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第401章 真正的清军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谁说这顶流癫!这顶流太棒了! 离婚补偿十个亿,顾总夜夜求复婚 重蹈覆辙 霍格沃茨的冰火魔神 裂之光 还原真相!我靠系统成当代名探 赛马娘:第一训练员 斗罗:小舞别想了,我封号斗罗了 楚先生的心上人 我都掀翻无情道了,谁还在乎你们火葬场

清军的八旗蒙古虽然是在天聪九年(1635年)正式建制,但实际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军中就已经存在不少蒙古人及汉人了。 只是那时不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就统称为八旗军——满洲都是皇太极即位后搞出来的,以前就叫做后金八旗军。 当时八旗军中蒙古人最多时,便已有七十六个牛录(每牛录一般两三百人)。 至于努尔哈赤时期的汉人牛录就很少了,最多时也只有十六个。 如今的八旗军中自然仍以八旗满洲地位最高、人数最多,大概有六七万人(正式旗丁)。 至于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一是兵源较少,二是满清高层始终对蒙古人、汉人都抱有一定警惕心理,更清楚明白,在八旗军制中,八旗满洲才是主干、核心,蒙古、汉军都只是枝干。 所以,地位仅次于八旗满洲的八旗蒙古,目前也仅有三万五千多人,只比努尔哈赤时期增加了一万多人。 至于今年六月才正式扩增到八旗的汉军,人数本来只有两万多人。 但在八月时,孔有德等三顺王深感不安,遂请将麾下兵马编入八旗汉军。 皇太极在崇德初年就开始构建八旗汉军,早就想将三顺王麾下兵马编入八旗,进一步加强控制了,只是碍于当初三顺王归降时所许的承诺,这才按纳着心思没开口。 三顺王主动要求加入八旗军,他自然是欣然同意了。 不过三顺王、一顺公听起来名头挺唬人,可实际上自从加入满清,就很少得到兵员补充——一是满清地盘可为兵的汉人确实少,二是满清高层有意打压。 所以,三顺王、一顺公的兵马加起来也就一万余人而已。 他们加入八旗,也就让八旗汉军增加到三万六七千人的样子。 即便如此,三顺王、一顺公也没哪个混上八旗汉军旗主的职位,由此可见满清对孔有德等人防备之深。 另外,为了进一步控制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清军作战分派兵马时,往往都是满洲、蒙古、汉军都抽调一些,混成一支兵马,主将肯定是女真,甚至副将大多数时候也是女真。 一句话,一路兵马中,满洲兵是绝对的核心力量,蒙古、汉军只能给满洲兵打辅助。 甚至有时候八旗蒙古的甲喇章京、固山额真等职位都是女真人的。 但因为兵员基本都是蒙古人,所以作战风格仍类似蒙古轻骑,以骑射为主。只不过八旗蒙古盔甲精良一些,骑弓弓力稍大些,步战能力也比蒙古轻骑更强些。 这两甲喇的八旗蒙古兵常年与明军边军作战,对枪炮是有所防备的,也知道他们此番出击,就是为了试探出眼前崋军的火力··· 崋军虽然骑兵不多,但在与明军、顺军的作战中,也是积累了不少应对骑兵冲阵经验的。 眼见两翼各有一千多蒙古兵策马冲来,第五旅的崋军将士在将官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变阵,并将装填好的虎蹲炮抱放到合适的位置。 眼见蒙古兵前锋已进入阵前两百步,数百门虎蹲炮便在号旗指挥下几乎一起打响! 砰砰砰··· 虽然八旗蒙古兵早有心理准备,可骤然听见如此密集的清脆炮声,仍吓了一跳——不论是明军的虎蹲炮,还是清军自己的,可从来没有如此密集打发的。 “撤!快撤!” 领军的甲喇额真用蒙古语大声疾呼。 事实上,这些八旗蒙古兵阵型并不紧密,在密集的炮声响起时,便纷纷往一侧奔逃。 奈何崋军同一时间打发的虎蹲炮太多了,又基本都是公孙弹(散弹的一种),只一轮,竟然就有近百骑被击落下马! 这只是一侧的战况,另一侧战况也没什么不同,被虎蹲炮打落下马的骑兵甚至更多些。 清军阵前。 阿巴泰看到这一幕顿时脸色难看。 此前虽然崋军将火炮隐藏于军阵中,在加上距离的缘故,他看不清楚,但心里确实猜到崋军有些火炮的,只是不知有多少,炮兵战力又如何。 八旗蒙古这一试探倒是试出来了,却损失了两百余骑! 要知道,此番自他们入关,除了在山海关一片石那场大战以及追击李自成的过程中折损了些兵马,入主京师后总共损失的八旗蒙古兵也未必有两百人。 今日之战要是能大胜还好,如果败了,或者这么灰溜溜地撤走,仅折损两百余八旗蒙古兵的过错,恐怕皇太极就要罚没他不少金银、牲口。 