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幸福里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1805:师夷长技以图强 原始大酋长 凤归稻花村 让你流放,你炼神丹虐渣称霸九州 巫师从天灾领主开始 都市第一神算 病娇将军心头宠 仙朝 我继承了五千年的家产 前世悲剧,她靠系统重启人生
三大爷的养花课开得比谁都上心。周三下午还没到点,他就搬了张小马扎坐在科普角的月季花丛旁,面前摆着三个贴着标签的小瓶子:“这瓶是淘米水发酵肥,这瓶是草木灰,这瓶是鱼鳞水,都是养花的宝贝,比店里买的化肥强十倍。”
李大妈拎着个小本本,第一个来占座:“老纪,你可得讲慢点,我这记性,记不住太多。”
“放心,”三大爷掏出老花镜戴上,“我准备了图文并茂的讲义,保证你们一看就懂。先从浇水说起,月季喜湿但怕涝,早上十点前浇最好,水温得跟土温差不多,不然根会受刺激……”
槐花抱着她的布娃娃,蹲在旁边的智能花盆前,小声问:“囡囡姐,机器人会来听养花课吗?它要是学会了,就能帮三大爷浇花了。”
囡囡正在调试花盆的湿度传感器,闻言笑道:“机器人今天在厂里检修,下次让它来当助教,帮咱们搬肥料。”
二大爷拎着鸟笼过来,往架子上一挂:“老纪,你这课能不能兼顾一下养鸟?我那玉鸟最近不爱叫了,是不是缺啥营养?”
三大爷头也不抬:“养鸟归养鸟,养花归养花,别串台。想听养鸟课,找张大爷去,他养了三十年画眉,比你懂行。”
“我就是问问嘛,”二大爷悻悻地摸了摸鸟笼,“回头我让张大爷也来开个课,跟你打擂台。”
傻柱端着一盘点心过来,往桌上一放:“大伙尝尝,我新烤的杏仁饼干,配着秦淮茹熬的酸梅汤,解腻。三大爷,您讲课辛苦了,先垫垫肚子。”
三大爷拿起一块饼干,放进嘴里:“嗯,比上次的曲奇强。傻柱,你这手艺快赶上张师傅了,就是火候还差点,再烤三十秒更酥。”
“知道了三大爷,”傻柱乐滋滋地说,“下次我用智能烤箱,按您说的时间烤,保证正好。”
许大茂推着三轮车从外面回来,车斗里装着些新到的智能温度计,见院里热闹,也凑过来:“三大爷,您这课收费不?我也想听听,我那多肉总烂根,正愁没辙呢。”
“免费,”三大爷摆摆手,“但有条件,你得把你那智能温度计借我用用,我想测测花池不同位置的温度,看看对月季生长有啥影响。”
“没问题,”许大茂从车斗里拿出一个温度计,“这个送您,能连手机的,您测完数据发我一份,我帮您做个图表,一目了然。”
三大爷眼睛一亮:“这玩意儿好!比我那水银温度计方便多了。许大茂,你这脑子,不用在正道上可惜了。”
众人都笑了,许大茂挠挠头:“我这不是正在往正道上走嘛。”
养花课讲得正热闹,周阳带着德国工程师汉斯进了院。汉斯金发碧眼,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看到科普角的智能花盆,眼睛顿时亮了:“周先生,这些花盆和我们在工厂看到的样品一模一样,没想到在居民院也能见到。”
“这是我们的科普角,”周阳笑着介绍,“不光有智能花盆,还有机器人表演、养花课,都是给街坊四邻弄的。”
汉斯蹲在智能花盆前,用手指了指湿度传感器:“这个设计很巧妙,成本控制得也很好,比我们欧洲的同类产品便宜三成。”
“我们讲究实用,”三大爷凑过来,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道,“养花是为了高兴,不是为了摆阔。”
汉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您说得对,技术应该服务生活,不是让生活变得更复杂。”
槐花跑过来,举着她的智能手环:“外国叔叔,你看这个,能记我跑了多少步!”
