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世子无德 > 第83章 完善《难民十二疏》

第83章 完善《难民十二疏》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死遁后,我成了疯批暴君的白月光 我,下山之后 五皇决定携挚友登基 无限顿悟,一剑诛天 我以凡骨证长生,开局风水建圣地 山野偷香村医 穿越成极品恶婆婆,我靠空间洗白 贺小凡的回忆录 我只是扫了一个二维码啊 踏道之巅

中书府。 许天衣不是第一次见这位大永庙堂第一文官,在庙堂上,对方身穿一身仙鹤补子紫袍,吉服冠用珊瑚顶,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绝对是文武百官中最瞩目的人物。 但在庙堂上,对方少有言语,尤其是那次许天衣与刑部侍郎葛隼等人的对峙,老人不说话,就没有二品以上的官员开口。 可见这位老人的分量有多重。 崔服龙没有穿官袍,看上去跟普通老人没有多少区别,对于许天衣的拜访谈不上吃惊,却也好奇对方为何而来。 “许世子有事?” 许天衣没有直入主题,而是说道:“水陆法会当晚,有千叶余孽欲图袭击中书府和两座仆射府,其中来中书令这边儿的余孽最多。” 崔服龙不言。 许天衣继续说道:“其实不难理解,齐音线这些年来,最想杀的人就是您这位中书令。” “中书令本就是三省中最位高权重的职务,一品中的一品,何况您这位中书令还被誉为天下第一文官,有着“文无出其右”的说法,余孽想杀您,应该。” 崔服龙仍是不言。 许天衣感受到了压力,老人不说话,他说了一堆,却是一点没有影响到对方,反而老人的气势越来越强。 许天衣稳住心境:“后来我想明白了,齐音线对您杀心这么重,其实主要原因不是您中书令的身份,而是您写了并在大永全境实行的《难民十二疏》。” 老人微微抬头。 许天衣接着说道:“中原战火平息,难民成了弊端,成了大永的当务之急,而对于亡国余孽来说,就成了分裂大永的最好借力。” “天诏、大运灭亡早一些,余孽力量到如今已是消磨殆尽,剩余一些人也不足为惧,最活跃的就是最后亡国的大沉余孽,再就是千叶余孽。” “千叶是中原五国中经济发展最好,营商环境最突出的国家,这与他们喜欢算计的国情有很大关系,相比剪雨支的粗暴直接,齐音线更喜欢用一些阴险算计。” 许天衣直视老人:“难民便是齐音线报复大永的一大盘棋!” “从最开始,齐音线就在各国被战火荼毒了的难民上大下功夫,耗费了无数人力财力,可虽曾想到,就在他们快要成功的时候,您这位中书令写出了《难民十二疏》的国策。” “苦心谋划多年,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足以令大永支离破碎的巨大谋划就这么被您这位中书令用几十页纸给破坏!” “齐音线不是想杀你,是太想杀你了!” 崔服龙终于是开口了,他语气轻缓,却又带给人一种不得不认真倾听甚至是发自内心信服的感觉。 “老夫与阮仲打了一个赌,是老夫输了。” “嗯?”许天衣摸不着头脑。 他说了这么多话,甚至到最后提起了不小的气势,却换来对方这么一句听不懂的话语。 “永江诗会那些诗,放眼北牧能写出的屈指可数,老夫认定是成衣所写,阮仲反驳了老夫的看法,说应该是你写的,为此我们赌了一壶酒钱。”崔服龙难得解释一句。 “被许栾揪过胡子的阮侍中?”许天衣有点惊讶。 已是对许天衣才能有所认可的崔服龙,并没有因为对方的世子身份以及北牧那边的不好名声有所针锋相对,反而隐约猜到了许天衣此番来意。 “说吧,你对《难民十二疏》有何看法,若是老夫觉得会有成效,你能从老夫府上带走一份功劳,考评司评,定为鹅柳黄。” 许天衣从未与这位第一文官打过交道,没有料到这位中书令如此好说话,要知道在铁定得不到朱砂红之评的情况下,以对方的身份敢说出鹅柳黄之评,足见其魄力。 正一品除了中书令、永天建正令,那就只有另外两省的一把手,也就是门下省侍中和尚书省的左右仆射。 那三位,可未必有崔服龙这般的魄力,说给鹅柳黄之评就给鹅柳黄之评。 许天衣神色端正了一些,他知道,今日若是说服不了这崔服龙,以后也就再没有机会说服这第一文官了。 有位老人,这时走入府邸,来至院中,听到殿内传出许天衣的声音,便是没有进去,驻足了脚步,从腰间拿下酒葫芦喝着。 许天衣道:“《难民十二疏》,以登记造册重新划分难民归属,以原有籍贯、口音、习俗等,进行了详细的地域区分,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人口迁移,随后计划中的七次小规模迁移,进行了两次,所以说来难民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大一统后,各道各州三年未稳,无法短时间消化足够多的难民,又有灾难频频,难民数量仍有不小规模。在保证难民逃荒处在可控范围内,五次迁移必不可少,迁移过程中,难民劳动换粮,提供劳动力,互通南北、东西的商品作物,官兵数量增加一倍,确保商贸稳定。” 崔服龙道:“小利。” 许天衣道:“非小利,以难民人数及路程长短,运送的货物是寻常商队的百倍不止!” 崔服龙道:“依旧小利,继续。” 又有老人走入府邸,看到了院中的阮仲,刚要开口,就被阮仲嘘声制止,招手引了过来。 李又廷,尚书右仆射,正一品! 许天衣道:“区域划分之后的细分农田,是安定难民的重要举措,但完全没有条件的赠予,只能换来安定,换不来感激之心。” 崔服龙微微展眉。 许天衣道:“这细分农田可以与中书令您后面提到的壮劳国工结合起来,不少地域都有着荒地尚未开垦,官府划分,难民开垦,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开垦荒地多者分到的农田多,有劳动有收获,难民安定,且心甚感激。” 院中,李又廷神色震惊。 这许天衣,竟是在完善中书令的《难民十二疏》?! 许天衣道:“同理,各地官府的一些土木水利,凡是缺少人手的,都可从就近难民中抽调人手,劳动记录在册,当作细分农田的依据。” 崔服龙道:“中利!”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242/205699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242/2056996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