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节油的秘密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怪物大师错位时空 谁惯你啊!娘娘她一心只想退婚 朕,乃万岁! 恶毒娘亲超有钱 洪荒,老祖我不吃牛肉 晋中镜 妃常难驯:魔帝要追妻 摄政王的宠妻之路 肝成武林神话:从绣春刀开始 诸天世界无敌指南
路过有松果的松树,他们跳跃起来,一把抓下来,吓的小松鼠慌忙逃窜。
落地后几人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走了二里地,中云说:“跑一会儿吧。”
于是大家开始奔跑,平时一步两米,现在一步四米、五米,有几次小师弟险些撞到树上,跑了二里地,大家就有些适应了,走一会儿,跑一会儿,大家都是练功的人,很快就适应了新的重心。
大师兄说:“还有十多里地,跟着我跑吧。”
众人应声:“好。”
就见四个人一条狗在树林里窜起来,就像风一样穿过林子。
中云又给他们师范如何利用大树的树枝悠荡走直线,这回他们就像四只猿猴有路跑路,见水跨水,见树一跃而起,借着树枝的弹力飞出去好远,落地继续飞跑。
沿途的鸟儿被惊吓的四处飞逃,野兔一头钻进灌木丛不敢露面。一群沙鸡正在小溪边喝水,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被跑过的中云一把石子给击中了三只。中云没有去捡它们,小师弟有点儿舍不得。
大黄早就跑过去叼起沙鸡给中云,中云把沙鸡放在大黄的背包里说:“回来时要背石头呢,别管它们了。让大黄背着。”
大黄有了飞升符,感觉自己身体很轻,因为它的重心没变,所以适应的很快。现在背着背包和沙鸡就像没有重量一样,跑得飞快。
几个人很快就到了一个山顶上,中云看到山顶上有许多石头,跟道观墙基的石头是一样材质,总量很多。
大家坐下休息一会儿,五行师弟感觉自己饿了,大师兄从背囊里拿出干粮和一个小盆,把干粮分给大家,让瑶光去找水。
有树有石头的山上不缺水,瑶光很快找到一个山泉,打了一盆水回来。
大家吃完干粮,在中云的指挥下,挑了一些上好的石头,准备装进背囊。
中云说:“等一下。”
从自己的背囊里拿出几张符,交给几个师兄弟,让他们放在背袋底部,再装石头。
中云自己装了满满的一背囊,足足有一百二十斤的样子,他双手拿起背囊轻轻一甩就背上了肩。
又帮助其他人背上,笑着问他们:“沉吗?”
几个人抖抖肩膀说:“咦!这石头这么轻吗?”
大师兄明白原因,笑着说:“太好了,下次我来取石头,就能多拿些了。”
中云告诉他们,这是反重力符,可以使放在符上面的物体重量变成原来的30%。
大家这才明白,中云用了符才让背袋变轻的。
休息够了,大家轻松地往回走。大黄嘴里咬了一块石头要中云装到它的背包里,中云拍着它的头说:“不用你背了。”
大师兄突然想起,大黄还没吃东西呢,连忙找出干粮都给了大黄。
四人这回不能跑了,老老实实地顺着山路往回走。
一个小时后,他们已经到了道观的小西门。
把石头都放到道观的仓库里,向师傅报到后,大家擦洗一下就各自忙碌去了。
中云看到仓库里新增加了一套粉碎药石的铁碾子,就将带回来的石头敲成小碎块放到碾子里,双手推动碾子两侧的把手,碾压槽子里的碎石头,亏得他双臂有力,一会儿的功夫就碾压出几斤略粗的粉末,想到这样的粉末比大石头携带方便,就继续碾压起来。
师傅来了,看到中云在碾压石头,就说:“这个药石碾子碾压的细度还不够吧。”
中云说:“大概碾压一下就行,我回去到工厂再做细加工就行了,这样好带。”
在道观住了五天,中云大概加工了120斤能量石粉末。
按照师傅的吩咐他决定回沈阳,去太清宫帮忙。
中云决定后,上山给师傅他们打了六只沙鸡,又把墙基石上的符修整描画一遍,给他们画了一些备用符,教会俩师兄使用方法。
这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中云和师傅们一起晨练结束,就发现大黄跟中云寸步不离,这家伙看来感应到了中云要走。
昨天晚上中云已经收拾好行李,练功结束换上了正常便服,大黄就守在门口不走。
大家无奈,中云给大黄做了一顿好吃的食物,带着它去练功场,放下食物让它吃,大黄只是看看,就是不吃。二师兄平时负责喂大黄,师傅和师兄弟们都来到练功场,中云抱着大黄低声说话,大黄眼泪下来了,中云赶忙给大黄输入了生机能量,大黄立刻舒服地闭上了眼睛。
只要中云向殿门移动,大黄就马上堵到门口。
中云实在无奈,跟师傅和师兄弟们说:“我只能在此和大家告别了,师傅请多保重,各位师兄师弟请照顾好师傅和道观,有时间我还会回来。大师兄,药符贴没有了就告诉我,我再做给你们。二师兄请照顾好大黄,它过几天就能缓和情绪了。”
说完纵身跳上了大殿的屋顶,在屋顶上向众人作揖,翻过屋脊,在殿前面跳下来,拿上背包从大门出来了。
中云向道观作了个揖。下山走了。
......
