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第492章 你们的事发了【二合一章】

第492章 你们的事发了【二合一章】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草包美人(快穿) 池中欢 异域之星球领主 第一玩家 开局展示顶级厨艺,你管这叫小鲜肉? 下山修行后,偏执大佬以身相许 我的夫人竟是女魔头 神谕之海 以补刀终结 罗安娜女皇

王大贵道:“大壮啊,你在码头干活可能不知道,今天城里不少人都在议论这事呢。” “而且说得有头有尾,多半假不了。” 胡大壮还是难以相信。 “我感觉,当今皇上对咱老百姓挺好的,应该不会让咱们损失这么大吧?” 胡大壮记得,当初前明官军溃逃,有些跑到他们平康坊抢劫,就是崋军及时赶到,捕杀溃军,且对百姓秋毫无犯。 崋军接管南京城后,更是日日以工代赈,救活了不少城外的饥民。 令他感触最深的是,后来大崋官府整顿码头,严厉打击那些罢占码头抽成、收保护费的江湖帮派。 又规定了苦力的最低薪资,让他们这些扛活的日子一下子好过不少。 胡大壮打心眼里是感激乾元皇帝、感激新朝廷的。 在街上给人净面的李二叔道:“大壮啊,这朝廷就跟人一样,是会变的。” “大崋朝廷前两年对咱老百姓好,不代表会一直对咱好。” “就像那前明,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差,而是一年年变的。” “你看着大崋衙门比前明还多,养的官吏更多,每年给当官的发俸禄就得花多少钱?” “朝廷钱不够用了,自然得想办法从咱老百姓手里掏。就像当年崇祯爷缺钱打仗,先后弄出个三饷一样。” “唉,咱小老百姓啊,从来就是受苦的命!” 李二叔在街上净面,接触的人不少,能说会道的。 这一番话听着竟颇有道理。 胡大壮对大崋朝廷的信心动摇了,想到家里的二十几贯钱,便急问:“那咱们可怎么办?” 这时,王大贵压低声音道:“我听一些人说,准备明天一起去衙门前抗议。” “当今这位万岁爷,到底是开国皇帝,以前对咱老百姓也好,肯定是个顾及名声的。” “只要让朝廷知道咱们的苦处,说不定禁止用前明铜钱的事儿就黄了。” 李二叔听了狐疑地看来,问:“王大贵,你该不会要去吧?” “为何不去?”王大贵道,“这事可关乎着咱家里的钱还能不能用呢!” 李二叔用过来人的口吻道,“对抗官府,总归不好。” “怎么能叫对抗官府呢?咱们这就跟告御状差不多,咱有理,怕什么?” 王大贵说着看向胡大壮。 “大壮,你去不去?” 胡大壮长得倒是人如其名,挺壮实的,但对官府却颇为敬畏,虽然担心家里的钱,但还是犹豫道:“我考虑考虑。” “考虑好了,明天早饭后找我,咱们一起——人多这事儿才能成。” “嗯。” 胡大壮回到家,发现爹娘都愁眉苦脸的,显然也听闻了朝廷将禁用前明铜钱的事。 这让胡大壮作出决定,明日跟王大贵一起去官府衙门前抗议。 然而吃晚饭的时候,忽然听见外面传来敲锣声,以及熟悉的宣讲声。 “是坊里的宣政员。”他爹胡有德道,“走,咱出去听听说什么。” 自大崋朝廷建立后,城里便分厢、坊、巷来治理。 如平康坊,便有坊正一名、坊副两名,纠察员、宣政员、防疫员各一名。 他们老百姓平日里最怕的是纠察员。 因为纠察员不仅负责处理小的邻里纠纷,还管卫生等事。 情况轻的就训斥几句,或罚几文钱。 若是犯的事严重,却够不上去审判局,便可能被罚去做几日的苦役。 至于大伙儿最亲近的,则是宣政员、防疫员。 宣政员不仅给大伙儿讲朝廷的各种政策、律令,闲暇时还会找人拉家常。 若哪家遇到困难了,宣政员甚至会想办法帮忙解决。 至于防疫员,有点像大夫,可水平似乎还没以前的游方郎中、赤脚大夫高。 讲的道理一套套的,大多跟放疫病有关。 比如说勤洗手、不喝生水之类的。 开始大伙儿都是紧着做,后来发现确实生病少了,对防疫员自然也就热情了。 今天朝廷将禁用前朝铜钱的事传得沸沸扬扬,大伙儿本就心里慌,这时候听见宣政员敲锣要讲些什么,自然注意得很。 胡大壮跟着胡有德出来,便瞧见宣政员跟巷正站在巷子中间最宽敞的一块空地上。 边敲锣边大声道,“咱要讲新钱的事,乡亲们都来听一听,免得被乱七八糟的谣言哄骗了!” 没多大会儿,巷子里的各家各户当家人便几乎都聚拢过来了。 大部分都是男的。 却也有几个家里没成丁的,是女人出面。或拉着孩子,或跟家里长辈一起,站在人群外围。 大伙儿都很安静地看着宣政员。 这是过去两年养出来的好习惯。 平康坊的宣政员是坊里的一个穷书生,叫许和,快三十岁了。 据说前明时连童生都没考上,以前在街上给人代写书信。 后来通过大崋官府组织的考试成为宣政员。 他这宣政员刚开始做得磕磕绊绊,这一年来倒是越发熟练和有模样了。 平康坊的各家百姓许和如今都认识。 见各家人都来了,他便道:“我今日在街上也听到些关于朝廷将禁用前明铜钱的谣言。” “我就去找厢里的宣政官问这事,恰好宣政官叫我们一起去县衙开会,所以就回来的晚了些。” “县衙开会说什么呢?说的就是关于新钱、旧钱的事。” 许和以前跟家里以外的人说话,挺喜欢带点之乎者也,或书里的雅致词汇,跟乡亲们显摆“学识”。 可自从当上宣政员后,这毛病就慢慢改掉了。 就如眼下,说的都是大白话。 寥寥几句,就让大伙儿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朝廷确实要发行新钱,有银钱、铜钱两种,铜钱肯定比前明的钱更好,这是事实。” 这话让人群微微骚动。 因为跟“朝廷将禁用前明旧钱”说法前半段一样。 但出于过去一两年培养出的对许和的信任,他们并没有立马叫嚷。 许和接着道,“但是,今日市井中有人说朝廷将直接禁用前明官私铜钱,却是在造谣生事!” 这时王大贵忍不住道,“朝廷既然发新钱,能不禁用旧钱?” 巷正瞪了王大贵一眼。 许和则直接看向王大贵,道:“王大哥,前明旧钱,不论官私,都以劣钱居多,用起来都是咱们小家小户吃亏,肯定是要禁用的。” “但朝廷绝不像谣言中说的,直接禁用,让大伙儿家里的钱变成废铜烂铁。” “虽然上面还没发布告示,但根据今天县衙开的会,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 “朝廷发行新钱后,会允许大伙儿用旧钱兑换新钱。” 王大贵又忍不住发声了。 “吓,许和,你莫不是把大伙儿当傻子吧?朝廷要允许旧钱换新钱,那不是要吃大亏?” “王大贵!”巷正喝斥,“一次两次,你真不讲会议纪律是吧?!” 王大贵撇嘴,却不再吭声了。 许和这才道:“前明旧钱多劣质,朝廷就算想为大伙儿好,也确实不可能一比一的换——因为朝廷也没那么多钱。” “但是,却会给一个溢出少许的价格兑换。