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第515章 文理工农院,自行车大卖!

第515章 文理工农院,自行车大卖!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说好的破案,你请大仙? 我家后院有座神山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白手起家,蝙蝠侠干碎我的致富梦 团宠小奶包靠御兽卷疯修真界 傻妃嫁到,残暴战神王爷赖上了她 HP:我在霍格沃兹那些事 万古第一帝尊 卿不自矜 我以为我恋爱了

咚,咚,咚··· 报时的钟声响起。 郑森与王夫之一起走出政治系的大教室,往食堂赶去。 至于张煌言、姚启圣,却是在去年八月份转去南京军事学院了。 南京大学目前分为文、理、工、农四院。 文院下有文学、哲学、政治、法律、历史、经济六大系。 理院下面则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六大系。 因为大崋科学发展刚刚起步,大学教育也还在尝试阶段,所以目前文院、理院都只分系不分专业。 工院、农院则即分系又分专业。 工院目前有冶金系、工程系。 冶金系下设钢铁冶炼、煤炭开采与应用、合金冶炼等专业。 工程系下则设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工程、化工工程等专业。 农院目前有粮食、果蔬、畜牧、林业、水产、药植六大系,各系下同样细分了一至数门专业。 以上都是去年大学教育进一步改革后的结果。 郑森等四人在完成一年时间的大学预科学习后,便面临着分系、选专业的问题。 张煌言、姚启圣都对军事更感兴趣。 然而南京大学虽然囊括了目前主流的绝大部分学问,却不包括军事、医学。 不过南京倒是有独立的南京军事学院、南京医学院。 两人于是提交申请,通过考试、面试之后,转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了。 郑森、王夫之则进入了文院的政治系学习。 南京大学目前的教学方式算是比较灵活的,为了方便学生学到感兴趣的学问,除了主学某系某专业外,也可以旁听选修其他学问。 当然,学期考试、毕业考核等却是只考主修学问。 此时,郑森、王夫之就在讨论选修课程的问题。 “王兄下午还要去听哲学系的课吗?” 王夫之点头,“当然。” 郑森略有不解地道,“这哲学系的课我也跟着王兄听了几节,感觉大部分都我们以前所学的儒学内容。如今科学兴盛,王兄为何还要钻研儒学呢?” 王夫之微笑着道,“儒学其实也囊括在科学之中,便如哲学系的课程,便不止昔日儒学的部份内容,亦有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内容。” “在我看来,哲学可以明古人思想之变迁,使今人活得更通透,学一学还是颇有益处的。” “活得更通透?” 郑森微蹙着眉头思考,却还是难以理解王夫之的喜好。 除了哲学,王夫之还选修了历史。 历史系的课,他也喜欢他听,但哲学系的课,让他感觉还不如去听大儒专讲儒学经典。 不过郑森除政治外,最感兴趣的还是经济,因此常去听经济系的课。 今天下午没经济系的课,郑森便想跟王夫之一起去校外游玩,所以才想劝王夫之翘了哲学系的课。 没想到劝说不成,反倒被王夫之带入了“哲学的迷雾”中。 对于王夫之的话,郑森想会儿便放到一边,道:“反正下午的哲学课三点就结束了,那时还早,不如我们一起到校外逛一逛?” 担心王夫之拒绝,他又加了一句,“我们可是好几天没出校门了。” 王夫之一笑道,“贤弟如此盛情相邀,为兄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哈哈哈···” 两人笑着往学校食堂走去。 其实以郑森的豪富,完全可以顿顿从校外的酒楼订餐吃。 但为了避免跟王夫之等() 出身较为普通的同学产生隔阂,他一直在学校食堂吃饭。 当然,学校食堂饭菜并不难吃,甚至可口而实惠。但跟那些大酒楼的招牌菜、名菜肯定是没法比的。 吃过午饭,两人回到寝室,便见到了两位室友。 都是在张煌言、姚启圣走后搬来的。 一位名为李仙根。 天启元年1621年生,四川遂宁人。 官宦之家出身,外祖父乃是现任贵州巡抚吕大器。 