净。” 胡惟庸双臂放在自己的大腿上撑着。 按照目前的情况而言,也不是不行。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大明不能逼着西北那些番人造反! 还需要找個理由让他们主动造反才行。 师出有名才是最为稳妥的。 要不然因为一些牛就去打杀了臣服的西北番人,那岂不是有些让自己背负了骂名? 更何况一旁还有史官在记录! 几个人眉眼交流,都没说话。 那想个法子让番人反叛呗。 朱元璋捏着胡须道:“去,把王布犁给朕叫过来一起商议,这种棘手的事,朕相信他是有好主意的。” “是。” 王布犁在县衙当中躺着喝凉茶,心中盘算着都牵连出这么多白莲教徒了。 那个真正的凶手到底藏在哪块区域? 拖延的时间越久,就越不能快速的破案。 宦官康长民急匆匆的过来寻王布犁,说是天子召见。 王布犁应了一声便跟着他往外走,看样子老朱也是十分关心这件事的进度。 但目前,王布犁尽管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诸如有七八分像的凶手画像,有死者的身份等等。 当然了,凶手的真正身份还没有挖掘出来。 如果能攻破这个,那案件将会有重大突破。 王布犁心中盘算着要不要让老朱出动一下检校,可检校这个身份,又不能让王布犁当众挑明,只能暗戳戳的说。 可是等进了大殿后,王布犁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中书省以胡惟庸为代表的一众官员,再加上徐达为代表的大都督府官员。 朱元璋高坐在皇帝宝座上,太子朱标以及老四朱棣分别坐落在御阶下。 娘的。 这是什么局面。 王布犁一进大殿,朱棣立马眼睛就直了。 好妹夫。 你可真是咱的好妹夫。 他恨不得上去质问,可碍于他爹的命令,又不敢,只能梗着脖子盯着王布犁。 王布犁行礼过后,就听见胡惟庸给他解释了一遭。 如今朝廷军屯遇到困难了,十分缺牛。 燕王殿下出了个好主意,那就是周遭谁有牛就去抢谁的牛,回来发给边军用来耕种。 问题是刚刚从西北平叛回来,大明不能师出无名再次攻打。 所以朝廷既想要牛,也不想师出无名,你小子给想个办法。 总之,咱们是既要又要的打算! “此战宁河王在西北名声大噪,他班师身故的消息还没传到西北,派人去西北传播一下这个消息就可。” 王布犁从容的坐在圆凳上:“那些番人自然会认为这是大明去追杀他们的惩罚,定然会有人趁机作乱。 我们主动点燃导火索,总比被动的接受他们过阵子养精蓄锐之后再突袭我大明,要好上许多。 番人记吃不记打,定然不会轻易臣服,就得狠狠的收拾他们几次才行。” “善。” 朱元璋很喜欢王布犁这个操作。 大明并没有搞什么骚操作,只是把宁河王身死的消息传播过去,总比他们被动知道强上许多。 如此一来,就能缴获更多的牛羊,用来填补边军的生产。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明边军慢慢安稳下来,不至于总是出现逃兵事件。 大明史官在一旁记载。 洪武十年,帝问计于群臣,屯军耕种缺牛之事,众皆不知。 唯有皇四子燕王大吼,吾有一计,计若成则能改大明缺牛之状。 众人闻听此言,皆是称善。 吾大明出兵向来师出有名,群臣皆无法。 帝见群臣无主,速召嫡长女婿王布犁进宫商议此事。 布犁言番人皆记吃不记打,只需把宁河王班师病逝消息主动告知他们即可。 帝曰善,皆从之。 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朱元璋安排沐英去做这件事。 反正大军班师,也留了不少人在陕西等地。 准备一二再继续出兵,那也不耽误。 徐达是觉得王布犁这小子天生适合干“吹捧”的脏活去。 本来没什么关联的事情,硬生生让他给强行联系在一起。 西北番人那些不找脑子的,迟早都得被他给玩死。 纵然是史官在一旁记录,那也说不出王布犁一句不好的话来。 因为他说的都是实话。 除非大明接下来打了败仗。 史官才会大书特书一番,最后再把锅分给王布犁一些。 就如同邓愈这次出征,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又是扩地又是俘获许多,可史官也就是不足三行话就完事了。 