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都市青春 > 鉴宝实录:我混古玩那些年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梅瓶的奥妙

第二百一十一章 梅瓶的奥妙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在水浒做奸商 朝颜如故 我在日本综艺当灵媒 冰封末日:我囤亿万物资娇养兵王 安琪陆珺彦 三国:家师孔明,助我结拜蔡文姬 你已接到情敌挂了吗订单 别得罪!她是肖爷图来的小祖宗 重生影后一身反骨,反派大佬乖乖臣服 开局斩杀河神,掠夺妖魔天赋

“不过能作为文物无法流通的东西全都是顶级高价,不是么?” 我说着笑了笑,随后给他们讲了一个有关这个瓶子的故事。 当然我是顺着瓶子上的草书写的东西来描述的。 “大概在南宋中期,皇帝和一个宫女有了一个孩子。” 我开始缓缓讲述一个听起来有些“传统狗血剧”的故事。 大概就是因为身份的问题,皇帝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了一个大臣,同时在暗中送了一只梅瓶给大臣。 在大臣辞官回乡之后,瓶子就一直跟着,作为这个孩子有皇室血统的证明。 不过和大多数私生子逆袭的故事不同。 这个孩子并不出众,长大以后,也没多多少文学建树,更没有成为什么名人或者身居高位。 “我听说他好像写过一本像是现在日记一样的文集。” 我缓缓开口道,“里面隐藏了他的身世。” 好在这个人比较随性,没有真的想办法靠着血统去争夺大位,否则下场可能就没有这么平稳,梅瓶估计也没法留到现在。 “好狗血啊!” “不过又挺无聊的!” 苏雨缓缓开口道,“要是我是那个私生子我一定杀回去!” “又不是电视剧。” 我说着叹了口气,“要是杀回皇宫,估计这货就要被判谋反了,我们也不至于见到这个瓶子。” “那倒也是……” 苏雨说着微微点头。 “大概就是这样,不过要完全清楚这瓶子的身世,我们还是得找到另外一本古书。” 我缓缓开口道,“我记得好像是叫寺业集的。” “这……我好像听说过……” “不过因为上面没有署名而且,文采不行,被当做普通民间的古玩流通……” 七舅爷一下子精神起来,“古墓里面会不会有?” “这种一般不会作为陪葬品。” 我解释道,“这个瓶子上的草书,应该是当年收养那个大臣的手笔,不过那个大臣也不是什么出名的人物。” “啊?都不出名,这东西凭什么这么贵?” 就在苏雨诧异的时候,刘家豪开口了。 “你们看,靖江那边的考古有新闻。” 说着,他把网页发到了我们的群里,随后我们纷纷打开看。 是有关靖江古墓的考古相关新闻。 连着几篇,都让我有些失望——他们的无知降低了古墓的价值。 根据报告,这些考古队一开始以为这个墓穴应该是某位曾经身在高位的重臣的。 因为墓穴的规格已经超过了乡绅,而且里面的东西也不乏贵重的。 可是经过探索,没有任何相关的铭文,或者能够证明墓主身份的东西。 所以他们将这个古墓列为了普通墓地。 现在墓中的一些东西正在鉴定。 由于不知道,靖江在此基础上建立博物馆的想法也就此破灭。 怎么处理成了新的问题。 一般来说都是重新埋上,或者迁坟之类。 “爷爷,我们出钱把这些东西都拿下吧?” “他好可怜。” 苏雨缓缓开口,但是被我拒绝。 “不行,我知道这个墓的价值,不代表别人不知道。” 我缓缓开口道,“包括这个瓶子,如果我们出手拿下,可能会卷入什么不好的事情。” “沈凡说得对,孙女,这些你得好好考虑。” 七舅爷也跟着点头,“沈凡,你给我讲了故事,题材我是清楚了,但这瓶子的实际价值呢?” 我这才发现,我光顾着江题材,忘了给他们讲这个瓶子的精妙。 “这尊梅瓶,是用两层釉做成的。” 我缓缓开口道,“第一层是黑釉,所以你看到整个瓶子是偏黑的状态,随后第二层是接近透明的天青釉。” “何以见得?” 七舅爷将瓶子拿到手上稍稍把玩,“我感觉这瓶子就是釉质不太好,让青柚显得黑了一些。” “外面黑,我们不如里面去看。” 我思索着开口道,“反正我们吃的也差不多了。” “对,师父,正好我们也可以学一下!” 陆云川说着脸上透露着兴奋。 “也是,周建国,你让人准备一下里面,顺道也让人把这儿收拾一下。” 七舅爷一边点头一边小心地带着梅瓶往大厅走。 在亮光充足的大厅里,七舅爷确实感觉到了我可能说的没错。 因为他明显感觉到在黑釉之上有一层东西。 “沈凡,要么,这瓶子本身用的是黑色的土壤?” 大厅中他将瓶子放在自己座位边上的桌前。 “如果是黑色的土壤,那么,在这个瓶子中间的部分应该也是黑色的。” 我缓缓开口道,“还是我来为您讲解一下。” 我说着带着陆云川和刘家豪上前其他人也都因为好奇上来看。 看他们走上来,我便没有揭晓迷底而是让陆云川和刘家豪先鉴定一下。 “我……我可能看不出来。” 陆云川说着,微微摇头,随后看向刘家豪。 “我只能看一点点,师父你教我的不多。” “你们先试试,错了也没关系,这玩意儿确实也有那么点技术含量。” 我说着笑道。 不过他们也只能看出是偏黑的天青釉,年代是南宋庆元年间到宝庆年间的风格。 我微微点头,“可以了,” “你看,梅花的图案是不是跟草书的字有些层次感觉?” 我找了个比较亮的手电筒,将光打在上面。 “你一说我倒是……看出来一些。” 七舅爷缓缓点头。 “字是最里层露出的,上面写的就是简略版的那个故事的词。” “梅瓶的梅花图则是在黑釉已经打好情况下再上一层天青釉做的,中间留出了黑鲉写字的部分,所以看起来会有层次感觉。” 我这么一说,他们都睁大了眼睛,终于发现在凹凸之间这些字的底子有些许黑釉的痕迹。 “这是一种二次烧制法,第一层的黑釉,只是稍稍烧定型就上了第二层天青釉,同时以黑釉为底写的字。” 经过我这么解释,他们全都恍然大悟似的点头,“这种手法,民间基本看不到,官窑里面能做的也不多。” 我的言外之意,除了皇帝亲自要求和宫廷工匠,基本找不到人来做。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3590/201293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3590/2012936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