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莽在北宋末年 > 第106章 我要死战之士

第106章 我要死战之士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异晶战记 美漫之至尊法神 重生东京,开局绑定好感系统 篮球永不眠 重生60:我带姐姐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重返1987当首富 我回来时她却走了 盖世龙婿 我的偶像唱E6 土着农女和穿越爹的建国奋斗史

赵鹤寿拿着一摞名单来到甘州堂。 “这是你要的,本次效用兵招募详细名单。” 二人坐在敞院石桌旁。 赵莽翻看名单,赵鹤寿喝着茶道:“按照你的要求,我让兵部熟人分门别类整理好,你看看可还齐全。” “赵大哥辛苦了!” 赵莽取出其中一份名单,从头至尾仔细比对。 赵鹤寿凑过头看了几眼,“这上面的人,全是武科、程文两项合格的正录者。” 赵莽又拿出另外几份名单,相互比较。 研究了一会,赵莽指着名单道:“赵大哥你看,这正录名单里,有几人武科、程文考的不错。 最后授官,却只授守阙进义副尉,无品,位列武官第五十八阶,待遇参照上等禁军,甚至不能算跨入武官行列。 据此能否说明,这几人没有背景门路,全凭实力取胜?” 赵鹤寿拿过来几份名单,相互比较看看,果然发现问题。 不管是正录还是补录,名单上,三分之一的人授第五十五阶的下班祗应。 三分之一授第五十四阶进义校尉。 剩下的三分之一里,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授官最高者,无疑是赵莽、高进,第五十二阶,从九品承信郎。 其次便是邵青,第五十三阶,进武校尉。 余下的不到二十人里,绝大多数授第五十六阶进武副尉、第五十七阶进义副尉。 唯有四人授官最低,只得了第五十八阶,守阙进义副尉。 如果是一员普通军卒,按照五年迁转军资法,在没有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想要授此官阶,须得服役十五年以上。 按照八等定赏的军功奖惩制度,授此官阶,必须立下中等以上战功。 对于普通军卒来说,这或许就是一辈子所能达到的极限。 只是效用兵招募,本就是为军中补充中下级武官,授一个守阙进义副尉,确实低了些。 一百五十一人里,这四人授官最低,且他们的武科、程文两项成绩,并不是最差的。 相反,许多授官比他们高的人,两科成绩并不如他们。 这其中,一定有原因。 赵鹤寿笑道:“这四人,有没有家世背景我不知道。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没往吏部、兵部使过钱。 但凡花个一两百贯,也不至于授个守阙进义副尉。” 赵莽一拍大腿:“巧了,我要的就是这种人!劳烦赵大哥再托人打听,最好能弄清楚他们的背景来历。” 赵鹤寿脸色古怪:“你不会真想招他们进虓士营?” “若是能合我心意,他们也愿意的话,就是我虓士营第一批军卒!”赵莽笑道。 赵鹤寿似乎有话要讲。 “赵大哥有话不妨直说。” 赵鹤寿放下手中名单,正色道:“你奉太傅命令组建虓士营,一旦放出风声,绝对有不少官宦权贵跑来打招呼、塞人。 单是这些名单上的人,就能排着队供你挑选。 他们背后,有各种各样的门路关系。 通过他们,你能结交到东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权贵人物。 你就不想趁此机会,名利双收?” 赵莽笑笑,喝了口茶,笑道:“赵大哥说的不错,这些人固然武艺不错,各有背景,但并不符合我挑人的标准。” 赵鹤寿道:“你是担心,这些人背景杂乱,难以管理?” “这是其一。 其二,这些人家世应该都不错,最起码衣食无忧,能在东京过安稳日子,上了战场,有几个能豁出去拼命?”赵莽摇摇头道。 赵鹤寿失笑道:“你这虓士营,到底要建成什么模样?” 赵莽看着他,一字一句地道:“我要的是,令旗所指,全军死战的敢战之军!” 赵鹤寿愣住,没来由地从心里升出一股寒气,旋即摇摇头,驱散这种奇怪感觉。 “那可就难了!” 赵鹤寿笑了起来,“人家想进虓士营,看中的是背后有童太傅做靠山。 来年如果去了河北,还能在中军享福,不用打多少仗,功劳还不少。 照你说法,虓士营干的就是陷阵、先登、敢死的活,哪个会来?” 赵莽点点头:“不错,虓士营就是要攻坚克难、摧城拔寨!” 赵鹤寿笑着摇摇头,心里有些不以为然。 他觉得赵莽初次掌兵,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他十几岁从军,入伍快二十年,也从未见过这种,只存在于史书上的天兵天将。 赵鹤寿拍拍他的肩膀:“我说赵兄弟,你也别有太大压力,三个月后,童太傅的校阅不会太难。 虓士营将来作为中军卫戍部队,保护好太傅就行,用不着上战场。 再说,即便到了河北,十几二十万大宋军队,打一个苟延残喘的辽国,还不是手到擒来? 