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希腊神话:卡俄斯的双眼 > 第一百零二章:神曲回忆(三)

第一百零二章:神曲回忆(三)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灵根被夺,召唤玩家一统修真界 武道成神从杀戮妖魔开始 妖夫在上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白衣披甲 九幽天帝 偏要抢 我在古代靠空间种田发家致富 龙族:我,路明非,打穿诸天 纵目 玄学千金算命太猛,借渣男命用用

后来,基督教引入了福尔图娜的概念,认为她在推动一个“命运之轮heelofFortune,orRotaFortunae”。 这其实是由上帝决定的;而每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都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 你别说,这样想来,好像确实轻松多了,人们认命不就好了? 都老老实实的听话顺从,压根不应该试图抵抗啊改变什么的。 嗯,这个思路还真适合统治者。 所以,福尔图娜居然还被保留进基督教思想了,被认为是“上帝的仆人”,而没像她其他同事那样,给当成是魔鬼…… 在中世纪及以后的文艺作品中,她和她的命运之轮,是常有的寓言题材。 这不断滚动的轮子,令祸福无常,难以预测。 塔罗牌里也有一张“命运之轮”,正是这外国算命系统中重要的一张。 因为中世纪的文艺目的,就是为了教化文盲群众,所以图画都特别简单粗暴,福尔图娜的脸,有时候还会画成一半黑一半白,以象征机缘的无常…… 而维吉尔老师是这样对但丁解释的:“你知道,天国和天使,都是由万能的上帝创造的。” “九级天使各司其职,各自将上帝的光芒分布在九层天上。” “而命运女神,也像这些天使一样,是由上帝创造的。” “上帝给了她更大的职责,人世间的各种荣华富贵,各种权势、金钱,都由她掌管。” “由她从一个国家移至另一个国家,一个家族移至另一个家族,如同斗转星移,人类的智慧对此是无从预测,无法阻挠的。” “但如果你认真体会就会明白,这都是虚幻的荣光,瞬息之间就会变化万千!” “这也是上帝所设计命运流转的意义所在——只有体会过这种无常,才会明白,唯有心灵和精神的完善,才是值得追求的。” “说来好笑,经历命运变化的人,总是或赞扬或诅咒福尔图娜,但实际上,她根本就听不到,她要忙要在乎的,是自己完成天命的职责啊。” 这和老子的《道德经》里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多么类似! ——天地又何所谓仁慈不仁慈呢?人类所谓仁爱、悲悯、残酷,天地都不会考虑,只是顺应自然运转而已。 草扎的猪狗用来祭祀,一时的辉煌,之后就是丢弃,盛衰之间不过倏忽,自然之道岂不就是如此吗? 换句话说,如果真有个主宰,那人类这种低级生物能想到的求神拜佛表忠心,他真的会在乎,会感动得降下好运吗? 老子在公元前5世纪,就觉得这种乐观主义不靠谱了。 而但丁所在的13世纪,虽然比老子晚了一千多年,但他的环境可没老子的时代自由宽松。 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控制已经进行了800多年,他在虔诚宗教的前提下,能有这样人文主义的思考也真不简单了,果然不愧文艺复兴先行者的美名! 后来,15世纪的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更是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在他的大作《君主论》中,也特别拿出一章来讲述如何对待命运: “迅猛胜于小心谨慎,因为命运之神是一个女子,你想要压倒她,就必须打她,冲击她。(Itisbettertobeimpetuousthancautious,becauseFortuneisaoman;anditisnecessary,ifoneantstoholdherdon,tobeatherandstrikeherdon.)”(《君主论》第25章) 想得到福尔图娜的青睐,到底应该怎么做? 其实,有一句拉丁文谚语可以给出答案。 