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成大户了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嫁糙汉猎户后,小农女被宠娇了 从继承道观开始长生 人在漫威,我被三王上身了 吕布的游戏 十亩良田:玄学大佬在古代 通天枪主 骨灰级探秘 季先生不禁撩 逆天宰道 替嫁后,病弱总裁总想强吻我

“这些田地我都要了。” 杨罡不缺钱,光是第二波剿匪获得的三大富户的钱粮的一半,还有六绝堂被灭的收获,以及龚鹏的万银赌坊都是他的资金来源。 虽然田地的数量少了点,不过也不是不能接受。 县令都有些意外杨罡这么大胃口,能够吃得下这么多的田地。 “木大人,我得提醒你,按照一般市价是买不到这些田地的,因为这些田地不只是一家人在争。” 县令对杨罡说道。 杨罡化名“木正”,虽然名字奇怪了一点,不过以他的实力,县令自然不会追究他的户籍,武人就是有这样的特权。 杨罡自然知道一般的市价不可能买得到田地,这玩意在古代就是最值钱的硬通货,哪怕是现代不允许土地兼并,也有很多人试图掌握更多的土地。 “尽管说价格。” 杨罡不介意县令和其他人多赚点,前提是不要让他当大冤种。 好在,县令也知道武人的可怕,更不用说杨罡还露了一手,就更加让他不敢太过放肆了。 “上田五十银一亩,良田二十银一亩,薄田的话,十银一亩,如何?” 木县虽然境内地势偏高,还有青云山脉这样的多座山峰存在,没有多少平整的地带,不过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这就导致有不少良田甚至是上好的水浇地。 只是这些上好的水浇地基本上都已经被三大富户和大地主占据。 县令的量田策记载的出售的田地,基本上都是木县所属的乡村的田地。 一共有2730亩地,这是连同薄田都算上的情况下。 不过薄田的亩产量都只有一百斤左右甚至更少,所以看起来很多,实际上也就一千多亩地有价值。 要安置数以千计的流民,肯定是入不敷出,毕竟这些流民还得交人丁税和偶尔会有的徭役。 哪怕杨罡有武人的特权,可以不给一部分流民的人丁税,也就是把他们藏起来,变成黑户,这里面只要朝廷不派人来查,甚至可以做空很多的人丁税。 但是他要是全部做空也不行,木县也是需要田地维持的,缺少了这一部分的产出,很多人就要吃亏,比如说当地的有钱大户。 杨罡可以不怕得罪这些家伙,然而没必要的情况下,他也懒得因为这些东西招惹小人。 “可以。” 杨罡思考了一下,然后同意了这个价格。 “木大人可需要实地查看一下田地的情况?” 县令顿时眉开眼笑,这个价格,虽然没有之前卖地那么赚钱,但是最起码他能够赚上一笔,不算亏,还能解决流民的麻烦。 而且一个武人,还是这么厉害的武人在木县定居的话,也能够让木县变得更加繁荣安定,最起码,不会随便冒出一群有武人的悍匪流寇就让他们想办法找人来剿匪。 很多人都巴不得守序的武人越多越好,以武犯禁的武人越少越好,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最大的祸乱和不稳定的因素。 更不用说还是在朱国这个现在还没办法稳定各地方治安的国家。 武人犯罪的成本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不用了,我觉得你们应该也不敢骗我。” 杨罡笑着说道。 县令没有多说什么,地契什么的都已经准备好了。 县衙登记了这些田地契约,杨罡很满意的看着手上的田契,现在他也算是坐拥上千亩地的男人了。 “钱我会明天送过来。” 这笔钱太过庞大,杨罡也不可能直接带在身上。 光是买下所有的上田就得两万六千多银元了,良田也需要两万银,薄田则是一万两千多银,加起来就是五六万银元左右。 杨罡要不是拿下了山县的六绝堂,得到了六绝堂多年的积蓄的话,也没有这么多钱。 更不用说,六绝堂其实在山县有自己的田地,还有不少的田契。 当时杨罡没有看田契的事情,不过阿力应该不会有胆子处理田契,那些山县的大户也不敢对一个能够灭了六绝堂的人下黑手。 “六绝堂那么多年的经营,怎么说也应该比我多,肯定还有强取豪夺,保守估计都有上万亩地……果然,抢是最快的来钱渠道。” 杨罡感慨。 安置这数以千计的流民,杨罡就能从他们之中培养自己的心腹和手下。 田地就是这群人的生死,掌控了田地就掌控了他们的生死。 而武人,杨罡也能够通过七重生死符操控他们的生死。 这种通过田地控制自己手下的仆役的家人,让他们离开自己就吃不饱饭的方法是农耕社会封建时代最常见的操作了。 那些延绵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世家贵族豪门没有一个不是通过买田置地起家的。 不过杨罡第二天交付钱银的时候,碰到了三大富户和有钱大户给自己的惊喜。 他们居然都送了一百亩上田给杨罡,有钱大户们也送了五十亩上田。 这让杨罡有些意外之喜的感觉,祝柠认不得木正就是杨罡,毕竟都改头换面了,她也没有亲自前来,武人见色起意的事情屡见不鲜。 当一个人有力量的时候,你不能够指望法纲能够约束他,只能够指望他的道德水平。 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就是这个意思。 到时候惹出什么麻烦,得罪一个武人都会让祝柠很头疼,哪怕祝柠自己现在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武人也一样。 这一波操作又得到了不少田地,只不过都不在城郊,那些上好的水浇地也没有。 杨罡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无非就是先送钱讨好关系,顺便他们也希望能够让杨罡这个武人定居下来。 厉害的武人才有这样的待遇。 至于那数以千计的流民,当得知了杨罡愿意收留他们,给他们田地种之后,都是感激涕零,能够走到这里的流民,老弱妇孺很少了,因为基本上都饿死了和病倒了。 不过杨罡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谁让他只是从历史书上了解封建时代,而且还是一知半解。 在他做出决定,要把田地交给流民们来种植之后,这些田地的佃农就自发来给他跪下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0530/169282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0530/1692824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