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圣人真意赠关羽!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分手五年后,我被前男友强制专宠了 陈浔小黑子 极道修仙:猩红加点我却成了妖魔 一觉醒来,我被虎鲸暴打! 雾隐锻造师,重铸忍刀流荣光! 镇魂天下:开局一个小枪兵 萧凌天 生命最后一年,明星老婆折磨我 帝国明日 新婚夜你带白月光滚床单,我离开你哭什么?

翌日。 刘鸿拿着手中的一卷书简。 书简上用着小篆刻的‘春秋左氏传"。 看着上面一个白色的词条。 刘鸿心血来潮。 这玩意儿要是刷新一下,会不会有什么惊喜? “试一下。” 反正也不亏什么。 刷新词条! 一连两次,刷出两个白色词条。 【圣人真意:圣人手书,微言大义,内含春秋大义(红色词条)。】 “嘶!” 刘鸿有些震惊,这随便刷刷还刷出来一个红色词条? 不过,这个春秋大义又是个什么东西。 翻开书简,一道金光汇入其脑海中。 刘鸿仿若畅游在时间长河之中。 圣人所得所悟皆在其中不知不觉中领会。 同时那久久未动的罡气蠢蠢欲动了起来。 一刹那,周身罡气勃然奏起。 当刘鸿回过神来后,眼神说不出的古怪。 他在内劲成罡境界卡了这么长时间。 没想到心血来潮的一个念头,竟然让他突破到了罡气外放境界。 怪不得关二爷整天捧着一本春秋读。 知识改变命运,弱鸡就要多读书。 古人诚,不欺我。 他现在单纯的武道境界,已经达到超一流武将的层次。 加上各种词条增幅,就算遇到绝世武将也绝对不会逊色。 “对了,正好送给关羽也看看。” 刘鸿看着手里平平无奇的竹简。 这玩意儿可不是一次性的东西。 虽然只有第一次效果最好,可以直接窥视全部的圣人之意。 但,神物自晦,其中蕴含的春秋大义只是隐藏起来了。 如果悟性足够,也能从中领悟只言片语的圣人之意。 关羽整天捧着本春秋读,说不定能从里面领悟出什么道道。 来到偏院。 见关羽一手拿着书简,一手抚着胡须。 不时的摇头点头。 “云长,你在看什么?” 刘鸿问道。 “明德公,云长正在读春秋,领悟圣人言行。” 关羽见到是刘鸿后,放下书简,准备行礼。 却被刘鸿摆了摆手打断。 他来这里,可是送温暖的。 “老夫这有一卷圣贤手书的古籍,云长可有兴趣?” 刘鸿拿出竹简,递给关羽。 “云长谢过明德公。” 关羽点头,接过书简。 心里不以为意。 什么圣贤手书,都是一样的东西,难道还能写出花来。 不过,长者赐不敢辞,明德公一番好意他也不好拒绝。 反正只是一卷书简,又是大哥祖父相赐,没什么不好收下的。 随意翻开,扫了一眼。 关羽呆滞在原地,直接陷入顿悟之中。 许久。 一股强劲的气势在院子里释放。 刘鸿挥了挥手,直接将这股气势散去。 眼看关羽还在顿悟,估计这次顿悟一时半会也结束不了。 刘鸿安排两个士卒把守别院大门,自己则是悄然离开。 他公务繁忙,可没时间在这里等着。 傍晚,别院之中。 “二哥,你突破了?” 看着气势内敛的关羽,张飞瞪圆了眼睛。 作为顶尖武将,他自然能感受到关羽身上的变化。 怎么一日不见,就莫名其妙突破了? 询问缘由,关羽神色感慨。 “明德公赐我一卷春秋,阅之,大有所获。” “读书还能突破?” 张飞一脸不信,接过书简翻看起来。 半天也没有什么收获。 一气之下,直接扔在桌上。 “三弟!” 关羽见状气急,但也知道这个兄弟的脾性,懒得责怪。 一脸心疼的捡起桌上的竹简,小心翼翼的揣进怀里。 这书简之中的内容,他所阅百不足一。 等闲余之时还要细细品阅。 说不定,有望踏入传说中的武圣之境。 心念此处,越发的感到刘鸿这份大礼之重。 但却也难以推脱。 毕竟,这实在是他的心头之好。 隔天一早,刘鸿正在处理公务。 就见刘备带着兄弟二人前来拜会。 “如今黄巾之乱未平息,思百姓疾苦,玄德夜不能寐,特来向祖父请辞。” 刘备半跪在地,哀声叹道。 “玄德之志,老夫已知,去吧。” 刘鸿笑了笑,并未阻止。 能心安理的在兖州享福,那就不是刘备了。 他早就猜到刘备要走。 而且,几日之前就已有去意。 又不是生离死别,自然不会过多挽留。 这次一去,也算是一场磨炼。 玉不琢,不成器。 历史上的刘备一无所有都能三分天下。 现在有他这个大腿,都不能一统天下,那就太废物了。 临近正午,刘备等人带着三千精锐离开了兖州。 送走几人后,刘鸿回到府内处理公务。 朝廷虽然安排大批的军队,镇压清缴黄巾贼。 但,大汉十三州,各郡各县何其之多。 想要镇压黄巾,也不是一时之功。 最起码,也要到明年春。 而这段时间,兖州城内的灾民几乎是成倍式的增长。 就连街道上都躺着衣衫褴褛的难民。 刘鸿几乎每天都在刷新粮仓词条。 奈何也只是多了一个‘生粮"的粮仓。 三个粮仓,每日生粮六万石,除了救济灾民,还能余下不少。 倒也暂时不用为了粮草着急。 “大人,难民越来越多,兖州城内一片怨声载道。” 程昱有些头疼的将问题甩给刘鸿。 “抽一部分身强体壮的青壮入军。” “剩下的,抽一部分去耕种,一部分修建住房,既然入了兖州,那就是我兖州百姓。” “州府会供养他们每日餐食,直到他们有能力自给自足。” 刘鸿沉吟道。 既然粮草充足,他也不介意让这些难民在兖州安家立业。 乱世之中,人口才是最重要的。 程昱退下,安排事情。 刘鸿兜兜转转,来到兵营之中。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兖州境内的预备兵卒越来越多。 但,可战之兵仅有三两万。 至于剩下的兵卒,想要全部变成百战精锐,起码还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五万精兵,是他现在能够维持的极限。 也是兖州兵营容纳的上限。 这个数量在刘鸿看来刚刚好。 既不会让朝廷猜忌,也不会耗费太多资源。 真要是藏兵十数万,万一被朝廷发现,给他安上一个造反的名头都不用喊冤。 一州之地,常规情况下能有两三万的兵马。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3112/180958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3112/1809588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