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逃命天下第一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收编血族入茅山 从漫威崛起的恕瑞玛 规则怪谈:我在惊悚世界嘎嘎乱杀 数据废土 昏君开局:天下大乱,我落草为寇 在秦爷怀里纵情撒野 1644英雄志 重生倒贴小姑子,带着全村奔小康 栌城之夜 造化长生:我能具现无尽天赋

第428章逃命天下第一 “哪三条路?”李自成忍不住问。 李岩道:“第一条,设法在崋军再次增兵之前,大胜一场,挽回一些军心、士气,尚有能与崋军争夺汉中的机会。” 李自成听了有些无语地道:“若能大胜一场,大家伙何至于愁眉苦脸?” 李岩没就此多说,而是接着道:“第二条路,放弃关中,尽快打通西域。如此,将来即便关中难以守住,我军也可退往西域。 据臣所知,昔日金国兴起,辽国覆灭,其遗臣耶律大石便率领部分辽军、辽民西去,在西域建立了西辽,存续数百年。” 李自成思索着道:“我大顺肱骨、将领大多都是陕甘人事,去了西域如何能适应? 况且如今西域也非无主之地吧?左军师又怎知我军去了西域能否顺利立足,重建大顺?” 李岩如今对李自成的脾性已经颇为了解了,虽不屑于像牛金星、王邻臣等那样逢迎、奉承,但在“奏对”时也有了点技巧。 此时他便道:“臣只是列出此路,是否选择,全看陛下。” 其实他是偏向这第二条路的——在他看来,如今大顺已很难与大崋争夺中原,既然如此,不如退往西域,图谋后计。 此时听了牛金星的一番话,帐内不少将领看向李岩的目光便异样起来。 若刘升再早死,说不得他们这些人,还有生还中原之日。李自成、他以及大顺多数将领,都才二三十岁,若不横死,再活个二三十年不成问题。 反过来,牛金星因为会说话、回来时,对将领们的不法行为也是睁只眼、闭着眼,甚至暗中参与贪污受贿之事,反倒是能与多数顺军将领相结好。 于是道:“左军师还是说说第三条路吧。” 李岩也是头铁,解释道:“若我军无力与崋军争夺天下,而陛下与大伙儿又不愿背井离乡前往西域,那么降崋确实是唯一出路。 因为即便是在顺军这种以农民军起家的队伍中,也是庸俗者众,洁身自好者少,能理解并亲善李岩的就更少了。 李岩略微犹豫了下,但还是一咬牙道:“这第三条路,便是我大顺上下,皆归附于崋军。” 很快,李自成便用森冷的声音道:“左军师莫不是在说笑吧?” 刘升作为大崋开国皇帝是厉害,但说不准他儿子会是第二个秦二世或隋炀帝呢? 一则可以令天下尽快太平,让百姓少受刀兵之灾;二则,我等主动降崋,即便不能保有富贵,也不至于落个身死族灭的凄惨下场。” 牛金星看出李自成对李岩提出降崋之事十分不满,见状便讽刺道:“是啊,若我们降崋,恐怕左军师便因促成此事,成为刘升一统天下的大功臣,不仅不会身死族灭,还会获得荣华富贵,传与子孙后代吧? 待那时,我等再见到左军师时,也不知是要称一句侯爷,还是公爷?” 更别说,李自成早就表现除了对李岩的忌惮与不满,一些心眼明亮的将领便都有意与其保持距离。 因为他很明白,李岩之所以列出第二条路,就是不看好他和大顺,认为他已经失去了与刘升争夺天下的资格。 李自成显然不太喜欢第二条路。 又因为李岩作为军师,时常检举军中不法之事,尤其是欺压百姓之举,再加上为人确实有点清高,所以顺军中大多数将领并不喜欢他。 李岩这话一出来,顿时大帐内静得落针可闻。 牛金星这番话,虽然没明说李岩勾结海军,可这般意思却是大帐内每个人都听得出来。 所以,他怎么看,都觉得带领顺军退往西域,就好像被崋军打得狼狈逃走的丧家之犬。 李自成也是疑心大起,竟顺着牛金星的话冷声道:“若是降崋,你李岩确实能保平安,但朕以及诸位追随朕多年的将领,恐怕未必能活命吧?” 李岩神色凄冷,道:“这只是臣提出的三条路之一,陛下若不愿,不选就是,何必怀疑臣之用心?” 李自成到底没拿定注意弄死李岩,又念着如今军中大略没有超过李岩的,便冷哼一声,道:“降崋断不可能,此事休要再提。另外,今日出得此大帐,若让朕听见谁议论此事,必不轻饶!” <divcss="ntentadv"> 这场会议开到这里也没法再开下去了。 于是李自成便下令让众将领退出去。 至于说如今的局势,他也只能干看着,看能否有其他转机了。 只不过,在排除第三条路,又无法满足第一条路的前置条件后,李自成难免暗暗考虑起第二条路来。 虽说第二条路明显是失败者的选择,但仔细计较起来,自他起事十几年来,本来多数时间都被明军追得狼狈而逃。 论逃命的本领,他认为天下义军当中,只有张献忠、罗汝才能与他媲美。 如今这两人都死了,论逃命本领,他便是天下第一了。 若能逃到西域,立稳脚跟,如那耶律大石般重新建立大顺,传与子孙后代,倒不失为一条不错的退路。 于是,李自成派人叫来了侍卫头领李来亨,让他暗中搜集与西域有关的消息。 因为此前李自成一心逐鹿中原,对西域方面的消息关注并不多。只知在青藏地区有個固始汗,而在嘉峪关以西则有个叶尔羌汗国。 唯有对西域了解更多,他才能确定,西域能否当做他的退路。 ··· 乾元二年,当大崋与顺军在河北、汉中交战,打得顺军节节败退之时,辽东也是阴云密布。 先是睿亲王多尔衮因入关失败、损兵折将,被皇太极剥夺了爵位与所属的镶白旗牛录。 便连作为副帅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也受到责罚,豪格被降爵位郡王,济尔哈朗则被罚银数万两。 入关的其他八旗军将领也多有被惩罚的。 满清众勋贵、大臣本以为皇太极这一番责罚后,必然会有新动作,以提振士气、人心。 比如说派兵再去打一打朝鲜,掳掠些钱财人口什么的,又或者派兵大肆搜捕一番野人女真。 谁知不久后皇太极就病倒了。 满清众人都知道,皇太极本就有大病在身,活不了几年,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倒下去。 须知,直到现在,皇太极这个建立大清的皇帝,也还没设立太子呢。 至于说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称的是汗王,而非皇帝。 所以,满清对此类事其实是没什么经验的,不知道是该按照以前后金的惯例行事,还是按照汉人王朝的规矩行事。 若说按汉人规矩,豪格作为嫡长子理应为太子。 但豪格本就性格粗狂,虽然作战勇猛,可并不能令所有八旗勋贵心服。更别说,皇太极这个阿玛都屡次训斥、责罚于他,如今更是因入关失败之事将其降爵为郡王。 然而,除了豪格,皇太极的其他几个儿子不是年幼,便是还不如豪格争气。 面对这一情况,多铎等皇太极的兄弟难免就起了别的心思。 因为按女真部族老规矩,若首领后人太过年幼或不能服众,兄弟也是有资格继位为新首领的。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951/222034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951/2220341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