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新技术研究科成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无敌,从仙尊奶爸开始 天穹帝尊 叶罗丽:黎明到来之前 长生之我能置换万物 我都修仙了,有几位红颜合理吧 吆西大佐不上场?我穿回03年将他吸废! 我在娱乐圈整顿风气 炼神丹!御神兽!废材大小姐竟是绝世帝女 飞升失败后,我从剑仙变成了仵作 毁我人生?神豪系统,让他们跪
跟所长告辞的时候,中云问所长,单兵飞行器项目进展如何了?
所长说:“第一版已经全部完成,检测报告交到军区了,军区正在讨论建立一个类似空降兵部队的飞天部队。
普通空降兵部队可以降落,但是,不能飞回去,携带的装备也不足。单兵飞行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正在以此为目标改进设计第二版。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没法解决,例如空中防御能力、空中打击能力、携带装备空间和载重量等。”
中云说:“我需要一架飞行器,实际操作一段儿时间,体验一下问题所在,一起改进。所长同志请向上级申请一下可以吗?”
所长说:“目前军区的要求是军用为主,至于何时转为民用还没有计划。但是,你是为了研发使用,应该没有问题,现在空中识别问题已经解决了,飞行器上设置了标识信号发生器和标识图形代码,我们的飞机和雷达都能够识别确认是我们自己的飞行器,所以,安全性也没有问题。等我消息吧。”
中云告别所长,开车走了。
回到家中,是下午2点钟,中云到前院三连连部,见到连长,询问了改装车的运行情况。
连长说:“一切顺利,上个月的统计结果出来了:全连30台车,累计行程90000公里,平均每辆车跑了3000公里,没有使用一升汽油,没有一辆车出过故障和事故,换过4个电瓶,用了10桶机油,黄干油若干。
如果不计算战士们的月津贴,全连的消耗成本比以前的一辆车还少很多。”
中云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连长说:“没问题,战士们现在十分热爱自己的车,保养的非常用心,因为原理简单了,大家都知道该怎样维护自己的车了,管理上容易很多。”
“现在跑长途,团里基本都派我们出车,因为,不用携带汽油,不怕路况差,载重量还大。上个月绩效评比,我们连第一,一连、二连不服,团里也没理他们,这不?锦旗挂我们连部了。”
付连长一脸得意的表情,令人心情格外的好。
中云下午接到后勤部装备处处长打来的电话,处长说:“新技术研发科室已经批准建立,办公地点在装备处,科长空缺,副科长由安同泽参谋担任,科员已经有5个了,编制都下来了,昨天他们开始上班,正在安置办公室设施、筹备办公条件,进行上岗培训呢。安科长问我,你什么时候能过来给他们安排工作、制定计划。”
中云正好有任务给他们,就说:“下午4点到位。”
下午4点,中云到了后勤部装备处,在装备处的办公区,看到了一个新的科室牌子《新技术应用研发科》。
敲门后,安参谋开门出来,见到是中云,马上请他进屋。
办公室面积大约5X10米,里面摆放了9张桌子,其中5张桌子已经有人使用的样子,还有4张空着。墙边摆放了许多档案柜。门边有饮水台,放着暖瓶和茶杯等。
此外,大部分地方空着。
安参谋拍拍手,跟屋里的人说:“同志们,这就是传说中的总工程师梁中云同志,他是军区特勤部项目总工程师,也是我们科室的总工程师。我们即将进行的所有工作,就是在中云技术基础上进行应用研发。下面请中云总工讲话。”
几个新来的科员起立鼓掌欢迎中云。
中云摆手示意大家不用这样,他找了一张椅子坐下,对安科长说:“我们以后会经常开会讨论课题,我建议,在办公室内设立一个会议区,要有黑板、幻灯投影仪,大家围着会议桌坐着,看着黑板讨论问题就方便了。另外,还要设立一个接待区,有对接项目的单位过来时,便于接待。”
安科长点头示意科室助理做了记录。
安科长给中云挨个介绍了科室成员。
调到这个科室的人都是从后勤部各部门推荐、筛选后到位的,科室编制11人,科长1人、副科长2人、助理1人、科员7人,以后根据需要增加编制。
科员都是根据中云的要求选上来的。中云要求科员具有科研意识,不拘泥于现有工作环境,勇于创新且有动手能力,勇于实践的人。还要有专业侧重的人,比如喜欢研究材料,喜欢研究机械,喜欢研究化工,等等。能找到的人先上岗,其他人慢慢找。
副科长要先上岗,以便行政管理。科长暂时由中云兼任,以后再有合适的人再确定。
现在科室已经有安参谋担任副科长了,他做为副科长非常合适,因为安科长很早就接触了中云,对中云技术非常了解,还帮助实施过技术应用。
助理名字叫时光,是个小黑胖子,总是笑眯眯的,看上去很有人缘,反应快,人也勤快。
科员一,刘沈光,32岁,来自后勤部印刷厂,是制版组的组长,中云认识他,背包项目的印刷转到后勤部印刷厂以后,制版的任务都是他来完成的,中云早就看中他了。刘沈光也非常愿意参与这个项目,政审合格被调过来了。他为人低调、谦虚,话不多,爱琢磨,以前交给他的任务都能圆满完成,值得信赖。
