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庆叔家宴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玄幻,我靠作死成就大道至尊 这游戏能玩,全网吃瓜第一线! 穿越秦时的日常生活 长生从照顾嫂嫂开始 诸天:开局被叶天帝打烂金手指 军婚甜蜜蜜,七零肥妻赚麻了 天命水浒 重生嬴政:开局拥有将臣分身 凤羽绾入情丝间 平凡仙师想要修炼
连续干了五天,所有的稻子全部脱粒扬场完毕,麻袋垛得山一样高,50%交公粮,剩下的留出第二年的全连口粮,多余部分可以卖余粮。
二连、三连这回有经验了,按兵不动,时常派人过来查看六连的动向,发现六连又有了新式武器,急忙回去汇报,二连抢先预约了脱粒机、三连只能先用老方法不紧不慢地脱粒扬场,反正三连干完就轮到他们了。
场部也派人实地查看之后,回去向庆场长做了汇报。
六连从收割、运输、脱粒、扬场,已经有四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给全农场做了示范。
他知道,明年的春耕、插秧、除草肯定还有新的东西出现,如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已经很明确了,照此跟进就可以了,关键的核心技术在中云手里,只要中云在,那就没什么问题。
忙活了一个多月,这一年的农活基本干完了。
眼看就到元旦了,庆场长告诉家人,新年就杀猪,准备请客。
家人不能理解,还没到春节就杀猪,春节怎么办?
庆叔在农场是说一不二的人,在家族内更是如此。
12月31日,庆叔的弟弟、妹夫们帮忙把庆婶养的猪给杀了,按照朝鲜族的传统灌制了猪血米肠。
1月1日,全农场放假,庆叔中午派他的司机开着中云给他的吉普车来平安河,接中云去了中央屯庆叔家。
中云到他家的时候,院子里几个小伙子正在乒乒乓乓地做打糕。
庆叔家在中央屯是个大家族,亲属很多,房子也大,朝鲜族的房子满屋都是炕,烧得很热。屋里屋外都是人,听见司机按喇叭,庆叔马上走了出来,迎接中云。
中云给庆叔鞠躬敬礼,庆叔把家里的几个长辈和他的平辈给中云介绍了一轮,中云按照朝鲜族的礼节给长辈们挨个鞠躬敬礼。
庆叔让他上炕,当然,全屋都是炕,不上炕也没地方坐呀。
中云盘腿坐在炕上,与庆叔聊了最近脱粒扬场的情况,因为,在坐的都是年长的所以中云都是用朝鲜语和他们说话。在坐的老人们都很惊奇,这小子会说朝鲜语。
中云突然想起了什么,跟庆叔说:“庆叔,我有点儿事,出去一趟,半个小时后回来。”
庆叔一挥手:“去吧,晚上5点开始吃饭,还有时间。”
中云出门跟司机说送他去一趟平安河,用了15分钟开车回平安河了,他让司机先回去,说一小时内他就过去了。
中云马上开犀鸟直飞沈阳,到了家里,家人都在,中云跟爸爸和二姨父说:“今天荣兴农场的庆叔要请我吃饭,到他家一看全是长辈,我空手去的,觉得不好意思,就想回来拿桶农场白酒和粉条给他们。”
家里大人们都放假了,中云说:“要不然,爸爸和姨父也去他家吧,晚上我再给你们送回来。”
爸爸想去,他的老战友,多年没见了,应该聚聚。
二姨父说:“那就去吧。”说着,从菜窖里拿出一桶农场白酒、一捆粉条、几盒军用牛肉罐头,一袋子花生、一袋子农场土豆,爸爸拿出两条牡丹香烟。
仨人登机起飞,只用了20分钟,就降落在庆叔家的院子里。
正在奋力打打糕的小子们吓了一跳。等机舱门打开,看见是刚才来家里的那小子,大家都围了上来,观看犀鸟。
庆叔也出来了,中云跟爸爸和二姨父说:“这就是庆叔,我们荣兴农场场长。”
又对庆叔说:“庆叔,你看这是谁?”
庆叔的记忆很好,一眼就认出了爸爸:“三龙同志,是你吗?”
爸爸说:“是久东同志吧。”俩人热烈地握手拥抱,中云又给庆叔介绍二姨父,“庆叔,这是我姨父,沈阳军区后勤部农场场长。”
二姨父上前自我介绍:“我姓崔,崔洋燮。”
庆叔把他俩让到屋里,又和屋里的几个老人互相介绍了一番。三人两个老兵,一个现役,很有共同语言。
中云从犀鸟上拿下白酒等东西,拎进屋说:“庆叔,这是给您带来的。”
庆叔一愣:“你刚才去了沈阳?这一眨眼的功夫就回来了?”
中云指着窗外的犀鸟说:“我有那个飞行器。刚刚回家把我爸和我姨父给接过来了。”
庆婶看到这么多东西,眉开眼笑,粉条可是好东西,她打算做一道粉条炖肉。
土豆也是好东西,荣兴的盐碱地不能种土豆。
咦,还有花生?太好了。
庆婶开门看了一眼外面,几个小子也不打打糕了,都在看犀鸟。庆婶用朝鲜话喊了一声:“干嘛呢,快点打呀。不想吃饭了吗?”