汉斯接过手环,饶有兴致地看了看:“很精致,功能也实用。你们的孩子从小就能接触这些智能设备,太幸福了。”
“等会儿还有机器人表演,”周阳说,“汉斯先生要是感兴趣,一起看看?”
“当然,”汉斯点头,“我对你们的服务型机器人很感兴趣,想看看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工作的。”
下午三点,机器人表演准时开始。三个银色的机器人随着音乐跳着舞,汉斯拿着平板电脑录个不停,嘴里不停念叨:“关节角度控制得真好,步态也很稳定,比我们实验室的样机灵活多了。”
表演结束后,汉斯拉住王博士:“王博士,你们的机器人用了什么算法?步态规划太出色了。”
王博士笑着说:“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动态平衡算法,结合了人体运动数据,特别适合在复杂地面行走,比如这种石板路。”
汉斯眼睛更亮了:“我们想引进这个算法,不知道贵厂有没有合作意向?”
“可以谈,”周阳点头,“但我们有个条件,得把算法应用到助老机器人上,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不能只用于商业用途。”
汉斯立刻答应:“没问题!我们公司也在做助老项目,正好需要这样的技术。”
三大爷在旁边听得云里雾里,拉着傻柱问:“他们说的算法是啥?能当肥料用不?”
傻柱:“您老别操心了,那是高科技,比您的淘米水肥厉害多了。”
傍晚,汉斯临走时,特意买了个智能手环和一盆智能花盆:“我要带回去给我的母亲,她最喜欢养花,有了这个花盆,就不用担心她忘了浇水了。”
许大茂乐滋滋地收了钱:“汉斯先生,您要是需要批量采购,找我就行,给您批发价。”
周阳笑着摇摇头:“这小子,做生意的脑子倒是灵光。”
送走汉斯,院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三大爷在给月季施肥,嘴里念叨着“多吃点,明天开得更艳”;二大爷在逗鸟,时不时跟鸟说两句话;傻柱和秦淮茹在收拾养花课的摊子,傻柱还不忘偷吃一块饼干;槐花则在科普角的空地上练习跳绳,智能手环上的步数已经超过了两千。
周阳坐在葡萄架下,看着这一切,觉得心里格外踏实。他想起汉斯说的话,技术应该服务生活,可不是嘛,你看这院里的智能花盆,让不会养花的人也能养出好花;智能手环,让老人能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机器人表演,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这些技术,不都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舒坦吗?
第二天一早,周阳刚到厂里,就接到了一大爷的电话:“周老弟,院里的向日葵开花了!金灿灿的一片,好看得很,你赶紧回来看看。”
“好,我这就回去,”周阳笑着答应,“正好带点厂里新做的向日葵形状的饼干,给大伙尝尝。”
回到四合院,果然见傻柱种的向日葵全开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盘像小太阳一样,在阳光下笑得灿烂。槐花正站在花盘下,让秦淮茹给她拍照,小脸上沾着花粉,像只小花猫。
“周爷爷,你看这花多大!”槐花跑过来,拉着周阳的手往花盘下钻,“比我的脸还大呢!”
“是挺大,”周阳笑着说,“傻柱这花种得不错,等结了瓜子,够全院人吃了。”
傻柱得意地说:“那是,我天天给它们唱歌,它们能长不好吗?”
“你就吹吧,”许大茂凑过来,“我看是三大爷的淘米水肥起了作用,跟你唱歌没关系。”
“你懂啥,”傻柱瞪眼,“植物也有感情,听着歌长大,结的瓜子都甜。”
三大爷拎着水壶过来:“行了,别吵了。傻柱,你的向日葵该浇水了,土都干了。”
傻柱:“知道了,我这就去。”
看着傻柱浇水的背影,周阳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一大爷说:“大哥,咱们在向日葵旁边也装个智能传感器吧,监测土壤湿度和光照,让傻柱知道什么时候浇水最合适。”
“好主意,”一大爷点头,“省得他天天瞎琢磨,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
正说着,囡囡拿着个平板电脑跑过来:“爷爷,非洲的社区花园发来照片了,他们用咱们的智能花盆种的蔬菜长得可好了!”