李仙根其实也主修政治,只不过放学之后,他有事耽搁了,故没跟郑森、王夫之一起走。 另一人名为余国柱。 天启四年1624年生,湖北大冶人。 同样是士绅大户出身,只不过相交郑森、李仙根,他的家庭背景就不算什么了。 余国柱主修经济,上午第二节没课,故早些时候就吃了午饭。 几人闲聊几句,得知郑森下午想出校游玩,便约着一起。 待到下午三点。 王夫之听了哲学课回来,四人便一起出了校门。 郑森、李仙根、余国柱三人都有书童在学校附近租住,好方便为三人办事,郑森甚至还有护卫。 如今三人出校,自然便将书童、护卫都叫上了。 倒不是担心安全问题,主要是为了买东西有人拿。 唯有王夫之孑然一身,倒是显得潇洒些。 “先去国家图书馆还书,顺便再借几本书吧。” 王夫之提议。 “好。” 其余三人都没意见,便一起向国家图书馆行去。 走到半路上,便瞧见前面传来一阵喧闹、惊呼声,间杂奇怪的铃声。 “让让路!让让路!” 有人疾呼。 不多时,这一连串的声音便迎面撞来。 却是一人骑着一辆古怪的两轮车,在街上驰行。 这车子似乎通体都由钢铁所造,前后两轮,却能驰行,看起来十分怪异。 其实怪车的速度倒也不算快,只不过那人骑得左右摇摆,仿佛随时会倒下来一般。 也幸亏这条道路足够宽敞。 行人、车马各有道路,且来往按交通部的规则左右分开通行,井然有序。 否则这人和怪车怕是早就撞到人了。 郑森几人看了都是眼睛一亮,直到那怪车远去不见,才回过神来。 “这是什么车?”郑森兴趣盎然地问。 王夫之几人相 互看了眼,却无人能回答。 郑森于是派一名书童去打听。 没过一会儿,这书童便回来,兴奋地道:“少爷,那怪车据说是皇家工厂造的自行车,昨日才在市面上开卖。” “自行车?” 书童机灵,知道郑森几人不明词义,便解释道:“就是自己行走的车。” 郑森兴趣更大了,当即问,“那卖自行车厂的商铺远吗?” “不远,就在前面。” 郑森于是对王夫之等人道,“不如我们先去看看那自行车如何?” “哈哈,正合我意。”李仙根应道。 余国柱也点头。 王夫之自然不好搅了三人的兴趣,便一起前去。 没走多久,几人便瞧见前面街口一家大商铺外围了好几百人。 还有一队巡警在外面维持秩序。 里面则时不时传出惊呼声。 郑森等人挤进人群,终于看清了里面的情景。 却() 是一人在商铺前骑着自行车转圈。 商铺招牌很醒目,曰:金陵自行车专卖店。 商铺八开的门全部打开,相当于临街的一面四丈长的墙都敞开了。 店内则放着一辆辆涂抹着油漆的自行车,看起来令人颇觉震撼。 见有好几人正在里面挑选自行车,郑森便迫不及待的走进去。 却在店门前被一位伙计迎上,拦住。 “公子可是要购买自行车?” “没错。”郑森点头。 虽然他还不知道价钱,但以他的身家,已经决定,只要不是贵到让人觉得自己是傻子那种程度,他就一定买。 年轻的伙计笑道:“公子看到了,店内选车之人太多,若随意进人,怕是会挤爆门店。” “公子不妨先听我介绍一下这些自行车,有所了解之后,等出来一人,再进店挑选,如何?” 郑森并不小心眼。 排队这种事,南京不少有名店家都曾有过。 他笑道,“那你就说说,说得好本公子不吝打赏。” 活计虽然看出郑森是富贵人家,可听到起承诺,还是更加兴奋了。 当即介绍起来。 “我们金陵自行车厂乃是皇家产业,自行车则是由陛下指导研制出的,在城池之中骑行,要比坐轿、骑马都方便。” “目前我们上市的自行车主要有两款,一种是普通款,就是店内最多的那种,零售价188元。” “另一种是尊享款的凤凰牌自行车,乃是以敬献给皇后的第一辆自行车为原型半手工制造的。” “凤凰牌自行车产量十分有限,目前只剩五辆,零售价666元。” 后面李仙根等人听得暗暗咋舌,心想,这自行车也太贵了点。 普通款便要188元,须知,如今一匹寻常好马也要不了一百元。 至于那什么尊享版的自行车,价格就更加夸张了。 便是李仙根、余国柱都自觉买不起——至少他们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银钱,须得向家里讨要才行。 至于王夫之就更不用想了。 郑森却不假思索地道,“我想要一辆尊享款的,带我看车。” 恰好此时有一人选好车出来,活计便喜滋滋地带着郑森进去看车。 且不说打赏问题。 他们这些活计,每兜售出一辆自行车,都是有提成的。 虽然一辆车的提成很少,但积少成多,以当前自行车销售的火爆程度,一个月赚取上百元的提成都不是问题。 