中午从斗虎屯站上车,傍晚5点到了沈阳,中云背着120斤重的能量石粉末,由于背囊里放置了特制的反重力符,这张符描画的密度比较大,反重力效果更好,感觉重量只有原来的20%。
回到家里,大人们还没下班,中云将物品放好,洗漱完毕,走出屋子,到连队操场看看。
丁连长已经提升为副营长,到营部去工作了,原来的副连长姓付,现在提为三连的连长。过去战士们见面都喊他付连长,现在就喊连长了,当然叫付连长也没错,因为他就姓付。
付连长见到中云非常热情地打招呼,过去在连里发生的与中云有关的事情他都知道,丁连长走了,他一定要与中云搞好关系。
这时通讯员跑过来向他报告:“报告连长,一连和二连这个月前半个月,百公里平均耗油量都低于15升了,一连最低,14.2升/100公里,二连14.7升/100公里。”
付连长眉头皱了起来:“我们是多少?”
跟着通讯员过来的新任副连长说:“我们是15.8升/100公里。”
原来,汽车十五团正在进行节油竞赛,比赛从五月份开始,连续评比三个月,为了节油,各连想尽了办法:例如尽量不空驶,出车调度合理安排;尽量匀速行驶;合理规划行程路线;出车时检查货箱,不带多余重物;能一人出行就不去二人;保持轮胎的气压合理,减少与地面的摩擦力等等。
群策群力想了许多办法,还是没低过一连、二连。付连长有点儿恼火。
中云上前说:“连长,如果能够减轻载重量,是否节油最有效?”
连长想了一下说:“所有手段中,减轻载重量是最有效的,但是也是做不到的。任务总得完成啊,运货量不能减的。”
中云说:“那就好办了,我帮你想办法,但是,实验没结果之前还要保密。连长,我有办法让汽车满载时的重量降低到原来重量的50%。那样是否就能节约很多油?”
连长一听几乎跳了起来,拉住中云的手说:“中云,我就知道你必有神奇本领,快说怎么做?我让人配合你。”
中云说:“让修理班配合一下就行。”
连长喊:“通讯员,去把修理班班长喊来,立刻!”