用不着太过拼命!” 赵莽反问道:“赵大哥觉得,西军战力比起辽军如何?” 赵鹤寿想了想:“西军以步军为主,更擅长山地、大军阵、集团防御作战,到了河北平原,水土、地形不占优势。 不过辽军也好不到哪里去,从战力算,顶多半斤八两! 谁叫辽国被女真人占去一半,人丁、粮草、军费、器械不如大宋。” 赵莽又问道:“太傅又是如何认为的?” 赵鹤寿笑道:“太傅和绝大部分西军将领,都是这般想法。 去年在太原,太傅召集种师道、种师中、刘延庆、姚古、辛兴宗、杨可世等主要将领,商讨过伐辽一事。 诸公讨论的结果大致如此,都认为大宋兵力占优,攻辽夺取燕京不在话下。 争论的焦点在于,以种师道为首的一部分西军将领,认为宋辽百年和好,不能轻易撕毁和约参战,主张隔岸观火,坐看辽金相争。” 顿了顿,赵鹤寿又道:“老种经略毕竟上了年纪,历来用兵讲究以守待攻。 官家突然让他带兵去夺燕京,他还真不知道仗该怎么打。 老爷子不想晚节不保,倒也可以理解......” 赵鹤寿语气里暗含讥讽,这恐怕也是相当一部分西军中高级将领的真实想法。 种师道老了,不愿贪功冒险。 可他们这群三四十岁的中坚将领,还想立功,还想再往上爬。 在他们看来,联金灭辽等同于白捡功劳。 辽军被女真人打得奄奄一息,十几二十万宋军往燕京一摆,没道理输才对! 赵莽却沉默了。 赵鹤寿一番话,让他看清楚童贯身边,诸多西军将领的真实想法。 包括童贯在内,所有人都对伐辽一战,怀有极大的乐观。 赵莽不打算对赵鹤寿解释什么,如果有可能,他想找童贯,当面讨论这个问题。 赵莽苦笑了下,拿起名单,指着上面四个人名: “再请赵大哥调查这四人家世背景,若无问题,把他们请来,我亲自和他们谈谈。” 赵鹤寿笑道:“两三日内,给你答复。” 送赵鹤寿离开甘州堂,赵莽在敞院里一阵踱步。 以历史眼光来看,大宋毁约伐辽,是一场炼狱大熔炉。 无数牛鬼神蛇将会原形毕露、粉身碎骨。 之后又有无数跳梁小丑粉墨登场。 可大宋数以十万计的边军将士,不该平白牺牲,死的毫无价值。 赵莽想做的,是尽全力把这些人拉出火坑,为大宋保留尽可能多的一点元气。 为将来更为残酷、更为艰难的炼狱战场做准备。 可惜他人微言轻,无人会把他当回事。 赵莽仰头长叹口气,只能着眼于当下,先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做到极致。 虓士营,或许就是他扇动局势变化的开始! 摒除杂念,赵莽准备回屋,写一份关于对辽作战的分析报告。 希望可以借此引起童贯兴趣,有机会与他当面答对更好。 正想着,守门兵士来传报,说是赵子偁与一人在府门口拉拉扯扯,吵着要见他。 赵莽赶紧跟随守门兵士而去。 跨出府门一看,果然是赵子偁。 这家伙正拖拽一人,拼命把他往府里拉,吵吵嚷嚷地说着些什么。 “老七,你这是作何?”赵莽走下台阶,狐疑地看着二人。 赵子偁满头大汗,手里拽紧那人,回头咧嘴一笑:“莽哥儿,我给你举荐人才来了! 这位是邓肃,邓志宏,可是位文武双全的大才子! 你奉命组军,手下正缺这样的人才!” 赵莽怔了怔,打量那人。 邓肃? 不正是刚才效用兵武官名单上,授官最低的四人之一? “阁下便是邓肃?可是参加本次效用兵招募,授官守阙进义副尉?”赵莽忙问道。 那人重重哼了声,扭过头没理会,还在极力摆脱赵子偁的拖拽。 赵子偁抢着道:“不错!就是他!” 赵莽惊疑地再次打量。 这邓肃三十岁左右,面相老成,脸貌黢黑,体态粗壮,乍看上去,像一位朴实农家子弟。 赵子偁快要拽不住他,大声道:“邓志宏!你不是想从军报国?机会放在眼前,为何不要?” 邓肃也怒了,大喝道:“某誓死不为童贼效命!赵子偁!快松手,否则莫怪某不客气!” 一众守门兵士大怒,纷纷要上前教训他。 邓肃怒目圆睁,毫无惧意。 赵莽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对这邓肃越发感兴趣了。 “邓兄,有话不妨进府里,到门厅坐下来,慢慢商谈可好?”赵莽拱拱手笑道。 邓肃大喝:“某绝不会踏入童贼府邸半步!” 赵子偁大叫:“莽哥儿快搭把手!我快拉不住啦!~” 赵莽笑笑,上前抓住邓肃右手手腕,赵子偁松开手,长长舒了口气。 邓肃只觉手腕被紧紧钳住,动弹不得。 大惊失色之下,左手握拳向他打来。 赵莽五指一张,抓住他的拳头,邓肃两只手都被控制住。 不论他怎么挣扎都甩脱不开,不禁满面惊骇。 “邓兄,请吧!”赵莽笑呵呵地,抓住他两手,上了台阶,向府门走。 邓肃两条腿绷直,脚底板拼命搓地,可惜无济于事,被赵莽半拖着进了府门。 赵子偁在一旁幸灾乐祸:“志宏兄,既来之,则安之,你就从了吧!~”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040/20073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040/200736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