这句话是古罗马戏剧作家泰伦斯Terence在作品中首创的,从公元前1世纪就流传开来。 被很多西方军队的徽章引用,比如,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陆战团的团徽上就有这句名言:Fortesfortunaadiuvat! 福尔图娜眷顾勇者! 其实,福尔图娜只是完成天命的那部分,而并不会干涉人类自己的争取。 她就像一个好的公共管理者,执行法则而置身事外。 勇者,自会走出自己的道路! 维老师带着但丁,走过了半个圈子,顺着一条又黑又脏的泉水下到了第五层。 那些脏水汇集到了一个满是污泥的沼泽。 原来,这沼泽叫做斯提克斯Styx,在希腊神话中,是围绕地狱的一条冥河,也被诗人维吉尔写入《埃涅阿斯纪》。 只见这沼泽里,全是满身泥淖的灵魂,他们生前就是犯了愤怒的罪过,死后在黑泥中仍然满怀怒火,互相殴打,甚至连打带咬地撕扯下彼此身上的肉…… 维老师告诉但丁,不仅是这些能看到的魂灵,在沼泽中,还有很多陷在烂泥中的灵魂,他们一边吞着黑泥,一边吐着气泡。 谁让他们当初没珍惜阳光下的日子,愤怒度日呢,现在就活该在黑泥污水中自怨自艾…… 但丁经过了这么几圈的锻炼,承受能力增强了很多,虽然看着泥中的那些人,心里也有些难过吧,但还是忙着赶路要紧。 毕竟,他们这次地狱之旅只有24小时,从黄昏出发,现在已经过了午夜了。 于是,他们顺着沼泽岸边走啊走啊,不时还得躲躲污泥和愤怒的灵魂,终于走到了一座塔楼下面。 二人抬头往上看去,突然!这高耸的塔楼上,竟一下点起了两束烽火! 但丁心下一惊,莫非在这地狱里,也会有什么警报出现?他顿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看向维吉尔老师。 只见这塔楼,放出一束烽火,向远处发出了信号。 收到信号,从沼泽的对岸飞快地驶来一叶小舟。 一位船夫站在上面吆喝着:“可恶的鬼魂,你可算来了!” 原来,他就是负责把罪有应得的鬼魂扔进沼泽,让他们在污泥里受苦的船夫:弗列居阿斯Phlegyas。 那这位弗列居阿斯又是谁呢?这人,肯定也是从哪个神话里找的吧? 你别说,还真是这么回事。 这位弗列居阿斯,原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国王,他的女儿,美丽的科洛尼斯Coronis,是太阳神阿波罗的情人之一。 阿波罗,那可是神界金灿灿的第一帅哥,本来是光明与艺术之神,身边男男女女情人无数。 也有两情相悦的,也有强迫不从的,比如变成月桂树也不接受他的达芙妮呀,还有宁愿变成柏树,陪着死去的宠物小鹿也要告别他的美少年库帕里索斯呀…… 反正也许是天神的岁月就是漫长无际,闲着也是闲着,他在追求情人的时候是真执着,但一转眼就又爱上别人也是个常事。 而这位美丽的科洛尼斯呢,倒也是一朵奔放的女纸。 话说她和阿波罗相爱后怀了孕,肚里还正揣着个娃呢,又爱上了一个人间的帅哥伊斯库斯Ischys。 反正这段风流韵事很快传到了阿波罗耳朵里,他立刻怒火中烧,要去跟这不忠诚的小情人好好理论一番。 谁知急火攻心间,远远一看到她,就掏出弓来放出一箭…… 美丽的科洛尼斯,还没来得及辩解,心口就中了一箭。 这可是阿波罗的金箭啊,杀伤力指数怎么也得有个几十万吧,阿波罗顿时后悔了。 可是科洛尼斯毕竟是个凡人女子,就连他的医术也无法回天,最后,他只得和众人完成了焚化她的葬礼。 在焚化前,阿波罗将他们的骨肉从她腹中取出,交给了半人马的贤者喀戎Chiron养育。 最终,这没酿的孩子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在喀戎老师的教导下也是争气,成了一代名医。 死后被宙斯提到天上,成为了“医疗之神”护佑人类,同时,也成为了蛇夫星座Ophiuchus。 那为啥不叫医生而叫蛇夫呢?搞得跟农夫跟蛇似的——嗯,这里还有个典故:在表示医学和医药行业的时候,总会用一条蛇盘旋的权杖作为象征。 这权杖,就是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手杖。 在传说中,他就是被蛇有能力蜕皮新生,以及生性熟悉草药所启发,义无反顾走上医疗道路的。 所以时至今日,医疗人员仍会用蛇杖来激励自己,在救死扶伤的路上不断探索和进取。 那么,咱们这位伟大的医神的姥爷,也就是冥河沼泽的船老大弗列居阿斯,自己本来是个希腊国王,是怎么到冥界来工作的呢? 