通讯员应声跑了出去。
几分钟后,通讯员和修理班班长一起进了连部。
修理班班长和中云是老熟人了,经常在一起打篮球,中云有时还到修理班转转。三连的车全部都是苏联嘎斯51型货车,跟五金公司汽车库的车一模一样。中云对这种车很熟,曾经跟车库的张振武师傅一起从大架子、前后轮、发动机、驾驶楼到大货箱全部组装过一台车。这个年代正规的单位是可以自己装配汽车再去申请牌照的。
中云和修理班的战士们也很熟,中云还给其中几个人治过病。
修理班班长叫李培,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上的肌肉棱角分明,经常给炊事班王福林展示他的肌肉。
连长对李班长交代了要做的事情,李班长眨了几下眼睛,不太相信。
中云说:“李班长,你去准备几张纸板,加起来总面积能铺满汽车货箱即可,剩下的事情我做。准备好通知我。”
李班长说:“好的。”
中云又让连长给他准备一桶绿色的颜料,准备好告诉他,中云就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连队刚吃过早饭,李班长来到中云家的小院门口喊中云。中云出去,看到他拿着一摞纸板,中云接过去对他说:“下午一点钟过来,我们一起去改造车。”
连长也买到了颜料,让通讯员送了过来。
大人们都上班了,中云开始在纸板上画反重力符。
他按照减重50%的指标画符,这次他画的是大符,所画的符都重叠在一起看不出个数,只有他自己能分辨出符的结构。
画了这一批符,上次李国庆加工回来的能量石粉末被用掉了二两。
符制作好了,天气热,颜料很快就干了。
下午李班长带着两个战士来了,四个人拿上纸板去了汽车班。
中云指挥他们把带符的纸板,符朝下铺在车厢板上。三连的所有汽车都停在东院的停车场里,停车场南大门处有一个地秤,中云说:“现在我们检测一下,这辆车如果装600公斤,称重的结果可能是300公斤,你们信吗?”
全班战士都不信,中云一指地秤说:“上车十个人试试就知道了。”
李班长明白怎么测试,让班里的战士上去十人就超过600公斤了。
车的自重是1500公斤,地秤显示应该是2100公斤以上。
结果,十人上去以后,地秤显示的结果是1800公斤。
奇怪了,难道这十个人总重量300公斤,平均体重只有30公斤?
可是他们下车后站在地秤上,连人带车称重的结果是2200公斤。
这是正常的,汽车1500公斤,十个人总重700公斤,平均体重70公斤,加车重1500公斤,总重2200公斤,没错呀!怎么回事儿?
李班长有点儿懵,抓着自己的头发还在算呢。
这时候连长来了,问明情况,要求重新测一次。
他让大家下称,先称汽车的重量:1500公斤,没错。
把汽车开下去,让十个人上称,总重量700公斤,没错。
汽车又开上称,还是1500公斤,十个人一起站到称上,总重量2200公斤,没错。
十个人都上到车厢上去,称重的结果1800公斤。
那400公斤哪儿去了?
中云想,符画密了,减重减多了。
他站在旁边看他们折腾着,脸上挂着戏谑的笑容。
连长经过反复确认,终于相信这辆车能够减轻装载的货物重量。而且,减重可达到60%。
连长请求中云再改造几辆车,中云说:“材料不够用,只能再改造三辆。”
连长说:“三辆也行,歇人不歇车,尽量用这四辆车出任务,总耗油量肯定能减下来。”
连长又对李班长说:“中云用的材料你们负责准备,配合他完成任务。”
李班长答应道:“是。”
三天后的上午,中云又帮助他们改造了三辆车,所选的车辆都是车况最好、最省油的。
李班长还细心地在符纸板上面盖了一层苫布固定好,以免破坏纸板符。
下午开始,就派这四辆车出勤了。
出车前都记录了剩余油量,回来后还要记录。
晚上回来,几辆车的司机都说,这车怎么变轻了,拉了三吨货物,感觉只装了半箱。
一看油表,比平时少用了一半。
文书记录了他们的耗油量和运输量,回去计算了一会儿,跑来找连长说:“连长,要是按照这几辆车的节油量计算,我们连的节油水平可能达到10升/100公里。”
连长说:“不能那么算,我们只有这四辆车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能把全连的总耗油量拉低就行,真要按这四辆车算,没法和上级交代。”
到现在为止,只有连长和李班长知道中云给他们制作的反重力符起的作用,原理没法解释。
中云对连长说:“近期内保管好纸板,只要不损坏,坚持到评比结束应该没问题,我最近比较忙,有事儿晚上来找我吧。”
连长也只是为了评比,大家心照不宣,送中云出去后,连长把几个班长找来交代一番,让李班长重点保护那四辆车。
后两个月,三连连续获得节油第一,平均耗油量14升/100公里。
连长开始犯愁如何写总结报告。他也没有麻烦中云,自己想办法呗。
......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930/166011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930/166011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