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369.第365章 露布传捷!天心殿事

369.第365章 露布传捷!天心殿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穿越成扶苏,始皇帝请我登基 举国对抗异界入侵:开局上交一颗星球 苏黛宋砚 人在斗罗,武魂万花筒 我家客厅有个副本 被赶出家门后,真千金疯狂掉马甲 癫神路 伪装深情,假死离开后京圈父女齐下跪 修仙从劈柴开始打基础 穿书:我的NPC要造反

第365章露布传捷!天心殿事 王则在成都见惯了大明官场的各种潜规则,此时不禁习惯性代入,道:“或许只是为了名声好,走个流程,到时崋军主力并不会真的给购买这批粮草的银钱?” 王行俭道:“可若是崋军真的给了呢?” 王则眼中闪过一抹异色,道:“那这天下便真该为大崋所有了。” 随即,他便想到了如今的成都民乱,以廖大亨此前的表现,以及成都明军的成色,多半还未将民乱镇压下去。 而以进入崋军的表现来看,只怕很快就能攻入成都府,一如在夔州、重庆两府那般,势如破竹。 也许到时候真的会像当初王行俭所说的,成都民乱得靠崋军平定。 当夜,崋军驻扎在重庆城外,果真没有一人入城。 便是城郭百姓,也不曾有人被打扰。 次日,长江水师的两个团留下,毛诚国则率领第九旅走陆路前往壁山。 因为时间紧急,以及别的一些原因,重庆王行俭等人降崋前并没有联络壁山知县。 但当壁山知县得知崋军攻来,知府等都已易帜降崋,也没抵抗,同样献城降崋。 第九旅过了米粮关,倒是遇到大足知县紧闭城门,欲据城顽抗。 结果城中乡勇在城头反水,直接绑了这位对大明忠贞不二的知县,献城投降。 于是,又一座城池不攻而下。 这对毛诚国来讲是好事,九月一日,他终于带着第九旅攻入了成都府内江县··· 九月一日。 湖南府治长沙。 今秋乡试的最后一场,御选科,刚结束。 不少从考场中走出的考生都垂头丧气,便连王夫之三兄弟也是如此。 老二王参之一脸感慨地道:“真没想到,这御选科算术题竟这般多,而且越是后面的越难。此前恶补了那么多算术知识,我确信做对的也仅有五道题而已。” 王介之听了苦笑,“二弟比我强,我确定做对的只有三道。三弟,你呢?” 御选科的算术题足有三十道,而且都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确实颇难。 王夫之闻言同样露出苦笑,道:“我也只确信做对七道而已。” 王介之道:“看来我们三兄弟都不可能被选入那科学院学习了。” 一般人担心进入科学院会丧失考进士的资格,但王朝聘、王家聘经过研究,确认为大崋这新出现的科学院既与通政院、翰林院并列,绝非寻常。 若能进入其中,将来即便不被大崋皇帝重用,也很可能成为翰林学士那般的清贵官员。 王夫之对能否进入科学院并不在意,所以算术题虽然考得差,却也并未太过影响他的心情。 他道:“相较于算术题,我倒是觉得御选科中的政务题更有意思,甚至比乡试第二场的判更接近实际政务。 可惜我家此前不曾有人为官吏,对官府衙门的庶务了解不多,这些政务题我也只能凭借自身理解去做。” “可不是。”王参之一脸郁闷,他感觉政务题做也很差,“没想到衙门中的事务竟如此繁琐艰难,也不知那些积年老吏是如何处理的,甚至还要霸占着吏员位置以传家。” 王介之道:“以前衡阳县里的吏员如何办事的,你们又不是没见过。他们这些人,若真按朝廷条例,规规矩矩地办事,自然繁琐艰难。 可若是按官场潜规则办事,按他们的惯例办事,那便容易多了,也好捞好处。” 顿了顿,王介之又道:“你们也别太丧气,虽然我们御选科没考好,但乡试前三场却自觉考得不错,也许有谁能中举呢。” 因为天色已晚,三人只得明天回衡阳,离开考场后便到之前下榻的客栈歇息。 次日一早,三人吃过饭,便出城准备回往衡阳。 乡试结果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出来,再加上考生都是本省人,因此大多不会在省城等,而是各自回家。待乡试放榜后,若谁中举,自有差役前来报喜。 当然,也有小部分人因太过关心乡试结果,又不差钱,便一直住在省城等结果。 王家并不算富裕,衡阳离长沙又近,自然没必要在长沙等。 来到城外湘江边的码头,三人正准备登船,便见一条帆桨快船在附近的官用码头靠岸。 一个吏员从船上下来,直奔那码头附近的驿站,要了一匹马,便将一个长条旗帜举起来,骑马向城中跑去。 看到这情景,王夫之三人脑海中立即冒出四个字——露布传捷! 果然,那报捷吏员坐在马背上高喊着向城中小跑而去—— “重庆大捷!” “西路军先锋勇诚伯下忠州,明重庆知府率领府城、江津、长寿、涪州、酆都等城易帜归降!” 等那吏员报捷的声音远去,码头众多百姓才回过神来,顿时兴奋地议论起来。 “崋军这就拿下重庆府了?可真快啊!” “按捷报传递的时间算,应该好几天前就拿下了。” “真没想到,重庆知府竟然直接归降了。” “怎么,难道伱希望那重庆知府顽抗崋军?” “那倒不是,只是感到意外而已。” “···” 王夫之三兄弟在嗡嗡的议论声中登上了去往衡阳的客船,便也不禁说起这事来。 