原来,他的闺女被阿波罗一箭射死之后,这爹悲痛欲绝,也是个火爆性子,干脆一把火烧了阿波罗的德尔斐神庙。 当然这阿波罗也不是省油的灯,干脆一箭又把老丈人给射死了。 后来这故事到了维吉尔老师笔下,在他的大作《埃涅阿斯纪》里,把这位弗老爷搁在了地狱里,还给他头上悬一块大石头,摇摇欲坠,时刻都得提心吊胆。 这版弗老爷对来往的人苦苦诉说,让大家以此为戒,不要轻慢神灵…… 希腊部落国王弗列居阿斯,就这么因为“愤怒”而变成了冥界“愤怒”这一层的船夫。 维老师和但丁上了弗老爷的船,这小船在沼泽里倒是走得飞快。 突然,从这烂泥中站起一个满是泥水的魂灵,冲着但丁伸出手来,想要把他也拉下去! 说时迟那时快,咱们伟光正的维老师,立刻把但丁护在身后,一把推开那个鬼魂:“滚开!” 不多时,只见它已经被污泥里好多别的魂灵撕扯成了碎片…… 但丁吓得半死,维老师连忙安慰他说,那个灵魂生前是个狂妄的人,死后也只配在此受罪。 话说那些撕开它的鬼魂,还不断叫着:“痛打飞利浦·阿尔津蒂”! 呃?所谓阿尔津蒂就是意大利语里的Argenti,也就是“银子”的意思。 这人合着就是但丁在佛罗伦萨的政敌之一,有名的“银马掌飞利浦”啊! 原来,这位大贵族飞利浦是个奢侈跋扈的人,别人家的马钉着铁马掌,他家可不得了,马掌都是银子做的——也不知道强度咋样,反正炫富就对了。 这位阿尔津蒂大爷曾经扇过但丁一个嘴巴,也曾经侵占过但丁被流放后的家财。 反正无论如何,他跟但丁都是有私仇的。 所以,但丁不光把他写成恶鬼,还写成在烂泥里被撕成碎片的恶鬼…… 纵览整篇《神曲》,但丁的仇人还真不少,他给他们瞎编的,还真都让这些人遗臭万年了,也算是文人特有的报仇方式了吧。 话说就在此时,他们的小舟,已经到了一座巨大的城下。 只见这座城的城墙仿佛是用铁做的,耸立着的无数塔楼火光逼人,维老师告诉但丁:“这里就是狄斯城,也就是魔王之城了。” “地狱的第六、七、八、九层就在里面,罪孽更深重的灵魂们,都在里面受苦。” “撒旦的魔鬼也都在里面,这些火光,就是用来惩罚他们的永恒之火。” 正说着,城门之上有无数魔鬼——他们之前都是天使,因为反叛上帝而从天堂堕落到地狱。 他们看到这二人,指着但丁气势汹汹地问道:“这人是谁?没死怎么还能来这儿?” “那个已经死了的,你进来,让这没死的自己滚回去!” 但丁一听,这个惶恐啊,没有维吉尔的保护,他还能顺顺利利返回? 开玩笑么……所以,他赶紧跟维吉尔说:“要是不准咱们进去,咱俩就赶紧回去吧,我分了行李回高老庄去……” 维老师一听,怎么又打退堂鼓了!这可不行! 他忙安慰了但丁,告诉他自己一定不会放弃他,而且,他们的旅行是奉了上帝的旨意,有理有据有节,怎么能被这几个小小毛贼就吓回去呢? 等着!维老师自己去和魔鬼们谈判! 但丁眼巴巴地看着,可是没过多久,维老师就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而那些魔鬼呢? 它们躲进狄斯城的大门,还把门狠狠地关上了!这是死活都不让进的意思啊! 这师徒二人,大眼瞪小眼地沉默了一阵,还是维老师打破了这尴尬:“你放心,虽然我没招了,但是上天肯定会搭救咱们的。” “当时上帝进入地狱救出那些先贤的时候,这些魔鬼也试图抵抗呢,不也证明没用吗?” “天意不可违,现在有个天使大人,正从我们来的路上过来,准备给我们开这城门呢,我们等着就好了。” 可是,但丁从维老师的脸色上看出,维吉尔似乎也不是很有把握…… 这一路上,可是头一次让维老师这么为难呢。 他们的旅程,只有24小时可以用,时间上耽误不起啊! 莫非……他们真的要原路返回了? 狄斯Dis,本来是希腊神话中冥王Pluto的另一个名字。维吉尔曾在咱们讲过无数次的《埃涅阿斯纪》中,将整个冥界都称作“狄斯之城”。 秉承基督教世界观的但丁,索性用古代神话中这位冥王的大名来代称撒旦,将这深层的地狱称作“狄斯城”,也就是“魔王之城”。 可是,守卫城门的魔鬼们,也就是曾经的堕落天使,却将他们拒之门外,连维老师这样的谈判高手也败下阵来…… 在一片幽暗的雾气中,但丁思忖道,莫非真要原路返回了? 维吉尔老师也一反之前的镇定,多少有了些惶恐——如果真的没人来帮他们打开狄斯城的大门可怎么办? 但他转念一想,这趟旅途,毕竟是在贝亚特丽切的嘱托下进行的。 既然已经贵为圣母玛利亚身边的圣女,她的托付,还有什么信不过的吗? 于是,维吉尔还是安慰起但丁,告诉他自己也曾经受人之托进入过狄斯城,甚至下到地狱的最底层——犹大环,还带出了一个亡魂。 