周阳接过平板,只见照片上一片绿油油的蔬菜,旁边放着几个熟悉的智能花盆。“太好了,”周阳笑着说,“让他们多拍点视频,我们也放科普角展示,让孩子们知道,咱们的技术还能帮到外国朋友。”
“我来弄,”囡囡点头,“我再剪辑个短片,配上音乐,肯定好看。”
中午,周阳带回来的向日葵饼干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槐花拿着一块饼干,跟向日葵花盘比了比:“真像!就是饼干不能长瓜子。”
“等结了瓜子,我给你做瓜子酥,”傻柱笑着说,“比这饼干还香。”
三大爷的养花课又来了不少人,连隔壁胡同的张奶奶都来了。三大爷站在月季花丛旁,讲得唾沫横飞:“这月季啊,就像姑娘家,得哄着,不能冻着也不能晒着,浇水要像给姑娘洗脸,温柔点……”
众人听得哈哈大笑,张奶奶笑着说:“老纪,你这哪是讲养花,分明是讲怎么疼媳妇呢。”
三大爷脸一红:“都一样,都一样,用心就好。”
下午,德国公司发来邮件,说同意合作开发助老机器人,还说要派工程师来厂里学习。周阳看完邮件,对周子轩说:“让王博士准备一下,把算法整理好,但核心代码不能给,只教他们应用。”
“爸,您就放心吧,”周子轩笑着说,“王博士心里有数,不会让他们占了便宜。”
周阳点点头,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忙碌的厂区,忽然觉得,这工厂和四合院其实挺像的,都是一群人凑在一起,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而努力。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和四合院里的欢声笑语,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是生活的声音。
傍晚回到四合院,见许大茂在科普角摆了个小摊子,上面放着智能手环、温度计、花盆,旁边还立着个小黑板,写着“智能生活,从这里开始”。
“周叔,您看我这摊子怎么样?”许大茂笑着说,“以后每天傍晚我都在这儿摆摊,方便街坊四邻买东西。”
“挺好,”周阳点头,“但得保证质量,不能卖次品。”
“放心吧,”许大茂拍胸脯,“都是从厂里拿的货,假一赔十。”
槐花跑过来,拿起一个小熊形状的智能温度计:“大茂叔叔,这个能给我的布娃娃用吗?”
“当然能,”许大茂笑着说,“这个送给你,让你的娃娃也知道冷热。”
槐花高兴得跳起来:“谢谢大茂叔叔!”
看着槐花的笑脸,周阳忽然觉得,这许大茂是真的变了,以前总想着占便宜,现在却懂得分享了。这大概就是四合院的魔力吧,再拧巴的人,在这热热闹闹的日子里泡一泡,也会变得敞亮起来。
晚饭时,院里飘起了炖肉的香味,傻柱端着一大锅出来:“大伙快尝尝,我新学的红烧肉,放了山楂,不腻!”