郑森来到殿内,被伙计引到一茶座前坐下,先上了一小壶好茶,这才指着不远处的一辆辆尊享款自行车介绍起来。 “公子请款,这些自行车骨架都是以精钢制造,车轮包裹杜仲胶、熟铁皮···” 随着伙计的介绍,郑森对自行车了解更多,很快就选了一辆油漆颜色、造型都比较顺眼的,当场付银票买下。 伙计这时道,“我们还负责教导骑行——公子请随在下到后院,那里宽敞。” 郑森来到后院,在伙计的教导下,很快掌握骑行要领。 但他发现,长衫骑车很不方便。 好在他里面穿着最新款的长裤,外面长衫也是新款,衣摆不算长。 但为了方便,他还是在伙计的建议下,卷起长衫,扎在腰间。 郑森即会骑马,又常年乘船,甚至还联系过一段时间的跳梆,平衡感极好,因此没多大会儿就骑得稳稳当当。 当郑森从后门出来,骑着自行车来到大街上,便让书童叫来了王夫之三人。 () 这一刻,三人仿佛小了十岁,都围着自行车好奇的东摸摸、西摸摸,问来问去。 “这就是自行车?” “果然是精钢作骨!” “明俨可会骑它?” 郑森笑着道,“自然会骑,你们且瞧着。” 后门所对的这条街行人相对少些,郑森骑上自行车,便咕噜噜地快速远去,还时不时地按一下车铃,提醒行人让路。 若非卷起扎在腰间的衣摆有碍观瞻,样子还真是潇洒。 “妙哉!妙哉!”李仙根忍不住鼓掌大呼。 待郑森骑回来,李仙根立马提议试骑。 郑森道,“这街上还是窄了,不太方便,不如我们回学校骑。” 王夫之虽然还想着还书的事,却不好搅了几位同寝好友的兴致,便也跟着一起回校园。 至于还书、借书的事,只能留在日后了。 当郑森骑着自行车进入南京大学校园,自然引得许多学生侧目、询问。 南京大学里有钱的学生不在少数,当日便有好些人跑去买自行车。 或许尊享款极少有人舍得买,但能买得起普通款的却有不少人··· 日暮。 南京紫禁城。 刘升“下班”后又一次来到了坤宁宫。 只见红娘子正满脸喜色地翻看着一本薄薄的账册。 刘升见了笑问,“皇后如此高兴,可是自行车大卖?” “陛下英明。”红娘子难得如某些臣子般奉承了刘升一句,“才两日功夫,南京城内的两家自行车专卖店就卖了56辆尊享版自行车,878辆普通班自行车!共计盈利十几万元呢!” 刘升在红娘子身边坐下来,揽住她的纤腰,笑道:“确实挺多的。” 红娘子又道,“估计这般销量还会持续两三日,几日之后,才会锐减。” 显然,红娘子很清醒,知道自行车这种生意都是开头火爆。 能卖且有兴趣买的人买了,后面销量就会锐减。 刘升道,“可以先在各繁华、富裕府城开分店,尤其是扬州、苏州、杭州等大城,有钱人可不少。” 红娘子点头,“陛下说的是,不过,厂里的产量怕是要跟不上。” “那就扩大产能。” “那以后自行车销售减少,场子产能过剩该怎么办?”跟了刘升这么久,红娘子自然也学会了不少后世词汇。 因为有些事情,必须用后世词汇,才能表达明白。 刘升笑道,“自行车的市场可大得很,就算我大崋国内卖足了,还可以卖到海外。” “另外,自行车厂除了生产自行车,不也生产人力车、四轮马车吗?” “你不要只顾着推销自行车,也可以推销下人力车、四轮马车,它们同样市场不小。” “总之,有这三种车子在,只要产能不是扩大的太过分,都没问题。” “嗯。”听刘升这么一说红娘子更有信心了,“我回头就让下面的人筹算一番,看产能怎么扩大更合适。” 刘升却是由自行车想到了汽车。 不过以大崋目前的蒸汽机模型,即便强行生产出汽车,也不实用。 更别说,汽车对橡胶轮胎依赖更大。 与其考虑蒸汽汽车,倒不如先考虑制造蒸汽轮船以及铁甲船··· 两日后。 刘升再次摆驾至龙江造船厂视察。 这一次,主要是看铁甲船的制造进度。 以大崋目前的科技和工艺水平,想要直接生产钢铁战舰并() 不可行,便是生产铁甲舰,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自刘升在乾元元年第一次视察龙江造船厂起,便下令组建了“铁甲舰研制团队”,进行一项项技术及工艺的工关。 直到今年,才算是攻克了所有铁甲舰的所有建造难题。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951/250404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951/2504047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