什么叫溢出少许的价格呢?” “比如说,五个劣钱实际值两个新钱,那有关衙门可能会换给你三个新钱。” “这样一来,虽然数目上大伙儿吃了亏,但实际却占了便宜。” “毕竟,大伙儿若是用劣钱去买东西,人家也是要一千多文才算一贯的,对不对?” 不少百姓听得暗自点头。 他们这些小民,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是用铜钱居多。 虽然前明铜钱信誉崩塌,但他们没得选择。 若用铜钱去买东西,都会看铜钱成色论价,麻烦得很。 并且在这种交易中,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吃亏。 寻常老百姓为了避免吃亏,甚至都不愿进那种大商铺的门。 即便不得不去,也会显得畏畏缩缩,小心警惕。 许和停了会儿,看多数百姓貌似理解了他的话,才继续讲。 “我跟大家说这些,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轻信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散播的谣言。” “朝廷此番发行新钱,只要大家配合,肯定不会太吃亏。” “即便要禁用前朝旧钱,也是过相当一段时间,等大家讲旧钱都拿去兑换了,才开始施行。” “所以,大家只需注意官府发布的相关告示,或者等着我来通知就是,那些不靠谱的小道消息,不要相信。” 许和再三嘱咐,之后又回答了百姓们的几个问题,这才前往下一条巷子。 胡家父子回到屋里。 胡大壮就问,“爹,王大哥邀我明日去官衙前抗议,您说我还去吗?” “去什么?”胡有德瞪了儿子一眼,“没听宣政员说吗,外面传的那些消息不靠谱。” “况且,咱们小老百姓什么时候跟官府干能讨得了好?咱也相信乾元皇帝。新旧钱的事,就老老实实听宣政员通知吧。” “诶。” 胡大壮应了声,露出笑容。 其实他也不想去官衙前搞什么抗议。 先前会有这种想法,纯粹是因为担心家里的钱不能用了。 胡有德喝了口热水,道:“你明日下工后跟码头的工头说声,就说不干了。” “不干了?” 胡大壮不解。 胡有德道:“你总在码头抗包不是个事儿,找媳妇都难。你七叔公的工队扩大了,要招学徒,你去试一试,争取学门儿砖瓦匠的手艺。” 胡大壮更不理解了,“当学徒哪有钱赚?再说,我都十九了。” “爹能害你吗?”胡有德又瞪眼,“你七叔公的工队如今常年给官府干活儿,官府要求学徒也发薪酬,还不低。” “又能学手艺,又有钱拿,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事儿。若不是你爹我托关系,你七叔公都不一定要你!” “真的?”胡大壮也瞪大了眼睛,却是满脸惊讶,“官府有那么好,还管七叔公工队的事?” 胡有德感叹道,“这大崋的官府比大明的确实强多了。” ··· 德兴楼。 南京城里一座比较普通的酒楼。 只因开在江宁县衙百多步外,生意还不错。 这一日。 汪恩文、杨德筹、赵智老早就过来,坐到二楼的一个临街的包间里。 让店小二好酒好菜尽管上后,三人便准备看戏。 杨德筹看着街上息壤的人群,想象着过一会儿那些无知小民、泥腿子聚集在县衙门口抗议的情景,不禁先笑起来,脸上的痦子都变得更黑了点。 “汪兄,你说待会儿这江宁知县得知众多百姓抗议,会是什么神情?” 胖子赵智跟着笑道,“那还用想?肯定是又惊又怒。” 精瘦中年汪恩文也笑,口中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虽然事情咱们都安排好了,但今日能否发展成我们需要的场面,还不好说。” “场面肯定不会小。”杨德筹道,“咱们花了那么多银子,请了那么些人散播消息,没理由不成功!” 汪恩文自得的笑了笑,却又谨慎地问了句,“你衙门里的朋友今日没传什么消息吧?” “没有,他说县衙一切如常。” “那便好。” 汪恩文放下心来。 恰好店小二上了酒和菜。 三人便一边吃喝,一边等待。 结果,等到他们快吃完,大街上仍如以往那样人来人往,一片祥和。 完全瞧不见百姓往县衙前聚集的样子! 杨德筹最先忍不住,问:“汪兄,这是怎么回事,你找的那些人不会干拿钱,不干事儿吧?” “没干活?”汪恩文皱眉,明显对同伙的质疑不满,“昨日大街小巷都是朝廷将禁用前明铜钱的小道消息,你们又不是没听到。” “那怎么衙门前一点动静没有?” 汪恩文也感觉奇怪,便道:“我叫人去打听一下,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三人在此“看戏”,会说一些比较忌讳的话,仆从都让他们打发在包厢外面站岗了。 所以,汪恩文说着就要起身出去。 谁知他刚起来,包间们就被推开了。 好几个穿着干练锦衣的人闯了进来。 “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又惊又怒,摆起了乡绅的架子,大声喝问。 为首一个高大汉子神情冰冷,到了三人一眼,反问:“汪恩文、杨德筹、赵智?” 汪恩文已经意识到不妙,靠近了窗户。 杨德筹狐疑不言。 赵智反应最迟钝,道:“老爷我就是赵智,怎么了?” “你们的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高大汉子说完,亮出腰牌。 上面赫然刻着三个猩红大字——绣衣卫! “朝廷发行新钱后,会允许大伙儿用旧钱兑换新钱。” 王大贵又忍不住发声了。 “吓,许和,你莫不是把大伙儿当傻子吧?朝廷要允许旧钱换新钱,那不是要吃大亏?” “王大贵!”巷正喝斥,“一次两次,你真不讲会议纪律是吧?!” 王大贵撇嘴,却不再吭声了。 许和这才道:“前明旧钱多劣质,朝廷就算想为大伙儿好,也确实不可能一比一的换——因为朝廷也没那么多钱。” “但是,却会给一个溢出少许的价格兑换。什么叫溢出少许的价格呢?” “比如说,五个劣钱实际值两个新钱,那有关衙门可能会换给你三个新钱。” “这样一来,虽然数目上大伙儿吃了亏,但实际却占了便宜。” “毕竟,大伙儿若是用劣钱去买东西,人家也是要一千多文才算一贯的,对不对?” 不少百姓听得暗自点头。 他们这些小民,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是用铜钱居多。 虽然前明铜钱信誉崩塌,但他们没得选择。 若用铜钱去买东西,都会看铜钱成色论价,麻烦得很。 并且在这种交易中,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吃亏。 寻常老百姓为了避免吃亏,甚至都不愿进那种大商铺的门。 即便不得不去,也会显得畏畏缩缩,小心警惕。 