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383.第378章 倡议放脚,姜襄降顺

383.第378章 倡议放脚,姜襄降顺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上掉县令 穿进男频文,她搞钱修仙带飞反派 无尽逆天 神壕快穿:闪开,小祖宗驾到 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 从龙珠开始的万界科学进化 人生激荡四十年 他在古代算卦搞风投 大明总宪 心动预警:赌王千金她不讲道理

第378章倡议放脚,姜襄降顺 麦永胜与陈子壮、何绍文等广州士绅在南园的这次茶会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半个时辰。 主要便是陈子壮等人询问一些崋军对广州半军管期间的政策——关于这个问题,其实麦永胜一开始那句“依照大明旧规处置”便让广州士绅安心了不少。 至少,他们是不用担心半军管期间崋军损害到他们太多利益。 至于将来大崋派来的官员怎么治理广州,那便是另一回事。到时他们若有不满,再找大崋官员谈就是。 回到总督行辕后。 沈犹龙忍不住问:“不知麦军政可知朝廷对我有何安排?” 这个朝廷自然指的是大崋朝廷,而非大明朝廷。 麦永胜摇了摇头,“我作为军政员,只是目前代管广东政务,如何知道朝中安排? 不过沈公无需着急,按照惯例,对于沈公这样主动降崋又立下大功的官员,我大崋都会尽快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任用。 相信广东易帜归降的消息传回去,很快就会有任免旨意下达,沈公还请耐心等一段时间。” 随后,他又对陈子龙、夏允彝道:“在朝中旨意下达前,两位也可留在广州,协助我处理政务。 虽然广州顺利易帜,并未发生什么战斗,但需要我们做的事却也不少,正需仰赖两位的治理之才。” 陈子龙、夏允彝也有意参与崋军对广州等地的半军管化治理,期望以此尽快了解大崋的各种政策、规矩。 于是,两人相互看了眼便一起拱手道:“恭敬不如从命!” ··· 南京。 时间进入十月,天气已明显变冷,南京城内外,有条件的百姓都已换上了较厚的衣裳。 紫禁城中,刘升却正在御花园一块空地上“练功”,其实是锻炼。 刘升在军中多年,本就有日常锻炼保持体能的习惯。自登基称帝,当上大崋开国皇帝后,日夜操劳,他便更加重视对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了。 打完一套军体拳,刘升便“收功”。 旁边陪着的丽嫔徐婉见了,便亲自拧干一条温热的毛巾,递过来。 徐婉今年才十五岁,但姿态妍丽,身材窈窕,又有一股子大家闺秀的气质,言语形态看着倒是成熟稳重得很。 刘升简单地擦了下脸和脖子上的汗(他稍后还要洗澡换衣裳的),便将毛巾放入了宫女端着的水盆中,看了眼徐婉的脚,问:“你这脚恢复得如何了?如今可能跑步?” 原来,徐婉与李香云、李灵菲一般,都有裹脚。 但三人都是刚裹,而且并非后来清朝民间那种将脚紧裹至畸形的做法,只是稍微裹了裹,不让脚长得太大。 李香云早在与母亲一起逃难时,就没裹脚了。 至于李灵菲,裹脚情况最轻,后来认识了刘升,在其建议下也没再裹脚。 徐婉在三人中算是裹脚最规矩的一个——说是十二岁开始裹脚,虽未至双脚畸形,但几年下来,双脚生长确实缓慢了些,再加上家中规矩不提倡她做剧烈的运动,因此她几乎不能奔跑,最多能小跑。 刘升将其纳入宫中后,虽然觉得那嫩白的小脚丫挺好看,但还是让她放弃裹脚,并开始锻炼跑步。 最初徐婉虽碍于刘升“命令”不得不从,却显得有点不乐意。 刘升便告诉他,小脚不利于强健身体,而女子身体若不够健康,将来便会影响到孩子。 一听这话,徐婉立马乐意了,并且开始尝试每日晨跑。 此时听刘升询问,她婉婉一笑道:“臣妾双脚本就无碍,如今已能坚持晨跑半小时了。” <divcss="ntentadv"> “确实进步不小,但还需继续努力。”