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君臣初相见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极品天师: 从邂逅女总裁开始 巅峰帝王 木叶的词条系忍者! 弥勒天帝 真相大白后,四个姐姐哭着求原谅 全家披麻你退婚,我成统帅你哭什么! 白月光面上笑嘻嘻,内心哔哔机 离婚后成了神豪 原神:我,留云弟子,被玩家发癫 持剑破天门

元月儿上台演唱青玉案,自然博得满堂彩,这本来就是为她写的,新一代樊楼花魁从此身价暴涨,海棠不无醋意地说:“我怎么觉得相公写的这首词比给我写的那首还好。” 林萧郁闷无比,不是你让我写的吗?曹丹姝也说:“这个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谁啊,是不是相公心里还藏着人。” 林萧尴尬地说:“二位娘子误会了,我心里只有二位娘子。这是一个叫辛弃疾的写的,我是抄来的。” 两人哪里肯信,翻了他一眼,去找林婉儿和萧琳儿聊天去了。 仁宗皇帝和群臣酒兴正酣。 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这件事差一点改变了大宋的国运,几年后数万人因此丧命。 李元昊见辽国和大宋又重归于好,心情烦闷,便出了樊楼在街上逛着,看着繁华的东京,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他都在街上,听到前面有两人边走边议论,一人说:“我刚才在樊楼观那西夏太子李元昊鹰鼻狼目,绝非久居人下之人,他日必定反我大宋。” 另一人说:“这事不是我等书生可以操心的,还是操心一下一个月后的春闱吧!” “我觉得要禀告朝廷,还要早日防范。” “防范什么,关心一下你自己吧,苦读十年,就为了高中,中了进士再禀告官家也不迟。我有礼部尚书任中正的门路,要不我们明日去拜访一下。” 李元昊暗自心惊,大宋居然有如此见识之人,这流言要是传到宋廷耳中,怕早晚要对我西夏不利。顿时起了杀心,他跟着两人走到一个小胡同,刚想要动手,两人转过身来。 一个人问:“你是谁,为什么要跟着我们。” 另一个咦了一声:“李元昊,你跟着我们干什么。” 李元昊有些尴尬,只好抱拳说:“我刚才跟着两位,感觉两位是高才饱学之士,想要结交一番,不知二位高姓大名。” 两人一抱拳:“在下张元。” “在下吴昊。” 李元昊一听二人名字,我叫李元昊,他们一个叫张元,一个叫吴昊,莫不是天意。 李元昊请二人到一个酒楼坐下,畅谈起来,越谈越投机,大有遇见知己之感,特别是这个张元,有诸葛孔明之才,便问二人愿不愿意跟自己去西夏。 两人摇摇头,暂时还没这个想法。 李元昊略带感失望,解下腰间玉佩,送给张元,说:“二位贤弟如果想来西夏了,元昊必定扫榻以待,倒履相迎。” 两人也没当回事,考进士在大宋做官光宗耀祖才是正事,谁会去西北那个苦寒之地,发配的人才去。 第二天,两人带着礼物去找礼部尚书任中正了。 他们却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林萧回到家,父亲看着三个儿女,讲起了当年的旧事。 二十多年前辽国发生宫乱,当时圣宗耶律绪隆的皇后萧皇后被牵连,自缢而死,萧皇后一家就逃到大宋东京汴梁避难。 当时的宋真宗把他们安置在东京汴梁生活,当时一次出游,林萧的母亲萧梵音遇见了进京赶考的林伯清,两人一见钟情私定了终身,等萧家知道的时候萧梵音已经怀上了林萧。 林萧伸出大拇指:“国丈威武!” 林伯清洋洋得意,继续说:“萧家大怒,把这件事禀告了真宗皇帝,真宗皇帝听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一段佳话。正好我中了进士,真宗就做主把萧梵音嫁给了我。” “萧家不服,也无可奈何,过了几年,宫乱的事情查清楚了,跟萧家无关,就把萧家赦免了,他们一家就回去了。” “母亲是那时候回去的吗?”林萧问。 林伯清一瞪眼:“说什么混账话,嫁鸡随鸡,她当然得跟着我了,那时候已经有了婉儿了,她也舍不得一对儿女,就留下了。” 林伯清继续说:“后来辽帝对萧家有愧,思念亡妻,就把萧皇后的第三个妹妹萧菩萨哥招进宫,就是现在的齐天皇后。后来齐天皇后思念妹妹,就和辽帝说了这事,辽帝于是就给真宗写了国书,让真宗把人送回去,于是真宗就下了圣旨,送你母亲回辽国。那时候你们还小,只好骗你们你们母亲已经过世了。” 林伯清眼中含着泪:“她走的时候,已经怀上了琳儿。没想到从此阴阳两隔,再也见不到了。” 说完父女两人又抱头痛哭起来。 萧琳儿说:“母亲想要回来,皇后娘娘不许,没过几年就郁郁而终了,皇后娘娘心中有愧,就把我接到宫中扶养长大。” 林萧也是心中唏嘘不已,这该死的辽国皇后,让我见不到母亲,肯定不得好死。 他回去一翻那本《北宋辽金西夏史》大惊失色,这齐天皇后还真是不得好死。 第二天,辽国和大宋进行岁币谈判,又扯到了石碑的事,仁宗皇帝反悔不想给了,最后争执一番,辽国减少了一半的岁币,带走了两块石碑。 岁币按约定在五月送去辽国,耶律宗元拿出了辽帝的国书,要求必须让林萧担任出使辽国的大使,辽帝和皇后也想见见这个传的神乎其神的外甥。 两块石碑再加上那首《青玉案》原帖,仁宗皇帝还是觉得自己亏了,那可是价值连城的东西啊! 三日后,萧琳儿和使团一起回辽国了。 时间过了很快,一转眼快要到了春闱的日子,林萧请了假,把六扇门的事暂时交给老王头,开始准备春闱,说是准备,就是把几道考题的答案翻书写出来背熟。 他看到殿试题目的时候愣了一下,《问题十通》,十道题全都是关于民生的问题。 仁宗皇帝还是很务实的。 以前殿试不都是考诗词歌赋吗?这次怎么突然改了。那些还在辛苦研究诗词歌赋的考生估计要被坑了。 早朝,金銮殿 陈琳尖着嗓子喊:“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大理寺卿王砚站了出来:“臣有本奏。” 仁宗皇帝打着哈欠道:“爱卿请讲。” 王砚道:“臣启奏,请求官家剥夺国舅应天候林萧参加今年科举的权利。”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0688/170214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0688/1702145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