许和停了会儿,看多数百姓貌似理解了他的话,才继续讲。 “我跟大家说这些,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轻信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散播的谣言。” “朝廷此番发行新钱,只要大家配合,肯定不会太吃亏。” “即便要禁用前朝旧钱,也是过相当一段时间,等大家讲旧钱都拿去兑换了,才开始施行。” “所以,大家只需注意官府发布的相关告示,或者等着我来通知就是,那些不靠谱的小道消息,不要相信。” 许和再三嘱咐,之后又回答了百姓们的几个问题,这才前往下一条巷子。 胡家父子回到屋里。 胡大壮就问,“爹,王大哥邀我明日去官衙前抗议,您说我还去吗?” “去什么?”胡有德瞪了儿子一眼,“没听宣政员说吗,外面传的那些消息不靠谱。” “况且,咱们小老百姓什么时候跟官府干能讨得了好?咱也相信乾元皇帝。新旧钱的事,就老老实实听宣政员通知吧。” “诶。” 胡大壮应了声,露出笑容。 其实他也不想去官衙前搞什么抗议。 先前会有这种想法,纯粹是因为担心家里的钱不能用了。 胡有德喝了口热水,道:“你明日下工后跟码头的工头说声,就说不干了。” “不干了?” 胡大壮不解。 胡有德道:“你总在码头抗包不是个事儿,找媳妇都难。你七叔公的工队扩大了,要招学徒,你去试一试,争取学门儿砖瓦匠的手艺。” 胡大壮更不理解了,“当学徒哪有钱赚?再说,我都十九了。” “爹能害你吗?”胡有德又瞪眼,“你七叔公的工队如今常年给官府干活儿,官府要求学徒也发薪酬,还不低。” “又能学手艺,又有钱拿,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事儿。若不是你爹我托关系,你七叔公都不一定要你!” “真的?”胡大壮也瞪大了眼睛,却是满脸惊讶,“官府有那么好,还管七叔公工队的事?” 胡有德感叹道,“这大崋的官府比大明的确实强多了。” ··· 德兴楼。 南京城里一座比较普通的酒楼。 只因开在江宁县衙百多步外,生意还不错。 这一日。 汪恩文、杨德筹、赵智老早就过来,坐到二楼的一个临街的包间里。 让店小二好酒好菜尽管上后,三人便准备看戏。 杨德筹看着街上息壤的人群,想象着过一会儿那些无知小民、泥腿子聚集在县衙门口抗议的情景,不禁先笑起来,脸上的痦子都变得更黑了点。 “汪兄,你说待会儿这江宁知县得知众多百姓抗议,会是什么神情?” 胖子赵智跟着笑道,“那还用想?肯定是又惊又怒。” 精瘦中年汪恩文也笑,口中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虽然事情咱们都安排好了,但今日能否发展成我们需要的场面,还不好说。” “场面肯定不会小。”杨德筹道,“咱们花了那么多银子,请了那么些人散播消息,没理由不成功!” 汪恩文自得的笑了笑,却又谨慎地问了句,“你衙门里的朋友今日没传什么消息吧?” “没有,他说县衙一切如常。” “那便好。” 汪恩文放下心来。 恰好店小二上了酒和菜。 三人便一边吃喝,一边等待。 结果,等到他们快吃完,大街上仍如以往那样人来人往,一片祥和。 完全瞧不见百姓往县衙前聚集的样子! 杨德筹最先忍不住,问:“汪兄,这是怎么回事,你找的那些人不会干拿钱,不干事儿吧?” “没干活?”汪恩文皱眉,明显对同伙的质疑不满,“昨日大街小巷都是朝廷将禁用前明铜钱的小道消息,你们又不是没听到。” “那怎么衙门前一点动静没有?” 汪恩文也感觉奇怪,便道:“我叫人去打听一下,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三人在此“看戏”,会说一些比较忌讳的话,仆从都让他们打发在包厢外面站岗了。 所以,汪恩文说着就要起身出去。 谁知他刚起来,包间们就被推开了。 好几个穿着干练锦衣的人闯了进来。 “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又惊又怒,摆起了乡绅的架子,大声喝问。 为首一个高大汉子神情冰冷,到了三人一眼,反问:“汪恩文、杨德筹、赵智?” 汪恩文已经意识到不妙,靠近了窗户。 杨德筹狐疑不言。 赵智反应最迟钝,道:“老爷我就是赵智,怎么了?” “你们的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高大汉子说完,亮出腰牌。 上面赫然刻着三个猩红大字——绣衣卫! “朝廷发行新钱后,会允许大伙儿用旧钱兑换新钱。” 王大贵又忍不住发声了。 “吓,许和,你莫不是把大伙儿当傻子吧?朝廷要允许旧钱换新钱,那不是要吃大亏?” “王大贵!”巷正喝斥,“一次两次,你真不讲会议纪律是吧?!” 王大贵撇嘴,却不再吭声了。 许和这才道:“前明旧钱多劣质,朝廷就算想为大伙儿好,也确实不可能一比一的换——因为朝廷也没那么多钱。” “但是,却会给一个溢出少许的价格兑换。什么叫溢出少许的价格呢?” “比如说,五个劣钱实际值两个新钱,那有关衙门可能会换给你三个新钱。” “这样一来,虽然数目上大伙儿吃了亏,但实际却占了便宜。” “毕竟,大伙儿若是用劣钱去买东西,人家也是要一千多文才算一贯的,对不对?” 不少百姓听得暗自点头。 他们这些小民,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是用铜钱居多。 虽然前明铜钱信誉崩塌,但他们没得选择。 若用铜钱去买东西,都会看铜钱成色论价,麻烦得很。 并且在这种交易中,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吃亏。 寻常老百姓为了避免吃亏,甚至都不愿进那种大商铺的门。 即便不得不去,也会显得畏畏缩缩,小心警惕。 许和停了会儿,看多数百姓貌似理解了他的话,才继续讲。 “我跟大家说这些,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轻信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散播的谣言。” “朝廷此番发行新钱,只要大家配合,肯定不会太吃亏。” “即便要禁用前朝旧钱,也是过相当一段时间,等大家讲旧钱都拿去兑换了,才开始施行。” “所以,大家只需注意官府发布的相关告示,或者等着我来通知就是,那些不靠谱的小道消息,不要相信。” 许和再三嘱咐,之后又回答了百姓们的几个问题,这才前往下一条巷子。 胡家父子回到屋里。 胡大壮就问,“爹,王大哥邀我明日去官衙前抗议,您说我还去吗?” “去什么?”