众人围过来,你一块我一块,吃得满嘴流油。三大爷边吃边说:“傻柱,你这手艺,不去开饭馆可惜了。”
傻柱:“我才不去呢,就在院里给大伙做,看着你们吃得香,我就高兴。”
许大茂:“傻柱,你要是开个小食堂,我肯定天天来捧场,顺便在你旁边摆摊卖智能设备,咱们强强联合。”
“去你的,”傻柱笑骂,“别想蹭我的热度。”
月光洒在四合院里,把一切都照得朦朦胧胧的。向日葵的花盘在晚风中轻轻摇晃,月季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智能门禁的指示灯像一颗小星星,眨着眼睛。周阳坐在葡萄架下,听着院里的欢声笑语,觉得这日子啊,就像傻柱做的红烧肉,咕嘟咕嘟炖着,越炖越香,越炖越有滋味。
他知道,这四合院的故事还长着呢。德国的助老机器人会研发成功,非洲的社区花园会种出更多的蔬菜,科普角会迎来更多的孩子,院里的向日葵会结出饱满的瓜子,月季会开得一年比一年艳。而他,愿意一直做这故事里的一个角色,陪着这些老街坊,把日子过得像这红烧肉一样,热热闹闹,满满当当。
第二天一早,周阳刚起床,就听见院里传来三大爷的吆喝声:“我的月季又开了三朵!比昨天的还艳!”
他笑着走出屋,只见三大爷举着一朵粉红色的月季,正跟二大爷炫耀。二大爷的鸟笼挂在旁边,鸟儿在里面唱得正欢。傻柱在给向日葵浇水,嘴里哼着小曲。许大茂在科普角摆摊子,时不时跟路过的街坊打招呼。槐花抱着她的布娃娃,正在给月季浇水,布娃娃衣角的温感贴片在阳光下闪着光。
周阳伸了个懒腰,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满是花香和生活的味道。他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故事,也开始了。
槐花背着崭新的书包站在四合院门口时,初秋的风正卷着几片银杏叶打旋。她仰起脸看门楣上"幸福里"三个褪色的木字,忽然想起周爷爷说过,这院子比爸爸的年纪还大,墙角那棵老槐树,见证过三代人的婚事。
"发什么呆呢?"周阳拎着她的饭盒追出来,手指在她鼻尖刮了一下,"第一天上学可不能迟到,你王老师昨天还特意打电话问你有没有准备好。"
槐花把书包带又勒紧了些,露出手腕上那只淡蓝色的智能手环——是周爷爷去年送的生日礼物,能测心率,还能定位。"周爷爷,"她拽住周阳的衣角,"放学你会来接我吗?李奶奶说学校门口有卖糖画的。"
"当然来。"周阳蹲下来帮她理好红领巾,目光扫过她书包侧袋露出的半截机器人模型——是许大茂叔叔送的,据说里面装着微型传感器,能跟着手势跳舞。"不过糖画只能买一个,吃多了牙疼。"
槐花用力点头,忽然踮起脚在他脸颊亲了一下,转身像只小鹿似的冲进胡同口的人流里。周阳站在原地摸着脸笑,晨雾里飘来许大茂的吆喝声:"智能温湿度计打折了啊,养花种菜都能用,错过今天等半年!"
许大茂的摊子支在胡同拐角,塑料布上摆着花花绿绿的电子设备,旁边立着块黑板,用粉笔写着"老人防走失手环,实时定位还能一键呼救"。他看见周阳,立刻眉开眼笑地挥手:"周叔,您来得正好,昨天汉斯先生订的二十个智能花盆,我已经打包好了,您看什么时候让快递来取?"
"等会儿让厂里的车顺路捎过去。"周阳走过去,拿起一个巴掌大的传感器,"这新出的土壤检测仪灵敏度怎么样?上周张奶奶说她的兰花总黄叶,我怀疑是土壤酸碱度不对。"
"绝对准!"许大茂拍着胸脯,"德国进口的芯片,误差不超过0.1。我昨天特意去张奶奶家测过,她那土碱性太高,我给她推荐了这款调酸剂,保准管用。"
正说着,三大爷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从院里出来,布包上还别着支钢笔。"老周,"他把布包往许大茂摊子上一放,"帮我看看这新做的养花手册,我加了智能设备的使用说明,是不是比上次的版本强?"
