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罚款,三赢!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全属性武道 重生1984:从开发汉卡开始 神印:内卷修炼,把龙皓晨卷哭了 算命太准,玄门老祖被警察盯上! 守寡重生后,摄政王上位做我夫君 英雄信条 请为这个世界再扣一次扳机 她靠拆姻缘赚钱娶王爷 年代好孕,随军后被糙汉掐腰宠 国运:随机婚配,我的眼睛神话级

其实汪文德在绣衣卫的水泥房中也没待太久,不过五日而已。 但绣衣卫日夜不休的审问,一直让他神经紧绷着,弄得他差点崩溃。 因此,他真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绣衣卫了。 连小时候偷看他爹宠妾洗澡的事都没漏掉。 当然,他之所以全部吐露,也是因为自负汪氏这两代家风不错,违法的事虽做了一些,但最差也不至于家破人亡。 估摸着最多也就抄家流放。 不过到了审讯的后两日,汪文德也算看出来了,绣衣卫确实没准备灭他们汪家。 否则,绣衣卫应该有的是手段,让他招供一些子虚乌有之事··· 汪文德在绣衣卫营部大院与仆从、护院、轿夫汇合,像来时那样坐着轿子出去。 走出绣衣卫营部大门有段距离后,汪文德赶紧将一可靠老仆招到轿子边询问。 “你们这几日如何过的?” 老仆道,“除了分别被绣衣卫叫去问了几次话,其他时间都是吃了睡,睡了吃。” 汪文德听了大是无语。 心想,主仆待遇差别怎就如此大呢? 随即又问:“绣衣卫都问了些什么?” 老仆道,“什么都问,但主要还是食盐买卖上的事。” 汪文德听了有点担心,问:“绣衣卫没让你们伪造供词吧?” 老仆听了满脸冤枉、委屈,“老爷,别人我不知道,但我家可服侍汪家好几代认了,把汪家当成自己家,我更是看着老爷长大的,便是死也不会背叛汪家啊!” 汪文德见老仆神情不似作伪,也知道这问题不适合多问,便道:“何管事莫怪,我并非怀疑你,只是担心绣衣卫欲灭咱们汪家啊。” 何老道,“老仆不懂朝廷的事,可却觉得,若绣衣卫要灭汪家,如何会放老爷回去?” “确实。”汪文德点头。 过了会儿。 一行人回到汪家在扬州的主宅。 便见外面有不少警备军士卒,似乎是将他家围了。 好在大门并没有贴封条。 让家仆敲门,汪文德等入得宅内后,汪家大宅内四处皆是欢呼,竟如同有了什么喜庆事般。 不过,在这年头,能从牢狱中囫囵个儿地出来,确实算得上一件喜事。 更别说汪文德之前还是被绣衣卫在回家路上突然带走的。 在这种喜庆的气氛中,汪文德完成跨火盆、沐浴等一系列风俗仪式后,这才有功夫向正妻潘氏问及过去五日的一些事情。 潘氏出自徽州商贾大族,同时也算书香门第。 当了几十年的正妻,过去几日倒是勉强稳住了内外之事。 也曾积极打探各种消息,想要救汪文德出来。 因此对过去五日发生的种种事情也是知道一些的。 她道:“老爷被绣衣卫逮走的当晚,程家、方家、吴家等我们徽州的大盐商家主,也都相继被绣衣卫逮走。” “听说那方明瑞竟敢拒捕,让护卫对抗绣衣卫,结果护卫、仆从被当街打死好几个。” “之后两三日,方家等好几家大盐商都被抄了家,城中其他一些与盐商有关的人家也多有被查封、抄家的。” “外面的警备军刚来时,我也是吓了一跳,后来见他们只是将我等软禁,这才稍稍放心。” “官府倒是准许我家每日派一人出去采买,却派了几名警备军跟着。” “因此外出的家仆只能打听到这些街面上传开了的消息,想要找门路打听你的消息都办不到。” “我也不敢让外出的家仆冒险做别的,怕反而坏了事,就只能先等着,好在夫君你终于归来,平安无恙。” 潘氏这一番话说下来,虽没流泪,却也红了眼眶。 可想过去五日承担了极大的压力。 汪文德再看,不禁觉得,这位相伴数十年的妻子,虽没了年轻时的容颜,更不及那夜他相会的清官人好看,可此时看着却格外顺眼,让人安心。 