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从曹贼开始的无限战争 > 第三百六十章攻守易势

第三百六十章攻守易势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被骂拖油瓶,我在年代文洗白暴富 家族修仙:从底层开始崛起 [红楼]国师宠妻日常 美男别怕,我带吃瓜系统救你全家 走进科学,夜钓诡异水库!江原林宇 出狱后,我横扫世界 洪荒:巫妖量劫,巫族跪求我出关 开局收9999个女帝为徒,你说我是渣渣 吕布:我夫人来自两千年后 逆旅失痕

“水……水太凉……” 跌入汉水之中的钱谦益拼命挣扎。 盛夏的汉水对他而言,仍旧太凉。 只可惜,并没有人想救他。 钱谦益的计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低估了大虞的鲛鲨部队和水军的反应速度。 被摆了一道的蒋钦亲自领兵追击,以除恶务尽的姿态对逃跑的秦军展开追击。 有聪明的战争代行者势力人马见势不妙趁着夜色上岸碰运气,仍旧寄希望于船上的战争代行者则最终被蒋钦所部和鲛鲨部队追上,绞杀。 此战,这些属于战争代行者势力的人员,百不存一。 在这场战斗中杀得最欢的鲛鲨,则基本都感觉到了自己的底蕴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正如同身为空间兵的荆山杀董卓、杀童贯等人,最后成功界限突破一样,鲛鲨这些空间兵,经过了法正等人惨无人道的改造、后馨的馈赠之后已经界限突破;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几乎每次水战都冲在一线,如今又杀了众多战争代行者或者战争代行者所属的武将后,资质终于再次有质的飞越。 这种飞越并不是立刻突破之类,而是他们在此战之后,终于突破了空间兵或者典韦将领卫队的束缚,成为了一个完美融合了自身能力的新的种族,而且是那种人人都起码是小武将的那种精英种族。 在此之前,因为只是被改造的空间兵的缘故,他们甚至都不能够繁衍,但是现在也能够正常繁衍后代了。 与最开始的样子相比,其中的差差别不亚于干柿鬼鲛与干柿鬼鲛召唤出来的鲨鱼之间的差别。 战争代行者所部突然背叛并抢夺了所有船只逃跑,这对于邓城秦军而言,不亚于晴天霹雳。 尽管因为之前作为防御的核心以及南征的前沿基地,邓城倒是还有差不多够守军食用半年的粮草,经过了王龁惨败和战争代行者所部叛逃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这些粮草已经够守军食用一年以上了,但问题是秦军的士气却不足以坚持那么久了。 心力交瘁的王约只能够凭借威望和酷刑,维持住军心,但对于邓城能否守住,他却持悲观的态度。 与秦军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大虞军的士气高涨。 此番战斗,虽然岳飞、赵云、张郃所部损失不小,但取得的战果却更大。 大虞军团出色的完成了战略目标,周围只剩一个瓮中之鳖的邓城。 此时,诸葛亮等人最盼着的,反而是秦军的支援部队赶紧过来,他们好围点打援。 然而,白竭带领大军到达南阳后就逡巡不前,没有南下支援的意思,反而与内史腾合作,击溃了乐进军一部,逼迫分成多路攻城略地的乐进军以及四处掳掠的太史慈军合兵。 原来,在樊城出事后,内史腾和白竭就意识到,邓城无法救援了。 因为如果大军救援邓城的话,南阳这边兵力恐怕就会有些空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粮道问题。 如果白竭主力南下支援的话,内史腾并不能够保证白竭的军的粮道。 韩国的骑兵实在是太多了,在完全不顾及骑兵性命的情况下,这几年已经把南阳郡搞的不成样子,加上今年年景问题,南阳根本就没有多少存粮,这意味着秦国需要维持一条从关中到南阳再到邓城的粮道,维持这么长的粮道,也很是一个问题。 