胡有德瞪了儿子一眼,“没听宣政员说吗,外面传的那些消息不靠谱。” “况且,咱们小老百姓什么时候跟官府干能讨得了好?咱也相信乾元皇帝。新旧钱的事,就老老实实听宣政员通知吧。” “诶。” 胡大壮应了声,露出笑容。 其实他也不想去官衙前搞什么抗议。 先前会有这种想法,纯粹是因为担心家里的钱不能用了。 胡有德喝了口热水,道:“你明日下工后跟码头的工头说声,就说不干了。” “不干了?” 胡大壮不解。 胡有德道:“你总在码头抗包不是个事儿,找媳妇都难。你七叔公的工队扩大了,要招学徒,你去试一试,争取学门儿砖瓦匠的手艺。” 胡大壮更不理解了,“当学徒哪有钱赚?再说,我都十九了。” “爹能害你吗?”胡有德又瞪眼,“你七叔公的工队如今常年给官府干活儿,官府要求学徒也发薪酬,还不低。” “又能学手艺,又有钱拿,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事儿。若不是你爹我托关系,你七叔公都不一定要你!” “真的?”胡大壮也瞪大了眼睛,却是满脸惊讶,“官府有那么好,还管七叔公工队的事?” 胡有德感叹道,“这大崋的官府比大明的确实强多了。” ··· 德兴楼。 南京城里一座比较普通的酒楼。 只因开在江宁县衙百多步外,生意还不错。 这一日。 汪恩文、杨德筹、赵智老早就过来,坐到二楼的一个临街的包间里。 让店小二好酒好菜尽管上后,三人便准备看戏。 杨德筹看着街上息壤的人群,想象着过一会儿那些无知小民、泥腿子聚集在县衙门口抗议的情景,不禁先笑起来,脸上的痦子都变得更黑了点。 “汪兄,你说待会儿这江宁知县得知众多百姓抗议,会是什么神情?” 胖子赵智跟着笑道,“那还用想?肯定是又惊又怒。” 精瘦中年汪恩文也笑,口中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虽然事情咱们都安排好了,但今日能否发展成我们需要的场面,还不好说。” “场面肯定不会小。”杨德筹道,“咱们花了那么多银子,请了那么些人散播消息,没理由不成功!” 汪恩文自得的笑了笑,却又谨慎地问了句,“你衙门里的朋友今日没传什么消息吧?” “没有,他说县衙一切如常。” “那便好。” 汪恩文放下心来。 恰好店小二上了酒和菜。 三人便一边吃喝,一边等待。 结果,等到他们快吃完,大街上仍如以往那样人来人往,一片祥和。 完全瞧不见百姓往县衙前聚集的样子! 杨德筹最先忍不住,问:“汪兄,这是怎么回事,你找的那些人不会干拿钱,不干事儿吧?” “没干活?”汪恩文皱眉,明显对同伙的质疑不满,“昨日大街小巷都是朝廷将禁用前明铜钱的小道消息,你们又不是没听到。” “那怎么衙门前一点动静没有?” 汪恩文也感觉奇怪,便道:“我叫人去打听一下,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三人在此“看戏”,会说一些比较忌讳的话,仆从都让他们打发在包厢外面站岗了。 所以,汪恩文说着就要起身出去。 谁知他刚起来,包间们就被推开了。 好几个穿着干练锦衣的人闯了进来。 “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又惊又怒,摆起了乡绅的架子,大声喝问。 为首一个高大汉子神情冰冷,到了三人一眼,反问:“汪恩文、杨德筹、赵智?” 汪恩文已经意识到不妙,靠近了窗户。 杨德筹狐疑不言。 赵智反应最迟钝,道:“老爷我就是赵智,怎么了?” “你们的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高大汉子说完,亮出腰牌。 上面赫然刻着三个猩红大字——绣衣卫! “朝廷发行新钱后,会允许大伙儿用旧钱兑换新钱。” 王大贵又忍不住发声了。 “吓,许和,你莫不是把大伙儿当傻子吧?朝廷要允许旧钱换新钱,那不是要吃大亏?” “王大贵!”巷正喝斥,“一次两次,你真不讲会议纪律是吧?!” 王大贵撇嘴,却不再吭声了。 许和这才道:“前明旧钱多劣质,朝廷就算想为大伙儿好,也确实不可能一比一的换——因为朝廷也没那么多钱。” “但是,却会给一个溢出少许的价格兑换。什么叫溢出少许的价格呢?” “比如说,五个劣钱实际值两个新钱,那有关衙门可能会换给你三个新钱。” “这样一来,虽然数目上大伙儿吃了亏,但实际却占了便宜。” “毕竟,大伙儿若是用劣钱去买东西,人家也是要一千多文才算一贯的,对不对?” 不少百姓听得暗自点头。 他们这些小民,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是用铜钱居多。 虽然前明铜钱信誉崩塌,但他们没得选择。 若用铜钱去买东西,都会看铜钱成色论价,麻烦得很。 并且在这种交易中,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吃亏。 寻常老百姓为了避免吃亏,甚至都不愿进那种大商铺的门。 即便不得不去,也会显得畏畏缩缩,小心警惕。 许和停了会儿,看多数百姓貌似理解了他的话,才继续讲。 “我跟大家说这些,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轻信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散播的谣言。” “朝廷此番发行新钱,只要大家配合,肯定不会太吃亏。” “即便要禁用前朝旧钱,也是过相当一段时间,等大家讲旧钱都拿去兑换了,才开始施行。” “所以,大家只需注意官府发布的相关告示,或者等着我来通知就是,那些不靠谱的小道消息,不要相信。” 许和再三嘱咐,之后又回答了百姓们的几个问题,这才前往下一条巷子。 胡家父子回到屋里。 胡大壮就问,“爹,王大哥邀我明日去官衙前抗议,您说我还去吗?” “去什么?”胡有德瞪了儿子一眼,“没听宣政员说吗,外面传的那些消息不靠谱。” “况且,咱们小老百姓什么时候跟官府干能讨得了好?咱也相信乾元皇帝。新旧钱的事,就老老实实听宣政员通知吧。” “诶。” 胡大壮应了声,露出笑容。 其实他也不想去官衙前搞什么抗议。 先前会有这种想法,纯粹是因为担心家里的钱不能用了。 胡有德喝了口热水,道:“你明日下工后跟码头的工头说声,就说不干了。” “不干了?” 胡大壮不解。 胡有德道:“你总在码头抗包不是个事儿,找媳妇都难。你七叔公的工队扩大了,要招学徒,你去试一试,争取学门儿砖瓦匠的手艺。” 胡大壮更不理解了,“当学徒哪有钱赚?再说,我都十九了。” “爹能害你吗?”