至于朱棣也觉得王布犁这主意是真的好。 娘的。 不愧是咱的军师,他想半天都没想出来的主意。 一下子就让他给破解了。 丝毫没有什么压力。 不过咱还是有些怪他吃独食。 不知道叫好兄弟也去见见世面! 这个议题过后,众人继续说着屯田的事。 有关屯田的事情,王布犁也是坐在一旁听着。 奇了怪了。 朱元璋他竟然会在这里,反思有关屯田制度的不合理处。 王布犁偷偷瞥了坐在高台上的朱元璋,这老小子别他妈的是被什么人夺舍了吧? 再看看。 毕竟军屯这件事,一直都是老朱的得意之作。 依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他很难低头承认自己有过错的。 “驸马,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王布犁顿了一会,才开口道: “既然陛下每次赏赐士卒都要考虑有家小的,莫不如朝廷就主动花费钱财帮助他们一家团聚,也免得两地分居的苦楚。 如此一来好处多多,不仅能让他们再北方扎根,就算是将来蒙古人入侵,他们也能更加激发出保护家小,而不是直接逃回老家。 全家在卫,难免与本卫或附近居民发生婚姻关系,既有姻亲在彼,更容易加固其彻底在卫定居的信念。 大量军士及其家属的存在,必然产生商品交换的要求。 谙于此道的商人很快追寻着卫所军士的足迹而来,北方有了商业流通,也会慢慢繁华起来。 若是朝廷在北方的商税稍微扣减一二,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商贾去北方经商,那就会越发的繁华。” 其实朱元璋一直都同意他们带着家人过去,只不过花费不是朝廷出钱。 因为明初以重典,充军刑法使用非常频繁。 现在听了王布犁的建议,又是要花钱,朱元璋就有些小家子气了。 其实他在花钱这方面上,一直都小家子气,总想着免费不花钱。 所以现在王布犁天天说花钱花钱,总是惹得朱元璋心里是不乐意的。 大明哪有那么多钱可花啊? 朱元璋一直都秉承着要打劫富户,一般罚没充军的都是一人犯错,全家都迁徙,因为老朱把他家都给抄了。 想留在本乡讨生活几乎没可能。 “胡惟庸。” 朱元璋喊了一声:“你算一算若是把士卒的家眷都给迁徙到各自的驻地去,需要花费多少钱? 最为重要的是把这群家小都迁徙过去,他们要靠什么生活?” 胡惟庸一想就是天子不想接王布犁的话茬,就把难题给踢过来了。 他稍微思考了一会道:“陛下,大都督府才负责有关士卒的各种事情,没有大都督府提供的数据,我提出来的花费,也只能是拍脑袋一想,属于空中阁楼。” 徐达捏着胡须,只能说还得回去查阅文书。 若是贸然迁徙北方那些贫瘠的土地是很难养活这么多人的。 “那倒是可以先分批次的进行。” 王布犁觉得目前的北方实在不是一个容易养活人的气候,可以说到了大明中后期北方更是不容易养活人。 “嗯,那便如此。” 朱元璋一直都是鼓舞百姓迁徙北方的,奈何许多人不想按照他的步骤去走。 如今大明需要有人去北方当填线宝宝。 可是这群江南之人都不怎么愿意,即使朱元璋先前也同意说是花点小钱鼓舞他们,但就是没有人上当! 朱元璋又开口道:“朕近些年来对故元官兵一直都在招降当中,但目前进度缓慢,诸位可有什么法子加剧这一情况?” 胡惟庸闭口不言,他一直都秉承着在朱元璋面前不怎么谈论军事。 主要是他在这方面实在是赶不上这帮能征善战的大帅们。 没必要用自己的短处去碰他们的长处,还是在治理天下这方面更有心得。 徐达斟酌的开口道:“陛下,故元蒙古官兵,皆是依托于蒙古、色目官军,但是士卒皆是汉族为多数。 元皇帝身边的汉人都占到一半往上,这些人也都是可以招徕的,把他们打散编入各个卫所。” “朕知道,但他们并没有从草原上跑回来。” 朱元璋费劲巴拉的给高丽开贸易,就是听了王布犁的建议能够削弱蒙古实力。 只不过是进展缓慢,那些蒙古人也没有发生内斗,也根本就没有跑来投奔的。 “陛下,我们可以开一条路上走私的口子,用来加剧蒙古人之间的矛盾。” 王布犁指出阿里不哥后裔诸王世代居住于草原,对于那些汉化的蒙古人皆是十分的鄙视。 他们对于爱猷识理答腊并没有多少尊重,我们可以派一支商队同他们做买卖,也正是时机把那雄鹰给卖出去。 