只要他们师徒二人耐心一点,等到上天派的人来帮他们开门,那再往里的路程,全都是他熟门熟路,不在话下了。 但丁想想也对,既然是一场奇幻的历险,那遇到些困难险阻可不是最正常的吗? 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是度假,不是历险,还有什么意思呢? 正想着,突然,在狄斯城的城楼上,三位可怕的复仇女神Furies现了身! 她们满身血污,腰间和头上都是数不尽的蛇,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胸脯,痛苦万分地喊着:“快让美杜莎来!让她把这两个人都变成石头!” 但丁一时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赶紧抓紧了维吉尔老师…… 维吉尔老师连忙捂住但丁的双眼,说:“快背过身!万一被美杜莎看到,你就回不了阳间了!” 复仇女神的故事,就得从希腊神话里的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Uranus说起了。 这位乌拉诺斯,是天空之神,也是宙斯的祖父。 话说他和大地母亲盖亚生了很多巨人孩子,但这些孩子里,只有12个泰坦巨人是长得正常的,其他6个孩子,不是独眼的,就是有50个头100个手的,乌拉诺斯特别讨厌这些不符合他审美的小孩,索性把他们关在地底不见天日,眼不见心不烦…… 这可让盖亚特别痛苦,是啊,自己的孩子,在妈妈眼里,长得什么样也是小可爱啊,这种无良父亲,就不配当爹! 于是,盖亚准备了一把利刃,也有说是镰刀,请求她的泰坦巨人孩子们,伺机把爹杀了,解救兄弟姐妹们。 可是这些孩子里,有的惧怕父亲的威力,有的没准也有点感情。 只有最小的那个克罗诺斯Cronus,也就是未来宙斯的爸爸,不仅勇敢,还野心勃勃,答应了妈妈的请求。 果然,克洛诺斯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趁父亲不备。 “天空”伏在“大地”之际,一刀切下了他的生殖器,扔入了大洋中! 老天神乌拉诺斯,剧痛之下逃到了宇宙的尽头再也没回来,天与地从此分开,相隔万里。 而他的阳物在大洋中泛出滚滚的泡沫,不久,竟然从这泡沫中生出了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也就是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 同时,这被阉割的老天神的血从伤口喷出,落在大地上——从这血泊中,我们的复仇女神三姐妹产生了! 在希腊神话中,她们叫做厄里倪厄斯Erinyes,就是愤怒的意思。 复仇女神虽然看上去可怖,但她们实际上象征的是“正义”! 这里的正义,来源于在法律尚不具备的人类早期社会,那种有仇必报的行为准则。 从流传至今的古希腊神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复仇,是当时最被公认的责任和道德。 一个拒绝复仇的人,是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英雄的。 据说复仇女神三姐妹平时住在冥府,但当不公的事情发生,尤其是血亲相残的时候。 她们就从地下奔出,一刻不停地追赶着犯下重罪的人,折磨着这些人的精神,直到他们疯掉。 因此,人们尊重她们,也忌惮她们,以至于担心直呼其名会显得不敬,非得提到她们的时候,找了个“欧墨尼得斯Eumenides”也就是“仁慈者”来当称呼……真是太假了好吗…… 不过,这称呼还确实是有个典故的。古希腊的一位大编剧,也就是被后世称为“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 在他最有名的三部曲悲剧《奥瑞斯忒亚Oresteia》中,生动地记录了这个故事:希腊迈锡尼首领阿伽门农(大家都认识吧,他弟弟的媳妇儿就是美女海伦,。 伦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后,阿伽门农打着要追回海伦的旗号,率部去攻打特洛伊。 其实他就是要找个由头征服爱琴海沿岸,为了出征顺利,将大女儿杀死向月亮女神献祭。 妈呀,这种行为咱们都觉得太没人性了,更别说立刻激怒了复仇女神——她们最恨的可就是亲人自相残杀了! 