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六十五章 选择人文社科类的话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黄泉快递:亲,记得五星好评哟 霍少的小妖精腰软心甜,被宠娇了 国舅心头朱砂痣 山村无敌战龙 病娇将军心头宠 魔徒成道 全球畸变:亿兆生命的变异狂潮 影后马甲掉光没 逆反童真年代 太古第一仙
“遂宁的话我就太知道了。”周至有点哭笑不得。
因为关于“颛顼故里”存在两个争议,一是冕宁,一是荥经,冕宁属于凉山,而荥经属于雅州,因此周至的屁股歪向哪边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为了替冕宁拿到这个“颛顼故里”的称号,周至可是没少给帮忙出歪主意,而且还把蜀大的冕宁籍历史教授孔教授找出来推介给了冕宁县的书记。
孔教授战斗力相当强,这个称号算是替冕宁拿到了。
然后好笑的事情就来了,遂宁也是两个大人物的故里,一是有确切历史记录的,初唐诗人,四杰之一的陈子昂;而另外一位就厉害了,大名鼎鼎的观世音菩萨!
这个故事就十分的神奇,故事的起因是东汉年间的一个传说。
相传西域如今X的昌吉地区有一个小国叫做劫国,国王叫庄严,王后叫宝应。他们有三个女儿,分别叫做妙因,妙缘,妙善。
东汉年间劫国被灭,汉政府便将他们安置到了中国遂宁地区。
在遂宁国王重建了自己的小国,叫兴宁国,妙庄王的宫殿叫做天上宫。
三个女儿从小修行佛法,妙庄王为她们修建了一座寺庙,叫做白雀寺。
后来三姐妹分别修成正果,大姐在遂宁灵泉山灵泉寺得道,二姐在灵泉山广德寺得道,三妹却去了很远的地方,最后在南海普陀山得道。
在遂宁的民间传说里,三姐妹其实都是观音化身,因此不管是灵泉寺还是广德寺,以及远在南海的普陀山,后来都成了观音道场。
这个牛不是白吹的,灵泉寺隋代开建,唐宋明几朝香火鼎盛,被教徒称为“西方圣境”,是与普陀山的“南海圣境”齐名的,供奉观音的大道场。
广德寺就更加厉害了,虽然建寺的时间比灵泉寺晚,但唐宋明三朝都是皇家敕名修建,寺内有两件国宝级文物,一件是宋真宗亲敕的“御敕广利禅寺观音宝珠印”,一件是明武宗亲敕的“四国文玉印”,在全国都独此一份。
因为寺庙开山祖师是唐代高僧克幽,乃皇亲嫡系,因此广德寺还获得了一项”殊荣”,那就是天下寺院迎奉圣旨都是在出庙十里的山门处,而广德寺却是直接在寺内接圣旨,地位可见。
既然有三女儿的传说,小女儿还是在南海普陀山得道,历朝历代也都认灵泉广德两座寺庙为观音道场,诸多线索贯穿起来,就让遂宁的文化人兴起了打响“观音故里”牌的想法。
这年头“名人故里”,“名人故居”也成了地方推介能打的有限几张牌,大家对本地的“潜力”挖掘得都挺厉害,因为冕宁有了成功经验,也就成了各地“取经”的对象,有时候冕宁方面也会找到周至这个始作俑者,咨询怎么回复
人家,所以周至也知晓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幕”。
那个故事是记录在广德寺的一块石碑上的,其实客观来讲,那个“兴宁国”,“庄严王”,妙因妙缘妙善三姐妹,周至觉得更加像是一个寓言,寓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故事。
不过这个事情也完全可以掰扯,因为“观音”这个概念本来就可以不是指人,不是指菩萨,而是一种“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概念”。
这个概念在历朝历代的敕封敕建,从古到今当地居民的传说,风俗,聚会中得到不断的加强和验证,让这个概念得以生成,壮大,流传......从这个意义来讲,将遂宁定义成“观音故里”,也不是什么空穴来风。
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屎一撅,麻三斤”,佛如是,菩萨也如是,具备这样的认知,方才可以入得佛门。
所以这个观音故里,就是争也可,不争也可,只看人的需求。
刘妈被周至的胡说八道逗得直乐,她是知道自己家乡对观音的诸多风俗的,比如乡镇每年定期都会举办的“观音生”,“观音会”,在家乡的时候每年也会去几个大寺烧香还愿,不过却也不知道周至所讲述这些故事,不知道自己
从事的佛会后面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虽然有些懵懂,但是心里也不觉升起一种感觉,这样的感觉从老麦这种理科人身上往往是感觉不到的,那就是“学问人本来就该是这个样”的感觉。
而且周至讲故事的本领很厉害,穿插着插科打诨的笑料,因此当表明东走进屋里的时候都不觉诧异:“在院子里就能听见你们笑得开心,肘子又在给你们讲故事了?”
“嗯,还讲的是我老家的故事呢。”刘妈笑道:“这孩子,好多老家的典故言子儿,知道得比我这个当地人还要细致!”
对于周至丰富的文史知识表明东早已经见怪不怪了,现在只有一声叹息:“肘子选择中文系其实怪不划算的,按照你现在的成果,要是当年选择人文社科类,博士学位早都该拿到了。”
作为院士和学院领导,表明东虽然不干文科,但对体制里边的路数是非常了解的,周至目前为止干了不少的项目,理科的除外,属于文科的那一部分里边,真的有很多都不在自己的本门专业??文字和声韵学的范畴内。
就拿最近在凉山搞的彝族毕摩文化的整理发掘工作,实际上属于民族学,社会学,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学等范畴,整个成果别说博士,换成任何一个经费吃紧的学术带头人来干都够呛。
可周至就给干下来了,而且其成就范围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博士生的能力范围,可以说对彝族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进作用。
那些宝贵典籍的面世,不但是保护了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无数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许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周至靠自己在联和乡待的这几年,打破了彝族人文社科研究这一门上的巨大障碍,可以想见,未来许多关于彝族文学的,历史学的,文字学的,宗教学的,民俗学的,社会学的学术成果,会如雨后春笋般地
从周至发掘出的这片沃土上生发出来。
又因为彝族是十分古老的民族,因此彝族的许多历史和传说记载还能够与汉族记录的历史与传说记载进行交叉比较和验证,甚至具备跨学科的研究意义。
所以周至这个前序研究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几部让池薜荔在国际上斩获大奖的纪录片,只是这次研究成果当中露出水面,让大众熟知的冰山一角而已。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104/355064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104/3550640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