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秦国相 > 第三百八十四章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第三百八十四章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贫道石坚,请万千妖魔赴死 洪荒:我,孔宣,刷爆一切! 高武:我的小世界比别人多亿点点 重生蛇的修真路 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 导演系的不务正业导演 无敌后下山,师姐求放过! 猎美天下 分手吧!姐绑定了山海经食谱! 兽能转化:带着老婆踏破妖魔界!

漂母终是离开了。 并没有听进去韩信的解释。 韩信站在原地,双拳紧了紧,他其实很清楚,自己那番话,对于漂母而言,并没太多说服力。 都是苦命人。 都知入伍当兵的情况。 就算他将自己的未来说上天,漂母也根本不会信,只会认为自己是昏了头,白日做梦。 “大娘,这的确是韩信最好的机会。”韩信轻语。 他没有去追。 更没有再试图解释。 在自己没有出人头地之前,一切解释都是苍白的。 他这次告诉漂母,只是想让漂母知道,当初的一饭之恩,他韩信有机会报答。 望着一旁叽叽不休的其他老妇人,韩信只是冷哼一声,转身朝过去钓鱼的地方走去。 等韩信走远。 这些老妇人指指点点的声音更大了。 即便隔了数十米远,韩信依旧能听到,这些老妇人的嬉笑讥讽声。 而这更加坚定了韩信从军的想法。 这是他唯一的出路。 咕咕 肚子的咕鸣声不断。 韩信也没时间理会,用竹子简单制成的鱼竿,从四周竹林寻到的几条蚯蚓,就这么在水边钓起了鱼。 没一会。 鱼竿上就传来阵阵拉拽的迹象。 韩信面色一喜。 急忙将竹竿往身后甩去。 钓上来的鱼并不大,只有半个巴掌大小。 韩信丝毫不介意,用长剑给鱼剖开,将里面的脏器扔掉,又放进水里清洗一番,随后切成片片鱼肉。 就这么生吃了。 一条并不能饱腹,他又钓了起来。 等又钓上来两只,韩信如法炮制的生吃后,才感觉肚里有几分饱,这才将鱼竿藏于树林,迈步朝官府走去。 城门口的告示依旧无人问津。 县衙官府门口罗雀。 很少有人会主动来官府,而来官府基本也申不了冤,只要官府能少加征田租口赋,对于地方的民人就已很是知足了。 县衙口。 韩信望着高悬上方的青铜镜。 嘴角掠起一抹冷色。 明镜高悬。 这是秦人对官吏的要求,要求官吏必须秉公办事,不然若有不公,都会为明镜一一照出,为四周民众所知晓。 只是这铜镜挂的离地足有两三丈高,有多少人能看得清上面的魑魅魍魉。 而秦律对民人的限制又如此严厉。 让人感觉不到希望。 他家道中落后,靠人接济维生,但在这惨淡的世道,又有多少人能始终接济?只是韩信始终是不甘心的,他不甘心就这么碌碌无为下去,也不甘心就这么庸人般沉沦。 他曾大胆猜测过。 天下必乱。 所以他一直在等,等这个出头机会,只是在等了数年后,这个机会始终没来,而真当他等到这样的出头机会时,却发现这个机会是秦廷给的。 这不得不说有些讽刺。 他内心其实并不想为秦廷效力。 秦廷等级制度森严。 从一个微末小兵爬上将领之位,所需的时间实在太长了。 他耗不起,也不愿意。 而且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但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虽有过习武弄剑,只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若当真作为一个小卒去厮杀,恐不知什么时候就身死沙场了。 加之,随着匈奴被驱逐离开,南北两疆战事停歇,而今入伍,只是被无休止的去做苦力。 他自不会想去入伍。 只是现在。 他有了不得不入伍的理由。 他感觉秦廷的改变都是在为自己铺路。 只要自己能熬过最初的小卒阶段,斩首一些匈奴,获得一些军功,便能扶摇直上,他不知道进入军官学院的要求是多高,但只要他达到标准,就一定能一鸣惊人。 这是一条无比光明的康庄通衢。 他动心了。 尤其秦跟匈奴缓和后,两者之间定还有一战。 这种领兵数十万的大规模作战,这是韩信最渴望、最希望去达到的。 而这目前只有秦廷能满足。 韩信收回目光。 他深吸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县衙内小吏数量并不多,见有人进来,一个皂衣小吏不由眉头一皱,不悦道:“你是何人,来县衙干什么?” 韩信道:“在下韩信,见城门口张贴了征兵告示,想报名入伍。” 一语落下。 四周瞬间安静下来。 几名小吏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看向韩信的目光,充满了惊愕跟困惑。 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 这世上还当真有人主动报名入伍? 