于是,这三姐妹诅咒阿伽门农,还鼓励阿伽门农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名字太长了! 跟她自己的情人合作,在阿伽门农征战十年凯旋归来后,杀死了阿伽门农为女儿复仇。 然而,这两口子还有个儿子,这部三部曲的标题就是从他的名字而来:奥瑞斯忒亚。 等他长大了,又扛起了复仇的大旗,杀了墓为父报仇……这一家子杀来杀去的可是也真够血性…… 这一下,再次触怒了复仇女神们,她们立刻飞奔而来,从思想深处开始惩罚这鲨墓的少爷。 她们的逻辑也很简单:阿伽门农杀女恶,是屠杀血亲,罪无可赦。 而他妻子和他没有血缘关系,为了复仇杀掉他是正当的,不算血亲相残;但恶子杀墓琴就又成了屠杀血亲的重罪。 她们日夜不停地纠缠他,直到雅典娜出面,组织了一个希腊长老的法庭来进行裁决。 在法庭上,一边是复仇女神们摆出她们的道理,另一边倒是男神阿波罗为少爷慷慨陈词,俨然变身古美门,声称父亲比母亲重要,而且妻子杀夫如同奴隶杀死主人,必须得到惩罚。 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加上希腊长老们本来就看不惯杀夫后专制独裁的克吕泰涅斯特拉,陪审团投票时出现了平局。 最后,雅典娜这个自己没码的选手,作为庭长投下了关键的一票,她支持少爷这方! 于是,少爷的罪行得到了赦免,希腊长老们也挺愉快的。 当然,复仇女神可愤怒了,声称这些新神践踏了古老的准则,她们要报复整个雅典城! 雅典娜和阿波罗这下慌了,连忙忽悠复仇女神,说这是人民的意志,上天的安排。 雅典娜大包大揽说,雅典城此后会以公正的“仁慈者”的名义供奉她们三姐妹,年年献祭,让她们享有神圣的地位。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这么一来,复仇女神的怒火终于平息了,她们许诺要造福雅典人民。 但同时,她们也放下狠话,声称决不会放过任何伤天害理的行为。 从此,雅典娜也对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再有类似的事件,不得自己复仇,必须提交法律处理。 那她们吓唬但丁时提到的美杜莎,又是怎么回事呢? 就是头上都是蛇,瞪谁谁石化的女妖怪呗。 传说中,雅典娜的盾牌上就嵌着美杜莎的头,借助美杜莎的魔力,雅典娜也有了让敌人变成石头的能力,女战神当起来真是毫无压力呢。 但是,美杜莎和雅典娜之间的纠葛,可就说来话长了。 在希腊神话中,美杜莎是戈耳工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到了古罗马时期,大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这样讲述道: 美杜莎本来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在女战神密涅瓦(雅典娜在罗马神话中就叫密涅瓦)的神庙中做女祭司,安安静静地侍奉女神。 但是,海神尼普顿(也就是波赛冬)垂涎于她的美貌,居然在女战神的神殿中将她强暴了。 这么一来,雅典娜可是气坏了,作为一个处女神,她感到自己的神庙被玷污了! 但她没有能力惩罚海神,索性迁怒于她的小丫鬟美杜莎——女战神的女祭司可是有责任要保持贞洁的! 于是,美杜莎的一头金发被雅典娜变成了蛇发,面目也变得特别吓人,还具备了瞪谁谁石化的功能。 这……不像话啊!雅典娜也太不讲道理了吧?受害者反而遭到了惩罚? 总之,从此以后,美杜莎就算不是人类,而变成骇人的女妖了。 后来,有一个宙斯和人间女子生的儿子珀尔修斯Perseus。 在他要完成英雄壮举的打怪升级冒险中,接受了一个任务——杀死美杜莎,带着她的头回来。 结果,雅典娜又特别积极地冒出来了!她借给了他一块镜面的盾牌,还指导他说,不要直接看美杜莎,而是要借助盾牌的反光,这样才不会被美杜莎瞪死。 珀尔修斯依计行事,果然成功地割下了美杜莎的头!所以说要闯关总还是需要秘籍的~~ 为了表示感谢,他把美杜莎的头献给了雅典娜,嵌进了女战神的盾牌。从此以后,雅典娜终于和美杜莎永永远远在一起了! 啊不对,是终于得到了美杜莎瞪谁谁凝固的魔力! 而这无辜又悲惨的美杜莎,也就成为了绝望的象征…… 连懊悔都来不及直接变石头,那真是够绝望的了。 