内史腾已经意识到,秦国犯了一個致命的战略性失误。 当年蒙骜就不应该先伐魏,而是先竭尽全力灭了韩国。 当年蒙骜伐魏,引发了信陵君回魏国,蒙骜被信陵君指挥五国联军击败。此后,秦国东出的重点一直是在魏国,这就给了韩国休养生息的机会。 之后秦国先后被赵国、大虞拖住手脚,就没有再灭韩,到了最近蒙骜抓住机会联合齐国灭魏,虽然看似灭了一个国家,但事实上因为韩国挡在前面,导致秦国关中到与齐国接壤的地域,成了一个狭长的条状,随时有可能被赵、韩切断的风险。 也就是秦国这些年大力发展黄河水师,依托水师能够保证这段地域间的联系,并进行调兵,否则这一块的态势真的很凶险。 【该死的韩国!】 内史腾无能狂怒。 现在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韩国已经和大虞深度绑定,太史慈、乐进所部本身就是实打实的大虞兵马。只是这个时候,知道了又能够如何呢? 情报的不足,让大秦一开始就错过了最佳的机会,而大虞却合理利用己方的长处,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内史腾现在最想做的,其实只是保住南阳而已。 保住南阳,既可以南下进攻虞国,也可以向东进攻韩国。 内史腾更想的还是等大秦缓过这口气,粮草充足后,先不惜一切代价灭掉韩国,彻底占据韩、魏之地再说。 但他的策略却又与大秦中枢的策略不同,大秦中枢想要先灭掉赵国。 对此,内史腾也没有办法。 白竭的想法和内史腾差不多。 白竭现在是绝绝对对赵姬的人,当然距离归心还远,但是却十分听话。 赵姬给他的密令也是稳妥保全为主,必要时可以放弃南阳,白竭自然明白该怎么做。 其实,不论是内史腾还是白竭都很清楚,他们其实也有一个救援的机会,那就是假装救援,引韩国方向的虞军出击,然后前后夹击吃掉这股虞军。 但这样风险太大,一个搞不好,反而是他们被虞军吃掉。 总之,二人都选择了稳妥。 诸葛亮见敌军选择了稳妥,便命令岳飞所部前往樊城休整,做好继续北伐的准备;命令其他将领,攻略南郡其他城市,大将赵云统兵十万,兵进房陵,威胁上庸;张郃所部在水军的配合下,沿汉水逆流而上,做出攻击旬关的姿态。 旬关为秦国当年为防御楚国沿汉水进攻汉中而设立,控扼汉、旬水路,具有保卫汉中地区、甚至咸阳的重要作用。 如果沿旬水而上,走蚀中,是可以通往秦都咸阳的。 蚀中,即后世鼎鼎大名的子午道。 当然了,张郃所部其实主要是佯攻,为的是调动汉中的军队,既让汉中军中无力救援上庸、房陵,也是为了进一步逼迫汉中秦军主动从巴中等地撤退。 老是让秦军堵在剑阁和巴中也不是个事儿。 战略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诸葛亮用兵谨慎,在没有拿下邓城、夺取南郡其他城市、断绝秦军出汉中绕后的可能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出兵继续北伐的,虽然这可能错失了一定的机会,但胜在足够稳健。 不过,这个时空的诸葛亮的稳健和历史上诸葛亮的稳健完全是不同的性质。 历史上的蜀汉,经不起一场大败,所以只能稳健,故而“诸葛亮一生谨慎”;但这个时空却是大虞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国力其实已经超过了秦国,众多名将军团的成型,使得大虞在精锐数量上也已经不逊于甚至超过了秦国,就像是这次北伐,大虞各方面其实都占据明显优势,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冒险呢? 我只要平推过去就行了,冒险反而落了下乘! 这个时空的诸葛亮用兵,倒是有些历史上王翦用兵的感觉,稳如老狗,国力平推。 我就平推过去,有本事和我硬刚啊!有本事和我拼消耗啊! 