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缆镇语录 > 劳动节劳动(附录:漫谈中药保健(84))

劳动节劳动(附录:漫谈中药保健(84))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导演:女明星们太想进步了 都市怪闻手记 抗战之大国崛起 高手下山:小孩子才做选择 偷听心声,你竟敢馋朕的身子 摆烂的我靠怨种宝可梦拿冠军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学习是我重生的第一要务 落难情缘 都市之雷霆裁决

劳动节劳动 因为五一前已经玩过了,周浩然主动要求多值班几天,让同办公室的小青年多玩几天。 不值班的日子,周浩然回老家陪老父母住了一天。 现在的土豆村,老村早已不见了,清一色的整整齐齐的新房。 周浩然却感觉少了点什么? 村口的老樟树还是往日的青翠,据说还上了报纸。 被誉为“永安第一樟”的古樟树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虽历经岁月洗礼沧桑沉浮,现在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是土豆人最引以为豪的“传世瑰宝”,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土豆人灵魂的寄托。 这棵古樟树被村民尊为“树神”,胸围近15米,冠幅达3亩,可谓独木成林。 千年古樟还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据称当年一个皇帝遭敌兵追杀逃往至此,遇见古樟树,情急之中,爬上樟树藏身,最终逃过一劫。 古樟树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备受当地乡民朝拜。 在当地,老百姓相信这种能活过千年的古树都是有灵性的,被他们作为神树膜拜。 在导游口中,这种神树灵性就越发神奇:“围着巨樟转圈,一圈有官运,两圈有财运,三圈有桃花运。” “别多转了,转了四圈有身孕”。村民时常对游客开玩笑说。 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为着古树转上几圈,摸摸古树的树干,以及与之合影。 土豆村的耕地已经不多了。 开发的开发,造房的造房,还有一部分分给了高山移民。 土豆还是有人种麦子稻子的,种起来自己吃。 此时,麦未熟,已经有人在吃早枇杷,据说是大棚里的! 周浩然老父亲周番茄对周浩然说:村里有很多人家开始弄大棚杨梅了! 这个事情周浩然是知道的。为了实现杨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县农业农村局去年开展了永安县杨梅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 现在,永安县杨梅智能大棚种植面积已达到300多亩,辐射长安街道、缆镇、红庙镇等杨梅主要种植产地。 永安县农业农村局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对周浩然说过:“通过项目引导农户搭建杨梅智能大棚、开展数字化种植,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全程指导,不断提高和完善大棚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引导果农从传统露天栽培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转型。” 周浩然对老父亲周番茄说:这算是现代化种杨梅吧! 周番茄却不认同。 周浩然又举大棚蔬菜为例子,这下老父亲周番茄终于服气了! 周番茄特地带周浩然去菜地走了走。 五一期间还有一项重头戏是带领缆镇一群公务员体验一天环卫工人的生活。 这个创意来自隔壁一个县城的传统做法。 《江南日报》是这样报道的: 5日凌晨3点半,江南省文起县2013年底新招录的48名各机关乡镇公务员从集体宿舍出发,来到县城各个保洁片区,跟着环卫工人做起了为期一周的全日制环卫工人。 这48名平均年龄25岁的公务员被安排进文起县城区的24个保洁片区,每两人跟一名清洁工“师傅”组成一组,负责每片区5000多平方米面积的清扫工作。 清扫工作每天两次:凌晨3时30分到7时30分,12时30分到16时30分。 公务员与清洁工“师傅”同上岗、同作息、同劳动,县环卫所和县组织部每天会安排专人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综合打分,不合格的公务员将被通报批评。 刚完成第一天的清扫工作,这些年轻人就状况不断:因为手法不熟悉,好几把新扫帚被扫坏了;才上了第一个班许多人就感觉腰酸腿疼;还有的早上才扫了一个小时,就感觉饿了,却发现附近买不到早点;还有的因为衣服穿少了还着了凉等等……这些80、90后的年轻人真正体会到,原来扫大街也是这么不容易。 22岁的周芳是应届毕业生,刚被文起县司法局录取,她跟着清洁工人郝阿姨扫了第一个班次之后,连着发了好几个感慨:“早上3点起床真是要命了”、“想不到环卫阿姨工资不高却这么辛苦还这么有责任心,她人也很好,还给我们带水果吃”、“扫地真是门技术活,干了一天手和腰很痛”。 文起县针对新录取基层公务员的一周“劳动体验”是从2013年初开始的,那时候县里的40多名新录取公务员成为了第一批上岗体验当环卫工人的公务员。 经过一周的历练,这些年轻人感触很深,懂得了基层生活的艰辛,也懂得了珍惜眼前的所有;环卫工人质朴、勤劳的特性也感动了这些年轻公务员,他们在劳动体验结束后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爱心义工团”,关注基层劳动者。 