当即温声道,“你那么做是对的——官府让家里派人外出采买,明面上只有几个警备军跟着,暗地里多半还有绣衣卫。” “如果让仆人冒险去做一些事,说不定便正中官府下怀,趁机将咱家罪定的更重些。” 回到家中后,汪文德头脑比在绣衣卫那水泥房中更清醒了些。 思虑这几日的种种,觉得朝廷怕不只是要整顿盐业,也有意拿几家前明的大盐商开刀。 他们盐商之富天下皆知。 前明朝廷动心、军阀头子动心、地方官府动心,这大崋朝廷自然也会动心。 几者之间的差别,也就是吃相了。 从目前他汪家的经历来看,大崋朝廷应该属于有理由度、吃相比较好看的那种。 想到这里,汪文德握住了潘氏的一只手,道:“且等着吧,这场劫难咱家应该是能过去的,但家财肯定要去不少。” 潘氏点头,“家财少些没什么,只要老爷和家里人都平安就好。” 次日。 官府来人。 虽只是个吏员,可汪家上下却不敢有丝毫怠慢。 不过这吏员倒是干练,不仅不要送到手的银子,就连茶水也不愿坐下来喝一杯,直接送上一份请柬。 “我们淮扬盐业公司总部将设在扬州,定在三日后开衙,届时将办庆典并召集各家盐商开一次重要会议。” “汪家为淮盐官商之一,还请务必与会。汪员外若无别的疑问,在下就回去复命了。” 汪文德道,“确实有几点疑问。” 跟着吏员聊了几句后,汪文德便将其送出了宅门。 若这吏员愿意喝茶,他倒不介意拉低身价,跟人坐着多聊一聊。 问题是人家摆明赶着回去,兴许还有公务要办,他再强留就显得不识趣了。 回到书房,汪文德看着请柬上的一些文字,不禁喃喃道:“淮扬盐业公司?总部设在扬州?既给我家发了请柬,应算是认可我家了吧?” 又过一日。 官府再次来人。 却是扬州府税务局、审刑局、督察局、巡警局以及绣衣卫五大官衙连袂而至,足有几十人。 那气势,吓得汪家上下一片惶惶然,生怕下一刻就被官府抄家灭门。 汪文德虽然也颇为吃惊,但想起他在绣衣卫交代的那些事情,以及前日收到的请柬,心里倒是有些底。 于是将到来的五大衙门官员都请到正屋厅中,听其发落。 几个时辰后。 这些大崋官吏离去,带走了二十几个上了手链的犯人。 这些都是犯了事的人,其中以家仆最多,但主要罪犯却是几个曾强买强卖、恃强凌弱乃至做了其他违法之事的汪氏子弟。 汪氏乃大族,仅汪文德就有兄弟好几个,家风再正,也终究有纨绔、渣滓。 以往,汪文德看在亲缘关系上,可以睁只眼闭着眼,甚至暗中发动人脉庇护一些并非重罪的家人。 可在绣衣卫的水泥房中,他觉得自身难保,搞不好汪家都要灭门,自然把这些渣滓都抖落出来。 就当清理门户了。 除此外,这些官吏还从汪家拉走了好几大车金银财宝,总价值高达三百多万银元! 几乎是他们汪家嫡脉在扬州能筹集的全部浮财。 同时,他手上还落下一张五百多万元的罚款总单! 也即是说,目前他们汪家还欠了官府两百多万银元的罚款! 当汪文德站在门口,看着远去的车队时,不禁满脸肉痛。 这时潘氏来到他身边,劝慰道:“夫君别多想了,财去人安乐。” 汪文德点了点头,转身进了这栋占地二三十亩的大宅··· 走出扬州绣衣卫营部的第四日。 汪文德来到“淮扬盐业公司”衙门参与庆典,及淮盐盐商大会。 与汪文德想象中不同,淮扬盐业公司衙门所在占地颇大。 然后他便发现,与会的大多是此前他们下游的一些分销盐商,前明时分割淮盐纲引的大盐商来得极少。 徽商之中,仅有他和程心言。 方明瑞就不说了,吴闵卿也没来。 至于晋商,更是只来了一位。 须知,两淮盐利为天下之最,之前徽商、晋商等大盐商加起来可是足足有十位。 虽然过去几日,他已然相当于被软禁在家,难以打听到外界多少消息。 但他能推测得出,朝廷此番动作,怕是将原来的大盐商一举打掉了七位! 有此结论,汪文德不禁一阵后怕。 七位啊。 哪怕这七家并非都被抄家灭门,或许只是失去了官商资格,也足够可怕了。 然后他就不禁感谢起父祖辈留下的良好门风,感谢自己的运气,让汪家成为了仅剩的三家大盐商之一。 不过汪文德清楚。 汪家能否占住淮盐官商的一个位子,怕是还得看今日的盐商大会。 