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遇见粉丝了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军嫂重生记 快穿之娇软炮灰惹人怜 体坛之重开的苏神 穿成老妇后,收获养成系权臣 银枪照月万刃低 末日出狠人 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 都市神级仙医 主母守寡三年,二嫁清冷残王宠入骨 原神:穿越为五夜叉之一

骆一航抬腿进了屋子,一股热浪呼的一下拍在脸上。 这里不是食堂,是食堂的后厨。 七八个大婶正在灶台后面忙活。 一个巨大的蒸饭柜敞开着门,跟平安沟食堂用的蒸饭柜一模一样。 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一层用方形不锈钢托盘装着的大米饭。 热气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看样子已经在蒸第二轮了。 因为有两个大婶,一个戴着厚手套从里面把米饭抽出来,倒进一个大桶里。 另一个将空盘清洗后,重新装进洗好的生米和水,再塞进蒸饭柜。 另外灶台上,两口大锅,两个大婶拿着铁锨在里面翻炒。 另有一位大婶,在操作台上刷刷刷刷切萝卜。 骆一航和王绍鹏凑过,见灶上的两口大锅,一锅是猪肉白菜炖粉条,另一锅是辣椒炒肉。 王绍鹏给介绍道:“这是在做中午饭,俩肉菜,再拌个萝卜条当凉菜。主食吃米饭。骆哥你看咱中午怎么解决,您是想来点本地特色呢,还是一块凑合一顿。” 说完马上又改口了,“有咱妹妹呢,我让人去城里买吧。” 骆一航摆摆手,“不用,她带的有饭,来时候准备了。你平时怎么吃啊?” “我也懒得单做,就一块对付一口。”王绍鹏回答道。 不管他是真情还是假意,反正他这个东家如果也吃大锅饭的话,做饭的就不会瞎糊弄。 吃饭的帮工心里也舒坦。 村里干事啊,大部分时候不仅仅看工钱给没给够,还得有点人情世故。 “行,那就一样,就吃这个挺好。”骆一航随意说道,然后又问,“怎么做这么多啊,每天都这样还是今天特殊?” “今天人多,田里捡红薯有个三四十人。” 王绍鹏说完喊上骆一航,“时间还早,咱们到田里看看,” 两人出了后厨。 正好碰见徐姐拉着小骆琪过来。 哎,行家一出手,就是不一样。 小丫头编了一圈小辫子,每个辫子上扎着不同颜色的皮筋,还拿辫子在头顶盘了两个圈圈,跟个小仙女似的。 王绍鹏抢先一步走过去,蹲下身子问骆琪,“琪琪,跟哥哥去捡红薯好不好,装进喜欢粉色的袋子好不好,还是蓝色的袋子还是红色的袋子啊?” 他的声音也夹起来了。 骆琪听了眼睛亮晶晶,蹦蹦跳跳,“我要捡红薯,我要粉色的袋子。” “好嘞,跟哥哥牵手,带琪琪去挑好看的袋子。” 怪叔叔真不要脸,死命的自称哥哥。 小骆琪抓着王绍德一根手指头,高高兴兴被拐跑了。 先去了一趟对面的小仓库,这里还真有一堆花花绿绿的帆布袋。 “我以为你开玩笑的,弄这些干嘛啊?”骆一航翻了翻,颜色还真不少,上面还印着各种卡通图案。 “总得用,索性准备了一些。”王绍鹏随口回答着,注意力全放在陪小骆琪挑好看的袋子去了。 这家伙,还真的在提前体验带闺女了啊。 小骆琪挑了好半天,选中了一个粉颜色,印着吹风机猪的袋子。 高高兴兴拎起来,终于肯喊王哥哥了。 走路七八分钟就到了。 足足七百亩啊,七十个足球场那么大。 除了最近的一角。 这片地方红薯藤已经被扒开了,全堆在路边。 两台拖拉机挂着红薯收获台在田里工作,将埋在土里的红薯翻到地表。 二三十个戴着草帽的工人,有男有女,正拿着麻袋在田里捡红薯。 单独留出来的一片,还有一群小孩。 骆一航算是明白为啥准备那么多帆布袋了。 “咋的,你这儿还用童工那?”骆一航指着那边笑道。 王绍鹏摆摆手,“啥啊,城里的小学生,过来课外活动,认识农作物。” 解释一句后,又蹲下去,声音夹起来,“琪琪,你想不想跟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啊,我带你去好不好?” “好~~”小骆琪拉着长音甜甜的应了一声,甜度八个加号。 王绍鹏又美了,牵着小骆琪兴冲冲走向娃子堆。 先找到了同样拎着一个帆布袋的带队老师,“薛老师,这是我小妹妹,能不能跟同学们一起。” 带队的年轻老师很好说话,一口答应下来,“王总您放心交给我吧。” 说完一抬头,看见骆一航。 马上又是惊喜,又是忐忑,颤巍巍问道:“您,您是,骆总?清音农业的骆总?” 骆一航点点头,“是我,我们,见过?” 这是疑问句,骆一航是没有印象。 “没有,没有,我看过您的发布会。了解过您的成就,了解过您的公司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研究,拥有世界唯一的育种4.0实验室,我知道秋雁九号,满堂华彩庆盛世,我还知道抽出一条致富路,知道您一直在做扶贫攻坚,杜教授和小雁姐已经在库布齐沙漠现场调研,我看到照片了,杜教授他们昨天一天都在梳理水利设施,前两天在检测酸碱性和调查土壤层。” 这位薛老师一开口就停不下来,激动万分想到哪说到哪,她还什么都知道,连杜教授去库布齐都清楚,那天干了什么如数家珍。 这是看了鸡窝头的日记啊。 原来是自己的粉丝。 哎呀,自己也有粉丝了嘿。 骆一航心里美滋滋,脸上矜持着没表现出来,笑道:“薛老师您过奖了,我就是为了赚钱,其他没想那么多。” “对对对,明白,明白,您总是自称资本家,实际上没有比您更理想主义了。但您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想,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行。” 铁粉,妥妥的铁粉。 已经迪化了啊,年轻人。 夸的骆一航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只好转了个话题,问道:“薛老师知道你们捡的这个红薯是什么品种么?” 薛老师茫然的摇摇头,“红薯就是红薯吧。” 功课还是做的不到位啊,看来是新粉。 骆一航轻轻吐出一个名字,“糖墩墩。” “啊!!”薛老师一声尖叫,手忙脚乱从自己手里袋子中捧出一枚红薯,真是捧着的,小心翼翼那种,喃喃道,“糖墩墩,这就是糖墩墩。” “没错,你眼前的就是全国最大的一片糖墩墩红薯种植基地。” 薛老师目瞪口呆,伸长着脖子往远处张望,看样子都要晕过去了。 “而你手里的,是今年第一批糖墩墩,你亲手捡起来的。”骆一航还在加码。 薛老师马上抱紧了袋子,跟抱着宝贝似的…… 难怪粉丝经济那么赚呢。 骆一航现在如果说她手里的红薯一百块一个,薛老师肯定掏钱。 慎重啊慎重,不能搞这个啊……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396/295587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396/2955873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