文起县委组织部表示,县里打算把这项劳动体验长期进行下去,磨磨年轻公务员的“傲气”,也让他们接接基层的“地气”。 永安县也在每年五一期间要求全体公务员轮流体验一天环卫工人的生活。 周浩然一行人是去真实干活的! 也是去发现问题的! 也算是深入基层吧! 打扫自己家庭卫生,也算是劳动吧! 周浩然首先给保姆放假。 拖地。 整理旧物。 来一个断舍离。 断舍离,网络用语中指一种生活态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 山下英子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断舍离”的概念。但“断舍离”真正热起来,还是2011年同名书的再版。该书登上日本各大畅销书榜,“断舍离”一词也成为2011年的流行词汇。 “断舍离”的概念非常简单,“断”:断绝想买回家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的那些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书中写到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一、逃避现实型。这类人太忙碌,几乎没时间待在家里,所以没办法收拾屋子;二、执着过去型。这类人即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非得收着不可;三、担忧未来型。这类人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例如囤积纸巾等日用品,要是没了这些就会觉得困扰焦虑。 综合来看,大部分人应该都算是这几种类型的混合。 “断舍离”具体如何指导生活。作者一再强调“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核心是让人思考“物品和自己的关系”,而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这不单单是一种家居整理、收纳术,而是活在当下的人生整理观。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不断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改变居住环境,改善生活面貌。 断舍离的意义不单单在于此,它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一种独特的思考法则,甚至是一种心灵修行术。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通过物品来认识、发现、肯定自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改变肉眼看得见的世界,从而改善看不见的精神世界,让人从外在到内在,都彻底焕然一新。 周浩然在值班室一边喝茶一边看微信朋友圈。 最热门的是堵路。 最疯狂的是晒照片。 新闻里是一片大好河山。 周浩然叹气道:旅游才是真正的脑力劳动啊!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84) 这些行为,做得越多,危险越大!第一条就“坑惨”了太多人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而大家都希望自己活得健康长寿~ 有研究表示,其实遗传给予每个人的寿限都是差不多的,人理想的生命状态可活到120岁,但表现在每个人身上,结果却有很大差异。这主要看你会不会活——会活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习惯与节奏,尽量减少损伤;而不会活的人,则持续做着“扣分”的事情。 看看下面这些寿命“扣分”项,你做过几个? 一、3个“太久”不宜有 1、走太久 运动,是拥有健康体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很多人都会选择最简单的运动——散步,且每天不走几万步不肯罢休~ 走路的确能促进身体健康,但要注意量力而行,尤其是上了年纪后,肌肉、关节都在退化,韧带也会变松弛,每天超负荷地走路,容易造成半月板、软骨的磨损,进而可能形成髋和膝的骨关节炎;还可能造成足底筋膜损伤,诱发足底筋膜炎。最终导致关节肿胀、行走困难、上下楼梯艰难等情况。 建议:走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且选择舒适的运动鞋。 2、坐太久 年轻人久坐办公,年纪大了犯懒,就喜欢坐着聊聊天、喝喝茶、下下棋、打打牌,但你可知,坐久了也容易出事情…… *坐太久,骨骼活动的力度和频率大大减退,会加快骨质疏松的进程; *长时间不走动,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诱发或加重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 *坐着时,会使肠胃蠕动减慢,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 另外,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发现,久坐会使大脑中参与形成新记忆的区域内侧颞叶变薄,从而影响认知功能,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 建议:每坐1小时就站起来活动活动,勾勾脚尖、踮踮脚,或者按摩一下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 3、卧太久 现在很多人和床的关系可以称得上为“亲密伴侣”,早上要赖一会,中午还要躺会,一放假,更是整天躺着不起~而这样的习惯可不是件好事…… 首先,睡得多了,自然动得少,体能下降得就越多,身心的老化现象就越严重;而且,对缺少运动的人来说,肺活量更容易降低,不仅会影响肺功能,就连一次小感冒也可能导致肺炎; 另外,长期久卧,血液流动缓慢,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本就血黏稠度高,更容易产生静脉血栓和血管阻塞。 