王介之感慨地道:“自武陵侯赫连岳攻入四川,便捷报频传。另一边的樊城侯沈万登,也是数日就拿下了兴安州。 <divcss="ntentadv"> 崋军攻城略地如此迅速,估计秋收结束前就能攻占四川的主要州府吧。” 王夫之道,“明军本就不是崋军对手,何况如今与京师大明朝廷失去了联系,无援无依,四川官员和明军如何还有战心?” 王参之道:“崋军能迅速拿下四川是好事,这样川中百姓就能少受些兵祸牵连。 另外,待四川归大崋所有,长江往来商船、旅客必然更多,我们湖南也能因此受益。” “哈哈,看来二弟的经济学问长进不少啊。” ··· 南京,紫禁城,天心殿。 也即是原来的奉先殿。 朱元璋最初建造奉先殿,是为了方便祭奠其父母。至于说朝廷太庙,祭祀的人太多了,朱元璋觉得无法独厚双亲。 虽然只是一个不知真假的说法,但也足见朱元璋对亲人特别好。 后来,南京奉先殿就演变成了朱元璋日常处理政务、接见臣子的所在。 崋军占领南京后,刘升请了一大批工匠对南京紫禁城那些破旧乃至倾塌的宫殿做了简单修缮,便一直在奉先殿办公。 但他并没有在这殿内供奉父母等先人,时间一久,便觉心里膈应,遂将其改名天心殿。 至于为何要用这个名字,那就只有刘升清楚了。 九月初五这天上午,刘升在天心殿召见了王徽。 休养了一个多月,已七十二岁高龄的王徽终于身体大好——不得不说,大明一些士绅因为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基因也好,长寿者很不少。 王徽便是如此。 这点从他五十多岁还能纳妾,生两个儿子便可见一般。 “草民王徽参见陛下。” 殿内,王徽说着就要给刘升行天揖之礼。 这礼是要弓腰九十度鞠躬作揖,对一个七十二岁高龄的老人来讲并不容易,刘升忙道:“葵心先生(王徽号)快免礼,请入坐。” “谢陛下。” 道了声谢,王徽便小心地坐下了。 再抬眼看龙椅上的刘升,王徽心情颇为复杂。 早在今年春天,便有在陕西活动的讯风卫奉刘升之命到泾阳县找到了他,表示陕西不安全,请他全家搬到河南汝宁府去。 当时崋军只占据湖广及河南的一部分,在王徽眼中与李、张、罗等流寇军没什么区别,王徽自然不会答应此事。 若非担心受人猜疑,牵连自家,王徽都要上报陕西大明官府,抓捕那几个联络他的讯风卫了。 哪曾想,此后天下形势接连突变。 不过大半年的功夫,崋军就夺取了江西、南直隶、浙江,坐拥七省之地! 而大明这边,在闯军、崋军的兵锋下接连大败,丢城失地。 等到暮春时,孙传庭在河南府大败,更是让闯军顺势攻入陕西。 泾阳县就在西安附近,可以说直面闯军兵锋。 王徽本是想散尽家财,招募乡勇,跟闯军拼了,为大明尽忠的。 并非他不怕死,或者说对大明多么忠贞。而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要么降闯,要么为大明尽忠,很难两不选的苟活下去。 幸亏关键时刻讯风卫再次出现,劝动了他,帮助他一家人在闯军攻陷泾阳县前避入山中。 因为他只是一个引罪罢官的中级官员,名气也仅限于泾阳一地,倒没有惹得多少闯军追剿。 如此一番辗转后,才带着家人,安然来到了河南。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讯风卫以及整个崋军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才认识到,崋军与李闯等流寇军并不相同,乃是一支为天下百姓起事的真正义军。 而到了崋军治下,一路见闻,也证明了此事。 所以,到了南京后,他一切听从大崋安排,休养了一月,把身体彻底养好,这才得到刘升的召见。 “看葵心先生的模样,身体应该是真的大好了。如此,朕便也不客套,直说正事了。” 听到这话,王徽坐得更端正了。 刘升道:“朕知葵心先生学贯中西,尤其精善西洋物理,曾制造过诸多西洋器物,也曾自己研制过一些有益于百姓日用的机械。 所以,朕将委任先生为我大崋科学院下物理学院教授,专门研究物理学,以及各种与物理学相关的器械制造,顺带教授一些有此道天赋的学生。” 听刘升说到这里,王徽先是微愣,随即忍不住露出失望之色。 虽然觉得不切实际,可王徽曾想过,刘升召见他会询问治国之道,或者说是一些的政策得失。 不曾想,刘升竟是看中了他一身西洋学识,甚至要让他研究器械的制造,有些将他当工匠用的意思。 虽然他在这方面兴趣不小,可工匠到底地位低下,跟能影响朝廷政策的高官更是有云泥之别。 这让他如何不失望,乃至失落? 第一更。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951/222033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951/222033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