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天下第一帮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手撕贱人?恶女姐姐杀疯了! 秦小姐又乖又野,清冷顾总沦陷了 宙蛊游戏 都市妙手狂医 重生后我拿了修罗场剧本[娱乐圈] 恋爱脑小师妹?我把师弟当炉鼎 县主千岁 北地刘谌,再兴大汉 出家为尼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回头 武侠开端

梅文宣的到来,是杨凌没想到的,为了担心梅文宣的阻拦,在离开洛都之时,调梅文宣去凉州。 “陛下,是臣暗中传信给梅大人的,请陛下恕罪!”韩征率先请罪道。 “陛下,韩大人也是为了青州才出此下策的。”卢北望说道。 “陛下,你瞒得老臣好苦啊,老臣不是愚昧之辈,新学、新政,这是朝廷国政,老臣岂会阻拦。”梅文宣显然是带着脾气来的。 杨凌扶额,当时确实担心梅文宣会阻碍他对青州书院下手。 “既然梅大人来了,青州书院的事也该解了。” 如今读书人对已成儒仙的梅文宣敬重之意,要在文圣公之上。 梅文宣以儒仙之姿出现在双方对峙的现场,瞬间引得士子们惊呼。 不得不说,梅文宣的出现,让士子们瞬间平息了怒意。 这让文圣公与韩征都暗中松了一口气,对峙的局面也有所缓解。看書菈 梅文宣亲自坐镇青州书院,新学推进有了进展,一众夫子们也不敢造次。 与儒仙为敌,他们没有那个胆子,文圣传承就在人家手上。 梅文宣起先在朝廷也对新学新政颇有微词,直到各地的奏报传回来,此次又去了凉州,看到了韩天俞对凉州新学的推进,凉州如今焕然一新。 这也让他对新学充满了信心,成了新学的拥趸,更何况,陛下与朝廷并没有对儒学取缔。 朝廷鼓励新学,儒家经典也并未舍弃,礼仪这东西是儒家最看重的东西,对朝廷统治来说也是有所加成的。 在处理完青州书院的事后,有梅文宣与韩征坐镇,也出不了大乱子。 崔岩随杨凌回洛都,这也让青州书院的一众士子们重新看到了希望,暗地里开始打探起新学来。 从离开洛都到青州事了,杨凌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眼看着要入夏了,这次杨凌回京选择了走水路。 运河通南北,这是而后从青州入黄江,可直达洛都,运河可将江南江北等地的粮食运到北方,也是为了当初对百济作战用的。 为建立运河,先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套用一句话,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死在运河中的人不下数十万。 在这个机械匮乏的年代,要开通一条运河,难度可想而知,一直到先皇驾崩,运河都没能完全修完。 从青州到冀州燕州的河段尚未完全通流,先皇驾崩后,运河建造也停了下来。 杨凌称帝后,国力尚在恢复之中,齐文渊成了交通部侍郎,一直也在测绘运河的事,报给朝廷的运河银两还需要上千万两。 短时间内也只好搁浅了下来,只能疏通原有的河道,齐文渊就差天天住在河堤上。 得到杨凌乘船北上回洛都的消息后,齐文渊整日不敢睡觉,天天带人在黄江及运河上巡视,生怕有任何闪失。 齐文渊最担心的还是水匪,这些人来无影去无踪,在运河上为非作歹,朝廷水师也来剿过,但都是无功而返。 商行们也只好每次都留下买路财,但这些水匪后来也学乖了,朝廷的官船一律不抢,只抢商船。 “沿途的兵马都安置好了嘛?”齐文渊站在楼船之上看着咆哮的江水,眉头紧锁,担心的不仅仅是水匪。 马上入夏,黄江中的水位开始攀升,上游的连日大雨,导致黄江汛期提前。 “大人,沿途的探子并未发现水匪的踪迹,我们派出去的人已经多达千人,沿途的码头城镇,都有我们的人。” “那就奇怪了,莫不成他们真住在水里不成?对了,漕帮那边怎么说?” 漕帮,大烈无处不在的一个大帮,早先是由漕运上的干活的苦力组成的,为的是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与商贾们谈判。 后来随着漕运的日益昌盛,漕帮的声势越来越大,漕帮也是水涨船高,隐隐成了天下第一大帮。 朝廷内乱后,漕帮飞速发展,人数已经不下数十万,据说漕帮帮主,让地方衙门的官员见到后,都要礼让三分。 “还是老样子,漕帮的人说不插手这件事。” “这个老东西,不解决他,迟早是个祸害。” 齐文渊口中的老东西,正是漕帮帮主乔老三,来到漕运后,他见过乔老三一次,给他的感觉,就是个老狐狸。 “大人,还有一事,前段时间在榆林有水怪作乱,最近却消声遗迹了。” “是水师办的嘛?” “不是,水师那边没动静,倒是禁军统领出现过,会不会是姜统领出手啊?” “你是说禁军统领姜松?” “嗯,我们的人在榆林见过他一次,自从他出现后,榆林水怪作乱就没了。” “应该是他,陛下要走黄江,姜统领打前站,既然姜统领出手了,我们更要警惕,看来陛下已经开始注重漕运了。” “大人,我们何不趁此机会,借陛下的手,将漕帮连根拔起。” 齐文渊沉思片刻,随后摇头道:“此事事关重大,我们要从长计议,陛下的龙船到哪里了?” “还有三天,就会与我们相遇。” “我们早做准备,沿途的兵马一定要密切注意水匪的动向。” 齐文渊担心的还是销声匿迹的水匪,怕他们惊扰了圣驾,到时候定然会责备他办事不力。 与此同时,杨凌的龙船也在黄江之上,杨凌傲立船头之上,崔岩随行在左右。 “陛下,按照往年的惯例,今年黄江的汛期好像提前了日子。” “是吗?沿途做好防汛,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从一路走来看,下游的防汛堤坝还算完整,只是今年的汛期与往年相比有些诡异,臣建议还是要再加高堤坝。” “来人,传旨给齐文渊,就按照崔大人的意思。” “遵旨!” 人虽然在黄江之上,但消息还是能传出去的。 “崔大人,你可曾听闻过漕帮?”杨凌突然问道。 “臣在书院看到过漕帮的记载,据说在前朝就存在,在我朝开始迸发,如今帮众达到了数十万人,是天下第一大帮。” “如果朕要取缔漕帮,你可有办法?”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24/19458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24/194581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