你过来啊.jpg 反倒是这个时空的王翦,被逼的一出道就开始弄险,历史上的稳如老狗,变成了这个时空的狡诈刁钻的诡狐。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名将也是如此。 张郃、蒋钦所部的佯攻,果然成功牵制了汉中的大量兵力,这让汉中对于上庸的救援显得无能为力,赵云攻取房陵之后,很快就扫荡了周围的城市,兵围上庸。 在诸葛亮发动北伐的时候,其实巴蜀也没有闲着。 养精蓄锐的高顺军团再次出兵,进攻巴中和秦国的葭萌关。 尽管因为地形地势的缘故,高顺也不可能真的展开强攻,但还是给了巴中、葭萌关等地的秦军极大的压力。 汉中秦军最大的问题,其实也是粮草问题。 汉中从蒙武出征到最终的巴蜀决战,汉中一直都是秦军巴蜀方向的重要粮仓,民力透支的利害,之前又被王平奇袭过一次,也是一直没有缓过劲儿来,如今又要维持南郑到巴中、南郑到剑阁两条防线上的大量军队和山中坞堡城寨守军的粮草,已经是到了极限。 要不是羌廆这两年疯狂的进攻异族,夺取粮草、牲畜,秦军这两条防线早就支持不住了。 现在旬关被大虞进攻,羌廆只能够把重心放到了对旬关的防御上,一旦旬关有失,大虞可是有兵进咸阳的可能,尽管说就算是走蚀中兵进咸阳几乎等同于自寻死路,但是带来的政治影响却是灾难性的,由不得羌廆不重视。 羌廆甚至连上庸都顾不上了,亲自到旬关坐镇。 这种情况下,巴中、剑阁一线的守军就只能够自求多福了。 守卫剑阁将功赎罪的昌平君从运来的越来越少的军粮中,意识到情况不妙;守卫巴中的王恒也意识到问题大了。 事实上,不论是昌平君所部还是王恒所部都还有差不多半年的军粮,王恒后方的山间堡垒也都差不多有半年的存粮,但账却不是这么算的。 最多三个月如果得不到新的粮草供应,军心就要乱了。 然后不久,王恒就接到了羌廆命令他全军携带所有军粮、军械撤出巴中、大行道一线,仅保留大行道最北侧的几个城寨,所部立即支援上庸的命令。 这个命令,不仅意味着王翦入蜀以来最大的成果不复存在,更重要的是,让王恒意识到了形势的险恶。 因为害怕惊动大虞军,王恒连毁城都不敢,甚至连外围的几处据点的守军都没有通知,便连夜带着巴中城主力撤离。 守卫外围据点的秦军是在第三天才意识到情况不对的,看着空无一人的巴中城,这些人气的骂娘,只能向大虞军投降。 王平所部知道情况有变,小心谨慎的开始追击,却发现秦军是真的撤退了,沿途有栈道的通通毁掉,没有的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还在部分地段设置了陷阱。 王平所部最终没有追上王恒所部,并被之前王翦设置的防御工事堵在了大行道的北侧出口处,但王平却很开心,因为他知道,秦军是真的出问题了。 当董璜从地底隧道中钻出来,来到朝鲜的时候,大虞对大秦已经全面转入了战略攻势。 大虞接见了驻守朝鲜的三吴等将领,并接见了廉颇、姜维、钟会、邓艾、罗宪、杜预、霍弋、夏侯霸等人,批准了廉颇等人提出的灭燕、灭东胡的计划。 之后,董璜又去忠于他的瀛洲转了一圈。 慰问了一下“第六天魔王”等人的妻女,这才返回昊京。 返回昊京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封神。 董璜自然就是董璜太一,东君为焱妃,星主为诸葛亮,云中君为张琪瑛、魂主为贾诩,河伯为周泰,湘君是董璜的马甲。其他几个神明都没有封,因为并没有合适的人物。 阴阳家的那些人功绩不够,能力又多少有所欠缺,并不适合骤然登上高位。 其他的文武百官封月神之类的神职,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杂七杂八的事情处理好,秦王政三年也快要接近尾声。 在秦王政三年的最后几个月里,大虞和大秦并没有爆发更多激烈的战事。 唯一的激战是在上庸方向,赵云所部与王恒所部激战,士气低落的王恒所部小败,只能任由赵云所部兵围上庸。 到秦王政三年年底,上庸城投降。 在整体大战略上,大虞采用了白起打长平之战的策略,就是拼消耗。 