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5章 食禄者,食利者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必须以动漫少女形态出击! 狐妖小红娘开局获得帝君钟离模板 快穿:祸水宿主又染指了反派 天降仙子姐姐 鬼畜啊!神医妃她不见了! 秦麦心景溯庭 养育人类,猫猫有责! 我一保安,不打游戏难道打业主? 密会 四合院:傻柱已死,我是何雨柱!

“朕这么问吧,在国家危难时,商人们不愿意捐银子捐物资帮助国家渡过难关,而文臣武将们却是有很多捐助家产、带领子弟抗击。 哪怕是国亡了也会自杀身亡呢?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众官员脸色又是一变,额头冷汗都下来了。 哪怕是他们都是正二品的大员,掌控着大明的走向,但此刻听着皇帝的问话依旧心惊无比。 心惊之后则是思考着皇帝的问题。 “陛下,臣以为这是制度性上的问题,科举制度造就了学而优则仕的终身依附关系,官员的功名、俸禄乃至家族荣誉全部系于朝廷, 我们可以说官员是食禄者。俗话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第一个出声的依旧是袁可立:“而商人则是通过商业手段获得利润,与朝廷没有深度的捆绑,是食利者。 食利者往往就有唯利是图,趋利避凶,民间有流传"乱世购田不如藏金,藏金不如通夷"。” “陛下,臣以为有道德上的压力!” 礼部尚书刘宗周出班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官集团的自我规训, 朱熹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理念通过《朱子家礼》渗透到官僚阶层, 其次则是史书的编纂权掌控在士大夫手中,《宋史·忠义传》记载478名殉国官员,而商人仅收录一例。 常年累月的对商人看不起,以至于就算是商人忠义,也不一定会被记录。 其三则是商人的道德豁免,儒家"义利之辨"使商人先天背负道德原罪,反而获得行为自由,这一点是官员们无法做到的。 历朝历代国灭后,新朝建立后当地商人出资建立忠烈祠以洗白自己,然后继续做生意,毫无道德上的谴责。” “刘尚书所言极是!” 兵部尚书侯恂出班接过话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道德的约束,让官员们处在难以抉择的地步, 新朝若是请他们出来做官,他们做还是不做? 答应做官,那让他们如何面对百姓?如何面对史书? 不做,那就是不给新朝面子,尤其是新朝局势未稳的情况下,官员就是嘴不稳定因素,很可能就会出现登高一呼,山鸣谷应,这是当权者最怕的。 明着不好干掉,但暗地里有的是手段,与其连累家眷,不如自杀身亡。 一来保全了名声,史书留名; 二来保全了家眷,哪怕是新朝统治者也不大会对这种人的家眷动手的,甚至还会表彰,以彰显其仁慈和节气,用以收拢人心!” “对,除了这些因素外,新朝建立后要休养生息,恢复经济,这些都要依靠商人们,只要在新朝进攻时商人没有竭力帮助旧朝,新朝也不大会对其动手。 甚至说待新朝的势力在城内站住了脚步,送点银子粮食等等,可能还会得到赏赐等等,这种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当然了,也不排除,敌人进城就烧杀劫掠等等,但商人因为其流动性和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中理念,就会对这种很敏感,可能敌人还未到他们就逃走了。 兵荒马乱,找个地方重新落脚就是了,凭借着藏好的银子很容易东山再起的。” …… “那你们有过为什么百姓在国家即将灭亡时,大多都是选择逃亡而非抵抗呢?” 崇祯见众人分析的差不多了,再次抛出一个问题:“按理说,一个国家的人口数以千万计,敌人进攻的军队也就是十几二十万,远的咱们就不扯了,就以我大明一朝为例, 庚戌之变,俺答汗率军率军犯大同,而后从古北口进攻北京,所来不过四万骑兵而已, 竟然还被围困八日,杀掠男女二十万,掠夺牲畜二百万头,焚毁公私庐舍八万处,蹂躏田禾数十万顷,抢夺衣物金钱更是无数。 可从大同到北京城、通州这一带有多少百姓?四十余县,十余卫所,至少两三百万之多,即便是骑兵再厉害,这两三百万百姓还弄不死他们?” “是害怕还是没有那个能力,还是不想、不愿意?估计都有。” “害怕是真害怕,毕竟怕死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凶残的蒙古骑兵,但不代表没有办法,他们骑兵,进城劫掠,就没有一点办法吗?” “因为他们不愿意,反正劫掠的都是大户人家,这些大户人家都是平日里欺压、剥削他们的,现在敌人将这群人给干掉了,对他们算是好事儿吧, 而自己又没有几分地,家产更是没有,只要躲在地窖,一两日后敌人就离去了, 差点的,房屋被焚毁,家具被砸烂而已,重新建就是了,反正也不值什么, 运气好的,房屋依旧在,他们生活照旧,而欺压他们的人死了,日子或许比以前更好过一些了,这些诸位认同吧!” 群臣沉默了。 皇帝的这些分析他们不知道吗? 自然是知道的,但没有丝毫的办法,因为这从根儿上造成的。 这个根就是制度的残酷性、奴役、剥削等等,逼的百姓们只能借助敌人的手干掉上面的那群人。 您让一群长期被奴役、剥削的百姓替上面的人卖命,可能吗? “但是,如果说百姓们都是住的三合院,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吃饱穿暖有余钱,商事繁荣发展,对商人没有歧视,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如果有外敌入侵时,国库有困难时,他们会不会倾尽家财给国家,帮助国家渡过难关? 甚至说,百姓们和商人会不会纷纷参军,上阵杀敌,与敌人肉搏? 半大小伙子、妇女们会主动承担后勤、运输等等工作。 信不信那些在济慈院的老人会假装投降,成为伙夫,煮一锅带有剧毒的汤粥,拉着敌人一起死亡。” …… 崇祯的一句句话让群臣头皮发麻,浑身起满了鸡皮疙瘩。 实在是皇帝的话太过于震撼了。 而且他们也无法想象皇帝所说的那种场景。 “袁爱卿,你觉得会不会?”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527/351659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527/3516596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