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剧透未来,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第123章 想要名留青史的李善长!

第123章 想要名留青史的李善长!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游龙傲世 妖道江湖 偏她来时不逢春 满级传球,从皇马解约成全能球王 林峰武灵韵 原神中的黑暗之神 俺寻思原始人有歼星舰挺合理的 开局杀鸡做菜,你管这叫八岁? 烈火南明二十年 死后,被退圈偶像挖了出来

虽然李善长一直要求李存义离朱亮祖这种人远一些,但不知道为什么弟弟就是不听话。 现在听到朱元璋给许洛的承诺之后,这位韩国公更是担心自己的弟弟,会因为永嘉侯的事情,牵连到自己。 虽然说李善长充分知道为官之道,但一旦牵涉到自己亲人的时候,他也会变得优柔寡断。 结果李善长到家之后,发现自己的弟弟李存义已经被朱元璋秘密带走了,瞬间意识到情况要遭。 管家则还在不停的安慰这位韩国公,不会出事。 情急之下,李善长也是立马召集了胡惟庸过来,一起商议。 如今胡惟庸深得朱元璋恩宠,已经官拜中书左丞,汪广洋则为右丞相。 虽然说汪广洋名义上官位和权力都要比胡惟庸高,但是很多官员更认可的则是胡惟庸。 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得出来,胡惟庸比想象当中更会笼络人心。 当然李善长也非常满意,胡惟庸的长袖善舞。 毕竟他如果真的退居幕后的话,整个淮西党,也需要新的领袖人物出现。 胡惟庸很明显就是这个比较合适的人选,当然因为他李善长还在幕后,胡惟庸算是淮西党在台前的代表。 只要有他李善长坐镇的话,胡惟庸就算是做出一些不对的事情,他这位韩国公也能在后面善后。 所以现在李善长对于胡惟庸非常信任,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需要商议的事情,都会第一时间选择跟胡惟庸商议。 胡惟庸听完李善长的简单说明之后,也是立马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老恩师,如果真的按照您说的那样,皇上是肯定要动永嘉侯。” “到时候,李侍丞就算是再怎么撇清关系,恐怕也难逃罪责,老恩师您也一定会跟着一起受到牵连。” “所以,在皇上发难之前,我们最好是先出击,这样我们才可能反败为胜!” 不得不说,胡惟庸这个人比想象当中更加聪慧,而且更加懂得为官之道。 正常在李善长看来,这种铁板钉钉的时候,最多的解决方法就是想办法给弟弟减轻罪责。 可现在胡惟庸不光是要减轻罪责,更是要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 只是胡惟庸现在的这个意见,多少有些危险。 因为一旦真正行动起来,很容易让朱元璋误会他们又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 这里就要额外多说一句,这位洪武帝现在有时候真的很纠结。 明明他最讨厌的就是朝堂之上的官员们暗地里面结党营私,但偏偏如今的大明朝堂,就公然存在着淮西党和浙东党两个庞然大物。 朱元璋也不是不知道这两个党派的存在,不但知道,而且非常清楚这两个党派平日里面的明争暗斗。 但朱元璋每次都会及时的敲打一下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不要把事情做绝。 正常情况下,朱元璋应该让这两人直接取缔这两个党派,但他却又偏偏想尽办法,维系着这两个党派的明争暗斗。 因为朱元璋很需要这两个党派明争暗斗,来维持朝堂的权利平衡。 自古以来,朝堂之上,绝对不能一家独大。 不管是文臣集团,还是武将集团,都不能绝对的一家之言。 在漫长岁月的历史长河当中,如果一旦朝堂出现了一家之言的党派,那么基本上离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三国时期,不管是曹操,还是诸葛亮,亦或者是司马懿,都是非常好的例子。 这也是当初少年国师一直教导朱元璋的为君之道,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平衡之道。 只不过因为当初两人的精力更多的是放在驱除鞑虏上面,所以朱元璋也没有学全。 本来朱元璋还想着能够跟着少年国师慢慢学习,但后来少年国师的突然消失,也让这位洪武帝有些猝不及防。 现在朱元璋也是尽可能的按照自己从少年国师那里,学习到的权力平衡之道,应用到淮西党和浙东党两个党派之争上面。 言归正传,李善长听到胡惟庸这位学生的危险言论,也是瞬间皱眉。 “惟庸啊,你的意思,难道要我现在跟上位对着干吗?” “那岂不是会有造反的嫌疑,到时候就不单单是皇上责罚的问题了,那可是诛九族的死罪!” 看着自己老恩师李善长的满脸担忧,胡惟庸则是异常平常从容的说道: “肯定不能跟皇上对着干,老恩师,学生岂会让老师以身犯险呢?” “但是,老恩师,法不责众啊!” 李善长瞬间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胡惟庸则是继续幽幽笑道: “老恩师,如果我们多拉上一点淮西勋贵那帮老兄弟的话,到时候就算是皇上想要怪罪,恐怕也得看在这么多老兄的面子上,有所顾忌吧?” 法不责众? 李善长倒是从来没想过,使用这一招,让朱元璋就范。 如果说今天没有听到许洛跟朱元璋聊天内容的话,或许胡惟庸现在提出来的这个建议,他一定不会采用。 但想到今天朱元璋为了能够保下徐达,跟许洛低声低语的求指教的场景,他瞬间觉得这个方法好像可行。 只不过李善长也在思量,到底要不要用这么大的阵仗,来保全自己的亲弟弟。 须臾之后,这位韩国公内心已经笃定主意。 做! 因为李善长考虑到更深远的层次,如果李存义真的犯了错误,那一定会连累到自己这个当哥哥的。 所以李善长不能让愚蠢的弟弟连累到自己,说白了,现在他之所以下定决心,更多的是在保全自己的名声和威望! 毕竟李善长辛辛苦苦经营这么多年,他可不想最后晚年再发生点意外,导致自己的一世英名付之东流。 万一到时候因为永嘉侯的事情,牵连到他这位大明宰相,给后人留下口舌的话,那就真的得不偿失。 李善长虽然看着平时为人和善,低调,处理事情也是滴水不漏。 但是这位韩国公内心一直也是非常向往,大唐明相魏征,房玄龄等之流。 李善长也想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0063/177905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0063/1779054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