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科幻科技 > 39个垃圾桶之长生虚境 > 第五章 听不懂的技术课

第五章 听不懂的技术课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八零厂花,糙汉丈夫宠入骨 异世之帝国崛起 女尊穿书,家暴妻主转性了? 大佬,你媳妇又去捡破烂了 睁开眼,回到老婆怀三胎的那一天 吞噬进化:我为异能皇 东汉秦贼 我修炼的速度你想象不到 癌症晚期,总裁妻子她悔疯了! 混沌劫:逆世修仙录

在陆万开讲亚云子技术的补习课之前,王德武找到了张参。王德武从安全局的访问记录中找到一条关于邱斯豪的信息,他猜测邱斯豪或许是那个答出竞猜谜题第一行的人,但尚未进行验证。 “张院长,昨天下午,邱斯豪和空云大师进行了一次10分钟的对话。”王德武直截了当地说道。 王德武和张参两个人认识的时间还不长,却很谈得来。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决定人与人关系远近的唯一要素。有的人离得很近,也许经常一同吃饭、拥抱,但就是走不近。由于陈零初部长的关系,他们两个人之间自然又多了一层信任和默契。因此在宣讲团中,他们两人走得很近,几乎是无话不谈的。 张参刚起来,前几次的课用去他不少的精力,今天就起得有点晚了。在王德武面前他并不避讳,边洗脸边与王德武聊天:“哦,这么长时间。听说空云大师跟人聊天,都不会超过1分钟的。” “一般人跟大师也聊不过1分钟,看来你这个小师弟不简单呐。” “他这个人嘛,比较单纯,也没有什么抱负,能在我们考古院最不起眼的科室待着,拿最低的待遇,无非是图个清闲。但人是不错的,对马教授的事情也很上心。说句不尊师的话,如果马教授有儿子,估计也赶不上小邱这样的孝顺。”张参已经洗好了脸,坐到王德武对面,还给王德武冲了一杯蛋白饮料。 王德武若有所思,问张参道:“你说,这个邱斯豪,有没有可能是答对了题呢?” 说完这句,王德武拿起杯子往嘴边送。还未冷却的饮料烫了他的上嘴唇,“呦”的一声,杯子又被他往外推了几公分。 张参想了想王德武刚才说过的话,估计王德武知道些什么,但还不好直接问,就回答道:“他闲着没事,答题的时间是有的,碰巧能答对的可能性是有的。但空云大师跟他聊这么久,是不一般的。知道他们都聊了些什么吗?” “聊了不少的。但部里有规定,案件结束前,不能对外人披露的。我估计是他答出了,答案也能猜出了。”王德武对张参说得极为的真诚。 投桃报李,张参也报之以信任,小声地对王德武说出他心中的答案,生怕别人听见似的:“是不是“LJFL”?” “你怎么知道的?”王德武先是一脸惊讶,随即对张参更加的佩服了。 “我也是刚想到的,如果是小邱答对了,那么估计他最讨厌的事情,便是“垃圾分类”了。如果不是垃圾分类,他也不会被抓,也不会被怀疑做了间谍啊。”张参说的也是实情,这几天他自己也做题,试了两次,都没有答对第一行,答题机会仅剩下了三次了。刚才听王德武说到的信息,他才有了灵感。 “你方便试试再答题看看吗?我不好做答,你懂的。”王德武对张参说。 “好,我来试试。” 张参打开竞猜比赛的界面,在第一行输入“LJFL”,这一行变成了绿色,稍后便出现了提示语: 恭喜你,答对了第一行,请继续答题。 张参看着王德武,嗓子一紧,感到不可思议。王德武虽然此前已经有几分把握,但当结果出来时,他还是惊讶不已。 陆万的补习课在大家吃完早饭后就开始了。显然做了不少的准备,教室空间中投射出不少的模型和技术方面的图表。其中一个投射最为大家熟悉,科普节目中也经常出现。 一个黑色的圆球,外面布满了各种管道和导线,透过球体上的一个观测窗口,能看到球内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光芒的颜色不停地变换,一会儿是耀眼的金色,随即又成了夺目的蓝色,还有绿色、红色,就连灰色也是异常的明亮的。颜色的变换完全是随机的,并没有什么规律。在这种无规律之中,人类仍觉得自己还非常的渺小。然后,包裹体又驯服了这样的无规律,人类便觉得自己有几分的伟大。 这便是“亚云子包裹体能源装置”了。 