他过来跟中云握手:“中云同志,梁总,又见面了。能够参与新技术应用研发我非常荣幸,以后请多多指导。”
科员二,白岩,28岁,后勤部机关汽车连的修理工,非常爱琢磨,总是搞出一些稀奇的东西出来,连长不待见他,给推荐出去了。可是他的条件符合中云的要求,就被调进来了。
他修理汽车有8年的经验了,擅长车、钳、铣、刨、磨,对机械非常有灵感,后勤部机关汽车连管的车很多,品种杂乱,有的车买不到部件,往往都是白岩给鼓捣出来的替代品。
自从知道了三连的新能源汽车的事情,白岩去了三连几次,想了解情况,被三连的战士给抓住了,送回来被自己的连长给批了一通。
抽调到这个科室,知道了科室的研发方向,兴奋地好几天没睡好觉。
科员三,周景龙,34岁,后勤部通讯站修理班的副班长,对电器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因为爱琢磨,自己研究组装了收音机,收发报机,自动控制窗帘,自动感应开关门。
也因为研究了收发报机,被保卫处给拘传审查了,保卫处没有审查出他有什么问题,但是,建议不能继续在通讯站工作,结果被安置在后勤部营房处修缮队当了电工。
中云通过二姨父认识他的,有一次他来三连的家属院修理电路。干活利落,还能讲出道理。那天三连炊事班使用的恒温保温箱出了问题,他检查到家属楼的线路,经过炊事班。
炊事班的王福林认为,只要是电工,就能修与电器有关的东西,所以,让他给瞧瞧。周景龙看了这个保温箱大吃一惊,立刻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左看右看,没弄懂原理。
那天中云不在家,炊事班长去买菜了,周景龙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箱子内部的四壁是可以加热和制冷的,那个外面的小盒子可能是温控器,他找到了温度传感器的线,但是,没有找到传感器。他问王福林:“这根线的前面断掉了,断的那截哪儿去了?”
王福林说:“我刚才扫地的时候看到了一截电线,以为没用,就扫到垃圾堆了。”
他们两人趴在垃圾堆那儿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那截电线。电线的前端正是温度传感头。
周景龙把传感器焊接到温控器的线头上,给上电,保温箱正常工作了。王福林长出一口气,非常感谢周景龙。周景龙要求看看这个保温箱,王福林积极配合,还给他介绍了这个保温箱的神奇。
周景龙没有找到加热器,也没有发现联接加热器的外接电源。他看到疑似加热作用的所谓加热器件,只有一根很细的电线连接。
这没有道理呀,这个东西是怎么做的?太神秘了。
王福林告诉他,这个东西是家属区崔场长的外甥,他的朋友梁中云发明的,还告诉他,中云的汽车都是不用烧汽油的。他们全连的汽车都不用汽油,也不用柴油。
周景龙不相信,后来他去前院观察了半天,相信了这件事儿。
王福林告诉了中云这件事儿,中云感觉这个人可用,就问二姨父认不认识他,二姨父跟修缮队的队长很熟悉,马上就找到了周景龙,中云问他是不是对炊事班的保温箱感兴趣?
他非常认真地点头承认,中云问他以前的工作情况,周景龙一一回答了他。中云让他看了自己的吉普车,带他开车出去转了一圈儿。周景龙觉得不可思议。
中云给他简单讲了大概的原理,周景龙马上就明白了,于是,中云问他控制原理,周景龙根据推测,把自己的理解给讲了一遍,基本靠谱。中云决定用他,就跟他说:“我相信你不是特务,也不是有异心的人,保卫处的事情我来沟通,你愿不愿意跟我做研究工作?”
周景龙说:“当然愿意,崔场长对我最好了,能报答他的事情我都会做。”
于是,周景龙成了技术应用科的新科员。
新科室的全体人员都互相认识了,大家心情愉快,说话就随意多了。
中云给大家描述了新技术的多种应用方向,明确了科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新科室的所有人都很期待开始工作。
其实,新科室就相当于中云的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只不过不做具体产品,而是把想法做个初期的设计,再与不同的工厂衔接,制作出样机,经过性能检测,再报给上级单位决定是否交给专业制造厂生产。
所以,部里给这个新科室一项很大的权力,他们可以拿着后勤部的公函,去要求厂家配合制作样机、采购材料、部件,要求地方研究所配合进行完善设计等等。
但是,有一点,经费没有那么多,初期只有2万元。按照部长说的,只要有中云在,要多少经费都会有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930/166011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930/1660117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