胡有德又瞪眼,“你七叔公的工队如今常年给官府干活儿,官府要求学徒也发薪酬,还不低。” “又能学手艺,又有钱拿,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事儿。若不是你爹我托关系,你七叔公都不一定要你!” “真的?”胡大壮也瞪大了眼睛,却是满脸惊讶,“官府有那么好,还管七叔公工队的事?” 胡有德感叹道,“这大崋的官府比大明的确实强多了。” ··· 德兴楼。 南京城里一座比较普通的酒楼。 只因开在江宁县衙百多步外,生意还不错。 这一日。 汪恩文、杨德筹、赵智老早就过来,坐到二楼的一个临街的包间里。 让店小二好酒好菜尽管上后,三人便准备看戏。 杨德筹看着街上息壤的人群,想象着过一会儿那些无知小民、泥腿子聚集在县衙门口抗议的情景,不禁先笑起来,脸上的痦子都变得更黑了点。 “汪兄,你说待会儿这江宁知县得知众多百姓抗议,会是什么神情?” 胖子赵智跟着笑道,“那还用想?肯定是又惊又怒。” 精瘦中年汪恩文也笑,口中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虽然事情咱们都安排好了,但今日能否发展成我们需要的场面,还不好说。” “场面肯定不会小。”杨德筹道,“咱们花了那么多银子,请了那么些人散播消息,没理由不成功!” 汪恩文自得的笑了笑,却又谨慎地问了句,“你衙门里的朋友今日没传什么消息吧?” “没有,他说县衙一切如常。” “那便好。” 汪恩文放下心来。 恰好店小二上了酒和菜。 三人便一边吃喝,一边等待。 结果,等到他们快吃完,大街上仍如以往那样人来人往,一片祥和。 完全瞧不见百姓往县衙前聚集的样子! 杨德筹最先忍不住,问:“汪兄,这是怎么回事,你找的那些人不会干拿钱,不干事儿吧?” “没干活?”汪恩文皱眉,明显对同伙的质疑不满,“昨日大街小巷都是朝廷将禁用前明铜钱的小道消息,你们又不是没听到。” “那怎么衙门前一点动静没有?” 汪恩文也感觉奇怪,便道:“我叫人去打听一下,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三人在此“看戏”,会说一些比较忌讳的话,仆从都让他们打发在包厢外面站岗了。 所以,汪恩文说着就要起身出去。 谁知他刚起来,包间们就被推开了。 好几个穿着干练锦衣的人闯了进来。 “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又惊又怒,摆起了乡绅的架子,大声喝问。 为首一个高大汉子神情冰冷,到了三人一眼,反问:“汪恩文、杨德筹、赵智?” 汪恩文已经意识到不妙,靠近了窗户。 杨德筹狐疑不言。 赵智反应最迟钝,道:“老爷我就是赵智,怎么了?” “你们的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高大汉子说完,亮出腰牌。 上面赫然刻着三个猩红大字——绣衣卫! “朝廷发行新钱后,会允许大伙儿用旧钱兑换新钱。” 王大贵又忍不住发声了。 “吓,许和,你莫不是把大伙儿当傻子吧?朝廷要允许旧钱换新钱,那不是要吃大亏?” “王大贵!”巷正喝斥,“一次两次,你真不讲会议纪律是吧?!” 王大贵撇嘴,却不再吭声了。 许和这才道:“前明旧钱多劣质,朝廷就算想为大伙儿好,也确实不可能一比一的换——因为朝廷也没那么多钱。” “但是,却会给一个溢出少许的价格兑换。什么叫溢出少许的价格呢?” “比如说,五个劣钱实际值两个新钱,那有关衙门可能会换给你三个新钱。” “这样一来,虽然数目上大伙儿吃了亏,但实际却占了便宜。” “毕竟,大伙儿若是用劣钱去买东西,人家也是要一千多文才算一贯的,对不对?” 不少百姓听得暗自点头。 他们这些小民,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是用铜钱居多。 虽然前明铜钱信誉崩塌,但他们没得选择。 若用铜钱去买东西,都会看铜钱成色论价,麻烦得很。 并且在这种交易中,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吃亏。 寻常老百姓为了避免吃亏,甚至都不愿进那种大商铺的门。 即便不得不去,也会显得畏畏缩缩,小心警惕。 许和停了会儿,看多数百姓貌似理解了他的话,才继续讲。 “我跟大家说这些,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轻信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散播的谣言。” “朝廷此番发行新钱,只要大家配合,肯定不会太吃亏。” “即便要禁用前朝旧钱,也是过相当一段时间,等大家讲旧钱都拿去兑换了,才开始施行。” “所以,大家只需注意官府发布的相关告示,或者等着我来通知就是,那些不靠谱的小道消息,不要相信。” 许和再三嘱咐,之后又回答了百姓们的几个问题,这才前往下一条巷子。 胡家父子回到屋里。 胡大壮就问,“爹,王大哥邀我明日去官衙前抗议,您说我还去吗?” “去什么?”胡有德瞪了儿子一眼,“没听宣政员说吗,外面传的那些消息不靠谱。” “况且,咱们小老百姓什么时候跟官府干能讨得了好?咱也相信乾元皇帝。新旧钱的事,就老老实实听宣政员通知吧。” “诶。” 胡大壮应了声,露出笑容。 其实他也不想去官衙前搞什么抗议。 先前会有这种想法,纯粹是因为担心家里的钱不能用了。 胡有德喝了口热水,道:“你明日下工后跟码头的工头说声,就说不干了。” “不干了?” 胡大壮不解。 胡有德道:“你总在码头抗包不是个事儿,找媳妇都难。你七叔公的工队扩大了,要招学徒,你去试一试,争取学门儿砖瓦匠的手艺。” 胡大壮更不理解了,“当学徒哪有钱赚?再说,我都十九了。” “爹能害你吗?”胡有德又瞪眼,“你七叔公的工队如今常年给官府干活儿,官府要求学徒也发薪酬,还不低。” “又能学手艺,又有钱拿,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事儿。若不是你爹我托关系,你七叔公都不一定要你!” “真的?”胡大壮也瞪大了眼睛,却是满脸惊讶,“官府有那么好,还管七叔公工队的事?” 胡有德感叹道,“这大崋的官府比大明的确实强多了。” ··· 德兴楼。 南京城里一座比较普通的酒楼。 只因开在江宁县衙百多步外,生意还不错。 这一日。 汪恩文、杨德筹、赵智老早就过来,坐到二楼的一个临街的包间里。 让店小二好酒好菜尽管上后,三人便准备看戏。 杨德筹看着街上息壤的人群,想象着过一会儿那些无知小民、泥腿子聚集在县衙门口抗议的情景,不禁先笑起来,脸上的痦子都变得更黑了点。 “汪兄,你说待会儿这江宁知县得知众多百姓抗议,会是什么神情?” 