陆万整理了一下思路,照着事先整理好的课件讲了起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亚云子是正云子和反云子的重叠态,但是这种重叠态很难维持,正因为如此,“包裹体”技术才这么的重要。那么什么又是正云子和反云子呢?这两种“云子”与质子、中子是不同的,其本身也不是稳定的。我们通过将一定单位的质子打碎,在极端苛刻的物理条件下得到的“夸克浆”,这个就是正云子。”说到这里,陆万右手拿起手中的饮料,左手用小勺不停地搅动,接着说:“好比我们平常喝的饮料,蛋白粉和植物纤维保持一定的比例,过一段时间就容易分离、沉淀,冷的时候尤其如此。正云子不是一个球体,而是一团浆体,上夸克和下夸克的比例是精确的2:1。” “感觉有点像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离子浆啊。”司马易插了一句。 陆万向着司马易的方向举了一下杯子,喝了一口,继续说道:“没错,就是这样。反云子也类似,是由反上夸克和反下夸克按照2:1的比例构成的浆体,当然反云子的制备要比正云子的制备复杂一些。” “那么把正云子和反云子放在一起,不就湮灭了吗?”姚依思问道。 其实大学课堂里多少会讲到,亚云子并不是把正云子和反云子简单的混合,而是在间隙极窄的尺度内,使它们按照相反的方向高速旋转,从而产生“亚云子”效应。姚依思在大学时自然也听过,但每当听到正和反,仍然不禁好奇,为何没有发生正反物质的湮灭。 陆万正想做科学的回答,米教授却提前开口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嘛,正邪不两立,正的东西和反的东西,是绝对不会真正地融合在一起的。正反物质的湮灭,你别看最后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其实啊,是正的东西把反的东西击败了,或者说消化掉了。正的精神是不灭的,只是我们在这个宇宙看不到,在另外一个宇宙,还是存在的。所谓浩然正气,不熄不灭,那个湮灭产生的能量,就是一股浩然正气啊!” 米教授说完,自己觉得非常的舒畅。其他人虽然知道他说的跟科学扯不上联系,但仔细一想似乎也有些道理。 “感谢米教授的补充,给了我们一个文化上的视角。”陆万想把话题回到科学上。 “啊!不仅是文化上的视角啊,也是科学的嘛,只是你们现在在科学上,还找不到另外一个宇宙嘛!”米教授仍非常坚持自己的观点。 张参的座位挨着米教授,他刚才和王德武讨论了谜题的事情,心里有些烦乱,因此特意选了最后一排的座位。这时张参拉了一下米教授的手,又在米教授的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几句,好不容易把米教授劝住。否则米教授是还有很多话要说的。 陆万看米教授不再说话,就继续讲课了。 “我们目前也不清楚,是谁发现了这种机制。就是将正云子浆和反云子浆,限制在0.1纳米的直径的空间内,然后让正云子浆球体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旋转,反云子浆球体按照自东向西旋转,且两个球体的旋轴保持在同一角度,旋转速度保持一致。”讲到此处,陆万觉得非借助图像不可,否则讲不清楚。 大家面前出现了两个球体的旋转演示,一开始就像两个靠得很近的太阳串在同一根绳子上旋转。随着转速越来越快,两个太阳变成了一对圆锥,锥尖顶在一起,似乎都要往里钻进去。突然之间,在两个锥尖之间发出强烈的瞬息变幻的光芒。 即便看过无数次,大家仍是百看不厌的。这一点之上的光芒,便是人类在星际空间赖以生存的希望之光。 “旋转速度的临界值是每秒1000万次,达到临界值,就能激发出“引空力”,这个状态就是科学上定义的“亚云子重叠态”了。”陆万不无感慨地说。 “这也太难了,在0.1纳米的空间内,让两团极容易互相靠近湮灭的正反物质,保持在共轴上按照相反的方向高速旋转,在激发出“引空力”后,还要在高能辐射中保持这个状态,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章二海充满敬畏地说。虽然他热衷于核动力,但他对亚云子技术也是极其佩服的。这种佩服并非是贬低他自己热爱的核技术,而是深刻地知道走出这条技术路线的不容易。 