尽可能的挑起他们之间的争端。 我听高丽使者说爱猷识理答腊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兴许就要死了。 这正是他们之间发生内讧,以及我们招降的好时机。 不如让北方士卒散播爱猷识理答腊要身死的消息,提前鼓动他们做好准备反叛之类的。 大元擎天柱王保保身死,接下来就是作对的皇帝也会身死。 说明天命在大明,上天已经抛弃了大元。 大元皇帝的继承者没有本事,也不可能反攻回来,只会遭到大明军队的无情碾压。 早投早有好处,晚投降最终只能成为早投降那些人的军功。 总之就是洗脑嘛。 毕竟大家的文化成度不高,还是很信奉这种天命说法的。 对于王布犁说的这些阴谋诡计,朱元璋是极为认同的。 最好蒙古人就能按照王布犁这样的往下发展。 因为朱元璋发现不仅不会赔钱去做事,还能从蒙古人那里赚来大批的钱材。 最好能交易到一些战马。 如此一来,大明战马会越来越多,蒙古人的铁骑再也没有以前的威风了。 尤其是王布犁这种天命说法,很是得朱元璋的心思。 为此,他脸上一直都有笑意。 徐达听着王布犁这套说辞,眼睛瞪的极大。 他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是小看王布犁,愿不得自己的女婿一直都嚷嚷着王布犁当他军师足够了。 这小子在玩战术方面,心是真他妈的脏啊! 咱喜欢! “走私同蒙古人做买卖这件事,还得是一个头脑机智为朕奔走。” 朱元璋环顾周遭:“你们都有什么推荐嘛?” 胡惟庸摇摇头,他平日在举荐人才这上面也不会亲自动手,都是底下的报上来,他再给朱元璋去审核。 打的就是我一心为公,绝对没有结党营私。 徐达对于这种事也丝毫没有想法,他本就不擅长经商。 倒是一直稳坐的太子朱标:“莫不如让九江去。” 李景隆? 王布犁瞥了朱标一眼,轻微颔首。 无论如何李景隆那也是朱标的铁杆心腹,要不然建文帝也不会如此信任他。 “九江近些日在经商上也有头脑,他的身份也经得起推敲,是一个可以做事的“纨绔子弟”。” 王布犁也顺势扩大了李景隆的优势: “再加上曹国公最近一直都在对他单独训练,让他出去历练历练也好。 若是能把商路走通了,今后兴许能招募到一些蒙奸为我大明进军带路。” 朱元璋在斟酌,他内心是有些不希望李景隆年纪轻轻就外出冒险的。 “此事暂且搁置,朕再寻一寻。” 众人也就没多说什么,天子心中自有定夺。 “陛下,既然要削弱蒙元的实力,我们不仅是要针对漠北,辽东的纳哈出手底下的人也是可以拉拢一批的。” 胡惟庸见缝插针的提了个建议:“若是能让纳哈出的后院起火,那对于我们大明也是极为有利的。” “女真人?” 徐达瞥了胡惟庸一眼,轻微点头。 女真人再辽东盘踞的时间不短,让他们搞事,也能让纳哈出没时间来搞大明。 上一次他大败而归,威信扫地。 “莫不如给燕王殿下纳个妾室,作为政治联姻,方显诚意,也能让女真同纳哈出出现信任危机。” 王布犁提了一嘴。 反正朱棣搞了两个女真酋长的闺女当妃子,而且朝鲜一直给他送贡女当妃子。 只不过这些妃子们大多数都没有孩子。 朱棣的孩子只有同徐皇后生的全都活下来了,剩下的一个庶子庶女全都夭折了。 “嗯,倒也不是不行。” 朱元璋轻微颔首,反正联姻嘛,就是这么一回事。 你一个藩王喜不喜欢那女子,根本就不重要的。 老二秦王直接娶了王保保的妹妹当正妃,只是他们夫妻关系不和,又娶了邓愈的女儿为偏妃。 朱棣瞪大眼睛瞧着王布犁。 好你个浓眉大眼的军师,竟然这样给父皇出主意。 真是气煞我也! 朱棣如今与徐妙云正是蜜里调油的状态,眼里岂能容得下其他女人? 王布犁瞧着朱棣怒视自己,也忍不住一乐: “当然了,如果燕王殿下不愿意,还是委屈委屈秦晋二王也可。” 朱棣一下子就蔫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237/277633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237/2776336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