周阳翻开手册,泛黄的纸页上用毛笔字写着"月季养护第三章:智能浇水器设置指南",旁边还画着简易的示意图,像模像样。"三大爷,您这字越来越有劲儿了。"他由衷赞叹,"最后附个二维码吧,扫码能看视频教程,孩子们更喜欢。"
三大爷眼睛一亮:"还是你想得周到!等会儿我就让囡囡帮我做,她现在玩起手机来比年轻人还溜。"
胡同深处传来自行车铃声,傻柱骑着二八大杠,车后座绑着个保温箱,里面飘出包子的香气。"周叔,三大爷,"他在摊子前刹住车,额头上的汗珠亮晶晶的,"刚出炉的肉包,尝尝?"
许大茂伸手抢了两个,塞给周阳一个:"傻柱这手艺,不去开连锁店可惜了。"
"开啥连锁店?"傻柱擦了把汗,"院里老少爷们爱吃就行。对了周叔,昨天非洲那边发视频了,他们用咱们的智能花盆种的西红柿丰收了,一个个红得跟小灯笼似的。"
周阳咬着包子笑:"知道了,囡囡早上就跟我说了,正剪视频呢,说要在科普角的大屏幕上放。"
阳光渐渐热起来,胡同里的人多了起来。张奶奶挎着菜篮子经过,念叨着要给孙子买个防走失手环;快递小哥停在许大茂摊子前,取走发往德国的包裹;二大爷提着鸟笼遛弯,鸟笼上挂着个迷你温度计,显示"26,适宜遛鸟"。
周阳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幸福里"这三个字,真是起得再好不过了。
囡囡把笔记本电脑架在科普角的长桌上时,屏幕里正播放着非洲社区花园的画面。十几个黑皮肤的孩子围着挂满红果的西红柿架,举着智能花盆欢呼,花盆侧面印着的"中国制造"字样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周爷爷,您看这个角度拍得好不好?"囡囡调整着视频进度条,马尾辫随着动作甩动,"我加了点咱们院里向日葵的镜头,对比着看特别有意思。"
周阳凑过去,指着屏幕里一个正在调试传感器的老人:"这是当地的村长吧?上次视频会议见过,他说要跟咱们学做堆肥。"
"是啊,"囡囡笑着说,"他还问能不能派两个年轻人来厂里学习,说想在他们村建个小型加工厂,自己生产智能花盆。"
"当然欢迎。"周阳摸着下巴琢磨,"让王博士准备个简易教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别全是专业术语,得让他们看得懂。"
槐花背着书包跑进来,校服上还沾着粉笔灰。"囡囡姐!"她把一个皱巴巴的纸团递过去,"这是我画的机器人,老师说可以参加学校的科技比赛,你能帮我把它变成3D模型吗?"
纸团展开,是个歪歪扭扭的机器人,脑袋是三角形的,胳膊上画着齿轮,腿上却画着小花。囡囡噗嗤笑了:"这机器人还带种花功能呢?"
"它叫"小花","槐花认真地说,"能帮奶奶浇花,还能陪我跳皮筋。"
"没问题,"囡囡打开建模软件,"咱们给它加个浇水的机械臂,再装个语音模块,让它能数节拍。"
槐花趴在桌边,看着屏幕上的线条一点点勾勒出机器人的轮廓,忽然指着窗外喊:"是爸爸!"
傻柱推着辆小推车从胡同口进来,车上堆着刚从批发市场买的花盆。"囡囡,帮我看看这批陶盆的透气性,"他嗓门洪亮,"王博士说透气性不好的话,智能传感器容易误判湿度。"
囡囡拿起一个花盆,用手指敲了敲:"听声音挺密实的,等我测测吸水率。"她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个透明仪器,往花盆内侧滴了两滴水,屏幕上立刻跳出"吸水率3%,不适宜多肉植物"的字样。
"得退了,"傻柱挠挠头,"还是得买上次那种红陶的,虽然贵点但好用。"
"我帮您联系厂家吧,"囡囡拿起手机,"他们上周刚出了新款,带透气孔的,我让他们发样品过来。"
科普角渐渐热闹起来。放学的孩子聚在屏幕前看非洲的西红柿,老人坐在长椅上听三大爷讲智能花盆的使用技巧,许大茂搬了箱新到的智能手环,正给张奶奶演示怎么设置紧急联系人。
"周叔,"许大茂忽然喊,"汉斯先生的助理说想参观咱们的科普角,下周就来,您看要不要准备准备?"