胖子赵智跟着笑道,“那还用想?肯定是又惊又怒。” 精瘦中年汪恩文也笑,口中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虽然事情咱们都安排好了,但今日能否发展成我们需要的场面,还不好说。” “场面肯定不会小。”杨德筹道,“咱们花了那么多银子,请了那么些人散播消息,没理由不成功!” 汪恩文自得的笑了笑,却又谨慎地问了句,“你衙门里的朋友今日没传什么消息吧?” “没有,他说县衙一切如常。” “那便好。” 汪恩文放下心来。 恰好店小二上了酒和菜。 三人便一边吃喝,一边等待。 结果,等到他们快吃完,大街上仍如以往那样人来人往,一片祥和。 完全瞧不见百姓往县衙前聚集的样子! 杨德筹最先忍不住,问:“汪兄,这是怎么回事,你找的那些人不会干拿钱,不干事儿吧?” “没干活?”汪恩文皱眉,明显对同伙的质疑不满,“昨日大街小巷都是朝廷将禁用前明铜钱的小道消息,你们又不是没听到。” “那怎么衙门前一点动静没有?” 汪恩文也感觉奇怪,便道:“我叫人去打听一下,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三人在此“看戏”,会说一些比较忌讳的话,仆从都让他们打发在包厢外面站岗了。 所以,汪恩文说着就要起身出去。 谁知他刚起来,包间们就被推开了。 好几个穿着干练锦衣的人闯了进来。 “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又惊又怒,摆起了乡绅的架子,大声喝问。 为首一个高大汉子神情冰冷,到了三人一眼,反问:“汪恩文、杨德筹、赵智?” 汪恩文已经意识到不妙,靠近了窗户。 杨德筹狐疑不言。 赵智反应最迟钝,道:“老爷我就是赵智,怎么了?” “你们的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高大汉子说完,亮出腰牌。 上面赫然刻着三个猩红大字——绣衣卫! “朝廷发行新钱后,会允许大伙儿用旧钱兑换新钱。” 王大贵又忍不住发声了。 “吓,许和,你莫不是把大伙儿当傻子吧?朝廷要允许旧钱换新钱,那不是要吃大亏?” “王大贵!”巷正喝斥,“一次两次,你真不讲会议纪律是吧?!” 王大贵撇嘴,却不再吭声了。 许和这才道:“前明旧钱多劣质,朝廷就算想为大伙儿好,也确实不可能一比一的换——因为朝廷也没那么多钱。” “但是,却会给一个溢出少许的价格兑换。什么叫溢出少许的价格呢?” “比如说,五个劣钱实际值两个新钱,那有关衙门可能会换给你三个新钱。” “这样一来,虽然数目上大伙儿吃了亏,但实际却占了便宜。” “毕竟,大伙儿若是用劣钱去买东西,人家也是要一千多文才算一贯的,对不对?” 不少百姓听得暗自点头。 他们这些小民,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是用铜钱居多。 虽然前明铜钱信誉崩塌,但他们没得选择。 若用铜钱去买东西,都会看铜钱成色论价,麻烦得很。 并且在这种交易中,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吃亏。 寻常老百姓为了避免吃亏,甚至都不愿进那种大商铺的门。 即便不得不去,也会显得畏畏缩缩,小心警惕。 许和停了会儿,看多数百姓貌似理解了他的话,才继续讲。 “我跟大家说这些,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轻信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散播的谣言。” “朝廷此番发行新钱,只要大家配合,肯定不会太吃亏。” “即便要禁用前朝旧钱,也是过相当一段时间,等大家讲旧钱都拿去兑换了,才开始施行。” “所以,大家只需注意官府发布的相关告示,或者等着我来通知就是,那些不靠谱的小道消息,不要相信。” 许和再三嘱咐,之后又回答了百姓们的几个问题,这才前往下一条巷子。 胡家父子回到屋里。 胡大壮就问,“爹,王大哥邀我明日去官衙前抗议,您说我还去吗?” “去什么?”胡有德瞪了儿子一眼,“没听宣政员说吗,外面传的那些消息不靠谱。” “况且,咱们小老百姓什么时候跟官府干能讨得了好?咱也相信乾元皇帝。新旧钱的事,就老老实实听宣政员通知吧。” “诶。” 胡大壮应了声,露出笑容。 其实他也不想去官衙前搞什么抗议。 先前会有这种想法,纯粹是因为担心家里的钱不能用了。 胡有德喝了口热水,道:“你明日下工后跟码头的工头说声,就说不干了。” “不干了?” 胡大壮不解。 胡有德道:“你总在码头抗包不是个事儿,找媳妇都难。你七叔公的工队扩大了,要招学徒,你去试一试,争取学门儿砖瓦匠的手艺。” 胡大壮更不理解了,“当学徒哪有钱赚?再说,我都十九了。” “爹能害你吗?”胡有德又瞪眼,“你七叔公的工队如今常年给官府干活儿,官府要求学徒也发薪酬,还不低。” “又能学手艺,又有钱拿,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事儿。若不是你爹我托关系,你七叔公都不一定要你!” “真的?”胡大壮也瞪大了眼睛,却是满脸惊讶,“官府有那么好,还管七叔公工队的事?” 胡有德感叹道,“这大崋的官府比大明的确实强多了。” ··· 德兴楼。 南京城里一座比较普通的酒楼。 只因开在江宁县衙百多步外,生意还不错。 这一日。 汪恩文、杨德筹、赵智老早就过来,坐到二楼的一个临街的包间里。 让店小二好酒好菜尽管上后,三人便准备看戏。 杨德筹看着街上息壤的人群,想象着过一会儿那些无知小民、泥腿子聚集在县衙门口抗议的情景,不禁先笑起来,脸上的痦子都变得更黑了点。 “汪兄,你说待会儿这江宁知县得知众多百姓抗议,会是什么神情?” 胖子赵智跟着笑道,“那还用想?肯定是又惊又怒。” 精瘦中年汪恩文也笑,口中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虽然事情咱们都安排好了,但今日能否发展成我们需要的场面,还不好说。” “场面肯定不会小。”杨德筹道,“咱们花了那么多银子,请了那么些人散播消息,没理由不成功!” 汪恩文自得的笑了笑,却又谨慎地问了句,“你衙门里的朋友今日没传什么消息吧?” “没有,他说县衙一切如常。” “那便好。” 汪恩文放下心来。 恰好店小二上了酒和菜。 三人便一边吃喝,一边等待。 结果,等到他们快吃完,大街上仍如以往那样人来人往,一片祥和。 完全瞧不见百姓往县衙前聚集的样子! 