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都市青春 > 调教大唐 > 第114章 没得商量

第114章 没得商量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黑白往事 火影:一统忍界,被鸣人小队入侵 退婚后,我被大佬掐腰宠 重生S7:鸟巢一战封神 误嫁豪门,战神老公蓄意偏宠 农家日常 我的悠闲山村生活 修仙不要一个人 星际特工,黑衣人 星际净化,我靠直播征服天下

“唉,社稷痛失顶梁柱啊,卿还请节哀,本宫准你即刻赶赴代州,来人,准备好三千贯飞钞,让薛卿带上。” 尽管很舍不得让薛讷离去,奈何,这是孝道,不能阻止,李贤也只能含泪准了。 “谢殿下隆恩,微臣告退。” 薛讷明显心急如焚,根本没在意赏赐的多寡,在重重地磕了个头之后,便即就此退下了堂。 “呼……” 望着薛讷离去的背影,李贤有些烦闷地长出了口大气, 要知道他本来还想着等水师那头完成了新舰适应后,便即挥师东瀛,马踏富士山。 但现在,这计划闹不好就得落空了——就目下来看,除了薛讷之外,就没人可以在他征战东瀛时,稳守辽东。 一句话——能力够的,资历、威望不足,资历够的,能力又不足。 若是王方翼还在麾下,那,一切都不是问题,奈何,高句丽故地已经与辽东彻底切割了。 “殿下,薛将军此去丁忧难免,骑军统领出缺,须得尽快拟定继任人选,以免争端。” 尽管看得出李贤的心情不是太好,奈何事涉军心稳定与否,魏思温却是不得不从旁提醒了一句。 “嗯,卿看何人合适?” 骑军倒是好解决,无论是李图鲁还是李多祚,都是难得的骑战高手,他俩谁上任,李贤都能放心。 但现在,根本问题不是骑军,而是整个辽东军该交给谁来统领 “李图鲁粗中有细,个人武勇也只在薛将军之下,微臣以为当可胜任。” 魏思温总掌军略,对下头的诸将之才干,自是心中有数。 “也行,那就先让他试试好了,步军这头让徐进先管起来,大局方面,就辛苦卿总揽了。” 没有合适的领头羊,那就干脆来个集体领导好了,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到时再看怎么调整也罢…… 契丹与奚族按说都是营州都督张玄遇所管辖之民,但,在李贤的威势面前,张玄遇根本不敢露面,甚至连派使者过问一下战事都不敢,就只猫在柳城装聋作哑。 没了此人的干扰,辽东军的撤兵行动自是相当的顺遂——在派出骑兵收拢了两族各部落民众后,李贤便即率部迤逦地往辽河边撤。 只是,在半道上,高宗的诏书到了,要求李贤不得对契丹、奚族擅动刀兵。 但,这诏书无疑已是马后炮了。 李贤上本言称奚族已降、契丹已灭,两族民众将会迁往辽东,并全部改汉姓、入汉籍,从此后,再无契丹与奚族。 “媚娘啊,贤儿这事办得其实并不差,是朕的诏书到得迟了,姑且就这样也罢。” 高宗本来就对契丹与奚族看不顺眼,之所以下诏,完全都是武后一力坚持的缘故,如今李贤既是已全胜,他当然不会见责。 “陛下,臣妾以为贤儿将两族并入我汉籍一事太过荒谬了些,不止是那些羁縻州(府)会因此起疑惧之心,更令我汉人血统混杂不堪。” “且,两族百姓都是营州之民,无故被迁往辽东,怕是有所不妥罢,一旦各州都如此自行其是,那,天下岂不是要大乱了吗?” 武后哪肯就此善罢甘休,要知道算上这近三十万人,辽东的人口总数一下子就超过了二百二十万。 再算上辽东强大的军火生产能力,随时都能整编出三十万以上的精锐兵马。 而朝廷这头呢,因着去岁遭灾的缘故,火器工坊才刚有了个雏形,距离能量产还远着呢。 一旦高宗有了个好歹,那,她该拿什么去对抗李贤的无敌铁军呢? 所以,不管怎样,武后都绝对不能坐视李贤将契丹与奚族一口吞下。 “唔,那就让张玄遇去跟贤儿协商着办好了。” 高宗皱着眉头想了想,也觉得武后这话有那么点道理,不过,要他再下诏去呵斥李贤,那也绝无可能。 他可不想方才刚有所改善的父子关系再次闹僵。 “陛下圣明。” 对这么个决断,武后当然不会感到满意,只是,这一见高宗脸上已满是不耐之色,她也只能另想它法了…… 三月二十日,辽东军全部撤过了辽河,其后数日,辽、西平两州各县都在忙着安置近三十万移民。 困难当然不小,不过好在松辽平原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善,官府储备的可供开荒之地不少,空置民房也不缺——突厥、契丹两族战俘这一年来可是在各县盖了不少粗胚房,倒也不愁安置不了。 与此同时,昌图城的移民也已同步展开,各县抽调多子家庭中的成年次子、三子北上昌图,不单无偿给予土地、农具、耕牛以及足够生活半年的给养,还给予三年免税之政策。 