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知道了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逆天神尊 玄幻:圣帝重生之后 地主家的小夫郎 文豪娱乐家 灵气复苏:现实游戏化 弃妃逆袭:邪王日日追妻忙萧令月 弱柳扶风起 诡异复苏:从凶宅试睡开始 恋综作妖,问就是我在地府干兼职 废土求生:我的邻居又又又不是人

冬雪初霁的清晨,四合院的青瓦上积着薄薄一层雪,像撒了把白糖。三大爷裹着厚棉袄,蹲在花池边给月季培土,嘴里哈着白气念叨:“盖层"棉被"好过冬,明年开春准能窜三尺高。” 槐花背着书包从屋里跑出来,棉鞋踩在雪地上咯吱响,手里攥着个暖手宝——是许大茂送的智能款,能恒温八小时。“三大爷,您看我这暖手宝!”她把暖手宝往三大爷手里塞,“许叔叔说这是最新款,还能连手机调温度呢。” 三大爷摸了摸暖手宝,热乎得正好:“是比我那铜汤婆子强,不用总换热水。不过啊,这玩意儿再智能,也不如人心里的热乎气顶用。” 正说着,傻柱扛着个大扫帚从厨房出来,扫帚上还沾着冰碴。“老纪,搭把手扫雪!”他把扫帚往雪地上一顿,“等会儿孩子们上学,别滑倒了。” 三大爷慢悠悠起身:“急啥?雪还没化透呢,扫早了白费劲。我给你算笔账,现在扫得用三桶热水化冰,等太阳出来再扫,一桶水就够,省两桶水钱,够买半斤酱油了。” “您老就知道算账!”傻柱笑着扬手要打,见槐花在旁边,又把扫帚放下了,“孩子们踩着冰上学,摔一跤咋办?那医药费比三桶水贵多了!” 两人正斗嘴,二大爷提着鸟笼从影壁后转出来,鸟笼上的智能温度计显示“-2,注意防冻”。“吵啥呢?”他把鸟笼往葡萄架的铁钩上一挂,画眉鸟缩在笼子角落,连叫都懒得叫,“这天儿扫雪?冻掉耳朵!等我遛完鸟回来再说。” “您可拉倒吧二大爷,”槐花跺着脚取暖,“周爷爷说了,雪后初晴最容易结冰,得趁这会儿雪没冻实赶紧扫。” 二大爷摸了摸鸟笼:“还是咱槐花懂事。行,等我让画眉唱支"扫雪歌",就来帮忙。”他对着鸟笼吹了声口哨,画眉鸟扑棱棱抖了抖羽毛,总算叫了两声,声音细得像蚊子哼。 许大茂推着三轮车从院门口进来,车斗里装着些包装好的智能暖脚垫,车把上还挂着个小喇叭,正循环播放:“智能暖脚垫,插上电就热,老人孩子都能用,防滑防漏电!” “周叔让我送几户独居老人,”他跳下车,从车斗里拿出个暖脚垫递给三大爷,“老纪,这个给您,放花池边,您给花培土时踩着,不冻脚。” 三大爷眼睛一亮:“这玩意儿多少钱?我给您钱。” “送您的!”许大茂拍着胸脯,“周叔说了,院里老人都有份,算科普角的福利。” 傻柱凑过来看:“这玩意儿能热到多少度?别把我那新铺的地砖烫坏了。” “智能控温,最高50,烫不着!”许大茂蹲下来插电演示,暖脚垫很快就热乎起来,“您看,还能定时,睡前开两小时,自动断电,安全着呢。” 周阳踩着雪进来时,正见傻柱把暖脚垫往张奶奶门口放,三大爷蹲在花池边,脚踩着暖脚垫给月季盖稻草,二大爷则举着手机给鸟笼拍视频,嘴里念叨“给我儿子发过去,让他看看他爹的高科技鸟笼”。 “都挺忙活啊?”周阳笑着掸了掸身上的雪,“我刚从街道办回来,说下礼拜有寒流,零下十度,让咱给院里的老人们做个登记,看看谁需要取暖设备。” “我这就去!”槐花举着手跳起来,“我知道张奶奶的电热毯坏了,李爷爷的暖气片不热……” “我跟你一起去,”秦淮茹端着盆刚洗好的衣服出来,晾衣绳上结着冰碴,“顺便问问大伙晚上想吃啥,我多做点,热乎的。” 傻柱:“我炖锅羊肉汤,驱驱寒!再蒸两笼羊肉包子,皮薄馅大!” 许大茂:“我再送几台智能温控器,能自动调节暖气温度,省得老人总忘关。” 三大爷:“我给老人们算笔账,用智能温控器比整天开着暖气省多少电,让他们明明白白消费。” 