但丁在这里看到复仇女神们,提到美杜莎,意义其实也是非常玄妙。 但丁这趟旅程是充满宗教性的,目的是为了脱离罪恶,涤荡心灵。 在狄斯城的困难,说明了人类在自我救赎的过程中必将经历的艰难过程。 要悔过自新,就必须真诚地面对自我,追忆往事,这样就必然会经历懊悔和绝望——也就是复仇女神和美杜莎所象征的。 那么,如何迈过这些阻碍实现救赎呢? 首先,是维吉尔老师所象征的人类的理性。而最重要的,则还需要上天的旨意! 这上天的旨意,说曹操,曹操就到。 只见从远处的密林刮起一阵狂风,在沼泽浑浊的水面上也震出巨响。 这狂风飞沙走石,所向披靡,数不清的亡魂见状也四处逃窜…… 狂风中,走出一位满脸愤怒的使者,他从沼泽踏波而来,脚步却一点都没湿。 这是个凌波微步的大侠? 他走到狄斯城门前,用一支小棍直接打开了城门,没有遇到任何抵挡。 打开后,他也没忘撂句狠话:“你们这些狂妄的家伙,从天上堕落下来还不知罪吗?” “能到这里来的人,都是奉上帝的旨意,你们每次都阻挡每次都失败,小心再遭惩罚!” 说罢,他特别高冷地理也没理但丁和维吉尔,转头又急着回天国去了。 原来,这是个天使啊!原来,这趟旅途真是上帝的旨意啊! 但丁和维老师这下可是有恃无恐了,大摇大摆地进了狄斯城,没有遇到一点阻挡。 堕落天使们看来也真是识时务。 狄斯城内,就是地狱的第6层,四下望去只见一片平原,遍地都是被火烧着的墓穴,墓穴的盖子扔在一边,里面哭声啊叹息声啊声声震天…… 那这些灵魂到底是犯了什么罪,死后会永不停歇地遭此火刑呢? 这一层就是用来惩罚各种持异端邪说的灵魂! 胆敢不信上帝,还四处热切宣传这个理论,反了你了? 活的时候就算惩罚不了,死了也让你一直被烧! 维吉尔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但丁同学:“你看这里面受苦的人,都是古希腊那位伊壁鸠鲁和后世他的信徒,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神和上帝!” “他们相信在人的肉体死后,精神也就一块儿死了,再也不会复活……” “你看,现在咱们至少都能证明他们是错的了吧,咱们就在地狱里啊!” “反正他们现在天天在这儿敞着坟墓被烧,直到最后的审判那一天,这墓穴的盖子一盖~他们也就彻底完蛋了!” “当然了,你这样虔诚的基督徒肯定是能上天堂的,唉,真羡慕……” 伊壁鸠鲁是生于公元前341年的古希腊人,那他怎么可能成为基督教的异端呢? 他压根就没机会接触耶稣和他的理论啊,难道不应该在林勃那一层,和大家吃吃喝喝聊艺术和文学吗? 原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不是但丁想选谁当异端的祖师爷就选谁,而是伊壁鸠鲁早就成了教会最大的靶子。 从公元3世纪开始,已经被教会批判了差不多一千年了。 但是,伊壁鸠鲁到底做了什么?难道他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还真不是!说来反倒是无比清新,他买了一座花园,种菜养花,在里面开办学校。 连女性和奴隶都可以进入学习——这在古希腊社会中可是头一份儿了,比孔圣人还要有教无类啊。 在这座花园里,弟子们深居简出,在伊老师的带领下,潜心研究一个终极课题:究竟何为“快乐”? 啊,这可是了不起了! 伊壁鸠鲁所在的时期,虽说也是百家争鸣,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已经去世了,亚里士多德也迈入暮年。 曾经那些“大”的哲学题目,什么个人、集体、社会、善、恶,早就被这些大佬们全面地构建了一套又一套体系了。 有人说,这几大位之后,古希腊哲学算是辉煌之后开始暗淡了,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伊壁鸠鲁则另辟蹊径,开始将重心放在追寻个人内心的体验上,在他看来,“快乐”对于个人来说才是最大的“善”。 而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可不是穷奢极欲,花天酒地,而是先考虑后果,审慎的快乐。 比如,大吃大喝一时过瘾,之后撑得要死,再看着腰围渐粗那可就痛苦了,所以,这不叫真的快乐。 再比如,别人复习念书到半夜,你这忙着打游戏挺轻松,转天考试一挂科那可就痛苦了,所以,这也不叫真的快乐。 