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第386章 周延儒的选择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家师姐都宠我 半岛恋爱信息 火影:绳树都凉了,你也能救活? 张奕末世之后我重生了免费阅读 初唐:砥砺前行 以AI之力,化身魔道巨擘! 华娱:开局抛弃大蜜蜜 亡国父皇偷读我心后,支棱起来了 大明唯一仙:我是朱元璋老祖宗! 武神从七十二绝技开始

天津。 督师行辕。 周延儒这些日子感觉份外纠结。 还是选择问题,降顺还是降崋。 讲实话,他虽然看出大明朝命不久矣,却没想到顺军那么快就攻破了京师。毕竟他带兵离京时,顺军才拿下宣府没几日,还有居庸关挡在京师前面呢。 没想到唐通那厮竟也如王承胤般,面对顺军直接降了。 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京师雄城,尚且有数万京营士兵,又有大几十万百姓,还有十几门红夷大炮,居然也在一两日间失守! 由此看来,大明确实是气数已尽,神仙难救。 但周延儒却觉得,京师破得太快,对他并非好事。 一则,他才离京没多久,尚且没来及在地方捞多少银子。二则,他设想中的一些布置,同样没来得及进行。 好在他之前足够机灵,领军沿着运河南下后,就在河间府、顺天府交界处的天津停下。 如今尚且没有顺军打到天津,他还能观望一下风色。 不过根据探马最新消息,京师已经有顺军南下,拿下了武清、东安,距离天津不远。 究竟是降顺还是降崋,他必须做出选择了。 于是,今日他再没心思于帐内设宴,请随军的京营将领吃吃喝喝;也没发帖邀请地方士绅赴宴,要钱要粮;而是在帐内来回踱步,苦思冥想。 不待他想出个结果来,便有将领来报。 “督师,冯阁老到了大营外,说有要事见您。” 冯铨? 这家伙该不会偷偷把哪个皇子带出来,想让他保护吧? 不对,他绝不会冒险做此于己无利之事。 那么他来此是为了什么呢? 想到这里,周延儒心中一动,道:“快请他进来,记住,尽量避开军中···算了,就这么请他来我大帐吧。” 周延儒觉得跟着他的这些京营将士应该没几个死忠于大明的,索性不怎么掩饰。 很快,冯铨来到了帐内。 一见面,冯铨就面带焦急地道:“亲家啊,顺军都入主京师好几日了,你怎还驻军于此,一动不动?” 周延儒试探道:“怎么,你难道还想让我领兵打回京师?” “京师有数十万顺军,城里都住不下,只能一部分驻扎在城外,亲家就算领着这三万京营回去又有何用? 我是奇怪,顺军都已拿下武清、东安,就要攻打天津了,亲家为何还不主动归降? 亲家可知道,在大顺战前归降,和战后归降完全是两回事。 另外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亲家再不归降,等顺军一到,恐怕就没机会了——如今那些顺军将领可都红着眼想立战功呢。” 周延儒听完松口气,暗想:果然是来劝我降顺的,这就好办了。 但他口中却道:“伯衡莫要吓我,我驻军于这天津,就算挡不住顺军,可逃走却容易,只需登上海船南下即可。” “坐海船南下?”冯铨先是微愣,随即便道:“亲家莫非要南下降崋?” <divcss="ntentadv"> “我家在南直隶,降崋有何不可?” 冯铨轻笑了声,道:“亲家再考我对不对?亲家虽家在南直隶,可手中权、麾下兵却在北直隶。 亲家若要坐海船南下,恐怕这些京营将士没几个会跟着吧?即便他们肯跟随,亲家又能带几个? 没了兵,大明亡了这首辅的官职也不再值钱,亲家就算回到南直隶,便一定能被崋朝重用吗?” 周延儒一时沉默了。 因为冯铨所言,正是他所担忧的。 如果不是因为没法带走兵马和权位,他早在得到京师被顺军攻破的消息时,就坐海船南下降崋了。 然而正如冯铨所说,若他独身回南直隶,恐怕最多就得崋朝安排一闲职,很难得到重用。 此时冯铨又道:“可如果亲家此时带着三万京营乃至整个河间府降顺,那可就不一样了。 如今京师的那位陛下,可是颇希望获得亲家这样大明遗臣的承认。昨日那位还封朱慈烺为宋王呢,其意,不就是向我等表示仁义,希望获得我等的认可吗? 所以,亲家此时投过去,说不定能在大顺也位列宰辅之位呢。” 周延儒被说动了,但仍迟疑道:“可如今大崋占据了湖广、江南这等膏腴之地,只怕将来大顺争不过大崋啊。 若大顺没几年就完了,我们投过去又有何意义?反倒是失了降崋的机会。” 看好大崋是一方面,家乡在南直隶也是一方面,总之,周延儒确实更看好大崋。 冯铨又轻笑一声,“亲家也是知史之人,遍观史书,除了大明太祖北伐成功,此前历朝历代,有哪家可以从南方一统天下的? 而大明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有驱除鞑虏的大义在。 如今顺崋皆汉家王朝,别看此时大顺弱势,可到底已据有陕西、山西、北直,焉知将来不能如周(宇文氏周)隋宋一般破南朝,一统天下?” 周延儒隐约觉得有点不对劲儿,毕竟周隋宋两个短命,一个屈辱无比,都不是什么好王朝,但他也没深想。 出于对权势富贵的渴望,他到底被冯铨这番话打动了。 于是故作犹豫一阵,才为难地道:“伯衡如今在大顺应该能说得上话吧?我这降顺之事,就请伯衡牵线搭桥了。” “哈哈哈,好说。” 冯铨是真高兴,他之所以冒险前来,不就是为了拿到劝降的功劳吗? 如今周延儒果然被说降,他自然高兴。 稍稍沉吟,冯铨便道:“我这便回京,告知陛下此事。不过,亲家最好还是设法带着整个河间府降顺,那样才能更受陛下重视。” “保定总督张福瑧、河间知府李化熙可都不好糊弄,如今他们是什么态度也不好说——劝他们降顺的事,我也只能说尽力而为。” “以如今的形势,他们不降顺,便只能被顺军包围、消灭,相信他们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随后,周延儒写了一封降表,交由冯铨带回京师。 一日后,周延儒还没能成功劝降张福瑧、李化熙,北边就来了几骑快马,送来了大顺皇帝李自成的圣旨。 周延儒当即召集随行京营将领,在大营内设香案接旨。 宣旨的是昔日紫禁城中的传旨太监,照例笑眯眯地收了周延儒幕僚暗中递给的几十两银子,这才打开圣旨宣读。(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951/222033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951/2220335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