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赴国难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普通人,但传说级马甲 港综:枭雄崛起,制霸香江 赛马娘:决胜巅峰 绝世强龙 洞仙 秦时之儒门天下 暗恋白月光竟然成了我的相亲对象 三国:开局献计曹操,成立摸金校尉 长生:修仙从发展下线开始 霸剑狂尊

对于黑瞎子吹嘘他自己神乎其神的厨艺,丛也不敢苟同。 虽然这厮说他样样精通,但是黑瞎子嘴上向来没个把门儿的。 黑瞎子就算是做出来了,他和九爷也不敢吃。 更何况,他们急着返回国内,哪有时间看黑瞎子在酒店厨房里给德国厨子大展身手? 丛也和九爷检查过了军火的质量和数量,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米勒是谢先生推荐的人,九爷对谢先生有恩,总归不会坑九爷。 在米勒的帮助下,码头的德国工人将所有的军火装上了货船,朝着山东济南黄台桥盐运码头驶去。 丛也三人自然也坐上了这艘货运轮船。 时间虽然久,但胜在安全和节省成本。 用飞机把这么大批的军火运回国内不可能,只能通过海运。 并且山东济南黄台桥盐运码头已经有米勒安排好的德国人接应了。 无论是轮船,还是货物,都是走的德国通道。 政府那边哪怕是不满,也没有办法拦住德国人检查。 为了不显得古怪,这艘巨型的货运轮船不仅运货,还运人。 这年头机票不是谁都能买得起的,坐船就成了一个经济实惠的选项。 丛也他们上船的时候,看到了不少游客也上了这艘船。 年轻人、老人、小孩儿都有,但还是年轻人居多。 这艘船的终点是中国,上船的人也大都是中国人。 “怎么这么多留学生都回国了?” 黑瞎子目光从楼梯上清一色的乌黑头顶上掠过。 九爷摇了摇头:“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 从德国出发,到山东码头,要在海上漂荡一个月的时间。 丛也自然不可能委屈了自己,将货船最上方的豪华套间订下来居住。 他们三人也是走的特殊通道上船,此刻站在最上方俯视着岸边的人陆陆续续地登上轮船。 货轮巨大,从他们的高度望下去,一个个人就像是纸上移动的黑点。 丛也望着这些年轻稚嫩的面孔,脑海中电光火石般地闪现了一些细碎的信息。 尽管从高校毕业多年,丛也依稀 xь.记得一些课本上的历史知识。 历史上,中国留学生曾有过一次大规模地集体归国。 至于原因…… 丛也脑海中浮现出了四个大字。.Ь. ——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无数在世界各国学习的留学生齐刷刷地回归祖国的怀抱,为抗击日寇、恢复中华而奔走。 无数年轻的生命死在了这一场抗争之中,但同时也是这批归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像是顶梁柱一般撑起了支离破碎的局面,像钉子一般钉在了抗日所需要的每一条战线上。 丛也轻轻呼出一口气,心情沉重。 “怎么了?” 他察觉到了来自身边敏锐的视线,问黑瞎子。 黑瞎子摇了摇头,莫名地说:“总觉得你知道些什么……” 丛也盯着他:“少揣摩雇主的心思!” 黑瞎子站直身体:“是!” 丛也:“……” 轮船启航的时候,已经到了夜晚了。 岸边的灯火已经慢慢隐匿在了海面上黑暗的雾气之中了。 丛也听到了些许响动,他打开了房间的门走了出去。 甲板上很热闹。 是那群年轻人。 他们并没有睡,围在一起不知道说些什么。 欢笑声传得很远。 丛也看了他们一会儿。 直到海上的雾气慢慢地散去。 月光透过厚重浓黑的云层洒下来。 海上月光飞舞,好像是从海底中生长出了一片白桦林。 丛也睡不着,干脆披上了厚重保暖的披风,朝着甲板上走了过去。 丛也生得太出色了,他无论在哪儿,都不可能会被忽略。 几乎在他走近的那刻,不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集中在他身上。 丛也靠在甲板上的栏杆上,目光从海面上转移到了一个年轻人的脸上。 被围在中央的年轻人很秀气,眼神澄澈坚定,让人心生好感。 年轻人看了一眼丛也,主动朝着他走了过来。 “我叫陈康白。” 他朝着丛也伸出了手。 丛也握住他的手:“我叫丛也。” 陈康白爽朗地笑了:“很高兴认识你。” “我也是。” 丛也看着眼前的年轻人。 陈康白——未来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 好巧不巧,丛也曾经看过一本有关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书籍,其中记录的人物正好有眼前这人。 “丛也,你也是从德国回国的留学生吗?” 看得出来,陈康白极擅交际,说话间没有局促和不好意思,脸上带着亲切又不失礼貌的笑容。 “我是去德国办事,不是留学生。” 丛也解释道。 “这样啊!” 陈康白点了点头,心里有些惊讶。 他看了一眼丛也,细心地问道:“丛也,他们都是我的朋友,你如果不介意的话,我介绍大家认识一下?”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抛开了朋友们,主动来和丛也说话。i.c 朋友们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往这边儿打量。 大家相逢既是有缘,能够认识一番自然不是坏事。 丛也透过陈康白的肩头,看到了他身后的那群年轻人。 “当然不介意。” 陈康白笑容扩大几分。 “这是黄薇。” 名叫黄薇的女孩儿穿着一身洋装,气质温婉柔和,朝着丛也点了点头,大方伸出手: “我叫黄薇,老家是浙江的。” 丛也握住她的手:“我叫丛也,老家是湖南长沙。” 轮番介绍下来,大家都互相通晓了姓名。 一行人都是年轻人,聊起天儿来很快就熟悉了起来。 “你们怎么这个时候回国了?” 丛也和他们说了一会儿其他话题后,才将这个问题引出来。 谁知他这个问题一出,在场的气氛都变了。 原本欢快的气氛莫名沉重起来。 陈康白几人的脸上也多了一份惆怅。 黄薇朝着丛也宽慰地笑了笑: “国难当头,我们在国外怎么也待不下去了。” 只要一想到国内同胞鲜血横流,他们便睡不好一个安稳的觉。 黄薇的话开了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不出丛也的意料,他们就是为了抗日才回去的。 与此同时,除了德国,还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等国家的留学生,都在为了归国而奔走。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1322/173432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1322/1734329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