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改造燧发枪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接到一个地狱级主线任务 滇南往事 烽火之铁血雄师 从山君观想图开始 我都重生了,还打什么工! 我与神明一换七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冰点2023,圣母没能等到春天 港式修仙:这个剑仙要当话事人 兽夫个个太凶猛!娇软雌性好想逃

第92章改造燧发枪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吕谋认为,为了大贤,浪费一条麻袋,值。 毕懋康被麻袋装着,一番颠簸,被弄的七荤八素。 当头上麻袋抽掉,他看到自己已经身处厅堂。再看去,上面坐着的有自己老熟人英国公,还有曾经南京留守同僚陈确。而这时候,一个穿着黄色蟒袍的孩子,正带着一脸真诚,一脸欢喜期待走向自己:“唉呀,本王求贤若渴,为让老先生出山,才出此上策。老先生受惊,来了就好,请座,请上座。” 英国公和陈确也围过来,纷纷相让。 弄的毕懋康简直哭笑不得。但既然被绑架来了,见到了定王,就不能不规规矩矩施礼参拜:“草民——” 吕谋直接拉住他:“老人家,我已经决定,推荐你做工部尚书了。你不是草民,是大明的官。以后可不敢再自称草民了,要守官场规矩,面见本王,要自称下官才对。来来来,这里是私人会所,咱们不讲官场规矩,老人家请上座。” 当时毕懋康就蒙了。 你说我是工部尚书了,我就是啦?你要我讲官场规矩,但转脸就说,这里是私人会所,不要讲官场规矩了,那我到底该讲官场规矩,还是不讲官场规矩啊。 被众人推着,做到了客位第一,吕谋就急不可耐的道:“喜闻老先生能造燧发枪,我欢喜万分。大明四面楚歌风雨飘摇,正需要此利器护国,正需要老人家出山,主持工部,让我们大明的将士装备它,重生大明。” 然后根本不给毕懋康接话的机会,直接展开了一张大纸:“我也曾经对燧发枪研究过,来来来,烦请老先生,将您的燧发枪图样勾勒出来,咱们看看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也好优化量产。” 被挠到得意的痒处,这时候,毕懋康才来了兴趣:“什么?王爷也曾经对燧发枪精研过?” 吕谋笑着道:“精研不敢,只是略懂略懂。”语气虽然是谦虚,但那表情,满满的自信。 吕谋懂得燧发枪的制造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懂。 但你一个穿越人士,你没看过实物,你还没看过电视吗?没看过电视,那欧美那几部经典的,排队枪毙战争大片你还没看过吗? 你不知道内部结构,你还不知道外部样式吗? 自己懂得外部,毕懋康这个专业人士懂得内部结构。内外双修,那超越这个时代的产品,无限接近最佳状态的燧发枪,还造不出来吗? 本来已经无意仕途,厌倦官场的毕懋康,一听有和自己同好,并且精通发明的人,那还不双眼放光? 当时再也不管别的,扑到纸张前,将自己心中浸淫十几年,而不被朝廷世人所认同的燧发枪设计图样,一气呵成的化完,然后丢下笔:“请王爷过目。” 吕谋近前观看,不由皱眉:“太复杂了,太复杂了,这怎么能适应各种战场环境和天气呢?我们武器的设计理念,就是应该皮实,耐操做。不管什么样的士兵,都能快速上手,不管有没有知识,都能操作,不管什么气候,什么环境,即便丢到泥土里揣两脚,拿起来也能继续射击。我们的理念就是简单,易操作,皮实。” 话糙理不糙,就这理念一出,当时就彻底的震惊住了老军工人毕懋康。 他浑身开始颤抖,不是吕谋对他用毕生的精力研制的燧发枪的否定,而是被吕谋的远见卓识,一针见血的理念折服的。 后退两步,深施一礼:“王爷之说,振聋发聩。老朽,不,是微臣茅塞顿开,还请王爷指点斧正。” 好,自称改变了:“那咱们爷俩就改造改造它。” 拉起毕懋康,再到图纸前:“我的意思是,这种繁琐的结构,是不是只要这样就行?” “王爷睿智,只要这样一改,内部就可以少了这个累赘。” “如果这个东西这样改,那么里面的该怎么办呢?” “简单啊,里面就这么一动就行啦。” “如果——” “只要——” “再如果——” “再只要——” 一老一小,直谈到天光大亮。 陈确李岩也谈得意犹未尽,而张之及已经睡了三觉了。 早朝再开。 吕谋第一个站出来,向崇祯展示了自己和毕懋康,联合设计的最简单实用的燧发枪。向崇祯和满朝文武,展示了他的威力和前景。最后,吕谋郑重道:“父皇,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为了发挥工部的潜能,儿臣推荐毕懋康为工部尚书,主持工部事,请父皇恩准。” 现在,崇祯被局势所逼,更被三儿能力所折服,对三儿所提,几乎是有求必应。 但这次的提议,却有些为难了。 “皇儿所提合理,正如皇儿所说,专业事,当由专业人做。可是,工部有尚书啊。” 对,品级这东西,无错不能撤。 吕谋一笑;“那将工部尚书,调任刑部尚书。” “那刑部尚书怎么办?” “调任礼部尚书。” “那礼部尚书如何安置?” “调任吏部尚书啊。” “那吏部尚书——” “调任兵部——”看到李岩瞪眼:“那是不行的。但可以加大学士,调入内阁啊。内阁正缺阁员吗。” 好办法,为了任命一个,将六部推了一圈磨。为了一个人能德配其位,就动了六个,那那六个就是称职的吗? 不过不要紧,这是战争时期,一切都要为战争让步。 “朕同意皇儿所请。诸位爱卿还有什么异议吗?” 定王声望如日中天,皇上对此子百依百顺,谁还反对?让干什么就踏踏实实的干什么就是了;“臣等无异议。” 刑部尚书站出来:“臣启奏万岁,良乡通敌案——”这才想起来,自己已经是礼部尚书了:“臣无事了。” 礼部尚书出班:“臣启奏陛下,和满清议和事——” 啊,对了,自己现在是吏部尚书了。“臣无事了。” 吏部尚书刚站出来,立刻醒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1670/192098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1670/1920987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