这让秦国很难受。 如果不是杀了那两千多战争代行者,关中的秋收也尚可,秦国是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秦国一心想要的是,坚持到明年就好了。 然而,秦王政四年对于秦国而言却是一个大坑。 年初,求援无望兵粮耗尽的邓城发生兵变,守将王约被杀,邓城投降。 至此,南郡全部并入大虞版图。 四月份,秦国大旱。 大旱之后必有大蝗。 到了七月,饿殍遍地的秦国,一度发生了瘟疫。 秦国只得再次卖官鬻爵,并向唯一说得上话的国家——齐国购粮。 缺粮,让秦国的军事反攻计划再次成了泡影。 这次的大旱与蝗灾,其实对其他各国也有不小的影响,甚至一度影响到了草原上;而秦国境内发生了大疫,也让大虞只能够紧锁国门,生怕染上瘟疫。 大虞南阳、韩国等地骑兵的主要任务,也成了防止有秦国人非法越境。但凡有越境者,不论缘由,杀无赦。 大虞知道,这个时候给秦国送粮,也只会让秦国的先军政策送给军队,或者到了权贵手中被高价出售,几乎到不了老百姓手中。 大虞最大的仁慈,就是与秦国签订停战协议,双方息兵,并且任由秦国从齐国购买粮草。 幸运的是,南阳等地的秦国人口有半数已经被大虞掳掠,大虞这也算是救人了。 不过,董璜虽然有些妇人之仁,但也有王者该有霸道。 大虞虽然不跟秦国征战,但是却也腾出了手来可以对付齐国了。 在秦国被拖住手脚自顾不暇的情况下,齐国将不会有任何援军。 攻打齐国的理由也很正当:齐国背信弃义支援秦国。 齐国现在其实还在跟赵国打仗。 齐国不想放弃河北之地,在击败庞煖后,觉得又行了的齐国渡河收服被赵国占据的河北之地。 在这片土地上,齐国还是有不少军队的,之前赵国主力忙着救援邯郸,也没有顾上,直到蒙骜、王翦撤军,赵王才想起这件事了。 可是当时的赵王不敢让李牧离开,就派了大将庆舍前去,结果情况很不尽人意。 赵王最终又派了李牧过去,然而攻城战就算是李牧也需要时间,像是齐军重兵把守的南皮等坚城,李牧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他只能让作为炮灰的战争代行者的空间兵去硬填。 结果大胜庞煖、占据平原的齐国大将田胜这个时候带着大军渡河了。 李牧敏锐的意识到,这是夺取南皮的大好时机。 他用了诱敌深入之计,指挥部队连战连败,让田胜长驱到南皮附近,而后发动伏击,一战而胜。 田胜战死,丧失希望的南皮守军投降。 至此,近年来精锐损失惨重的赵国,竟然占据了整个河北和大半个幽燕之地,疆域竟然比全胜时期都要广阔。 只是,精力被齐国、秦国牵制住的赵国并没有注意到,燕国被一群打着朝鲜旗号的人彻底灭掉了,这群人不仅灭掉了燕国,还打服了林胡、东胡等胡人,对赵国的幽燕之地虎视眈眈。 此时,赵国朝堂关注的重点,竟然是要不要迁都。 经历了这么多事,邯郸这个破地方,赵王是真的不想待了,他想要把都城迁到蓟城。 当然了,爱面子的赵王并不会他要放弃邯郸,而是说要把蓟城设为陪都,然后去视察陪都。 这个时代的国家,有多个都城是很正常的事,楚国迁都成瘾,齐国也有五都。 赵王的这次迁都,甚至还得到了宋姬的支持。 李牧虽然上书痛陈利害,但领兵在外的他终究改变不了朝堂的局势。 于是,赵王开开心心的带着后宫和达官贵人们去蓟城了。 因为李牧的努力,眼下的齐国竟然到了兵力最空虚的时候。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 准备良久的大虞三路伐齐,正式拉开了灭齐的序幕。 —— 谢谢大家的祝福!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1418/283762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1418/283762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