二大爷:“我……我给老人们唱段京剧,暖暖场子!” 周阳看着这光景,心里像揣了个暖手宝。他想起年轻时住这院,冬天各家各户烟囱冒黑烟,窗户上结着厚冰,谁家里暖气不热,只能裹着棉被挨冻。如今呢,智能暖脚垫、温控器、恒温暖手宝,这些新玩意儿让冬天都不那么难熬了,可更让人暖的,还是这院里的人——你帮我扫雪,我给你送暖,热热闹闹的,再冷的天也冻不透心里的热乎气。 扫完雪,傻柱的羊肉汤也炖好了,厨房飘出的香味漫了半条胡同。他用大盆端着汤出来,秦淮茹拿着十几个大海碗跟在后面,院里的老人们早就坐在活动中心的长椅上等着了,手里捧着许大茂送的恒温杯。 “张奶奶,您的汤少放辣椒,”傻柱给每位老人盛汤,“李爷爷,您牙口不好,我给您多捞点肉,炖得烂烂的。” 张奶奶捧着热汤,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傻柱这手艺,比饭馆的强多了。想当年啊,能喝口热粥就不错了,哪敢想羊肉汤?” “那时候院里哪有活动中心?”李爷爷叹了口气,“冬天就在自家屋里缩着,街坊们一个月都见不着几回面。现在多好,天天聚一块儿,喝汤聊天,比一家人还亲。” 二大爷拎着鸟笼进来,见大家喝得热闹,也凑过来:“给我也来一碗!我那画眉刚才叫得响亮,也得给它弄点肉汤泡小米。” “您那鸟比人还金贵,”三大爷喝着汤笑,“小心喝成胖画眉,飞都飞不动。” 许大茂拿着个平板电脑进来,屏幕上是他刚做的“冬季取暖指南”:“各位爷爷奶奶,这里有智能设备的使用说明,还有周叔整理的防冻小知识,看不懂的问我,包教包会。” 槐花挨着张奶奶坐,给她读指南上的字:“"晚上睡觉前,智能暖脚垫要断电"……张奶奶,您记住了吗?” “记住了记住了,”张奶奶摸了摸槐花的头,“咱槐花比我那孙女还贴心。” 正热闹着,院门口传来汽车喇叭声,是汉斯的助理安娜来了,手里还捧着个大箱子。“周先生,”她跺着脚上的雪,“汉斯先生让我送些德国的取暖设备,说感谢你们之前的帮助。” 箱子打开,里面是些造型精巧的暖手宝、电热毯,还有个迷你壁炉模型,插上电就能模拟火焰跳动。“这壁炉在德国很受欢迎,”安娜笑着说,“汉斯先生说,虽然没有真壁炉暖和,但看着热闹,像家里有客人。” “这玩意儿好!”二大爷凑过去看,“放活动中心正合适,晚上打牌时开着,跟老北京的煤炉似的,有烟火气。” 傻柱给安娜盛了碗羊肉汤:“尝尝?咱中国的取暖神器,喝一碗浑身都热。” 安娜捧着汤碗,看着屋里的景象——老人们围着热汤说笑,傻柱在添炭火,许大茂在教张奶奶用平板电脑,槐花举着迷你壁炉给大家演示……忽然明白汉斯为什么总说“幸福里的冬天比柏林暖”。 “周先生,”她认真地说,“我能把这些拍下来吗?不是为了工作,是想让我的父母看看,原来冬天可以这么过。” 周阳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冬天嘛,就该热热闹闹的,不然多冷清。” 寒流来的那天,四合院早早亮了灯。活动中心的迷你壁炉亮着暖黄的光,老人们围坐在旁边打麻将,傻柱在厨房烙馅饼,香味顺着门缝往外钻。许大茂挨家挨户检查智能温控器,确保每个房间都暖烘烘的。三大爷则在科普角给孩子们讲“为什么冬天会结冰”,黑板上画着水分子的模型,旁边还摆着他冻在冰箱里的冰花。 槐花带着几个孩子,用积雪堆了个雪人,给雪人戴上许大茂的智能手环,手环屏幕亮着,像雪人的眼睛。“雪人也有手环啦!”她拍着手笑,呼出的白气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周阳站在院门口,看着雪花簌簌落下,落在雪人身上,落在月季的稻草“棉被”上,落在活动中心透出的暖光里。远处传来傻柱喊吃饭的声音,夹杂着老人们的笑声和麻将牌的碰撞声,像一首温暖的歌。 