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高原反应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银铃通古今:娇养个教授夫君 重生七零,禁欲兵哥夜夜宠 从霍格沃茨开始的异人旅途 全班笑我转职渔夫,我垂钓诸天降魔诛仙! 古人观看现代养女娃,震惊老封建 天降小郡主!夫人在线上演三从四德 分手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陆清清盛明羲 大明综武:我朝廷鹰犬,一拳核爆 海贼我在洛克斯船上996 灵异档案之冥瞳

一阵热烈的掌声,贡木结束了他的精彩演讲。贡木的讲解,哪里只是攀登珠峰的技术要领,简直就是一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意志相互融合而创造出奇迹的生动教育。全体队员十分振奋、深受启发,对攀登珠峰有了重新认识,对在不远的将来登上火星、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和任务,也有了更多的期待。随后便信心满满地从LS出发,一路来到了珠峰脚下的大本营。 但他们之前显然对火星那样另类可怕的自然环境知道得太多了一点,没把地球上的这几个极地恶劣环境放在眼里,因此明显地高估了适应XZ高原环境的能力。从BJ出发直飞成都,又立马从成都飞往LS,在LS只住了2天后,就马不停蹄驱车十几个小时直奔目的地而来。尽管他们在去年5月都参加了喜马拉雅的另一座山峰--海拔8200米的世界第六高峰桌奥友峰的攀爬,但今年却远没有去年那样顺利,似乎总有一个魔影在拖着他们不让向前。 “怎么回事,还没去火星呢,难道在地球上也这么不太平?”27岁的小伙子云海有气无力地咕哝着。 “本来嘛,谁让我们那么晚出发,到LS才住了二天,就急匆匆地赶到这里。” 岑雨今年才26岁,她和云海二人是队里最年轻的,刚到XZ就一起患上了感冒。 大本营坐落在一片砾石平原上,他们按计划在这里休整6天,并在与前面的中间营地之间来回作一些适应性训练。前两天在海拔3650米的LS时,就有2名队员患上感冒,出现较严重的高原反应,现在到了更高海拔的大本营,高原反应就更加强烈了,而且绝大多数队员都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头痛、呕吐、胸闷和失眠等高原反应症状。想来刚从远在低海拔的渤海之滨,突然来到这天高西北的高山之巅,还真不是一下子能适应得了的。要知道人类第一次登顶珠峰那次,埃德蒙.希拉里领衔的英国登山队,可是在南侧海拔5364米的大本营连续休整适应了有40多天。 此次登山活动原计划是4月28日进藏,在LS休息和准备五天,5月4日到达大本营,尔后按计划实施各阶段登山行动,并俟机完成冲顶任务。5月底前结束全部行程返回BJ。由于一些原因,队伍直到5月2日才从BJ出发飞往XZ,因此带来了后面准备很不充分。在LS适应休息的时间过短,违背了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原则,结果匆匆忙忙进大本营后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多数人严重高原反应,使后面的登山活动无法做到措置裕如,十分被动。幸亏带足了各种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如葡萄糖、阿咖酚散、高原安和百服宁等,还有感冒药、消炎药、外伤药、救心丸、晕车药等都一一备齐着。 “苗队长,这次最佳的冲顶时间是几号?”机械工程师陶章转身向着登山队长苗放问道。这二人年纪差不多,陶章48岁,苗放大他一岁,平时总爱凑在一起抽抽烟、聊聊天。 “早先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今年5月份北坡最佳冲顶日期大体上在下旬的几天当中,具体也要在到了临近时才能预测得准。”苗放回答他。 尽管珠峰上自海拔5050米起到8830米处,都有好几个气象观察站,但对峰顶多变的气象状况还是不能做到提前很多天准确预报。由于珠峰越往上气候变化越厉害,常常是一边登顶一边根据看到的气候变化临时决定对策。 大体上确定了在5月下旬冲顶后,他们觉得比原计划延迟三天进藏,对于实现目标没有多大影响。但他们似乎忘记了这是在和世界上山势最为险峻复杂、气候最为变幻莫测的第一高峰打交道,稍有差池疏忽大意,就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他们没有料到,正是这延迟的3天,着实给这支登山队伍带来了后面意想不到的诸多麻烦,而最后出现的事故本也是可以完全避免的,拿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作比喻,好比在繁华都市开车,前面错过了一个绿灯,后面常常就会吃到一连串的红灯,延迟的可不只是一个红灯的时间。 在大本营休整期间,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可靠资料,冲顶的窗口日期将出现在5月21日、22日,还有一次将出现在5月27日,但后面那次由于时间距离较远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在此窗口期前后的天气都不太好,特别是28日后将遭遇到风暴和大雪天气,到时峰顶上的气温将下降到零下30度。 “我认为必须抢抓前面的那2天窗口期,完成冲顶,大家觉得怎么样?”苗队长征求着众人的意见。 “我同意队长的意见!”33岁的飞船驾驶员杨扬附和着苗放。 “对,不能把宝押在最后的一天时间。现在虽然有高原反应,但克服一下还是能应付过去”年轻气盛的钟云和凌涛二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最后大家都同意了苗队长的意见,对后面的登山日程做出了如下安排:19日到达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即C1营地,20日到达海拔7790米的C2营地,21日到达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即C3营地,22日冲顶。 5月12日早上,全体成员整装出发,从大本营开阔地切入左侧山谷,沿碎石坡路前往中间过渡营地。整段坡路还算平坦,两边不时还能看到冰川融水形成的一个个小的湖泊。徒步走了约五个小时后到达了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此营地又叫中间营地,位于东绒布冰川向南的拐点。在登山过程中从大本营去往前进营地时,大部分人一般都选择第一天住在中间营地,不仅攀登时间上充足,而且能节省体力。营地配有高山厨师,可以煮水做饭,还能够吃到从大本营运输来的青菜、肉类,饮用水来源是凿冰化水加上高山融水。由于攀登队员大多只在此住一个晚上,因此这里的住宿多为小帐篷,大帐篷很少,住宿条件比较艰苦。全体队员当天在此休息了一个晚上。这一晚上又是在强烈高原反应的苦熬中度过。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1015/172126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1015/1721262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