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囤货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闭世五年,下山已无敌 小郡主娇软果敢,丞相为她当舔狗了 豪门千金娇软声甜,大佬撩拨成瘾 战国:开局一块地 美利坚:我来是留学,不是留情啊 NBA:我想成为山羊 名门婚宠 华娱:开局抛弃大蜜蜜 救命!这个救世主太老六! 楔入神话人生

更何况,他们不止卖饼,还可以卖包子,馒头,花卷,烧麦等等。 这些早食,可都是澜城人从来没有吃过的。 顾瑾的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李大海一清早起来,就找罗家村的篾匠,定制蒸包子,馒头的蒸笼。 顾瑾和李忠义他们则去了澜城,办理售卖吃食的文书。 接下来是购买板车,面粉,猪油等。 等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已是七天后。 那日丑时,一家人就赶着三架骡车启程。 九月底,天气已经转凉。 但坐在骡车的顾瑾心里一片火热。 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 来自北方的美食,一定能够吸引饕餮食客的注目。 到了属于自己摊位,李氏父子将沉重的锅灶从骡车搬下。 顾瑾则从另外一头骡子驮的竹筐里把柴火拿出来。 李母手脚麻利,她先把醒发好的包子馒头还有花卷蒸上。 另外一口锅则开始烙饼。 李桃花没来,她在家里带两个孩子。 随着太阳出现,寂静的澜城开始喧闹起来。 美食蕼更是人山人海。 到处都是小贩的吆喝声。 “卖豆浆啦,一文钱一碗豆浆,又香又甜。” “卖糍粑咯,两文钱一个,又软又糯,吃了还弹牙。” “卖甜酒冲蛋了,三文钱一碗,吃了热乎乎的,精神十足咯。” 顾瑾东张西望,眼见不少人在自己摊位前驻足,但又纷纷转头离开,心里不由有些焦急。 她用手肘捅了一下李忠义:“大舅,你也喊一下。” 李忠义羞得满脸通红,瓮声瓮气说:“我不好意思。” 顾瑾看向李仁勇,李仁勇急忙转头避过她的视线。 李大海起先是货郎,走街串巷贩卖商品全靠嘴,他倒是想喊,但喊了半句就收了声。 他若有所思道:“瑾儿,你想个好听的词,我来喊。” 顾瑾想了下:“走过路过别错过,香喷喷的包子,只要五文钱咯,又香又软,越吃越好吃了。” “还有荤油烙饼,一个八文钱,油光透亮,一个就顶饱了,” 李大海冲着顾瑾比了一个大拇指。 他放下手里的活计,站到摊位前,开始吆喝。 “走过路过别错过,香喷喷的包子,馒头,只要五文钱,又香又软,越吃越好吃了。” “还有荤油烙饼,一个八文钱,油光透亮,一个就顶饱了。” 李大海嗓门大,中气十足。 他一开嗓,周围的人都看向了他。 这时,一个头戴西瓜帽的中年男子,闻着味走过来:“包子,馒头不是只有北方才有吗?怎么如今澜城也有了?” 他低头打量了一下,“咦,做的还挺正宗。” 李大海搓搓手,笑道:“客官有眼力,我们可是正经的北方人。” “您买两个尝尝味,保证让您满意。”琇書網 李大海热情周到,那商人很受用,他从兜里掏出十几枚铜子丢到篓子里:“行,那就拿两个包子。” 李母急忙从蒸笼里夹两个包子放到碟子中:“老板,尝尝。” “小心烫。” 她包包子的时候,搁了不少红糖,那商人一咬下去,纵使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滚烫的糖浆惊到了。 他赶紧将食物在嘴里不停的滚来滚去,好一会才咽下去。 “好次,好次。” 他顾不得烫,又咬了一口。 包子发得特别松软,配合着糖汁,真的是越嚼越香。 看到他吃得大快朵颐,一旁犹豫的人掏出钱来,财大气粗道:“给我也来两个包子。” “等等,那荤油烙饼也来一个。” 李母烙饼时,放的是白花花的猪油,饼子在猪油里浸润得油滋滋的。 他刚刚光是闻,肚子里的馋虫就被勾起来了! 有一就有二,那些饕餮食客见着都围了过来。 一家人开始忙不赢来。 顾瑾负责收钱,李大海负责拿碟子装食物。 李母烙饼。 李忠义两兄弟则负责看火。 不到半个时辰,准备的五十个包子和三十个烙饼,一售而空。 之前忙碌的时候不觉得,歇下来之后,一家人都觉得饥肠辘辘。 李大海一拍大腿:“呀,我忘记给自家留两个包子了。” 李母嗔怪:“那还能怎么着,只能先饿着。” 顾瑾已经在数钱了。 五十个包子,一个包子,五文钱,总共收了二百五十文。 烙饼,八文钱一个,五十个,收了四百文。 加起来有六百五十文。 顾瑾又算了下成本。 一斤面粉加水和成面团大概有八百克。 八百克面团,被李母分成分成二十个剂子。 剂子醒发后,蒸熟后,挺大个。 烙饼用的面粉要多些,但是,卖得贵。 这一次大概用了五斤面粉,一斤面粉十五钱,柴火是自己捡的不花钱,再去掉用的荤油和糖,还赚了不少。 一家人兴高采烈赶着骡车回到罗家村。 路上遇到不少村民,他们纷纷打听,李大海爽朗告知他们在澜城做生意。 瑾儿说了,这门生意别人抢不走。 既然如此,也就不用藏着掖着了。 李家人在澜城做生意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罗家村。 不少村民们羡慕不已,但他们从来没有用面粉做过吃食,也不知道做包子馒头需要发酵。 其他几家从建州来的灾民,他们倒是会做,但是在打听到面粉的价格和摊位费后,一个个望洋兴叹。 更何况,他们根本没有本钱置办骡车。 为了积攒银钱和粮食,李家人几乎天天都出摊。 等事情进入轨道后,出摊的人就只有李母,李大海和顾瑾。 李忠义两兄弟负责田地里的活计。 李桃花带着两个孩子,还需要忙着家里人的家务活。 一家人再忙,练武习字之事也没有撂下。 每次出摊回来后,下午顾瑾带着两个舅舅习武,晚上则是一家人识字的时间。 家里的物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到了腊月,李大海以置办年货为借口,在各个村落收物资。 活鸡,活鸭,各种梅干菜,酸菜,腊肉,腊鸡,腊鱼,黄豆等等不限数量。 等开春后,偷偷攒下来的面粉,大米和猪油也各有了一百多斤。 为了少缴税,顾瑾隔一段时间就会备一次物资。 衣裳,被褥,靴子,布匹,红枣,红糖,桂圆,干黄花菜,各种干蘑菇等等。 东西越来越多,为了囤放物资,李大海特意腾出一间房。 过了三月,顾安安已经快七个月,她现在已经学会爬了。 罗家村的村民都在忙着下种的活计,李家人也不例外。 “外公,还有两天,春耕应该就忙完了,我得想办法去一趟金刚谷。”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099/176532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099/1765327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