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孤 独(附录:漫谈中药保健(1))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白天娱乐圈搬砖,晚上搞玄学在线接单 死亡巫师日记 贵妃二嫁 我在大宋造反 情满四合院之彪悍人生 在美国当警察的日子 官场政道 朱门隐欲 囤满几百万吨物资带爸妈末世求生 阴阳大尊
走进孤独
走进孤独,
听别人唱西北风,
唱故乡的云,唱红高梁。
走进孤独,
听檐头雨声滴答,
看鞋底掀起泥泞。
走进孤独,
紧捧失意的头,
圆睁疲倦的眼睛。
走进孤独,
看到镜中的自己,
潇洒依然。
一杯茶提神
两杯茶醒脑
三杯茶醒心
一杯清茶让人如沐春风
茶让人舒服
是因为茶中自有谦卑
不争不争才是争,
不争才让人舒服人
让人舒服,是因为人胸中有实力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1)
【脾虚泄泻,便血烦渴——荷叶】
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叶也衬托了荷花的娇艳,但是你们知道吗,荷叶在中医里还是一种中药,对人体有不错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荷叶,味苦,性平,主要作用于肝、脾、胃经,具有消暑化湿,凉血止血的功效。
一般可用于有出现脾虚引起的泄泻,暑热引起的心烦口渴,署湿引起的泄泻,便血都有不错的疗效。
荷叶+芦根——解暑消肿
荷叶+藿香——署湿泄泻
荷叶+升麻——清热缓解头疼
荷叶+蒲黄——祛瘀止血
【脾胃虚寒,呃逆呕吐——丁香】
名称:丁香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
一般可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肾虚阳。
丁香+附子——温养脾胃
丁香+肉蔻——胃寒呕吐
丁香+橘皮——胃冷呕逆
丁香+人参——健脾升清
丁香+半夏——脾胃虚寒
消痞和胃方
【组成】
柴胡,白芍,枳实,半夏,陈皮,苍术,白术,厚朴,黄连,干姜,党参,槟榔,鸡内金,川楝子。
【功效】
辛开苦降,和胃除满。
【主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脾虚气滞、肝胃不和及寒热错杂诸症。可见胃脘痞满,胸胁不舒,嗳气呃逆,食欲不振,口干苦,畏冷食,恶心呕吐等症。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1.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临床应用:1.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证。2.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3.具有清热散结作用,可用与消散痈肿。4.本品具有清泄肝火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属于肝热、阳亢之证的治疗。
《神农本草经》夏枯草,味苦辛,寒。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生川谷。
玫瑰枸杞养生茶
【配方组成】玫瑰花、菊花、陈皮、玳玳花、大枣、枸杞子、茉莉花。
玫瑰花,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早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记载,“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噤口痢、乳痈、肿毒初起、肝胃气痛”。食用玫瑰花可以帮助情绪稳定、延缓衰老主要于其含有花青素、氨基酸及玫瑰精油等成分有关。
枸杞子,中药四宝之一,自古是补肾圣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枸杞子甘平而润,性滋而补……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
玳玳花,中国花茶家族中的一枝新秀,据《中华本草》记载:玳玳花,性平、味甘、微苦,有理气宽胸,和胃止呕的功效。玳玳花茶具有美容养颜、镇静安神及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茉莉花,日常生活中较受欢迎的花茶之一,《中华本草》记载:茉莉花,性温、味辛、微甘,有理气止痛,辟秽开郁的功效。茉莉花茶具有调节女性月经、解郁安神、健脾益胃及调节内分泌等功效。
【适应人群】爱美女士,皮肤粗糙暗黄者。可有舒缓情绪、平衡内分泌、消除疲劳、改善体质、润泽肌肤的功效。
芡实——“益肾固精”,“除湿止带”。
芡实性平,味甘,涩,又称“刀芡实”,归脾、肾经。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晒干。
《本草求真》言:“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具有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等作用,常用于遗、滑,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
主要应用:
1、男性遗、滑:搭配莲子、牡蛎或者金樱子等,有益肾固精的作用,可治肾虚、遗、滑等。
2、脾虚久泻:搭配白术、茯苓、扁豆等,有健脾除湿,止泻等作用,可治脾虚、腹泻等。
3、带下清稀:搭配党参、白术、山药等,可治脾肾两虚导致的带下、白带增多等;搭配黄柏、车前子等,可治湿热带下症。
使用注意:产妇、体内气郁结、便秘患者禁用。
玉竹:甘平,归肺、胃经。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临床应用: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舌干口渴之证。
《神农本草经》认为玉竹,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趺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生山谷。
食疗养生法,吃出健康来
1,羊肉+生姜——腰凉就暖
2,莲子+银耳——肝火就小
3,海带+芝麻——血液就净
4,枸杞+山药——白带就没
5,香蕉+冰糖——肠胃就顺
6,川贝+豆腐——咳嗽就好
7,红豆+薏米——赘肉就没
胡荽又名“芫荽”,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功能:健胃消食,醒脾调中,发汗透疹,利尿通便,祛风解毒。主治:疹出不透,纳食不佳,饮食不消。
始载于《嘉祐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李时珍考证:“系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曰胡荽”。
它是一种广泛、常食的蔬菜,富含挥发油、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芫荽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胡荽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开胃醒脾,调和中焦。药理研究证明,芫荽提取物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的作用,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
五味子的治咳之功,早在《本经》中即有论述,即主“咳逆上气”,《本草化义》也说“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胜,能收敛肺气,主治虚劳久嗽”,其味酸收敛,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所常用。用治肺虚久咳,可与YSK、乌梅、人参等同用,如九仙散;用治肺肾两虚之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七味都气丸;若治寒饮咳喘证,须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温肺化痰之品,如小青龙汤。
从《伤寒杂病论》应用五味子的经验来看,凡咳者,张仲景必用五味子,同时配伍干姜或干姜与细辛,如含五味子的小青龙汤主治寒饮咳喘;小柴胡汤方后注云“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四逆散方后注云“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真武汤方后注云“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总之,治疗咳嗽,五味子、干姜、细辛三药常一起配用,这是张仲景的用药习惯,并一直沿用至今。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疏风清热,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昏头痛等证。2.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导致的目赤肿痛。3.用于肝风头痛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证。
《神农本草经》认为菊花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劳延年。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4697/186750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4697/1867509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