周阳正帮槐花修改机器人的设计图,闻言抬头:"不用特意准备,就按平时的样子来。让他们看看咱们是怎么过日子的,比看工厂流水线更实在。"
夕阳把科普角的玻璃窗染成金红色,屏幕里的非洲孩子还在欢呼,屏幕外的槐花正缠着囡囡教她画机械臂。周阳看着这两个隔着辈份却像姐妹的姑娘,忽然想起三十年前,他和傻柱也是这样,在院里的槐树下比划着未来的样子。
汉斯的助理安娜来的那天,正赶上三大爷的"智能养花课"。老太太们围着长桌坐成一圈,每人面前摆着一盆多肉,三大爷站在中间,手里举着个放大镜,正对着智能花盆的传感器讲解:"看见没?这小绿点亮了,就说明该浇水了,跟咱们的老祖宗看天浇水一个理,就是更准点。"
安娜举着相机拍个不停,蓝色的眼睛里满是好奇。"周先生,"她转向周阳,"这些设备都是你们工厂生产的?我以为只有专业园艺场才会用。"
"一开始是,"周阳笑着说,"后来发现老百姓更需要,就改了设计,做得简单点,便宜点。您看张奶奶,七十多了,现在用得比年轻人还溜。"
张奶奶听见这话,举着自己的多肉花盆给安娜看:"你看我这盆,以前养啥死啥,现在用这"小玩意儿",活了快半年了!"她指着花盆侧面的显示屏,"昨天它说光照不够,我就搬到窗台,今天就精神了。"
安娜笑着点头,忽然被角落里的笑声吸引。槐花正和几个孩子围着机器人"小花"——囡囡用3D打印做的简易模型,虽然胳膊有点歪,但真能转动浇水。孩子们轮流给机器人发指令:"小花,浇左边那盆!""小花,数到三跳一下!"
"这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安娜惊讶地问。
"是槐花画的图纸,"周阳说,"囡囡帮她做出来的。我们觉得,让孩子从小就觉得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是能帮上忙的,比学多少公式都强。"
安娜跟着他们走到四合院中央,傻柱正在给老槐树浇水,树下的土壤里埋着个小小的检测仪,连接着他的手机。"这树有五十多年了,"傻柱抬头说,"去年差点枯死,用这玩意儿监测,才知道是根太深,浇水没浇透。"
安娜蹲下来看检测仪,忽然指着不远处的葡萄架:"那是太阳能板吗?"
"是,"周阳点头,"院里的路灯、科普角的屏幕,都靠它供电。省点电是点,还环保。"
正说着,许大茂骑着电动车回来,车筐里装着个大箱子。"周叔,汉斯先生要的样品到了!"他把箱子搬下来,打开给安娜看,"这是新款的助老机器人,带语音控制的,能帮老人拿东西,还能提醒吃药。"
安娜眼睛一亮,伸手摸了摸机器人的机械手:"比我们实验室的更轻便,颜色也好看。"
"老百姓过日子,图个实用,还得看着舒服。"许大茂得意地说,"这颜色是槐花选的,她说奶奶喜欢浅蓝色。"
傍晚的风带着槐花香飘过来,安娜站在院子中间,看着夕阳下的人们——三大爷在指导老太太们用手机查多肉状态,傻柱在给孩子们分冰棍,槐花举着"小花"机器人,追得小狗满地跑。她忽然明白,为什么汉斯总说要学"幸福里"的模式。
"周先生,"安娜认真地说,"我能把这里的故事写进报告里吗?不是作为商业案例,就作为......生活的样子。"
周阳看着她,笑着点头:"当然可以。生活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第一场雪落下来时,四合院的屋顶很快白了。槐花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踩着积雪跑到科普角,玻璃上的冰花里,映着她呵出的白气。
"周爷爷,非洲那边下雪了吗?"她指着屏幕上的监控画面——非洲社区花园盖了透明大棚,里面的西红柿还挂着果,几个当地人正用平板电脑查看温度数据。
"那边是夏天,"周阳给她递过热水袋,"他们现在穿短袖呢。"
槐花趴在玻璃上笑,忽然指着屏幕喊:"看!是村长爷爷!他手里拿的是不是三大爷的养花手册?"
