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清国后路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糟糕!她们好像都不正常! 江果果 大夏武神 快穿:这个大佬画风反复横跳 愉悦精灵就变强?那不当训练家了 我是大娱乐家 开局无敌,吾乃不朽大帝 真假千金互扯头花?我选抄诗成圣 元隐界 屠龙之前就读过龙族的路明非

小冰河期。 十二月上旬的盛京沈阳已然大雪纷飞。 随着严冬的到来,清廷不得不停止各种军事活动。 皇宫中。 福临小皇帝依旧吉祥物似地高坐在龙椅上,强忍着不打瞌睡。 下方,依旧是四位辅政王在议事。 实际主要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在交谈。 代善靠坐在椅子上,仿佛睡着了。 至于豪格则黑着脸坐在末尾,不吭声。 他因为去年春季带兵入关大败而失势,在多尔衮联合代善、济尔哈朗的制裁下,如今只有听政之权,不再有议政权。 便是麾下牛录,都被剥夺了一大半。 可以说成为了清廷核心高层的边缘人物。 这般情况下,多尔衮却非要坚持让他来听政,在他看来等同于羞辱。 他脸色能好看才怪了。 济尔哈朗微皱着眉头道:“之前在攻取黄海道、江原道北部的几场战役中,朝鲜军用的多是崋国火器。” “由此看来,崋国对我们攻占朝鲜之事倒也不是丝毫不问。” “那么,洪承畴所说的崋国欲驱使我大清吞灭朝鲜的猜测会不会有误?” 多尔衮道,“我也曾有此疑惑,便又问了洪承畴,他说大概是崋国觉得我们在占据平安道、咸镜道的时候几乎没有损失。” “崋国由此担心我们将来会尾大不掉,这才支援了朝鲜一批武器。” “另外,根据我们在朝鲜高层的暗探所传消息,崋国这批火器并非白送,而是朝鲜出钱买的,只不过价格稍微便宜点而已。” 济尔哈朗听了不禁感叹,“那刘升可真是不顾脸面啊,一些老旧火器,居然还要向朝鲜收钱。” “根据史书记载,当年壬辰倭乱时,大明可是几乎无条件支援朝鲜的。” 多尔衮笑了笑,“这对我大清来讲不是好事吗?若崋国没有吞并朝鲜的想法,直接出兵攻打辽地,恐怕我们没有任何机会。” “说的也是。”济尔哈朗先点点头,随即又忧虑道,“可即使如此,我大清机会也不大。” “崋国虽然希望我们先一步灭掉朝鲜,可若是我们拖得太久,恐怕便会被他们看出心思。” “到时候崋国定会改变策略,直接出兵。我们若挡不住,大清便完了。” 多尔衮也感到很无奈。 这种将国运放在敌人手中的感觉太让他难受了。 却又无可奈何。 他叹道,“拖一天是一天吧——如今我们也在大力研制火枪、大炮还有手榴弹等火器。” “只要时间足够,我们在火器方面与崋军的差距便会越来越小。或是找出更多方法,克制他们的火器。” “况且,若局势实在难为,我们也不是没有后手。” 听多尔衮说到“后手”的事,济尔哈朗神色更加严肃和凝重。 他道:“你真的决定渡海攻取虾夷地?” 多尔衮点头,“若将来我们挡不住崋军,那里便是我们惟一的活路。” “届时,崋军如果不渡海追杀我们,我们便可以虾夷、苦兀为根基,寻机攻打日本国,割其地,掳其人口。” “若是崋军渡海来追,不给我们活路,那么我们就只能乘大海船,冒险渡过大洋,前往西夷所说的亚美利加了。” 济尔哈朗摇头,“根据西夷人所讲,远渡重洋困难重重,我们缺乏经验,可以说九死一生。” “况且,即便能渡过大洋,我们又能携带多少族人?” “若真到了那一步,() 倒不如向崋国投降——他们总不至于一点活路都不留给我们吧?” 多尔衮冷笑,“普通女真人或许有活路,但我们爱新觉罗氏绝没有活路!” 济尔哈朗不愿就这个问题谈论下去。 他只希望永远不要有做这两种选择的一天。 于是换个话题道,“明年对朝鲜如何用兵?可是要按原计划,逐渐占据江原道、京畿道?” “只能这样。”多尔衮点头,“希望能麻痹崋国,多争取几年时间吧。” 到这时,一直干听着的豪格终于开口,“都说完了?” “怎么,肃王难道对此番所议之事有什么想法?”多尔衮难得给豪格一次议政的机会。 豪格起身,哼道:“若打不过崋军,你们只想着向东跑,甚至远渡重洋去海外,难道忘记了我们女真人靠的是渔猎弓马为生?” “与其去海外赌命,为何不去北边,去西边?广阔的草原难道不更适合我们女真人吗?” 说完,便自顾离去了。 多尔衮、济尔哈朗相视一眼,一时陷入沉思中。 便是代善时有时无的鼾声,都停了下来。 ··· 时间进入乾元五年,西元1646年。 三月十八。 刘升下旨,命雁门郡公、常备军第二师师长彭有义挂征东将军印,为征东军主帅。 又命常备军第六师师长袁时中挂镇东将军印,为征东军副帅。 至于征东军,则由常备军第二师、第六师,以及两个独立步兵旅、两个独立骑兵旅组成,多达十几万人。 三月二十五,十几万征东军分东、西两路北出长城。 其中东路军以辽西诸城为目标,出山海关后一路势如破竹。 旬日之间,先后拿下原大明广宁前屯卫、宁远卫宁远城、广宁中左屯卫锦州、义州卫、广宁卫广宁城等重要城池及屯堡。 前锋一直打到三岔河辽河畔,方才奉命停下,并就地构筑防线。 西路军则横扫漠南蒙古的东部诸部落。 这些蒙古部落或遁逃向东北方向的科尔沁草原;或臣服于大崋,和清廷断了关系。 面对崋军如此凶猛的攻势,一时之间,清国内部风声鹤唳。 上至多尔衮等四位辅政王,下至普通的女真族人,都紧张起来,生怕崋军继续向东进军,一举攻破沈阳,乃至赫图阿拉。 四月,东北也变得暖和起来。 然而沈阳皇宫却给人一种酷寒之感。 多尔衮从座位上直接站了起来,用一种不容否定的语气道:“我们不能继续呆在沈阳了——崋军前锋离此不过两百多里地,稍不注意,我们恐怕就会被困在城中。” “若是那样,大清就再无任何机会。必须尽快迁徙,回赫图阿拉!”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2951/253935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2951/2539358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