还比如,苦心经营半生,爬上权势的高位,但免不了树敌众多,就算是锦衣玉食,美人在侧,可天天担心被人陷害,夜不能寐,也不叫真的快乐。 那真的快乐是什么呢? 伊壁鸠鲁思考了一辈子,给出了答案: “能达到静态的内心平静,才是真正的快乐。” 感性快乐是基础,但精神的快乐高于感性的快乐。 这种快乐,在肉体上无痛苦;在灵魂上无纷扰,这种明智的快乐,心灵的平和,才是个人的至善状态。 哇!这是个古希腊的仁波切啊! 当然了,和朝阳区仁波切们不同的是,伊壁鸠鲁是个身体力行的人。 他自己就过着简朴的生活。面包和水,一点奶酪,两件袍子,就可以令他满足了。 据记载,他和朋友、弟子们住在他的花园中,远离世事,尽量减低物质的要求。 每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手工或者园艺,每天花时间反思自己的焦虑,阅读、写作、彼此倾听(搁我们现在叫心理医生),以达到内心的平和。 而且,他认为友谊给人安全感,友爱的社会团体更是快乐的源泉。 这可真是很治愈啊!爱、友谊和精神平和,怎么看怎么觉得伊壁鸠鲁是个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呢?他的花园,也挺像是嬉皮士的公社的。 别说,古罗马有位信奉伊壁鸠鲁的名医Asclepiades,在那个医生普遍对患者缺乏同情的时代。 他前所未有地从精神上安慰患者,以饮食和按摩等辅助方法减轻患者痛苦,甚至对精神病患者,也以人道的方法对待。 后来,他被认为是心理治疗和理疗的先驱。 到了文艺复兴以后,人文思想家们又从伊壁鸠鲁这里得到了不少启发。 从法国大革命,到美国国父之一杰斐逊,甚至遍布加州的各个瑜伽中心,都或多或少被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平等与平和影响着。 而正是因为伊壁鸠鲁对“真正的快乐应避免痛苦”的思考,使得他得出了对宗教的观点:神应该是存在的,但他们不会干涉人的生活;死亡是不足惧的,因为人死后灵魂就消亡了。 正如他传世的4封书信中所言: 要惯于相信死亡是和我们毫不相关的事。因为所有的善恶都存在于感觉之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 因而,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到死亡与我们毫不相关的事实,我们对于人生难免一死这件事便觉得愉快起来,这种认识并非是给人生加上无尽的时间,而是把我们从对不死的渴望中解脱出来。 然而,宗教这门生意,贩卖的不就是对死后世界的恐惧,以及对永生的幻想吗? 何况,他还提出了“伊壁鸠鲁悖论EpicureanParadox”,质疑那些声称神爱世人,没事儿光爱管着人类的宗教: 如果是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就是无能的; 如果是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那么上帝就是坏的; 如果是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既无能又坏; 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依然充满了“恶”呢? 厉害啊哲学家!谁说哲学没用的,科学高效地怼人,还得看哲学家的智慧呀。 伊壁鸠鲁这等于是从根本上砸场子啊! 所以伊壁鸠鲁和他的学派,逐步成了基督教叙事中“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邪恶代表,到了但丁这时候,已经给狠狠批判了一千年了。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也被歪曲成了对物质和享乐的极端追求。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1463/199131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1463/1991314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