屏幕里的老人确实捧着本翻得卷边的书,封面上的毛笔字依稀可见。周阳想起三大爷上个月寄包裹时,非要在手册里夹把自己做的小铲子,说"干活得趁手"。
"周叔!"许大茂跺着脚上的雪进来,手里拿着个快递盒,"德国那边寄来的,说是给孩子们的礼物。"
盒子打开,是十几个包装精美的机器人模型,还有张卡片,上面是汉斯的字迹:"谢谢你们让我明白,科技的温度,藏在生活里。"
槐花选了个最像"小花"的模型,举起来跟周阳炫耀。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傻柱正在扫雪,扫帚划过雪地的声音,混着三大爷教老太太们用取暖器的吆喝声,还有远处孩子们的笑声,在雪地里慢慢晕开。
周阳看着窗外,忽然觉得这院子像个神奇的容器,装着三十多年的光阴,装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故事,装着老人们的唠叨和孩子们的吵闹,还装着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比如此刻落在睫毛上的雪,比如手里温热的热水袋,比如屏幕里那片永远晴朗的非洲天空。
傻柱扫到门口,抬头朝他喊:"周叔,进来烤烤火,我炖了羊肉!"
周阳笑着应了一声,拉着槐花往屋里走。雪还在落,但屋里的炉火已经烧得很旺,肉香混着煤火的味道,是冬天里最踏实的味道。
年后的阳光带着点慵懒,周阳坐在葡萄架下的躺椅上,看着许大茂给新到的智能花盆贴标签。标签是槐花写的,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上面写着"多肉专用""喜阳""每周浇一次水"。
"周叔,今年的订单又多了三成,"许大茂直起身,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非洲那边要建十个社区花园,全用咱们的设备。汉斯说,他们的助老机器人也卖得特别好,好多老人说,像家里多了个懂事的小辈。"
周阳点点头,目光落在科普角的大屏幕上。囡囡剪辑的新视频正在播放:德国的老人用助老机器人下棋,非洲的孩子给西红柿浇水,幸福里的老太太们坐在长椅上,对着智能音箱唱老歌。画面最后,是槐花和几个孩子站在老槐树下,举着"我们的世界"的牌子,笑得灿烂。
"周爷爷!"槐花跑过来,手里拿着张奖状,"我的"小花"机器人得了一等奖!老师说,要送去参加全国比赛呢!"
周阳接过奖状,看着上面"科技创新奖"几个字,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总觉得科技是冰冷的机器和复杂的公式。直到这些年,看着那些芯片和传感器,变成老人手里的手环,变成孩子玩具里的智慧,变成不同肤色的人脸上的笑容,才明白——
真正的科技,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它该像这葡萄架,默默生长,悄悄结果,用最温柔的方式,托举起生活里的每一份期待。
傻柱端着切好的西瓜过来,红色的汁水顺着托盘往下滴。"吃西瓜了!"他嗓门还是那么亮,"刚从院里摘的,甜着呢!"
阳光穿过葡萄叶的缝隙,在西瓜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周阳拿起一块,咬了一大口,甜丝丝的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
院子里的笑声,又开始了。这笑声,会一直响下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3995/353034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3995/3530341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