杨德筹最先忍不住,问:“汪兄,这是怎么回事,你找的那些人不会干拿钱,不干事儿吧?” “没干活?”汪恩文皱眉,明显对同伙的质疑不满,“昨日大街小巷都是朝廷将禁用前明铜钱的小道消息,你们又不是没听到。” “那怎么衙门前一点动静没有?” 汪恩文也感觉奇怪,便道:“我叫人去打听一下,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三人在此“看戏”,会说一些比较忌讳的话,仆从都让他们打发在包厢外面站岗了。 所以,汪恩文说着就要起身出去。 谁知他刚起来,包间们就被推开了。 好几个穿着干练锦衣的人闯了进来。 “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又惊又怒,摆起了乡绅的架子,大声喝问。 为首一个高大汉子神情冰冷,到了三人一眼,反问:“汪恩文、杨德筹、赵智?” 汪恩文已经意识到不妙,靠近了窗户。 杨德筹狐疑不言。 赵智反应最迟钝,道:“老爷我就是赵智,怎么了?” “你们的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高大汉子说完,亮出腰牌。 上面赫然刻着三个猩红大字——绣衣卫! “朝廷发行新钱后,会允许大伙儿用旧钱兑换新钱。” 王大贵又忍不住发声了。 “吓,许和,你莫不是把大伙儿当傻子吧?朝廷要允许旧钱换新钱,那不是要吃大亏?” “王大贵!”巷正喝斥,“一次两次,你真不讲会议纪律是吧?!” 王大贵撇嘴,却不再吭声了。 许和这才道:“前明旧钱多劣质,朝廷就算想为大伙儿好,也确实不可能一比一的换——因为朝廷也没那么多钱。” “但是,却会给一个溢出少许的价格兑换。什么叫溢出少许的价格呢?” “比如说,五个劣钱实际值两个新钱,那有关衙门可能会换给你三个新钱。” “这样一来,虽然数目上大伙儿吃了亏,但实际却占了便宜。” “毕竟,大伙儿若是用劣钱去买东西,人家也是要一千多文才算一贯的,对不对?” 不少百姓听得暗自点头。 他们这些小民,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是用铜钱居多。 虽然前明铜钱信誉崩塌,但他们没得选择。 若用铜钱去买东西,都会看铜钱成色论价,麻烦得很。 并且在这种交易中,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吃亏。 寻常老百姓为了避免吃亏,甚至都不愿进那种大商铺的门。 即便不得不去,也会显得畏畏缩缩,小心警惕。 许和停了会儿,看多数百姓貌似理解了他的话,才继续讲。 “我跟大家说这些,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轻信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散播的谣言。” “朝廷此番发行新钱,只要大家配合,肯定不会太吃亏。” “即便要禁用前朝旧钱,也是过相当一段时间,等大家讲旧钱都拿去兑换了,才开始施行。” “所以,大家只需注意官府发布的相关告示,或者等着我来通知就是,那些不靠谱的小道消息,不要相信。” 许和再三嘱咐,之后又回答了百姓们的几个问题,这才前往下一条巷子。 胡家父子回到屋里。 胡大壮就问,“爹,王大哥邀我明日去官衙前抗议,您说我还去吗?” “去什么?”胡有德瞪了儿子一眼,“没听宣政员说吗,外面传的那些消息不靠谱。” “况且,咱们小老百姓什么时候跟官府干能讨得了好?咱也相信乾元皇帝。新旧钱的事,就老老实实听宣政员通知吧。” “诶。” 胡大壮应了声,露出笑容。 其实他也不想去官衙前搞什么抗议。 先前会有这种想法,纯粹是因为担心家里的钱不能用了。 胡有德喝了口热水,道:“你明日下工后跟码头的工头说声,就说不干了。” “不干了?” 胡大壮不解。 胡有德道:“你总在码头抗包不是个事儿,找媳妇都难。你七叔公的工队扩大了,要招学徒,你去试一试,争取学门儿砖瓦匠的手艺。” 胡大壮更不理解了,“当学徒哪有钱赚?再说,我都十九了。” “爹能害你吗?”胡有德又瞪眼,“你七叔公的工队如今常年给官府干活儿,官府要求学徒也发薪酬,还不低。” “又能学手艺,又有钱拿,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事儿。若不是你爹我托关系,你七叔公都不一定要你!” “真的?”胡大壮也瞪大了眼睛,却是满脸惊讶,“官府有那么好,还管七叔公工队的事?” 胡有德感叹道,“这大崋的官府比大明的确实强多了。” ··· 德兴楼。 南京城里一座比较普通的酒楼。 只因开在江宁县衙百多步外,生意还不错。 这一日。 汪恩文、杨德筹、赵智老早就过来,坐到二楼的一个临街的包间里。 让店小二好酒好菜尽管上后,三人便准备看戏。 杨德筹看着街上息壤的人群,想象着过一会儿那些无知小民、泥腿子聚集在县衙门口抗议的情景,不禁先笑起来,脸上的痦子都变得更黑了点。 “汪兄,你说待会儿这江宁知县得知众多百姓抗议,会是什么神情?” 胖子赵智跟着笑道,“那还用想?肯定是又惊又怒。” 精瘦中年汪恩文也笑,口中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虽然事情咱们都安排好了,但今日能否发展成我们需要的场面,还不好说。” “场面肯定不会小。”杨德筹道,“咱们花了那么多银子,请了那么些人散播消息,没理由不成功!” 汪恩文自得的笑了笑,却又谨慎地问了句,“你衙门里的朋友今日没传什么消息吧?” “没有,他说县衙一切如常。” “那便好。” 汪恩文放下心来。 恰好店小二上了酒和菜。 三人便一边吃喝,一边等待。 结果,等到他们快吃完,大街上仍如以往那样人来人往,一片祥和。 完全瞧不见百姓往县衙前聚集的样子! 杨德筹最先忍不住,问:“汪兄,这是怎么回事,你找的那些人不会干拿钱,不干事儿吧?” “没干活?”汪恩文皱眉,明显对同伙的质疑不满,“昨日大街小巷都是朝廷将禁用前明铜钱的小道消息,你们又不是没听到。” “那怎么衙门前一点动静没有?” 汪恩文也感觉奇怪,便道:“我叫人去打听一下,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三人在此“看戏”,会说一些比较忌讳的话,仆从都让他们打发在包厢外面站岗了。 所以,汪恩文说着就要起身出去。 谁知他刚起来,包间们就被推开了。 好几个穿着干练锦衣的人闯了进来。 “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又惊又怒,摆起了乡绅的架子,大声喝问。 