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4.闲聊着就把事办了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三十万铁骑镇北凉,你夺我兵权? 我在东京当老师! 西游:欺我徒儿,还想西天取经? 穿成恶毒女配,娇养四个反派崽崽 死遁后我逆袭成女帝 英雄无敌之我不想争霸 和豪门哥哥在恋综爆红了 浪子江湖笑狂沙 大圣归来,我孙悟空誓必屠尽神佛! 我的昆明姑娘

夸夸之后,黄老汉话头一转,打听起合同细节,“这位小哥……” 罗宏志赶紧抬起头,连连摆手,“黄老您叫我罗宏志,或者小志,或者宏娃子,都行。” “宏娃子好,像咱村里自己的娃子。”黄老汉从善若流,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那,宏娃子,给老汉讲讲,这回让咱村种多少亩?” 此话一出,村委会里霎时安静,具体条款在场的这些人里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 不管知不知道,都想再听听。 罗宏志翻出一张表,大声回答道:“事先跟合作社还有村集体做过统计,这次糖墩墩红薯二次试种,黄家堰及周边,种植面积四千一百亩,是所有区域最大的。黄家堰村种植面积为三百一十五亩。” 黄老汉默默算了一下,这回来了十几个村子,四千多亩的话,每个村子分个三四百亩。 很可以了,这片能挤出来四千亩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像黄家堰,夏秋还没安排的田,也就三百一十五亩。 想到此处,黄老汉咧着大嘴巡视一圈,伸大拇指指指自己,那意思是,我黄老汉有面子吧。 转过一圈后,黄老汉大拇指没放下,直接递给罗宏志,“硬是要得,宏娃子办事巴适的很。” 罗宏志笑笑,客气道:“主要是咱这人杰地灵,地方好啊。我们也是想要个好结果,要不然也不会找过来,您说是吧。” “是,是。”黄老汉美的啊,抬头纹都乐开了。 好话嘛,惠而不费,谁不爱听。 一边笑着,黄老汉一边故作随意的问了句,“宏娃子,咱这回是怎么个章程,收购价多钱?” “这个啊……”罗宏志翻开合同,指着上面的条款给黄老汉看,“这回订单种植,因为我们这个品种产量低,亩产一季就两千来斤,所以这一次跟合作社商量之后,定的收购价是四块一斤。” “两千斤……四块……”黄老汉念叨着,眼睛一亮,高声道,“一亩八千,全收不!” 嘶~~ 周围竖着耳朵的人也兴奋起来。 八千啊,真不低了。 一亩,一季,还不是全年。 挨着薯类研究数一数二的川省农科院,他们每家都种过红薯。 冬薯八月中旬种,十月底十一月初收。 满打满算两三个月。 年底能过个肥年咯~~ 村委会办公室里一阵嘈杂,“真四块?”、“全都四块?”、“对对,全收不,还是有数的?” 罗宏志伸手压压,笑道:“当然是全收,只要符合标准的,全收。” “标准?”黄老汉马上支楞起来,“啥标准?” 罗宏志给解释道:“品质标准,坏的不要,霉变的不要,太小的也不要。就这些。” 说着还伸手比划个乒乓球大小的小圈,“比如这么大的红薯蛋,您就留着给娃子当零嘴吧。” “哈哈哈哈哈~~”黄老汉明白了,哈哈大笑,“这玩意给你们,还不够丢人钱。” 围观众人也松了口气,就跟以前一样,全有这条件。 “诶,我要是种出来两千五百斤,你们给多钱?”黄老汉又问道。 罗宏志暗暗竖起大拇指,配合的真好,笑道:“那就一亩给您一万。” “三千斤呢?” “您要能种出三千,绝对是这次第一名。我们老板说了,平均亩产最高的村,整个村子的收购价一斤五块。不过您可不能藏私,得把经验分享出来,将来让全国种植户,让大家一起多挣钱。” 这就是奖励机制了。 全村涨一块,再给高高捧起,全国的种植户一起多挣钱。 哎呀,黄老汉可来劲头了。 昂首挺胸,砰砰拍胸脯,“我老黄种田的本事,十里八乡谁不知道,我还非给你种出三千斤不可,这第一,我们黄家堰拿定了。宏娃子你们准备好钱吧。” 罗宏志马上跟上,“那您可得找个大点的口袋装,钱都备好了,就存在银行户头里,收货三个工作日内保证转到合作社或者村集体账户。” 其实没有。 三万亩呢,按照四块一斤收购,资金得好几亿,骆一航哪有那么多现金。 不过没关系,银行走一笔短期贷款就行。 不管是清音农业还是俏小猫,贷款额度都高高的。 俩人这一唱一和,其他人不乐意了。 凭什么你们黄家堰拿第一,你黄老汉种田有本事,我们也不差啊,到时候看看谁拿大口袋装钱。 屋子里吵吵嚷嚷,一个赛着一个大嗓门,黄老汉舌战群儒,好不热闹。 他们对三个工作日,集体账户倒是没意见。 这本来就是公对公,合作社或村集体对农科院,农科院再对酥山,三天打款很正常。 至于村民的钱,是由各自所属的合作社和村集体分配。 黄家堰这片的村子,跟农科院合作太多年了,一直是这套流程。 “哎,小娃娃,没种出来咋办?” 热闹之余,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 一嗓子又把办公室里喊安静了。 罗宏志一点磕巴不打,马上回答:“有风险基金赔偿,不过试验作物不上保险,风险基金只覆盖成本,包括人力成本,但高收益就没有了。” 所以说啊,新品种试种风险还是蛮大的,因此一般才会像小满一号豌豆颠那样,几百亩、几千亩慢慢加,好几轮之后才上万亩。 像糖墩墩这种第二轮就上三万亩的非常少见。 一般只出现于特殊情况,比如李振声院士的小偃6号。 上世纪六十年代,小麦条锈病的爆发,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此背景下,李振声院士采用小麦远缘杂交技术,培育出抗小麦锈病和叶枯病的小麦品种小偃6号。 小偃6号培育成功后,直接进行了大面积试种,并很快在全国推广。 但那是为应对粮食危机,关键时刻争分夺秒。 而糖墩墩红薯直接就上这么大面积,无他,有钱耳…… 现在二十一世纪都过去二十来年了,比上世纪六十年代可谓日新月异、斗转星移。 有实力稍稍的冒一点险……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396/297207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396/2972077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