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大明反贼之朱家逆子 > 第六百一十四章 攻入漠南

第六百一十四章 攻入漠南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勿扰封神 全球神卡时代 望月芽 陆长生 妖娆毒妃不好惹 长京旖旎 沈知念南宫玄羽沈南乔 当上帝重新开始进化 手能伸进游戏,我拿出红警基地车 一鬼子一功德,从民兵到抗日奇侠

唐龙从北方京城抽调精干人手南下时,马守山和郭子恩已经攻入草原,大破察哈尔和科尔沁联军,斩首一万多级。 草原进入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南方的军事行动进入尾声,他们也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原路返回。 此战共缴获,种马一万多匹,战马三万,牛羊十万。 其中能够用来做耕牛的都黄牛多达三万头,除此外还缴获金银四十多万,解救同胞三千多人。 堪称大胜。 大明兵马,攻入漠南之后,草原各部迅速陷入恐慌,纷纷像多尔衮求援。 然草原遭受攻击时,夏九成和杨国虎领十万兵马,出山海关,攻打宁远等地。 多尔衮急忙调集大军迎战,根本无瑕顾及草原。 但他们并不知道,杨国虎和夏九成兴师动众,却只是佯攻。 谁能想到仅仅为了配合南方之战,唐龙就调集了十几万大军。 南方之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结束后,杨国虎等人也带兵撤回山海关。 唐龙进驻应天后,也将京城的行政机构全部搬到了应天。 史可法担任北方京城内阁首辅,奉命留守。 马元虎率领三个主力军,十六万八千人镇守京城。 杨国虎五万六千人,镇守山海关。 夏九成的七万禁卫骑兵,镇守通州。 马守山和郭子恩领七万禁卫骑兵镇守宣府。 加上驻守京城的三十个城防营,一共有四十多万大军防着鞑-子。 几路大军,互不隶属,各自听命于唐龙。 …… 针对南方之战,虽然结束迅速,唐龙各路人马在攻城时也也损失了五六万人。 但好处时,经此一役,新招募的兵马也全都变成了老兵。 十几万投降兵马,挑选部分精锐充实各军后,剩下的全部就地安置。 一些不太老实,欺压百姓,手上有人命的,该砍头的砍头,总之对于人渣绝不心慈手软。 穷凶极恶之人不可能悔过自新。 原谅他们那是佛祖的事。 这种人留在当地,始终是个导火索。 长痛不如短痛,当然杀人的事情,也留给了应天宦官集团。 反正唐龙已经废除了宦官制度,应天皇城的宦官有本事的留用,能从军的从军,不能从军的遣散就地安置。 宦官集团长期在皇宫,没有人愿意遣返回乡,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军中。 和北方一样,孙传庭让这些人充当丈量土地的马前卒。 士绅阶层和商贾阶层,对于宫里的宦官非常忌惮,乔元柱因为有了北方新田制度的经验,到了应天得心应手。 拉一批,杀一批,打压一批,或许是因为早已有心理准备,应天的新田改制异常顺利。 到了同年冬,南直隶和江浙、湖广、江西四省新田制度,同步完成。 当马森和乔元柱将统计下来的耕地数字送上来时,孙传庭都大吃一惊。 “四省之田,重新丈量后多了一亿亩,看来江南的权贵门隐瞒了一大半的农田啊!”张维国震撼。 原本他估计,大明权贵门虽然有瞒报,却没想到,这些人竟然瞒报了一大半的土地。 再加上一些世受蒙荫的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们,根本不用缴纳田赋,刀刀砍向那些连温饱都难以为继的穷苦人。 大明焉能不乱。 “是啊,张大人,您不知道,分到田地的百姓,纷纷朝着应天跪拜,高呼万岁呢,他们可高兴了。”乔元柱说话时,自己的视线都变得模糊。 他们不仅收缴权贵阶层的土地,更是将一些试图跟朝廷对抗的家族一锅端。 扬州、应天等地,商业发达,水路纵横。 有些家族依附着权贵,干着走私盐铁勾当,他们更是依仗手中权势,大肆兼并土地。 乔元柱和马森对于这些人丝毫不手软,巴不得他们跳出来。 一场腥风血雨过后,田也分了,银子、家产全部收归国库。 乔元柱等人,光是杀贪官和清剿乱贼就收缴了五百多万两银子,粮食、盐铁不计其数。 算下来,南方之战缴获的东西,也足够发今年大军的饷银了。 而此时,北方五省加上襄阳七州也传来好消息。 下半年皇田加上下半年的田赋,总共收获粮食七千多万担。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下半年皇田的玉米获得了丰收。 播种五百万亩,总共收获一千六百多万担,加上三千万亩春麦,总共收获五千多万担,加上田赋,共计超过了七千万担。 要不是因为有部分农田绝收,加上战事开启后,有部分地区遭到破坏减产严重,收成还会更高。 根据各地承保上来的数据,孙传庭建议对损失太大的地方减免赋税,甚至给予一定补偿。 加之开战后,有大量南方百姓,涌入北方,光是汉州一地就涌入了七八千人。 荆州、黄州、承天等地都有不少百姓涌入。 安顿这些人还得耗费粮食。 唐龙决定调拨一百万担用于赈济百姓,在调拨二百万担,救济引战乱受损地区, 北方,上半年就收了两千多万担,算下来,全年收成超过七千万担。 他一口气归还了上半年从荆襄百姓手中借来的粮食,当初百姓自愿捐献,但唐龙还是让人详细统计。 秋粮收获后,一律归还。 荆襄百姓,一片沸腾,高呼皇上万岁^ 根据治农司送回来的数据,入冬前,他们已经播种了四千五百万亩新麦。 因为北方皇田的皇田不够用,一部分新麦播种到了新占领的荆州等地,同时他们还动员人手,开垦了几百万亩荒地。 预计到了明年夏,新麦长成,会有海量收获。 新玉米获得丰收后,唐龙决定先将玉米在北方扩展开来。 当年初夏收获冬麦后,马上种植玉米,搭配种植一年两熟,除去成本,每亩地一年可以增收一到两担。 明末小麦亩产在一百多到二百斤左右。 平均每户十亩地的情况下,一户人家足足可增加十几二十担收成。 北方有田地两亿亩左右,平均每亩产能四担的话,一年足足能产八亿担。 唐龙估计到了明年,哪怕不动用新麦种的情况下,光以北方五省之地就可以养活整个大明的人口了。 南方四省,新田刚刚改制,安顿了几百万人,有些人还是白丁,前期需要官府给予大量援助。 南方米粮因为被许多大家族和商团控制,价格虚高。 刚刚分到土地的百姓,却没有过冬粮。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0893/258391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0893/2583918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