几个小子马上应了一声,捡起木槌又乒乒乓乓打起来。
中云把外衣脱掉,穿鞋出去,要过一个小胖子的木槌,沾了点儿盆里的水,拉开架势就打了起来,又准又有力,动作轻松,在那儿翻动黏米的大嫂说:“看看人家才是传统打法,你们几个就没点儿男子气。”
几个小子尴尬地傻笑,旁边好几个看热闹的姑娘好奇地议论:“这是谁呀,刚才场长大伯对他好热情啊。”
从屋里出来一个中年人,对她们说:“这是你们大伯战友的儿子,是平安河的知青。”
庆婶出来倒水,跟着说了一句:“多好的小伙子呀,你们几个好好表现,说不定谁能成为他的媳妇呢。”
几个姑娘一轰而散,笑闹着跑了。
有中云的加入,打糕很快就做好了。中云练武的身子,没感觉累,进屋上炕,爸爸和庆叔正聊的开心,爸爸把带来的牡丹香烟拆开,给老人们和同辈们分发,屋子里顿时烟雾茫茫。
庆婶也不说什么,切了几片米肠放在小碟子里,点了几滴酱油端给中云,让他尝尝,中云感觉就像自家人一样。
那边二姨父和几个老人聊起了家乡,结果,几个老人都是早年间从黑龙江省五常县迁移过来的,和姨父是老乡,而且老家距离都很近。甚至庆叔的爸爸,中云得称呼爷爷,和姨父的父亲都认识,可惜姨父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爸爸告诉庆叔,他们赴朝大队的很多战友、手下都安排在了沈阳工作,节假日也经常一起喝酒。
SY市铁西区公安局的金局长,庆叔也认识,爸爸说他们经常一起去打猎。
准备的差不多了,庆叔家族的女人们开始摆桌了。
摆了好几个小炕桌,小碟子的朝鲜特色咸菜很多,辣白菜包肉、猪肉炖粉条、米肠、打糕、猪肚、猪肝、牛肉罐头、炸土豆丝丸子、花生米......比过春节还丰盛。
庆叔家的屋子很大,与大屋相连的还有两个小屋,年轻人在其中一个小屋,女眷们在另一个小屋。几个年轻媳妇和庆婶是不上桌的,她们负责来回照顾各桌。
唯独中云、爸爸和二姨父被安排在了庆叔的桌上,还有两个中年人是庆叔的亲弟弟。
二姨父拿过农场白酒对大家说:“这是我们农场自己酿的纯粮食白酒,很受军区首长的欢迎,今天大家就喝它吧。”
荣兴没有酿酒厂,附近只有田庄台镇有酒厂,都不是粮食酒,平时喝的就是所谓的地瓜烧酒,大家都把自己的小碗倒满酒,大约一两左右。
庆叔说:“今天是1975年的第一天,我们家来了尊贵的客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福气,让我们全体敬他们一杯酒吧。”
大家都端起杯,喊了一声:“新年多福!”就干掉了。
二姨父本来就是酒桌老手,扫视一圈儿,如果谁没干掉,他就放下酒碗,看着,等着。
朝鲜族几乎没有不能喝酒的,尤其是这等好酒,大家利落地干了。
二姨父满意地点头说:“爽快。”
一口就干了,新杀的猪,肉质鲜美,辣白菜做的很正宗,中云吃的很畅快,他刚才只倒了半两酒,在家是不喝白酒的,晚上还要开犀鸟回去呢。
大家吃着菜,喝着酒,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之中。
这时庆叔讲话了:“大家可能很奇怪,为什么今年新年我主张杀猪摆宴吧,因为,我是想专门请我的大侄子中云的,自从他来到我们农场以后,我们农场出现了悬浮收割机、悬浮运输车、自动脱粒扬场机,我们农场今年秋收因此提前了20天完成任务,中云还提议建立场农机公司,争取明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中云对我们农场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我要请他,没想到,今天,我的战友,中云的爸爸和崔场长也来了,我是万分高兴啊。”
在场的庆家亲属们听了这番话无比惊讶和庆幸,多好的关系,多好的少年啊。
男士们佩服加羡慕,女士们关注加爱慕。尤其是里屋的几个女孩子,这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优秀的小子。
庆叔妹妹的女儿,时时地偷看着中云,她叫赵英子,长得很漂亮,大眼睛,高额头,皮肤白净,身姿窈窕。她旁边的女孩子一个劲儿地捅咕她,让她主动上前套近乎。赵英子打了她一下,把头低下,吃起花生米来,掩盖自己的尴尬。
中云的爸爸和二姨父只是大概知道中云做了收割机,具体情况并不清楚,没想到中云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心情大好,连连举碗向大家敬酒。
屋里的炕很热,酒又烈,热菜热汤加上热烈的气氛,酒宴非常完美。几个小时过去了,大家意犹未尽,桌子撤掉了,朝鲜族特有的歌舞本能发挥出来了。
有个小伙子拉起了手风琴,宽大的炕中间,大家翩翩起舞,女孩子们唱起了朝鲜歌曲,《桔梗谣》、《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鲜花盛开的村庄》、《金姬银姬的命运》、《阿里郎》、《春香传》,一个接一个地唱着,所有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氛围里。
十点钟,宴席终于结束了,爸爸、二姨父和中云与大家告别,出了屋子来到院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29930/166011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29930/1660118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