即便是核技术,虽然现在看是落伍了,但在当时,哪一步不是“步步惊心”的?当核火焰被点燃的时候,哪一个人不是“激动万分”的? 从人类钻木取火开始,这簇火焰一直生生不息,正是它引领人类从愚昧的黑暗中走出来,一步步地走进智慧的光明之中。无论是藏在木头中的能量,还是藏在原子之中的能量,乃至藏在空间中的能量,都被人类取了出来,并以火焰的方式燃烧、爆发、喷射,在成就人类文明的同时,它们也向人类发出自然法则的怒吼,令人类感到温暖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原始的恐惧。 “发现者真是太了不起了!”姚依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亚云子的发现者就是星际时代的普罗米修斯!” “确实,发现者是了不起的,他为我们带来了新火种。但是中国人造出了“包裹体”,也是非常关键的,没有包裹体,亚云子的状态无法以经济的方式维持,那么很难作为能量的来源。”陆万用这句话,将大家从对发现者的崇拜中走出来,回到了现实之中。 章二海便也用核能进行了补证,他说道:“如果没有核电系统,没有安全壳,那么核能只能用来制造毁灭世界的武器,而不会成为能源装置。” 米教授又想起自己错误地把“安全壳”叫做“安全锅“的尴尬,好在他坐在最后一排,没有人注意到他脸上泛起的红晕。 “没有包裹体,估计全人类就在“元爆”中灭绝了!”司马易补充道。 “我听一个网红讲,包裹体的技术是来源于外星技术?”沈秘书难得发言。 “这个很正常,就像此前也有人讲芯片技术是美国人在月球上发现的外星飞船上找来的,可是现在月球上基本都开发了,别说是一艘外星飞船,连一个外星马桶都没有发现。”王德武说道。 “我也看过这个网红的视频,这个网红与一般的网红不太一样的,她说得可能比较夸张,但还是比较敏锐的。”张参说的这个网红正是陈零初部长的孙女陈小新,张参想起这次的宣讲任务中,还带了一项私人的委托,不自觉地想到了沈秘书提到的话题。 大家对张参说的话是比较相信的,但这个关于包裹体技术来源于外星的话题,大家在好奇之外感到怀疑更多一些,毕竟包裹体技术的归属问题是很严肃的。 张参见大家都等着他,希望他说出一些依据,便从座位上站起来,向大家解释道:“我知道这个话题很敏感,目前我也还没有实据,只是感到有一些的蹊跷。大家都知道,在2042年火星上发现了所谓“黑蛋”的东西,这个东西异常的致密,比重与中子星物质差不多。而包裹体也有这样的特性,为了维持亚云子的稳定态,需要极高密度,极度耐高温,结构极强的材料。虽然“包裹体”的制造技术仍属于绝密,但从其外观来看,似乎与“黑蛋”有一些类似的。” “您要这么说还真是,包裹体的首次亮相,是在2050年,就是在火星“黑蛋”被发现之后。并且“黑蛋”也是中国人在登陆火星之后发现的,其他国家都没有见过实物。单从公布的“黑蛋”照片来看,还真是有一些相似。”陆万受张参的启发说道。他又找到了几张“黑蛋”的照片,投射出来。 大家看着黑蛋的照片,又看看包裹体的影像,虽然一个是椭圆形的蛋体,另一个是完美的球体,但颜色、质感确实很像。加上时间上又能对上,大家更觉得张参具有非同一般的眼光。 考古,确实有点东西! 在火星上的一间茶室里,一位老人又想起了他参加的一次战斗任务,代号XXZZ。 这次任务中,他所在的护卫队和木土联盟军并肩作战,护送一件宝贵的货物,从火星基地转移到木土联盟科学院。在战斗中他失去了一整条右腿,但这条腿换下另一名战士的性命,他觉得很值得。 多年以后,他才知道,他护送的并不是亚云子,而是一件文物,是被叫说“黑蛋”的东西。因此他曾经跟战友们开玩笑:“为了一个黑乎乎的蛋,他妈的,咱们自己的蛋都差点弄丢了!” 从此以后,凡是有他参加的退伍战友们的聚会,都被大伙戏称为“蛋仔派对”。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0000/166128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0000/1661283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