想到这里,阿巴泰面带凶厉之色地道:“看来这崋军和明军差不多,也是依赖枪炮。 告诉诸将,让阿哈、包衣们推着楯车当前锋,再调五牛录的汉军、三牛录的满洲兵跟在后面。 乌真超哈跟在最后,寻找合适抵达开炮,务必压制住敌军虎蹲炮!” 图尔格听了,忙劝道:“贝勒爷,眼前崋军实力还未全部试探出来,现在就压上过半兵力恐怕不好。” <divcss="ntentadv"> 阿巴泰皱眉,有些恼怒地道:“本贝勒哪里压上过半兵力了?大多都是些包衣、阿哈而已,旗兵才用了三千多人。 况且,不多派兵马,真的去打一打,如何知道眼前崋军的全部实力?!” 图尔格不好多说,只能重叹一声,道:“末将请到前方督战。” 阿巴泰正觉得图尔格老在跟前反对这反对那的心烦呢,当即便允了。 很快,清军便动起来,以他们昔日对付大明边军的方法,来进一步试探崋军。 只见一辆辆厚重的楯车由包衣、阿哈们推动着,向崋军军阵不疾不徐地驶来。 这些楯车都是由两轮板车改造而成——其正面由硬木及厚实的木板作为骨架,又包裹牛皮、铁皮,乃至湿棉被。 挡牌有一人高,三四人宽,上面及两侧还留有专门用于观望、射击的凹孔(犹如城垛)。 一架楯车至少得由四五个阿哈推动,身份地位更高的包衣躲在楯车后面,准备随时发动攻击。 包衣虽然被称为奴才,可地位却比真正的奴隶(阿哈)高很多——洪承畴降清后,就被皇太极纳为正黄旗包衣奴才。 眼下参战的这些清军包衣,因其主子财力、地位不同,实力、装备也有所不同。 其中穷苦的,衣衫褴褛,也就有一把冷兵器,不比多数阿哈强多少。 却也有那主子富裕,本人又得宠的,养得身体强壮不说,甚至能穿得起盔甲,乃至拥有步弓、长短兵器、火铳等一套装备。 阿巴泰此番率领的这支兵马中,准备了一百多辆楯车,此时几乎都推了出来,成比较松散的三大排,缓缓向崋军逼近。 一侧有两三千蒙古骑兵和小几百的满洲骑兵在虎视眈眈。 如果在野战中敌人面对楯车逼近,不敢应战,想要撤兵逃走,清军中的骑兵就会趁势追击,或直接拦截,或衔尾追杀,最终打得敌人大败。 崋军也是第一次遭遇楯车战术——至少此前从未见哪支明军或顺军用这么多楯车作战的。 张鑫站在一辆望车上,用望远镜(大崋自产)仔细看了会儿,不禁摇着头笑道:“这清虏战法倒是新奇,可惜对我军来讲,也不过稍费些手段罢了。” 又思考、观望了十几秒,张鑫便道:“传我军令,让陆炮随时准备轰击清虏炮兵阵地。在告诉其他各部,将清虏楯车放到百步左右,再发虎蹲炮。” “遵命!” 随着张鑫军令下达,阵中令旗挥舞、警卫兵奔驰往来,崋军军阵也有了变化。 约莫两三分钟后,清虏楯车前进到崋军阵前两三百步时,在后面缓缓移动的乌镇哈超部队也终于寻找到了合适的炮兵阵地,开始安放大小火炮。 后世辫子戏中满清以骑射得天下自然是骗人的,实际上清军相继战胜明军、顺军等对手,靠得是重甲重弓加上骑马步战的强机动性,然后就是火炮。 事实上,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极为重视发展炮兵。 因为努尔哈赤本是大明龙虎将军,算是边将之一,还参加过万历时期的援朝战争,很清楚当下战争中火炮的地位。 所以,努尔哈赤起兵后,在天启元年就在旗军中设立了专门的炮兵编制,并对其严格训练。 后来孔有德等三顺王携带西式训练过的炮兵、火枪兵加入,只不过是让清军的火器更加多样化、打炮技术更先进,火器部队战力更强而已。 到如今,八旗军中每种编制至少有多少火炮、火枪、楯车等武器,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眼下这支千人乌镇超哈,便携带了红夷大炮两门,专用于破城;普通红夷炮、大将军炮、弗朗机等足有上百门! 至于虎蹲炮以及抬枪这类武器,也是直接配置到步兵中的,只不过配置的不如崋军多罢了。 清初将领也没有喜好依赖弓马骑射、厌恶火炮火枪的说法;而是每临攻城,必用大炮;甚至到了没有红夷大炮,就不去攻打城池的地步。 所以,清初绝大多数清军将领都对自家火器部队(主要指火炮部队)引以为傲,充满自信。 此时,阿巴泰见炮兵阵地即将布置好,便不禁翘着胡须笑道:“这些崋军估计都不知道我们有如此多的火炮,也该让他们尝尝我大清火炮的厉害了。” 才说完,他就听见了炮响。 不禁疑惑:本贝勒都没下令,乌真超哈怎么就开炮了?(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951/222033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951/222033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