很快。 淮扬盐业公司总办林佳鼎、协办陈际泰等主要官员一起露面。 举办了一场颇为简单的开衙庆典。 没有酒宴,没有太多的寒暄,只是林佳鼎进行了一番并不长的演讲,揭下公司牌匾上的红布,放了一串挂鞭而已。 随后,林佳鼎就在公司最大院子里,召开淮扬盐商大会。 “想必在场的诸位盐商,眼下最关心的,就是朝廷针对盐业会施行什么政策。” “所以本官就不多说客套话了,下面,直接宣读朝廷的相关旨意及有司下达的文件。” 会议开始,林佳鼎说了两句极其简短的开场白,便开始宣读朝廷此番针对盐业的各种政策。 盐商们确实最关心此事,都认真地听着。 将大部分内容都讲了后。 林佳鼎喝口茶润了润嗓子,才接着道,“今后朝廷将大力推广晒盐法,并着力继续提升盐的产量与品质。” “也希望诸位有意开办盐场的商贾,同样投入钱财,共同促进此事。” “因为,今后我大崋在国内盐业上将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如今我大崋食盐,以常见末等粗盐为例,一斤便要六七文钱,常见食用精盐则高达上百文一斤。” “根据陛下及朝廷部司指示,大崋盐业集团有意在今年让末等粗盐降低到每斤三文钱以下。” “常见食用精盐,则降低到每斤六十文以下!” 哗! 听林佳鼎讲到这里,在场盐商,不论是计划开办盐场的,还是准备搞运销的,都脸色一变,有些难看。 在他们看来,前明的盐价已经够低了。 最早在盐价最便宜的景泰年间,末等粗盐一两文钱就能买到一斤! 约莫百年前的嘉靖年间,平时末等粗盐不过六七文,跟现在差不多。 即便是遇到大荒年,盐价也才涨到二三十文一斤。 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盐价都是弊嘉靖年间要高的。 这是现在盐价与前明历代作对比。 若是与宋、元盐价作对比,此时盐价就更低了。 宋朝时,据说最末等的粗盐,每斤也要三十几文钱,是如今的六七倍! 如今朝廷竟还想再压低盐价,这让他们如何赚钱? 虽然碍于林佳鼎作为官员的威严,与会盐商没人当场开口反对,但众人脸色却将不满表达了出来。 汪文德脸色就要好看很多。 在他看来,即便按照朝廷要求,他们盐商也是有不少钱可赚的。 毕竟大崋的铜钱一贯只有五百文(前明额定650文一贯),要比前明一文钱价值更高。 所以末等粗盐即便降低到三文钱一斤,也和前明万历年间的四五文钱一斤差不多。 盐商实际让利并没有那么多。 不过精盐价格直接降低四成,接近一半,倒着实让人有些肉疼。 这时。 林佳鼎也将众盐商的神情看在眼里,知道他们不满。 于是接着道:“我大崋如今人口在一亿五千万以上,每年可以消耗的食盐绝对是一个海量数字。” “可据本官所知,还有很多穷苦百姓舍不得吃盐,很多时候用醋布等替代食盐增味。” “如果让这些底层的百姓也能餐餐吃上盐,甚至舍得用盐腌制咸菜,乃至其他方面。” “那么我们大崋国内每年消耗的盐量将提高十倍不止!” “如此,即便降了价,盐业每年获利也将超过之前,甚至提高两三倍!” 说到这里,林佳鼎再次停下,给盐商们思考时间。 国家想用盐商帮忙扩大盐业规模,肯定不能一味硬来——这点,早在秦汉时的国家便知道。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盐商明白,按国家政策来,不仅百姓日子会更好过,国家能收到税,便是他们也能赚到更多钱。 搞得好,甚至可以实现圣上(刘升)所讲的三赢!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951/240775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951/2407755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