有鉴于条件之优渥,二万余被选中的青年以及部分原契丹、奚族民众倒也没什么太大的不满,在官府的安排下,陆续北上。 当然了,被安排去昌图的原两族民众大多都是多女家庭,目的么,那自然是明摆着的——不给这些移民的青年们准备好成家的对象,他们只怕很难安心下来。 “禀殿下,营州都督张玄遇在府门外求见。” 三月二十五日,闻知四艘“顺字级”大船即将下水,李贤大喜,正准备去船厂一行,却不料一名轮值校尉匆匆赶了来。 “宣。” 对张玄遇其人,李贤并无太多的印象,只知道他与王方翼一般,也是高宗的死忠。 不过,在能力方面,比之王方翼差得远了,所以,这一直以来,李贤就从不曾搭理过这个名义上的下属。 而张玄遇也不知道是出于忌惮,还是领受了高宗的密令,自上任时起,就没来觐见过李贤。 此时冷不丁冒了出来,其来意只怕不善。 但,不管怎么着,人既是来了,见还是得见上一下的。 “臣,营州都督张玄遇,叩见太子殿下。” 轮值校尉去后不多久,就见一名方脸将军顶盔掼甲地行上了大堂,一板一眼地行了个军礼。 “免了,来人,赐座。” 这见礼……有点意思啊。 只一听张玄遇一上来就把营州都督的头衔搬了出来,李贤立马便意识到这位怕是奉旨来跟自己打官司的。 但,那又如何呢? 吃下了肚的肉,他可没打算再吐出来。 “谢殿下隆恩,臣奉陛下与天后娘娘的旨意,前来与殿下协商归还我营州三十万百姓一事,若有得罪处,还请殿下多多海涵。” 果然不出李贤所料,张玄遇在入座后,第一时间便将来意给道了个分明。 “嗯,这事情好办,本宫这就以河北道行辕的名义,给卿补上一道移民调令好了。” 归还? 想都别想! 倒不是辽西不重要,而是现在还没到建设辽西的时候——等辽东稳固后,李贤肯定会从内地迁移大量的移民到辽西,从而把整个北方牢牢地掌控在汉族手中,不给游牧民族在北方再度崛起的丁点机会。 但,那都是后话了,至少在登基之前,李贤是没打算让辽西崛起的。 原因?说穿了也简单,他既无法肯定高宗是否会有若原时空那般于年底过世,也无法肯定到时候高宗是否会紧急召自己回京登基。 万一要是出了岔子,那,他或许还得一路挥师杀回去。 在此情形下,沿途各州还是虚弱点的好。 “啊这……” 一听李贤这话,张玄遇顿时便傻眼了。 “怎么,卿有意见?” 李贤面色一沉,太子的威势当即便摆了出来。 “微臣不敢,只是天后娘娘有懿旨,说是营州不可废,要微臣务必安抚好两族百姓,殿下,您看这……” 从法理上来说,李贤尽管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凡辖区内的军、政都归他所管。 但,实际上,无论是大规模调军还是调民,都得朝廷下了诏书,方才能进行。 很显然,李贤给出的所谓补发公文,根本就是废纸一张。 可问题是李贤不止是行军大总管,还是太子。 这就让张玄遇很是为难了,无奈之下,他也只能搬出了武后的旨意,看能否让李贤有所退让。 “这世上已经没有契丹与奚两族了,有的只是我大唐辽东百姓,所以,就不劳卿去安抚了。” 李贤很想骂上一声“老虔婆懂个屁”。 但,终归不能这么做,毕竟孝道还是得讲究一下的,至少在登基前,该做的样子还是得做上一做。 “这……” 明知道李贤就是在耍赖,可张玄遇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卿不妨去查验一下好了,原两族百姓都已宣誓效忠我大唐,改汉姓,入我辽东汉人户籍,再敢有自称是契丹、奚族人者,当杀无赦!” 目下的辽东就是个大熔炉,仰仗着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无疑最适合将各族百姓彻底归化成汉人,而这,同时也是巩固大唐北方的最好时机。 一旦李贤登基后,辽东虽也依旧还能繁荣,但,相较来说,少了狄仁杰等一大批干才的辽东地方官府,无论在执行力还是远见上,肯定会差了一大截。 再想似眼前这般海纳百川,绝无可能。 有鉴于此,李贤自是绝不能容许任何人破坏了这等大好局面,别说区区一个张玄遇了,便是高宗亲自来谈,那也是一样。 在涉及到大唐江山永固的大政方针一事上,谁的面子,李贤都不会卖。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0533/169288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0533/169288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