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李渊很激动,贞观是我大唐的皇帝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臣妻难哄 腐蚀国度 宝可梦世界称霸 影视世界旅程无限征途【续】 连接星际直播后,我为祖国送科技 娇吟 给予弱女钢铁之心 念长生 大周土地公 藏玉怀姝
建文年间。
“朕身边无谋士可用,无将可用,害了先生,害了先生啊!”
朱允炆看到这里,忍不住痛哭。
他和方孝孺亦师亦友,两人关系既是君臣,又是师生,且是朋友。
......。
“朱允炆此人虽无大才,且无看人眼光,但是身边却有如此忠臣,倒也是一大幸事。”
李世民十分钦佩方孝孺这样的人。
“只可惜你只是一文臣,若是一武将,未必不能上马杀敌,匡扶社稷。”
“乱世中,书生百无一用。”
......。
“方孝孺此人,咱果然没有看错!”
朱元璋感叹道。
方孝孺算是他一手磨练出来的,本来是专门留给朱标的大才。
却不想朱标意外去世,便落到了朱允炆的手中。
“只可惜,允炆轻信齐泰,黄子澄二人,却又屡屡指挥失误,造成今日之局面。”
......。
“权利从来都是建立在血液之上的,四十二岁那年,你终于坐上了心心念念的宝座,那个令天下人痴迷的皇位。”
“你知道,属于你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靖难之役后,整个淮河以北受到严重的破坏,大批百姓流离失所。”
“四年靖难,朝廷大军损兵折将严重,漠北北元朝廷蠢蠢欲动,想要南下重新入主中原。”
“只可惜蒙古内部发生乱斗,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与其他蒙古贵族决裂,分裂出了鞑靼,瓦剌两大游牧势力和无数小部落。”
“蒙古自顾不暇,这给了你充分的喘息机会。”
“你开始着手恢复民生,下令山东,北平,河南等地遭受战乱的地方免除三年的赋税,因为战争被破坏的农田,耕具,种子,百姓们都可以到官府来免费领取。”
“大批背井离乡的流民返回耕田,社会慢慢趋于稳定。”
“永乐元年,你传令各路藩王兄弟纷纷前往京师,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家庭聚会,顺便削个藩。”
“兄弟们并不知道你有削藩的打算,他们如约而至,大家在京师把酒言欢,都很高兴。兄弟们觉得,侄子朱允炆下台,也就意味着他们不用再面临着被削藩的风险。”
“但是此时,有一个人的心中是很愤怒的,那就是你的十七弟,朱权,当时造反时你答应他的条件一个都没有兑现。”
“什么军队如数奉还,什么天下五五分成,他连个毛都没见着,不仅如此,你还将他囚禁在京师,原因是你觉得北地太荒凉,你想要把他的封地改在内地。”
“朱权又一次信了你的鬼话,他向你索要苏州,你不给。他想你索要钱塘,你不给。然后建宁府、山城、荆州统统不行。”
“一番争执之下,你将十七弟的封地定在了南昌。”
“兄弟们即将离京时,你将削藩的想法表达了出来,当然,只是夺了兄弟们的兵权,大家该有的待遇还是有的。”
“诸王当然不高兴,但是碍于你的手段还是老实的上缴了兵权,毕竟你可是造反成功的狠人啊,谁敢惹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恢复了平静,好像大家已经忘记了靖难得事情。”
“你开始厌倦这种生活,当皇帝有每天处理不完的奏折,熬不完的夜,这不是你喜欢的生活。”
“常年边疆的磨练,让你觉得帝王更应该开疆扩土,比起治国,你更喜欢将腰下剑,马踏岐山。”
“永乐四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南国内乱,安南皇室陈氏子孙前来大明求救,希望你能派兵安南帮助复国。”
“你一口答应下来,命成国公朱能为总兵官,西平候沐晟威为左副将军,新城候张辅为右副将军,进军安南。”
“陈氏子孙感激万分,却不知道自己引狼入室。”
“明军随陈氏入安南,连战连捷,彻底平定了安南国内乱。”
“你的诏书也赶到了安南国,圣旨的内容是该安南为交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挥使司。”
“安南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均划入大明版图。”
“至于陈氏子孙,此时早已傻眼!”
......。
“这个朱老四,安南本是我大明的藩属国,明明被咱定在不征之国的名单中,他居然无视咱的祖训。”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写满了无奈。
朱元璋觉得,大明身为一个宗主国,不该对附属国用兵。
......。
“一个小小的安南并不能满足你的雄心壮志,你知道,自己的敌人一直在北方。”
“那些强大的蒙古部落霸占着草原,他们总有一天会南下入侵大明。”
“昔日被草原践踏过的血迹还未干枯,你深深的明白他们有多么的残忍,你绝不容忍他们伤害自己的子民。”
“永乐七年,大明的使臣在鞑靼被杀,仅仅时隔数年,游牧们就已经按耐不住自己野蛮的本性。”
“朝廷震怒,你派出淇国公邱福率领十万大军征讨鞑靼。”
“由于主帅邱福轻敌冒进,仅率千余骑孤军深入到胪朐河(今外蒙古国),惨遭鞑靼围杀。”
“大军无主帅,数十万军队在离大明千里之外被歼灭,全军覆没,举国震惊。”
“至此,漠北对明边境的骚扰更甚。”
“藩王无兵权,军中无大将,因此,你不得不开启长达数年的五征漠北之举。”
“自秦以来,华夏不断被异族入侵,而对抗他们的方法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死战到底。”
“那一日,你做了个最伟大的决定,无汉唐之和亲,无赵宋之割地。”
“你亲自定下留给后世子孙的训言,我大明终其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你们漠北游牧想要南下劫掠,我朱棣唯有一战,奉陪到底,一死而以,何惧之有?”
“第一次征漠北,永乐八年,你亲率五十万大军深入胪朐河,行军三月没有见到鞑靼主力,继续深入,终于在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出生地斡难河发现鞑靼大军。”
“双方主力大打出手,你亲自挂帅指挥作战,击败了鞑靼大军。”
“鞑靼大汗本雅失里仅剩七余骑出逃,大军班师回朝,在回程的路上兴安岭恰好又碰到了北元太师阿鲁台部,双方展开厮杀,阿鲁台部溃散而逃。”
“此战,鞑靼元气大伤,内部再次分裂。”
“第二次征漠北,永乐十二年二月,另一个蒙古部落瓦剌在首领马哈木,太平,巴秃索罗的带领下屡次犯境。”
“你再次亲率大军五十万亲征,双方在忽兰忽失温展开激战,瓦剌三万骑兵,九万匹战马对明军数次冲锋,均被火铳射回。”
“随后,明军左右两翼部队开始对瓦剌骑兵进行包围,与此同时,你也亲率数百精骑为前锋。”
“此杀瓦剌部王子数十人,骑兵千余人,首领马哈木等人逃往图拉河。”
“此战,打的瓦剌称臣。”
“第三次征漠北,永乐二十年,你再次亲征鞑靼,主力部队行至宣府东南鸡鸣山,阿鲁台部提前得知了消息,连夜逃亡。”
“待你大军赶至,阿鲁台部大军已不见踪影,部落只留下女人和孩子,你将部落里的女人和孩子俘虏,大军班师。”
“此战,鞑靼部落望风而逃。”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81/21698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81/21698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