为首一个高大汉子神情冰冷,到了三人一眼,反问:“汪恩文、杨德筹、赵智?” 汪恩文已经意识到不妙,靠近了窗户。 杨德筹狐疑不言。 赵智反应最迟钝,道:“老爷我就是赵智,怎么了?” “你们的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高大汉子说完,亮出腰牌。 上面赫然刻着三个猩红大字——绣衣卫! “朝廷发行新钱后,会允许大伙儿用旧钱兑换新钱。” 王大贵又忍不住发声了。 “吓,许和,你莫不是把大伙儿当傻子吧?朝廷要允许旧钱换新钱,那不是要吃大亏?” “王大贵!”巷正喝斥,“一次两次,你真不讲会议纪律是吧?!” 王大贵撇嘴,却不再吭声了。 许和这才道:“前明旧钱多劣质,朝廷就算想为大伙儿好,也确实不可能一比一的换——因为朝廷也没那么多钱。” “但是,却会给一个溢出少许的价格兑换。什么叫溢出少许的价格呢?” “比如说,五个劣钱实际值两个新钱,那有关衙门可能会换给你三个新钱。” “这样一来,虽然数目上大伙儿吃了亏,但实际却占了便宜。” “毕竟,大伙儿若是用劣钱去买东西,人家也是要一千多文才算一贯的,对不对?” 不少百姓听得暗自点头。 他们这些小民,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是用铜钱居多。 虽然前明铜钱信誉崩塌,但他们没得选择。 若用铜钱去买东西,都会看铜钱成色论价,麻烦得很。 并且在这种交易中,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吃亏。 寻常老百姓为了避免吃亏,甚至都不愿进那种大商铺的门。 即便不得不去,也会显得畏畏缩缩,小心警惕。 许和停了会儿,看多数百姓貌似理解了他的话,才继续讲。 “我跟大家说这些,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轻信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散播的谣言。” “朝廷此番发行新钱,只要大家配合,肯定不会太吃亏。” “即便要禁用前朝旧钱,也是过相当一段时间,等大家讲旧钱都拿去兑换了,才开始施行。” “所以,大家只需注意官府发布的相关告示,或者等着我来通知就是,那些不靠谱的小道消息,不要相信。” 许和再三嘱咐,之后又回答了百姓们的几个问题,这才前往下一条巷子。 胡家父子回到屋里。 胡大壮就问,“爹,王大哥邀我明日去官衙前抗议,您说我还去吗?” “去什么?”胡有德瞪了儿子一眼,“没听宣政员说吗,外面传的那些消息不靠谱。” “况且,咱们小老百姓什么时候跟官府干能讨得了好?咱也相信乾元皇帝。新旧钱的事,就老老实实听宣政员通知吧。” “诶。” 胡大壮应了声,露出笑容。 其实他也不想去官衙前搞什么抗议。 先前会有这种想法,纯粹是因为担心家里的钱不能用了。 胡有德喝了口热水,道:“你明日下工后跟码头的工头说声,就说不干了。” “不干了?” 胡大壮不解。 胡有德道:“你总在码头抗包不是个事儿,找媳妇都难。你七叔公的工队扩大了,要招学徒,你去试一试,争取学门儿砖瓦匠的手艺。” 胡大壮更不理解了,“当学徒哪有钱赚?再说,我都十九了。” “爹能害你吗?”胡有德又瞪眼,“你七叔公的工队如今常年给官府干活儿,官府要求学徒也发薪酬,还不低。” “又能学手艺,又有钱拿,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事儿。若不是你爹我托关系,你七叔公都不一定要你!” “真的?”胡大壮也瞪大了眼睛,却是满脸惊讶,“官府有那么好,还管七叔公工队的事?” 胡有德感叹道,“这大崋的官府比大明的确实强多了。” ··· 德兴楼。 南京城里一座比较普通的酒楼。 只因开在江宁县衙百多步外,生意还不错。 这一日。 汪恩文、杨德筹、赵智老早就过来,坐到二楼的一个临街的包间里。 让店小二好酒好菜尽管上后,三人便准备看戏。 杨德筹看着街上息壤的人群,想象着过一会儿那些无知小民、泥腿子聚集在县衙门口抗议的情景,不禁先笑起来,脸上的痦子都变得更黑了点。 “汪兄,你说待会儿这江宁知县得知众多百姓抗议,会是什么神情?” 胖子赵智跟着笑道,“那还用想?肯定是又惊又怒。” 精瘦中年汪恩文也笑,口中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虽然事情咱们都安排好了,但今日能否发展成我们需要的场面,还不好说。” “场面肯定不会小。”杨德筹道,“咱们花了那么多银子,请了那么些人散播消息,没理由不成功!” 汪恩文自得的笑了笑,却又谨慎地问了句,“你衙门里的朋友今日没传什么消息吧?” “没有,他说县衙一切如常。” “那便好。” 汪恩文放下心来。 恰好店小二上了酒和菜。 三人便一边吃喝,一边等待。 结果,等到他们快吃完,大街上仍如以往那样人来人往,一片祥和。 完全瞧不见百姓往县衙前聚集的样子! 杨德筹最先忍不住,问:“汪兄,这是怎么回事,你找的那些人不会干拿钱,不干事儿吧?” “没干活?”汪恩文皱眉,明显对同伙的质疑不满,“昨日大街小巷都是朝廷将禁用前明铜钱的小道消息,你们又不是没听到。” “那怎么衙门前一点动静没有?” 汪恩文也感觉奇怪,便道:“我叫人去打听一下,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三人在此“看戏”,会说一些比较忌讳的话,仆从都让他们打发在包厢外面站岗了。 所以,汪恩文说着就要起身出去。 谁知他刚起来,包间们就被推开了。 好几个穿着干练锦衣的人闯了进来。 “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又惊又怒,摆起了乡绅的架子,大声喝问。 为首一个高大汉子神情冰冷,到了三人一眼,反问:“汪恩文、杨德筹、赵智?” 汪恩文已经意识到不妙,靠近了窗户。 杨德筹狐疑不言。 赵智反应最迟钝,道:“老爷我就是赵智,怎么了?” “你们的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高大汉子说完,亮出腰牌。 上面赫然刻着三个猩红大字——绣衣卫!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951/231992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951/2319928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