这不是该避之不及的? 他们张贴那份告示,就没抱过什么希望,而且郡里对征兵无强制要求,所以他们也乐的张贴配合,反正都只是做做样子。 没曾想。 还真有不怕死的来。 见四周小吏一脸怪异神色,韩信心中一沉,疑惑道:“难道那份告示内容为假?官府并没有征召士卒的打算?” 前面开口的皂衣小吏,脸上瞬间笑容铺满。 他笑着道:“那怎么可能。” “既然是官府张贴出去的告示,自然是真的,若是假的,我们哪里担待得起?只是你真是想入伍?这可不是寻常的服役,而是要去北原大军。” “虽是自愿。” “但朝廷目下有意跟匈奴缓和关系。” “到时边境恐会冲突不断。” “你想好了吗?” 这名皂衣小吏似还有点晕乎乎。 韩信坚毅的点头。 闻言。 这名皂衣小吏笑颜如菊,整个人一下和气起来。 “好好好。” “年轻人就是有朝气。” “敢想敢干。” “来来来,随我做下登记。”皂衣小吏招呼了韩信一声,就将韩信往一旁引去,脸上的笑容几乎是止不住,这也让其他几名小吏满眼羡慕。 容不得他们不羡慕。 这可是主动送上门的政绩啊。 这些年县里吩咐的事情越来越多,而地方的抵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很多事已越发费力不讨好,他们是有苦难说。 对于这次的征兵,县里其实不抱希望。 但有跟没有终究是不同的。 有了这一个主动上报的,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等日后县里召开上计大会,这可是能作为政绩上报上去的。 这一比较下来。 他们其他人可不就显得差了一截吗? 一旁。 皂衣小吏取出一条竹片,一丝不苟的询问道:“名字。” “韩信。” “籍贯。” “东海淮阴。” “可随身带了验传?” “带了。”韩信将随身带的验传交了上去。 皂衣小吏仔细比对了一下,确定没有问题,这才将验传递了回去。 “信息已登记了,再等五日,伱再来次县衙,跟那些即将去蓟城服役的徭役一同上路,切记不要迟到,更不要不到,看你这模样,应该知晓秦律之严格,一旦登记不去,可就不是简单的违律了,你可千万不要自误。” 韩信点头道:“多谢上吏提醒,韩信记住了。” 皂衣小吏点点头。 他颇为欣喜的打量着这根木条,随后更是仔细的擦拭了一遍,这才念念不舍的放入到一个竹筒里,而后朝韩信甩甩手:“你可以走了。” 临末。 他眼中露出一抹狠色,问道:“你当真没有在戏耍我吧?” “若是敢戏耍我,可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韩信拱手道:“草民韩信岂敢戏耍上吏?一切都是实心实意。” “谅你也不敢。”皂衣小吏这才放心的点点头。 韩信转身出了县衙。 县衙内。 其他小吏问道:“老木头,什么好事都让你赶上了,我怎么就没遇到这种事呢?这郡里刚下发征发上千民民夫的命书,我这怎么就没人主动报名呢?” “还有这小子是谁啊。” 被称为‘老木头"的皂衣小吏嘿嘿一笑,眼中满是自得之色:“这人叫韩信。” “不过这名字倒是挺耳熟的。” “似在哪里听过。” 老木头还没有想起来。 其他的小吏倒是想起了‘韩信"是谁。 “我说是谁呢。” “原来是这小子,就是前年钻人家胯的那个。” “这人之前不是个胆小鬼吗?怎么这次还有胆量去入伍?” “真是奇了怪了。” “来我这凑个人数也好啊。” “还偏偏跑去入伍,真以为自己平时背个剑,就有多了不起了,匈奴人可不是吃素的,到时有这小子苦的。” 老木头轻笑一声,轻蔑道:“他苦不苦关我屁事。” “就算死在北疆都跟我无关。” “我只要把这个人报上去,就已超额完成县里交代的事了,他日后马革裹尸也好,飞黄腾达也好,都跟我老木头没有关系咯。” “不过这次还真有些奇怪。” “咸阳那边怎么就发个这种征兵令?” “天下征兵哪有自愿一说?朝廷不挨家抽丁,这征兵数哪里能够?就这么鬼样子征兵,最终能征上去几个?别最后连一百人都凑不齐。” “这谁知道。”有小吏道:“估计是这位殿下又仁心大发,想着为民减负了,尽做些华而不实的事,到头来还是得按老样子,这折折腾腾下来,苦的还是我们这些小吏。” “唉。” 几名小吏长叹一声。 也没有就韩信的事多说,开始各自忙着手中政事。 另一边。 走出县衙。 韩信只觉天地瞬间开阔了很多。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他相信。 只要给自己一定时间,他定能让世人为之震服。 天下也都会传颂他的名字。 太冷了,缩短一截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388/182523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388/1825237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