刘升微笑点头,随即又道:“你们跟皇后有机会召见命妇聚会时,也该向他们传递裹脚不利于女子健康以及生养孩子的观念。 尤其是至使双脚畸形的裹脚法,更是对女子的一种摧残,应该严厉禁止。” 徐婉先点点头,随即又不禁问:“陛下为何不下一道旨意禁止裹脚呢?” “裹脚这种事,本来就很难管束,总不能让人在街上扒女子的脚看不是?所以现在下旨未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还是等将来天下统一了,再明下律令吧。” 说话间,刘升就准备回他所居住的乾清宫去沐浴、换衣,却见宦官王安匆匆赶来,行礼道:“陛下,北边传来紧急电报!” 北边? 难不成是明顺之间的战争又有大变化了? 刘升心中如此想,便披上了外套,带着王安等人匆匆前往天心殿。 在宦官、女官等内臣的使用上,刘升是颇为谨慎的。比如说天心殿的奏疏、文件等,若无他允许,这些人都不准碰,更不能带出天心殿。 来到天心殿,刘升便见白钰在殿内等候,手里还拿着电报。 刘升当即接过来阅览。 果如他所料,明顺两军战事出现了重要变化。 历史上,李自成是崇祯十六年十月在西安称帝,随后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攻略全陕。等到次年二月初二,才率军渡过黄河,由西向东打。 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顺军便攻占了几乎整个山西。 当时最惨烈的一战,便属于周遇吉率领勇卫军等所守卫的宁武关了(此关在太原府与大同府交界处)。另外,周遇吉所领这一部分军队,也是崇祯真正能依靠的最后一支军队。 虽然当时宁武关之战极其惨烈,周遇吉所领勇卫军几乎尽数战死,夫妇二人亦殉难;但顺军也伤亡惨重——据说前后死伤了七万多人! 所以,在顺军拿下的宁武关后,后面的大同府总兵姜襄、宣府总兵王承胤皆降,被崇祯从山海关急调到居庸关的唐通及监军杜勋也跟着投了降,再之后便是大学士李建泰也降了顺。 总之,宁武关后顺军几乎没有遇到一支阻挡他们的军队,所过之处城池几乎也都开门献城,百姓甚至欢欣鼓舞迎接顺军,让顺军轻轻松松就到了北京城下。 在这个时空,因为大崋的出现,大顺与大明在当下的实力都比历史上缩水很多,所以在山西前后交战了一两个月。 崇祯或者说京师朝臣,对战事期望也没之前那么高了,并没有将周遇吉这仅剩的一支可靠精兵调去宁武关,而是放在了真定府,以抵御顺军的南路军。 因为在顺军放弃开封府后,除部分兵马留守河南府,大部分兵力都掉入了陕西及河北(黄河以北)。 再加上顺军占据了山东大部分地区,如今顺军的南路军要比历史上崇祯十七年的顺军南路还强大一些。 反倒是李自成亲自率领的主力,西路军,因为只占据了陕西大部分地区,不向历史上那样占据了河南、湖北,实力要弱不少。 所以,山西的姜襄等明军依仗地利、城池,与其纠缠了一两个月。 此前顺军已占据了除大同府外的几乎整个山西,最后数十万大军攻入大同府,兵围大同城。 这封由山西讯风卫传送至汝阳,再由汝阳电讯组转发来的电报,说的便是姜襄面对顺军围城,选择投降大顺之事。 看完,刘升不禁一叹道:“若明廷在京师周边的布防没有太大变化,想必顺军很快就会兵临京师了。” 说完,刘升让秘书处的人找出北直隶讯风卫所搜集的大明文武官员情报,查看一番,便见宣府总兵依旧是王承胤。 见此,刘升不禁摇了摇头,觉得大明在顺军兵临城下后,未必能比历史上表现好。 想到这里,刘升不禁放下情报文件,将目光投降了北方··· 第一更。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951/222033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951/2220334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