他想起小时候读过的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候总觉得这诗带着点冷清,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暖意,不在炉火多旺,而在身边有多少人——有人给你盛碗热汤,有人陪你说说话,有人在雪天里为你扫出一条路。 这四合院的冬天,就是这样吧。有智能设备带来的便捷,更有人心里的热乎气,把最冷的日子,都烘得暖暖的。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太阳出来了,照在雪地上晃得人睁不开眼。三大爷蹲在花池边,扒开稻草看月季,嘴里念叨“没冻着,没冻着”;二大爷提着鸟笼出来,画眉鸟在阳光下叫得格外欢;傻柱在扫屋檐上的冰棱,怕掉下来砸到人;许大茂在给雪人拍照片,说要发给汉斯看看“中国雪人也戴智能手环”;槐花则拉着张奶奶,在雪地上踩出一串串小脚印。 周阳踩着融雪往厂里走,身后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和老人们的聊天声。他知道,这四合院的故事,就像这冬天的雪,落下来时纷纷扬扬,化开来时滋滋润润,然后在春天里,悄悄长出新的希望。 而这样的日子,还长着呢。 腊月初八的清晨,四合院飘着淡淡的粥香。傻柱凌晨三点就起了床,在厨房的大铁锅里熬着腊八粥,红豆、绿豆、糯米、花生在沸水里翻滚,咕嘟咕嘟的声响裹着白汽漫出窗户,在结着冰花的玻璃上晕开一片水雾。 “傻柱,火再小点!”秦淮茹系着围裙进来,手里捧着包红枣,“去年熬糊了锅底,三大爷念叨了半年。” “知道了!”傻柱用长柄勺搅着粥,额头上渗着细汗,“今年我盯着呢,保证稠稀正好,甜而不腻。对了,给张奶奶留的那碗得多放糖,她就爱这口。” 院门口传来三轮车的叮当声,许大茂驮着箱智能保温杯进来,车把上挂着串冻梨。“周叔让我送的,”他跳下车呵着白气,“说给大伙盛腊八粥用,保准两小时不凉。” 三大爷踩着梯子,正往门框上贴“福”字,红纸在寒风里哗啦作响。“大茂,你那杯子借我用用,”他扭头喊,“我那搪瓷缸子漏了,盛粥总洒一身。” “拿去!”许大茂扔过去一个天蓝色的杯子,“周叔说这叫"岁岁平安杯",喝了能保来年顺顺当当。” 二大爷提着鸟笼从外面遛弯回来,鸟笼上挂着的智能温度计显示“-5,适宜喝热粥”。“哟,熬腊八粥呢?”他把鸟笼往葡萄架上一挂,“我昨儿特意买了斤栗子,放进去更香甜。” 槐花背着书包从屋里跑出来,辫子上系着红绒球,手里攥着张红纸:“傻柱叔叔,我剪了窗花,贴厨房窗户上吧!”红纸上剪着个胖娃娃抱鲤鱼,边角还粘着金粉,在晨光里闪闪发亮。 “好看!”傻柱接过窗花,小心翼翼地往玻璃上贴,“咱槐花这手艺,比胡同口剪窗花的老李头还强。” 周阳踩着薄冰进来时,正见院里的老街坊们围着灶台排队,手里都捧着许大茂送的保温杯。张奶奶拄着拐杖排在第一个,颤巍巍地说:“每年就盼着这口粥,喝了心里踏实。” “张奶奶您先盛,”傻柱给她舀了满满一杯,上面堆着红枣、莲子、栗子,“您慢走,地上滑。” 三大爷捧着保温杯,边喝边算账:“这粥成本不低啊,一斤糯米五块,红豆八块,再加上栗子、花生……傻柱,你这得赔本吧?” “赔本也乐意!”傻柱笑得见牙不见眼,“院里老少爷们喝高兴了,比啥都强。”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视频:“我发个朋友圈,让我那外地同学瞧瞧,咱四合院的腊八多热闹。”视频里,冒着热气的粥锅旁,二大爷正逗着画眉鸟,三大爷对着保温杯哈气,槐花举着窗花转圈,像幅会动的年画。 周阳接过傻柱递来的粥,温热的杯子焐得手心发烫。粥里的糯米软糯,栗子香甜,喝一口暖到胃里,连带着心里都热烘烘的。