建议:老年人每天睡六七个小时足矣,白天卧床不要超过1小时。 若是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疾病,如骨折、脑梗、脑出血以及心力衰竭等,需要卧床,最好每隔2个小时翻一次身,多拍背,这样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预防褥疮。 二、节约别太过度 节俭是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生活中应该有的好习惯,不过,若是这种习惯过度了,反而会伤了健康…… 1、剩菜剩饭舍不得扔 不少人都秉持着“饭菜只要不变质、发馊就继续吃”的理念。其实,剩菜中的营养素会流失很多,营养价值低,而且容易滋生细菌,对于胃肠功能本来就弱的人,吃后易腹泻,特别是绿叶蔬菜,还容易产生可致病的亚硝酸盐。 建议绿叶菜、凉菜当顿吃完,不隔夜;海鲜类肉菜,保存1天;主食,带馅淀粉类,保存1-2天。而且剩饭菜吃前一定要高温加热。 2、烂了的水果削一半继续吃 水果烂了一点点,很多人会把坏掉的部分去掉,继续吃剩下的,殊不知这个习惯很危险! 水果腐烂是由微生物侵染导致的,常见的有链格孢霉菌、扩展青霉等。它们所产生的链格孢霉毒素、展青霉素,轻则可能引起代谢功能紊乱、肾脏水肿,重则可能损伤神经、呼吸、泌尿系统,甚至有致癌、致畸的可能。 而这些微生物的影响力比肉眼可见的要大,腐烂之处只是霉变最严重的部位,其有毒物质可能已经向其他部位扩散了,只是肉眼看不出来。 所以,食物一旦腐烂或发霉,一定要立即扔掉! 3、厨具、衣服常年不换新 厨房的餐具一用就是十几年,毛巾、内衣破了才肯扔;还会捡家里孩子不要的鞋子穿……殊不知,使用的东西也是有“寿命”的! 厨房的砧板、木质的筷子,本身就很容易有细菌残留,且厨房多潮湿,还易滋生霉菌,建议每半年更换一次; 每天用的牙刷、毛巾也是细菌的“温床”。建议每3个月换一次; 内衣一旦变形、染色了或者发霉了,就及时丢掉别再穿了; 鞋子,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尤其是老年人,若是鞋子不合脚很容易摔倒。 三、日常行事有“五忌” 日常行事,“宁慢三分、不抢一秒”,而且也别使太大力,否则很容易出现意外!下面这5个“高危动作”尽量避免。 1、起床忌“快” 刚睡醒,身体处于静息状态,此时,血液流动较慢、血液粘稠度高,立即起身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眼花等不适,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有基础疾病患者。 建议:醒后可以在床上先揉揉腹,唤醒胃肠道;揉揉脸部,唤醒大脑;再转转脚趾,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最后慢慢起身。 2、弯腰忌“过” 弯腰用力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常见行为,比如:弯腰提菜篮子、弯腰抱孩子、弯腰拖地等等,很多人觉得没什么,但其实这个姿势最伤腰! 弯腰搬重物时,腰椎间盘受力突然增加,高达站立时的2.2倍,很容易导致髓核挤压纤维环,形成腰椎间盘突出。如果本身存在骨质疏松,弯腰搬重物还可能直接导致骨折。 弯腰拖地时,脊椎的椎间盘、脊椎上的韧带都要承受很大的张力,会增加腰部的损伤几率。 建议:在捡东西、搬重物时,建议先蹲下,再起身,以减轻腰椎受力;弯腰拖地时,腰不要弓得太厉害,也不要用力过猛,可以选择长一点的拖把。 3、回头忌“猛” 一部分颈动脉血管分布在颈椎关节里面,头颈部旋转幅度过大、用力过猛,血管会受到很大的张力,容易发生内膜的破裂,引起严重后果。 建议大家回头时不要太快,幅度不要太大,一般来说50°以内比较安全。 4、排便忌“使劲”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此时心脏的负担也会加大,容易诱发心梗。若出现便秘,可以多喝水、多吃纤维素高的蔬菜,同时,常常揉揉腹,促进排便。 5、嗓门忌“高”血压会跟着嗓门一块升。老人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就是对身体的一次刺激,此时会伴随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果是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抬杠的场合,血压波动就会更大。所以日常生活中尽量轻声细语地说话,情绪波动也不要太大。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4697/186751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4697/1867514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