他想起小时候,母亲熬腊八粥总说“过了腊八就是年”,那时候物资紧俏,粥里最多放把红豆,可喝着比现在还香。如今日子富了,粥里的料多了,可这院里的人情味,一点没变。 “周叔,”许大茂凑过来说,“汉斯先生说要寄德国的圣诞饼干过来,让咱尝尝洋味。我说等过了年,给他们寄咱的驴打滚,让他们也尝尝老北京的味儿。” “好主意,”周阳点头,“让秦淮茹多做几样,驴打滚、艾窝窝、糖火烧,都给他们寄点。” 三大爷喝完粥,掏出个小本子记着什么:“我算好了,过年前得扫房、擦玻璃、贴春联,咱分分工。傻柱力气大,负责擦窗户;大茂年轻,去采买;槐花字写得好,负责写福字……” 二大爷:“我负责贴春联,我知道哪副春联配哪间屋,保准吉利!” 槐花举着空杯子喊:“我还能剪窗花!剪一百个,贴满全院!” 周阳看着他们热热闹闹地分派任务,忽然觉得这四合院像个大家庭,过年前的忙碌不是负担,是盼头——盼着窗明几净,盼着春联红艳,盼着一家子热热闹闹守岁,盼着来年的日子比今年更甜。 过了腊八,院里的年味一天比一天浓。傻柱和秦淮茹在厨房蒸馒头,白胖胖的馒头堆成小山,上面点着红点;许大茂拉着三轮车去大栅栏采买,红绸、灯笼、鞭炮装了满满一车;三大爷戴着老花镜写春联,墨汁在红纸上晕开,笔锋遒劲有力;二大爷则把鸟笼擦得锃亮,换上新的鸟食,说“过年得让画眉也吃点好的”。 槐花最忙,每天放学后就蹲在桌前剪窗花,福字、喜鹊、金鱼堆了一筐,还学着给窗户贴“倒福”,踮着脚够不着高处,就让傻柱抱着她贴。“傻柱叔叔,"福到"就是"福倒",对吗?”她仰着小脸问,鼻尖沾着金粉。 “对!”傻柱笑得直抖,“咱槐花真聪明,比我小时候强多了,我那时候总把"福"字贴倒了还嘴硬。” 周阳买了些烟花回来,堆在科普角的储藏室里。“三十晚上放,”他对槐花说,“让你看看比机器人还好看的光。” “比我的"小花"机器人还好看?”槐花瞪圆了眼睛。 “好看十倍!”周阳刮了下她的鼻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除夕那天,四合院早早挂起了红灯笼,门框上贴满春联,连智能路灯上都缠了红绸,远远望去像片红色的海洋。傻柱在厨房忙得脚不沾地,炖肉、炸丸子、蒸扣肉的香味混在一起,勾得人直咽口水。 傍晚,全院的人聚在活动中心吃年夜饭。长桌被拼成长龙,上面摆满了菜,中间放着个大火锅,咕嘟咕嘟煮着丸子和青菜。三大爷端着酒杯站起来:“我先说两句,这一年啊,咱院得了全国文明社区,槐花拿了国际金奖,傻柱的饼干卖到了德国,大茂的生意越做越大……都是喜事!我祝大伙来年更上一层楼!” “好!”众人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响亮。 二大爷夹了个丸子:“我祝咱院的月季来年开得比牡丹还艳,我的画眉叫得比百灵还响!” 傻柱:“我祝大伙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许大茂:“我祝咱的智能设备卖到全世界,让外国人都知道咱幸福里!” 槐花举着果汁杯:“我祝周爷爷、三大爷、二大爷、傻柱叔叔、大茂叔叔……所有人都开开心心,我的机器人能再拿个金奖!” 周阳看着满桌的笑脸,忽然觉得眼睛有点湿润。他想起刚搬进这院时,家家户户年夜饭就俩菜,一碗炖肉,一碟咸菜,孩子们盯着肉碗直咽口水。如今呢,鸡鸭鱼肉摆满桌,智能火锅控着温,连饮料都有七八种,可最让人暖的,还是这一桌子人——老的少的,亲的疏的,凑在一起就像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守着岁,盼着春。 春晚开始时,大家挤在活动中心的大屏幕前。看到小品逗乐处,满屋子的笑声能掀翻屋顶;听到熟悉的老歌,二大爷还跟着哼两句,跑调跑得没边;傻柱和秦淮茹则在厨房煮饺子,锅里咕嘟咕嘟的声响,和电视里的歌声、笑声混在一起,成了最好的年声。 零点的钟声敲响时,许大茂抱着烟花跑出去,傻柱和槐花跟在后面,手里拿着打火机。“小心点!”周阳在后面叮嘱,看着烟花“咻”地冲上夜空,在墨蓝色的天上炸开,红的、绿的、金的,像无数朵花在瞬间绽放。 槐花仰着头,小脸上映着烟花的光,笑得像朵迎春花。“比机器人好看!”她拍手跳着,“比所有机器人都好看!” 三大爷举着相机,对着烟花咔嚓咔嚓拍个不停:“得存着,明年给新搬来的街坊看看,咱院的年有多热闹。” 二大爷对着烟花拱手:“祝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傻柱搂着秦淮茹的肩膀,看着天上的烟花,嘴里念叨:“明年我得开个小饭馆,就叫"四合院饭庄",让全北京的人都尝尝我的手艺。” 许大茂:“我给你饭馆装全套智能设备,扫码点单,自动结账,比五星级酒店还先进!” 周阳站在他们身后,看着烟花在夜空中次第绽放,照亮了四合院的灰瓦,照亮了红春联,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笑。他知道,这烟花会谢,这年晚会过,但这院里的热乎劲儿,会像锅里的饺子,一直冒着热气,一直暖着人心。 大年初一的早上,拜年声此起彼伏。槐花穿着新棉袄,挨家挨户拜年,兜里很快塞满了糖果和红包;傻柱和秦淮茹给老人们送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碗上冒着白汽;三大爷和二大爷坐在活动中心,接受孩子们的拜年,笑得合不拢嘴。 周阳刚送走一波拜年的街坊,手机就响了,是汉斯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汉斯正和家人吃年夜饭,桌上摆着许大茂寄去的驴打滚。“周先生,”他举着驴打滚笑,“这比圣诞饼干好吃!我女儿说,明年要去中国过年,看你们放烟花。” “欢迎!”周阳笑着说,“让她住我家,保证让她吃够饺子,看够烟花。” 挂了电话,周阳看着院里玩耍的孩子,看着晒太阳的老人,看着贴满全院的红春联和窗花,忽然觉得这四合院就像个聚宝盆,装着数不清的好日子,装着道不完的人情暖。 而这聚宝盆里的故事,还在继续。也许明年,傻柱的饭馆会开张,许大茂的智能设备会卖到更远的地方,槐花的机器人会有新发明,汉斯的女儿会真的来过年……但不管怎样,这四合院的门永远开着,红灯笼永远亮着,这里的人,会永远热热闹闹地,把日子过成一首唱不完的歌。 春风渐起时,三大爷种的月季冒出了新芽,嫩红的芽尖顶着露珠,像刚出生的娃娃。槐花蹲在花池边,给新芽浇着水,手腕上的智能手环显示“今日适宜播种”。 “三大爷,它什么时候开花?”她仰头问,看着三大爷用尺子量着芽的高度,记在小本子上。 “快了,”三大爷摸着胡子笑,“等过了清明,就该打花苞了。到时候啊,比你去年拿的奖杯还艳。” 傻柱推着三轮车从外面回来,车斗里装着新采的荠菜,绿油油的闪着光。“周叔,三大爷,”他笑着喊,“中午包荠菜饺子,尝尝春天的味儿!” 许大茂扛着个新的智能花盆进来,上面印着槐花剪的窗花图案。“刚到的新款,”他得意地说,“厂家说这图案卖得最好,要给槐花提成呢。” 二大爷提着鸟笼出来,画眉鸟叫得格外欢,像是在唱春天的歌。“你们看,”他指着鸟笼上的温度计,“10了,春天真的来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3995/353051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3995/3530515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